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纺织产业的中小型企业作为单个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不但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方面都有岷县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且作为整体,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关键要从中小型企业做起。
关键词:低碳经济 纺织产业 中小型企业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为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地球温度日益上升,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洪水、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到京东议定书(Kyoto Protocol),再到后京东议定书(the contentious post-Kyoto negotiations)各国的碳排放量引起关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概念(CASS, Beijing 100732)。
根据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十年将持续增长。由于二氧化碳能源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45%到110%,其中发展中国家将占据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IPCC,2007)。2008年三月,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再一次发出“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关键要素“的报告,提出了截止2050年,温室气体稳定厚度是450-500ppm,全球氣温上升控制在2度,以及人均排放量应达到2吨以内水平的长期目标。这一系列,都说明地球温暖化日益被重视,低碳经济不再是口号。
在实现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有投入-生产-产出三阶段。投入阶段,企业消耗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生产阶段生产效率偏低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产出阶段除了传统意义的生产产品,也产生了“三废”产品(Xie Shuangyu 2011)。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环境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更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与环境破坏者。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一个企业拥有的良好管理实践,努力进行的环境管理,在解决许多环境问题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Hans Christiansen, the OECD Secretariat and EIRIS, 2006)。
根据20世界90年代初期以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中国,中小型企业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它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经济主(Sun Jin-hua,2008)。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在生产增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它在迅速吞噬地球资源的同时,排出大量的有害废弃物,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关注中小型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二、中国环境发展现状
1.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因素是导致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估计,中国的能源强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每创造1美元,GDP能耗量,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与此同时,中国的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能源结构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将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国的能源消耗仍然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力(CHI Yuan-ying, ZHANG Li-jian, SONG Yu & CHI Yuan-qin, 2010)。
在中国,资源和环境已经严重制约未来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实现低碳经济,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一些措施。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应该比2005年降低40%到60%,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50%。
2.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于2003年2月24日, 英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最早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最小成本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为创造和应用先进技术提供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商机和增加就业机会。目前,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现在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的环境专家Rubinde的研究,他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核心是基于市场机制。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发展和创新,提高能源效率,促进技术、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整个社会向高能源效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新模式转型(LV Ying, 2010)。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2009年发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定义为 “新经济、技术和社会系统”,相比传统的生产和消费的经济体系,它可以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低碳经济更是基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本质,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经济(ZHUANG GY 2005)。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最少的能源消耗为代价,防止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3.纺织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开始,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的工业。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由于其巨大的规模和范围,纺织行业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在进入制造纤维,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每个环节都会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其中服装和纺织品大约占10%。每年全球都将消费大约600亿公斤的面料,相当于要消耗1万亿千瓦小时的电力和9万亿公升的水(Valerio Zaffalon, 2010)。因此,纺织产业能源消耗量巨大,纺织企业也被要求参与发展低碳经济,防止全球气变化的研究中 (CP/RAC) - Dr. Roux)。
4.江苏省纺织产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中小型企业作为单个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不但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方面都有岷县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且作为整体,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虽然中小企业通过投入-生产-产出系统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是在其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资源的浪费:由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效率较低,需要投入大量自然资源和消耗能源;中小型企业把投 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较低,同样冲击着自然环境,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2)环境质量恶化:中小型企业是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制造者。据Marshall Report估计,大约有60%的CO2来自于中小型企业的商业活动;环保机构估计约有60%的商业废弃物和80%的污染事故是由中小型企业带来的。由上述分析数据可知,虽然中小型企业的大量存在,一方面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也给环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关键要从中小型企业做起。
参考文献:
[1]Zhuang GY.An analysis of "low carbon path" potentials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J].Pacific Journal,2005(11):pp.79-87.(in Chinese)(Valerio Zaffalon,2010).
[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11/2012.
关键词:低碳经济 纺织产业 中小型企业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为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地球温度日益上升,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洪水、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到京东议定书(Kyoto Protocol),再到后京东议定书(the contentious post-Kyoto negotiations)各国的碳排放量引起关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概念(CASS, Beijing 100732)。
根据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几十年将持续增长。由于二氧化碳能源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45%到110%,其中发展中国家将占据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IPCC,2007)。2008年三月,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再一次发出“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关键要素“的报告,提出了截止2050年,温室气体稳定厚度是450-500ppm,全球氣温上升控制在2度,以及人均排放量应达到2吨以内水平的长期目标。这一系列,都说明地球温暖化日益被重视,低碳经济不再是口号。
在实现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有投入-生产-产出三阶段。投入阶段,企业消耗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生产阶段生产效率偏低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产出阶段除了传统意义的生产产品,也产生了“三废”产品(Xie Shuangyu 2011)。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环境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更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与环境破坏者。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一个企业拥有的良好管理实践,努力进行的环境管理,在解决许多环境问题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Hans Christiansen, the OECD Secretariat and EIRIS, 2006)。
根据20世界90年代初期以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中国,中小型企业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它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经济主(Sun Jin-hua,2008)。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在生产增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它在迅速吞噬地球资源的同时,排出大量的有害废弃物,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关注中小型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二、中国环境发展现状
1.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因素是导致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估计,中国的能源强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每创造1美元,GDP能耗量,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是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与此同时,中国的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能源结构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将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国的能源消耗仍然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力(CHI Yuan-ying, ZHANG Li-jian, SONG Yu & CHI Yuan-qin, 2010)。
在中国,资源和环境已经严重制约未来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实现低碳经济,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一些措施。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应该比2005年降低40%到60%,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50%。
2.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于2003年2月24日, 英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最早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最小成本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为创造和应用先进技术提供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商机和增加就业机会。目前,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现在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的环境专家Rubinde的研究,他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核心是基于市场机制。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发展和创新,提高能源效率,促进技术、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整个社会向高能源效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新模式转型(LV Ying, 2010)。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2009年发表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定义为 “新经济、技术和社会系统”,相比传统的生产和消费的经济体系,它可以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低碳经济更是基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本质,减轻气候变化的危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经济(ZHUANG GY 2005)。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知道,低碳经济是一种以最少的能源消耗为代价,防止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3.纺织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开始,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的工业。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由于其巨大的规模和范围,纺织行业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在进入制造纤维,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每个环节都会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其中服装和纺织品大约占10%。每年全球都将消费大约600亿公斤的面料,相当于要消耗1万亿千瓦小时的电力和9万亿公升的水(Valerio Zaffalon, 2010)。因此,纺织产业能源消耗量巨大,纺织企业也被要求参与发展低碳经济,防止全球气变化的研究中 (CP/RAC) - Dr. Roux)。
4.江苏省纺织产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中小型企业作为单个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不但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方面都有岷县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且作为整体,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虽然中小企业通过投入-生产-产出系统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是在其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自然生态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资源的浪费:由于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效率较低,需要投入大量自然资源和消耗能源;中小型企业把投 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较低,同样冲击着自然环境,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2)环境质量恶化:中小型企业是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制造者。据Marshall Report估计,大约有60%的CO2来自于中小型企业的商业活动;环保机构估计约有60%的商业废弃物和80%的污染事故是由中小型企业带来的。由上述分析数据可知,虽然中小型企业的大量存在,一方面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也给环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关键要从中小型企业做起。
参考文献:
[1]Zhuang GY.An analysis of "low carbon path" potentials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J].Pacific Journal,2005(11):pp.79-87.(in Chinese)(Valerio Zaffalon,2010).
[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1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