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拿大红河学院的电力工程专业为其品牌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课程开发理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中加电力专业教学特色的比较分析,在有效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我院电力专业的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及“双语”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得到有益启示,对提升学院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CBE模式;优质资源
作者简介:王胜辉(1964-),男,辽宁本溪人,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教授;张瑛(1964-),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JG10DB218)、2009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课题编号:35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68-02
加拿大红河学院(Red River College,简称RRC)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政府的一所公立学校,座落于曼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市,是曼尼托巴省规模最大、专业最全面的学院之一。沈阳工程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简称“发电”专业)是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开办的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学生在完成了前两年课程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意愿和家庭经济条件选择去RRC继续学习或留在国内完成学业及就业。笔者曾赴RRC进行了学习和考察,对RRC的教育理念、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一、中加电力专业教学特色比较分析
RRC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电力工程技术(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专业为其特色专业之一,依托曼尼托巴省电力公司,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导,岗位针对性强,该专业培养出的实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沈阳工程学院发电专业为省内同学科中唯一以能源电力行业为背景的工科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为电力及相关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始终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就业优势。双方在办学层次、专业性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
1.生源状况
加拿大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终身制,学生来源多样化,年龄差别很大。学生中除了部分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之外,还有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其他行业的从业经验,[1]为了转换行业或岗位而来到RRC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习非常努力,学习主动性很强。相比我们的学生全部是由高考录取而来,没有社会工作经验,许多学生高考志愿是由家长决定的,入学时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接近,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管理。
2.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
加拿大红河学院采用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模式,是加拿大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CBE模式以职业能力作为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核心包含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态度(Attitude)和反馈(Feedback)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来确定教学课程和学时安排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为生产第一线的掌握娴熟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RRC通过长时间的摸索与总结,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学生完全能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毕业后可直接步入工作岗位。我院发电专业培养目标为电力工程技术领域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岗位以电力及相关行业为主,专业性比较明显。
3.教师职业要求及管理体制
RRC非常重视教师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他们在聘用教师时的基本条件为硕士以上学历,同时至少要在企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电力工程专业的所有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由电力系老师来讲授。新教师到岗后,每学期要讲授2~3门不同的课程,几个学期下来,基本上就能将所有课程讲授一遍。这样的优势使教师熟悉每门课程的内容,了解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壁垒,有利于平行开设课程之间相互渗透以及前后续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教学更有针对性。
相比之下,我院多数教师毕业于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基本没有行业工作经验。在目前的人事管理体制下,按学科归属划分出基础教学系部和各专业教学系部,一个专业的课程由分属不同系部的教师讲授,讲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在专业背景、知识领域等方面相对独立,甚至教师彼此之间都不认识,课程之间相互脱节是普遍现象。
4.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加两国在教育体制、能源结构、能源分布状态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加拿大地广人稀,以分布式小水电发电、直流输电为主,且技术成熟,而我国目前以大型火力集中发电、交流输电为主,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红河学院的课程体系以系列课的形式出现,一门课程分几个学期讲,比如“电路”课,分为第一学期的“直流电路”、第二学期的“交流电路”和第三学期的“电路”,内容逐渐加深,同时十分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衔接,课程中的例题、习题的设计也注重其知识点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且紧密联系专业。课程体系呈网状结构,平行课之间和前后续之间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课程网。RRC的课程重职业、重实践、重应用,适应于专一职业的需要,整个开发过程受到行业企业、雇主的监控。在CBE模式下,RRC的课程开发是应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来完成的,每年由学校老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DACUM委员会,其课程内容也随着行业要求及技术变化而调整。学生在教学中通过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形式,可以获得岗位的职业能力。每门课程制订了KSJ(Knowledge Skills Judgements)表,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以此来规范指导教学。其中,Knowledge是以一个单元Unit为单位,规定应掌握的知识点;Skills为应该达到的技能要求;Judgements为应采用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根据加拿大的资源分布和电网结构特点,RRC课程内容更侧重于电力电子控制方面。而我国目前以大型火力集中发电、交流输电为主,课程内容侧重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操作控制。
在教学模式上,RRC理论课程深度处于较低位置,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强调知识的正对性和实用性。课堂上基本没有繁琐的公式推导,而是教师直接列出公式,然后通过大量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公式。同时RRC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和原理。教室既是实验室,一边讲,一边练,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对确定的技能进行反复训练来达到操作技术娴熟的目的,但专业理论要求较浅,使学生学习的迁移性受到限制,这也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国内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学科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课程的整个开发过程虽然也有行业企业参与,但课程的决策还在学校,不免存在与实际岗位需要脱节的问题,其课程内容也相对稳定,变化较小。但学生基本理论扎实,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能适应职业群和学生转岗的需要,两种模式特性分明,各有利弊。未来工业技术的发展需要从业者不只是要有娴熟的技能,更需要的是智慧而非体能。因此在借鉴RRC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重点研究如何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平衡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CBE模式;优质资源
作者简介:王胜辉(1964-),男,辽宁本溪人,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教授;张瑛(1964-),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JG10DB218)、2009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课题(课题编号:35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68-02
加拿大红河学院(Red River College,简称RRC)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政府的一所公立学校,座落于曼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市,是曼尼托巴省规模最大、专业最全面的学院之一。沈阳工程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简称“发电”专业)是与加拿大红河学院合作开办的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学生在完成了前两年课程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意愿和家庭经济条件选择去RRC继续学习或留在国内完成学业及就业。笔者曾赴RRC进行了学习和考察,对RRC的教育理念、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一、中加电力专业教学特色比较分析
RRC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电力工程技术(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专业为其特色专业之一,依托曼尼托巴省电力公司,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导,岗位针对性强,该专业培养出的实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沈阳工程学院发电专业为省内同学科中唯一以能源电力行业为背景的工科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为电力及相关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始终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就业优势。双方在办学层次、专业性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
1.生源状况
加拿大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终身制,学生来源多样化,年龄差别很大。学生中除了部分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之外,还有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有其他行业的从业经验,[1]为了转换行业或岗位而来到RRC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习非常努力,学习主动性很强。相比我们的学生全部是由高考录取而来,没有社会工作经验,许多学生高考志愿是由家长决定的,入学时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接近,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管理。
2.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
加拿大红河学院采用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模式,是加拿大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CBE模式以职业能力作为教学基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核心包含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态度(Attitude)和反馈(Feedback)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来确定教学课程和学时安排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为生产第一线的掌握娴熟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RRC通过长时间的摸索与总结,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和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学生完全能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毕业后可直接步入工作岗位。我院发电专业培养目标为电力工程技术领域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岗位以电力及相关行业为主,专业性比较明显。
3.教师职业要求及管理体制
RRC非常重视教师的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他们在聘用教师时的基本条件为硕士以上学历,同时至少要在企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5年。电力工程专业的所有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由电力系老师来讲授。新教师到岗后,每学期要讲授2~3门不同的课程,几个学期下来,基本上就能将所有课程讲授一遍。这样的优势使教师熟悉每门课程的内容,了解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壁垒,有利于平行开设课程之间相互渗透以及前后续课程之间的合理衔接,教学更有针对性。
相比之下,我院多数教师毕业于国内各类高等院校,基本没有行业工作经验。在目前的人事管理体制下,按学科归属划分出基础教学系部和各专业教学系部,一个专业的课程由分属不同系部的教师讲授,讲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师在专业背景、知识领域等方面相对独立,甚至教师彼此之间都不认识,课程之间相互脱节是普遍现象。
4.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加两国在教育体制、能源结构、能源分布状态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加拿大地广人稀,以分布式小水电发电、直流输电为主,且技术成熟,而我国目前以大型火力集中发电、交流输电为主,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红河学院的课程体系以系列课的形式出现,一门课程分几个学期讲,比如“电路”课,分为第一学期的“直流电路”、第二学期的“交流电路”和第三学期的“电路”,内容逐渐加深,同时十分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衔接,课程中的例题、习题的设计也注重其知识点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且紧密联系专业。课程体系呈网状结构,平行课之间和前后续之间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课程网。RRC的课程重职业、重实践、重应用,适应于专一职业的需要,整个开发过程受到行业企业、雇主的监控。在CBE模式下,RRC的课程开发是应用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来完成的,每年由学校老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DACUM委员会,其课程内容也随着行业要求及技术变化而调整。学生在教学中通过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的形式,可以获得岗位的职业能力。每门课程制订了KSJ(Knowledge Skills Judgements)表,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以此来规范指导教学。其中,Knowledge是以一个单元Unit为单位,规定应掌握的知识点;Skills为应该达到的技能要求;Judgements为应采用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根据加拿大的资源分布和电网结构特点,RRC课程内容更侧重于电力电子控制方面。而我国目前以大型火力集中发电、交流输电为主,课程内容侧重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操作控制。
在教学模式上,RRC理论课程深度处于较低位置,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强调知识的正对性和实用性。课堂上基本没有繁琐的公式推导,而是教师直接列出公式,然后通过大量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公式。同时RRC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和原理。教室既是实验室,一边讲,一边练,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对确定的技能进行反复训练来达到操作技术娴熟的目的,但专业理论要求较浅,使学生学习的迁移性受到限制,这也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国内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学科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课程的整个开发过程虽然也有行业企业参与,但课程的决策还在学校,不免存在与实际岗位需要脱节的问题,其课程内容也相对稳定,变化较小。但学生基本理论扎实,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能适应职业群和学生转岗的需要,两种模式特性分明,各有利弊。未来工业技术的发展需要从业者不只是要有娴熟的技能,更需要的是智慧而非体能。因此在借鉴RRC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重点研究如何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