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新课标》中对于数学的定位、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数学的情况、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的价值,分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与小学数学学科之间的关系,以“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为例,阐述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中体现的学科本位思想,明晰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绘本;学科本位;规律
近几年,绘本教学开始在我国盛行,不过更多的是体现在艺术、社會、健康,更多应用于幼儿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而在小学数学领域的应用比较少。小学数学绘本的开发与使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有着怎样的意义,二者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一年级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数学学习对从幼儿园到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强烈的学习生活反差,让孩子们一开始对抽象枯燥的数学难以适应。数学绘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中的故事或是虚拟的故事,将数学学科知识注入其中,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更加柔和,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绘本不同于其他绘本,他有很强的学科性质,每个故事都不是无故存在,虽集故事性、趣味性于一身,但不可规避数学知识,否则将不是数学绘本。当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适合绘本的教学,客观上并没有那么多真正成系统的绘本教材,数学绘本课应该成为一种数学课中的调剂,为低段学生展示理性与感性、学科之间彼此交融的媒介,更直观地去认识数学、喜爱数学。
二、小学数学绘本应体现学科本位思想
规律自古就存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当人们发现了规律,并很好地运用了规律,规律的价值就得以体现,数学的价值与美也就凸显出来。本课例中的规律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周期排列现象,启发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对于有规律性的实物,无论是用数字还是字母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而已。
(一)小学数学绘本中儿童对规律的认识
1.要提供儿童创作规律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地去想一想、摆一摆、排一排、画一画……创造出存在着“重复”现象的带有规律性的作品。
2.要搭建让儿童交流的平台。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儿童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可以是绘本中的内容。儿童在交流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用数学方式表达规律的需求,从而初步发展儿童分析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二)绘本教学中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的问题
1.找规律的角度单一,也就是观察方向单一,即“从什么方向观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得到的规律是不同的,老师要从全局把握,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儿童的思维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好的引导性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如,“你从哪个方向观察的?”“如果换一个方向观察,又会得到什么样的规律?”“是什么在不断地重复?”“以什么为一组重复排列?”让学生在“找规律”时具有方向性,也就是数学学习中的思路清晰。
2.规律分两种,一种是“重复”,也就是周期排列规律,另一种是具有发展性,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中的内容属于前者。而儿童在独立阅读的时候不太能主动关注“重复”的基本单位──“一组”。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多给孩子提供创作规律的机会,创作结束后,让孩子说说以谁为一组来重复的,如果可以用“圈一圈”的方式,让孩子圈出“一组”,也就是圈出规律的基本单位。
3.特例,也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儿童往往认为“红红红……”形式的不是规律。其实,只要符合“有一组”,并且有这样的几组重复出现,规律就存在了。关于这种形式,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绘本中有专门的一段故事(巨人脚趾甲涂单色指甲油),我们可以围绕这段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换意见,达成共识,从而向孩子明确这种形式的也是规律,更加深入理解周期规律的本质,让孩子的数学思维有宽度更有深度。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绘本是绘本与小学数学相结合的新兴产物,有它存在的一定价值,在开发和使用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时要明确绘本对于小学数学的意义,对儿童的意义,使绘本不再是语文的范畴,使得儿童文学和数学融合,模糊学科之间的界限,真正地让学生在文学、数学中快乐地汲取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邵婧.《数学绘本教学初探》.《小学教学参考》,第39、40页.
★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李翠梅、顾斌,项目编号JK18037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绘本;学科本位;规律
近几年,绘本教学开始在我国盛行,不过更多的是体现在艺术、社會、健康,更多应用于幼儿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而在小学数学领域的应用比较少。小学数学绘本的开发与使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有着怎样的意义,二者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的教学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一年级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数学学习对从幼儿园到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强烈的学习生活反差,让孩子们一开始对抽象枯燥的数学难以适应。数学绘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中的故事或是虚拟的故事,将数学学科知识注入其中,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更加柔和,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绘本不同于其他绘本,他有很强的学科性质,每个故事都不是无故存在,虽集故事性、趣味性于一身,但不可规避数学知识,否则将不是数学绘本。当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适合绘本的教学,客观上并没有那么多真正成系统的绘本教材,数学绘本课应该成为一种数学课中的调剂,为低段学生展示理性与感性、学科之间彼此交融的媒介,更直观地去认识数学、喜爱数学。
二、小学数学绘本应体现学科本位思想
规律自古就存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当人们发现了规律,并很好地运用了规律,规律的价值就得以体现,数学的价值与美也就凸显出来。本课例中的规律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周期排列现象,启发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能够感悟到:对于有规律性的实物,无论是用数字还是字母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而已。
(一)小学数学绘本中儿童对规律的认识
1.要提供儿童创作规律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地去想一想、摆一摆、排一排、画一画……创造出存在着“重复”现象的带有规律性的作品。
2.要搭建让儿童交流的平台。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儿童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可以是绘本中的内容。儿童在交流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用数学方式表达规律的需求,从而初步发展儿童分析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
(二)绘本教学中对规律的认识存在的问题
1.找规律的角度单一,也就是观察方向单一,即“从什么方向观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得到的规律是不同的,老师要从全局把握,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儿童的思维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好的引导性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如,“你从哪个方向观察的?”“如果换一个方向观察,又会得到什么样的规律?”“是什么在不断地重复?”“以什么为一组重复排列?”让学生在“找规律”时具有方向性,也就是数学学习中的思路清晰。
2.规律分两种,一种是“重复”,也就是周期排列规律,另一种是具有发展性,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中的内容属于前者。而儿童在独立阅读的时候不太能主动关注“重复”的基本单位──“一组”。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多给孩子提供创作规律的机会,创作结束后,让孩子说说以谁为一组来重复的,如果可以用“圈一圈”的方式,让孩子圈出“一组”,也就是圈出规律的基本单位。
3.特例,也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儿童往往认为“红红红……”形式的不是规律。其实,只要符合“有一组”,并且有这样的几组重复出现,规律就存在了。关于这种形式,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绘本中有专门的一段故事(巨人脚趾甲涂单色指甲油),我们可以围绕这段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换意见,达成共识,从而向孩子明确这种形式的也是规律,更加深入理解周期规律的本质,让孩子的数学思维有宽度更有深度。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绘本是绘本与小学数学相结合的新兴产物,有它存在的一定价值,在开发和使用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时要明确绘本对于小学数学的意义,对儿童的意义,使绘本不再是语文的范畴,使得儿童文学和数学融合,模糊学科之间的界限,真正地让学生在文学、数学中快乐地汲取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邵婧.《数学绘本教学初探》.《小学教学参考》,第39、40页.
★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李翠梅、顾斌,项目编号JK1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