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b小调第二叙事曲》演奏分析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jied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李斯特;第二叙事曲;匈牙利
  对于李斯特的作品,前人已经有过非常多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只是借《b小调第二叙事曲》进行了一些较为细致地研究,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写出来,也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些许帮助。
  一、李斯特的生平
  (一)李斯特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李斯特从小便展现出在音乐上惊人的天赋,被誉为那个时代“莫扎特式”的神童。6岁时便跟随父亲学琴,不久就开始学着即兴演奏,把自己想象的曲子写出来。9岁时便登台演出,受到了很多匈牙利贵族的青睐。这时,他的父亲意识自己必须完成一个不一样的使命:培养和推介自己的儿子。于是,他辞掉了自己在公爵府上的职务,开始专心培养他的儿子。也就是这样,李斯特无忧无虑的孩提岁月结束了。
  1820年.李斯特举家迁往维也纳并开始跟随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学习演奏钢琴,这其问,他已享誉欧洲,在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德国等地巡回演出。在滨海布罗涅时,李斯特的父亲亚当去世了,在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他便独自一人返回了巴黎,开始教授钢琴课。由于他的声望使他很快就从最上层社会中招收了一大批学生。其中有一位17岁的美丽少女卡罗琳.是内政大臣圣一克里科伯爵的女儿。他们陷入了天真无邪的爱情,日夜讨论着音乐与文学。然而有一天,伯爵召见了李斯特,礼貌却冰冷地告诉他:社会等级的差别使他们没有任何结合的可能性。而在这之前,李斯特从没有受到过这般的侮辱,这使他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从孩童时代起就与贵族人士打交道,以自己的艺术讨得了国王、公爵以及上层各界男男女女的欢心,可当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并不能与其他贵族完全平起平坐,他就感觉到愤怒不已。他万念俱灰,停止了教学,曾想脱发为僧,还好他母亲制止了他。
  (二)魏玛岁月
  1848年,李斯特迁到了魏玛,担任魏玛宫廷乐长及乐队指挥。结束了他长达九年“花天酒地”的生活。这其间,到了他创作的鼎盛时期,前后写出了《旅行岁月》《匈牙利狂想曲》等著作。包括本文要分析的《b小调第二叙事曲》。但他最大的进步还是在于:出色地学会了谱写管弦乐曲。在此之前,他既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完全沉浸在钢琴的创作与演奏中。然而,作为指挥,他必须和乐队发生密切接触。一开始,他只是先写出草稿,对配器做出或多或少的精确指示,然后由一位助手據此谱写出管弦乐谱,李斯特再一遍又一遍地加以修改。没过多久,他便熟练地掌握了这项技巧,并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管弦乐作曲家。
  魏玛时期是李斯特创作的巅峰时期。交响诗《奥尔菲斯》《普罗米修斯》《理想》《浮士德交响曲》;钢琴与乐队曲《匈牙利狂想曲》;两部《钢琴协奏曲》等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李斯特在曲式创新领域中的尝试、对主导主题技巧的进一步发展、在“无限旋律”方面的尝试、尤其是在和声方面的大胆创新都对音乐的发展方向产生过强烈的影响,并持续了许多年。
  (三)李斯特的暮年
  1861年底,由于李斯特的敌对派们激烈地反对李斯特的新音乐倾向,使他逐渐丧失了魏玛宫廷对他的支持,他终于辞去宫廷乐长的职位,与卡罗琳公主离开了魏玛,在罗马开启了他的退休生活。
  1869年,李斯特终于重回了魏玛,并与昔日的老友瓦格纳和好,又接受了布达佩斯学院院长一职。他把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但他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从不收人学费。他的学生遍布全世界,人们都无不热烈地欢迎这位伟大的音乐家、钢琴之王。1886年,各地为了庆祝李斯特75岁的生日,纷纷邀他出席,尽管已经75岁的高龄,但也拖着他衰老的身体,又开始了最后的一次长途跋涉。旅途的劳累,摧垮了李斯特的身体,在1887年7月31日晚,这位伟大的天才与世长辞。
  二、李斯特《b小调第二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一)《b小调第二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众所周知,因为后天的发奋学习,使李斯特有着深厚的文学和哲学修养,于是他在创作中,力求将文学与绘画的题材完全融化于音乐之中。在演奏《b小调第二叙事曲》这首曲子时,大跨度的八度与和弦极为常见,时而气势磅礴,时而不拘小节。正如上文所写,李斯特的创作生涯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童年和青年时期(1823-1847年)、魏玛时期(1848-1861年)以及李斯特的暮年(1862-1886年)。1853年,李斯特开始创作《b小调第二叙事曲》,这是李斯特创作的第二时期——魏玛时期。李斯特在魏玛的这段日子里,结识了波兰的卡罗琳·莎依·维根斯坦公主,这使他的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折。卡罗琳公主用她过人的机敏和文学修养最终说服了李斯特放弃颠沛的演奏生活,定居安心转向音乐的创作事业。当然,李斯特深爱着卡罗琳公主,也从未放弃过要与卡罗琳成为夫妻的想法,但迫于卡罗琳前夫维根斯坦公爵的无理纠缠和俄国教廷的压力,到卡罗琳公主去世时,李斯特也并没有完成这个愿望。也许正是因为李斯特受到卡罗琳公主的影响,所以在创作这首叙事曲时将内心情感寄托其中,使得这首作品更生动、情感表现更丰富。
  在这一时期中,他创造了新的音乐形式——标题音乐。在《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对“标题音乐”这样定义:“标题音乐是一种叙事的或描述的音乐类型,这个术语通常指借助歌词来表达音乐之外概念的音乐”。标题音乐不仅仅是给音乐加上标题,而且试图去表达音乐以外的思想。这其问,李斯特创作了大量的标题音乐,例如《爱之梦》《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等,他用音乐补充了文字无法表达的真实情感。李斯特的这首《b小调第二叙事曲》虽然没有标题,但是也具有标题音乐的特质,他也是用音乐描绘了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场景和情感。根据著名钢琴家阿劳叙述,《b小调叙事曲》的音乐是根据古希腊神话“希罗和黎安德(Hero and Leander)”的传说而来。同时,音乐中的情感表现问题是他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李斯特不但认为音乐无时无刻不在表现情感.甚至认为音乐自身就是情感的化身。   (二)《b小调第二叙事曲》的故事由来
  李斯特的这首《b小调第二叙事曲》是在1853年定居魏玛期间创作的。这首作品气势宏大,音乐情感表现丰富,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希罗和黎安德(Hero and Lean.der)”改编而来。希罗是处女女祭司阿芙洛狄忒,在一次神庙的祭祀节日期间邂逅了她钟爱的小伙子黎安德,之后两人相爱。但两人相距较远,只能隔海相望,因此黎安德每夜都会游到达达尼尔海峡与希罗相会,第二天早晨游回来,终于,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黎安德被淹死了。而在对岸期盼他到来的女主人公殊不知心爱的男友已被巨浪吞噬,还在满心欢喜地低唱着:“你快来吧,快到我这里来吧!”。当希罗终于看见他的尸体被海水冲到岸上时,悲痛不已,她纵身从塔上跳人海中,与爱人一同葬身大海。我们不能肯定李斯特在创作这首作品时脑子里想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理解此曲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相信观众在聆听这首曲子时还是会同意这是一首伟大的作品,充满了奇特的戏剧性、想象力和无穷的韵味。
  三、李斯特《b小调第二叙事曲》的演奏分析
  (一)《b小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整体走向
  作品开头Allegro 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比快板略慢)。主旋律的音乐标记为mareato(着重的、突出地)在左手连续九连音的衬托下,右手的旋律线条更为清晰,看似平淡简单,内容里却充满了张力。隐约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这里的左手应弹得连续且深沉,配合踏板的运用。仿佛表现了黑暗的大海,一波接着一波,好像随时会把人吞噬。
  从19小节起,节奏变为4/4拍,紧凑而充实,转到。F大调,旋律保持在高音区。在18小节,应该注意不要突然减弱,19小节减慢却不要乱掉节奏。24-34小节,Allegretto(小快板),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展开抒情性的旋律,让人感受到暴风雨后的宁静。这一段,右手应突出高音,连续且灵动,让人感受像八音盒一般的音色。
  70小节起,不安感开始袭来,70-71小节的左手和弦不应弹得太过于激烈和跳跃,而是应该连续一点,像海边的号角声一样。71小节起,进入一个小高潮,这里应该循序渐进,以每两个小节为单位,音量逐渐加大,气氛越来越紧张。96小节开始in tempo(回原速),也就是回到了开头段的Allegro 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这一段左右手分别出现大量的八度十六分音符.同样是运用到了半音阶进行,不安的感觉油然而生,如同海水开始咆哮。143小节起速度又到了Allegretto(小快板),143-161小节是在24-34小节的基础上,添加了和声,使织体更丰满、色彩更丰富。右手旋律音在高音区婉转起伏,仿佛女主人公的歌声,诉说着哀愁。左手的六连音分解和弦仿佛海面的波浪,延绵不绝,使音乐情绪更加激动。207小节开始,音响效果推向fff,到达高潮。不安感越发强烈,体现了大海的无情。弹奏这里时,手臂应该放松,主要突出每小节的二分音符。自230小节,有一小段华彩,为下行的分解和弦。如浪潮退去,从233小节最后半拍开始,左右手交替的和弦,再次奏出了女主人公的主题。
  254小节是一个转折,速度又回到Allegro 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这是整首曲子第三次出现这个速度,但这一段在音乐情感上与之前相比截然不同,所出现的旋律是第3-16小节的主题变形。大量的分解和弦琶音和细腻的表情记号,使得音乐轻柔并富于歌唱性,表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境界,宛如女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憧憬。
  从284小节开始,是技巧难度最大的地方,一层一层地递进,也使全曲进入了一个高潮。但在双手八度音阶的渲染下,更需要突出主旋律,所以这时,需要借助踏板将主题连接起来。
  自302小节起,音乐逐渐减慢放弱,进入了全曲的尾声。与开头相呼应,仿佛经历了暴风雨后,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最终音乐逐渐消失,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二)《b小調第二叙事曲》的主题与变化
  本曲中的第1小节、第36小节、第162小节和第181小节,此主题分别出现了四次,并且四次分别在不同的小调上进行。
  第一、二次出现时,右手旋律部分以单音为主,低沉委婉,每个旋律音时值较长,以级进的方式层层递进。该主题出现第三次时,不仅旋律音区移高,还运用了柱式和弦,强度为mf,整个音乐情绪较之前两段有明显的改变,语气更加不安。该主题的第四次出现时,旋律音区移高,但仍保持使用柱式和弦,强度从mf增加到f。不仅如此,左手更是从之前的半音阶式的单音转变为八度进行。所以,该主题变化进行到第四次时,情绪最为激烈。该主题前后四次出现的另一共同特征是将音乐层层推进至段落的结尾却又戛然而止,并且李斯特在这四次主题出现的结尾处均未使用完满的终止式,给人以强烈的期待感。
  (三)《b小调第二叙事曲》的演奏方法
  这首李斯特第二叙事曲整体是一首跌宕起伏且感情丰富的作品。由于作品较长,持续时间比较长,所以对弹奏者的基本功以及体力的要求较高。弹奏整首曲子大约需要15分钟,很容易弹奏到后面就逐渐没有力气,导致最后的结尾炫技部分不够丰满。所以笔者认为,合理地节省力气以及正确地运用手指和手臂的方法非常重要。
  从70小节起,一开始不要太突兀,应考虑整首作品的层次感,一层一层往上叠加,所以应该将力气稍微有所保留。注意力量应到指尖,在不失力度的情况下,尽量将声音表现得更加通透。112小节结尾开始,左右手交替的和弦应表现出手指的抓力,层层递进,同样左右手交替的分解和弦也应弹奏得清晰明了,尤其到最后一个高音时,应通透。但一开始还是应该对力度有所保留,为了之后力度的升华做基础。
  从284-301小节,本首作品最后的一个高潮。全曲经过了类似上文的几轮过程后,终于有了一个结果,就是男主人公最终淹没在了汹涌的海里。所以这一段便要表现出最猛烈的海水,以及男主人公最后的拼搏与挣扎。所以应将全曲最大的热情都投入在这一段。用上大臂的力量,并加入很多的踏板。
  在经过强烈的渲染和炫技后,终于恢复了平静。放掉踩得很深很长的踏板,逐渐安静,越来越慢和轻,最终如同女主人公飘在海上的歌声一样,消失在风中。这一段应将大臂的力量重新转移到指尖。弹出八音盒的空灵感,奏出令人忧伤的氛围。
  结语
  通过对这首李斯特《b小调第二钢琴叙事曲》的研究发现,李斯特是一位极具个人特色,敢于创新的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和他的作品一样,色彩斑斓,丰富多彩。他用一首作品表达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让我们在弹奏时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望通过笔者对钢琴曲李斯特《b小调第二叙事曲》的一些见解,能为广大同行及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一点帮助和借鉴。
其他文献
[关键词]《奥赛罗》;种族歧视;救赎与消亡;文化价值观  威尔第的歌剧《奥赛罗》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同名话剧,脚本作者是意大利作曲家、剧作家包依托。与话剧的四幕结构相同,但在“场”的安排上,歌剧则大大的压缩了,简化文学结构,迎合歌剧抒情特点。此部歌剧中,戏剧的发展主要由摩尔人奥赛罗、善良的苔丝狄蒙娜和贪念狠毒的亚戈构成。笔者试从新的视角剖析讨论不同戏剧人物,对主人公奥赛罗的戏剧导向作用。“善”即是拯救
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是北欧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为芬兰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代表作《芬兰颂》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鲜明的民族主义特色.本文从西贝柳斯民族主义精神的形成基础和探析《芬兰颂》的创作环境、基本情绪、精神象征两个方面论述西贝柳斯的民族主义精神.
[关键词]主旋律歌曲;艺术歌曲;创作机理  一、背景介绍  (一)主旋律歌曲历史背景  1.主旋律歌曲的概念  “主旋律”是一种音乐术语,是指一部乐曲的主题旋律。在国务院电影局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厂会议上提出的“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口号中被首次提出。  首次提出时就明确表明它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作品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内容,应该成为我们文艺的主旋律。我们的主旋律必须反映
[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青主;诗艺;乐艺  一、创作背景  北宋词人李之仪(1048-1117),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又称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山东)人。李之仪才华出众,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相传《我住长江头》是李之仪写给红颜知己杨姝的传世佳作。  青主原名廖尚果,祖籍广东惠州,他在30年代初创作了32首歌曲和67篇音乐文章,以及《诗琴响了》《乐话》《音乐通论》等著作。青主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国文化基奠一国艺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独特的歌剧艺术文化,儿童歌舞剧正是中国歌剧的启蒙,黎锦晖先生创作的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真正的歌剧,但对中国探索歌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儿童歌舞剧不仅被视为儿童音乐教育的范示,也为中国歌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在中国歌剧发展的历史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如此中国歌剧在成长的道路上仍然是崎岖坎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歌剧的快速发展与我国传统戏曲民歌的磨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歌剧.笔者以黎锦晖先生
[关键词]曲式分析;教学;技术性;意识;作品;人才培养  曲式分析课程在不同院校又称之为音乐分析、曲式、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名称,无论称谓如何,该课程的内容都是以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各音乐元素的组织逻辑与方式、程序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结构的辨识能力以及了解音乐的构建方式。音乐结构之于音乐表演关乎着主题的处理、音乐的呼吸、音色的处置、力度的控制、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表现等音乐意义表达的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困境;对策  少数民族的民歌主要来源于群众人民的实际生产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少数民族的民歌艺术具有文化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意义,但目前,少数民族的民歌艺术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而民歌艺术发展传承遇到了困境,往往会导致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遇到一些问题,从而使得整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过程遇到的困境,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演唱技巧;特征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主要代表有青主、黄自、赵元任等作曲
[关键词]声乐技巧;声乐演唱;作用研究  声乐演唱是声乐课程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对表演者也有着很高的专业要求。表演者在进行声乐演唱前,除了要对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刻解读以便更好地揣摩心理变化外,还应该进行声乐技巧的合理运用与练习,这样才能够带给观众好的视听感受。在声乐演唱中灵活运用声乐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演唱者轻松完成作品演绎,也可以提升整个演出的流畅性。因此,声乐技巧是促进声乐表演圆满完成
[关键词]钢琴伴奏;音乐表演;重要作用  钢琴作为一种弦乐器诞生于18世纪初的欧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19世纪在欧洲绅士群体中普遍流行起来,成为艺术修养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標志。如今,钢琴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演奏乐器之一,活跃在各类音乐表演舞台上,以其灵活多变的节奏和丰富优美的旋律在音乐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带给音乐表演创作者无穷的灵感来源,也为观众带来音乐表演的艺术享受。  一、钢琴伴奏与音乐表演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