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上海市奉贤区南中路幼儿园以地域民俗文化为资源建设幼儿园文化,从“办园理念的价值厘定与升华”“精神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培植”“园所环境的文化演绎与外延”三个方面聚焦园所文化建设,实现办园品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园所文化;跨域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7/08-0055-03
[作者简介]倪蓉(1970-),女,上海奉贤人,上海市奉贤区南中路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园所文化是幼儿园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幼儿园办园理念、课程理念、培养目标、个性特色、环境氛围、管理制度、队伍建设、教育研究等一切外显与内在、显性与隐性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幼儿园文化建设是近年来超越幼儿园常规化管理的新话题。我们看到几乎每一所名园都有其文化的积淀,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文化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我们南中路幼儿园是一所具有57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园。以地域民俗文化为资源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我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园近年来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办园理念的价值厘定与升华
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是人超越自然属性的理想和动力。基于对文化的认识,我们首先从办园理念人手,以办园理念为核心,构建适宜于南中路幼儿园的园所文化。
我们的办园理念是“童蒙养正,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它是从我们的园本课程思想提升而来的,在放大为办园理念后,又下位统领课程,丰富了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1.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追求园所个性化发展中,我园坚持“以民俗文化教育为办园特色”,以“童蒙养正”教育为每个幼儿的一生奠定为人处世、幸福成功的基础;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培养幼儿纯善之心,以及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建立“四正”与三维发展目标的关系,以“四正”熏陶与传递德行涵养、教育之本,推进《纲要》的落实。
正心——指向情感。包含纯善之心,快乐、健康心理等;
正德——指向态度。包含道德涵养,友爱同伴、尊敬师长等;
正见——指向认知。包含明目,会观察,好奇好问;明辨是非,促进思维判断等;
正行——指向能力。包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习得、探索与实践能力提升等。
2.形成特色的识别系统。幼儿园的个性发展形成特色后,就需要有一个可视的科学系统贯穿起幼儿园的文化理念,这就凝集成了“南幼识别系统”,为可持续发展创立形象:我园标识由南中路幼儿园打头字母N演化为打开的扇形造型,用幼儿剪纸作品中的太阳、花草、小鸟等构成一幅祥和的美丽图案,生动展现南中路幼儿园大家庭的和谐、欢乐,中国红、扇面、剪纸等中国元素的表达凸显我园的办园特色与理念;吉祥物是中国娃,身穿中国特色大红袍,以彩虹相映,意寓“中国娃”从南中路幼儿园起步迈向多彩人生。
二、精神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培植
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创新。因此“对精神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培植”是我园在构建园所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走民俗文化教育的特色之路”,是我们结合课改精神,反复酝酿,为幼儿园量身定做的“幼儿园个性发展形象设计”工程的总规划——包含并渗透于园所底蕴、优势挖掘,外环境、内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研、科研、课程建设、师资自培等各项工作中,使之最终血肉融合,成为我园由内而外的气质表现。
(一)以园本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文化
1.成功构建园本特色课程。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园历经8年,通过市级绿叶课题《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化的实践研究》,初步实现“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课程建设愿景追求,成功构建了园本课程《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并于2008年3月正式出版。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上,我们坚持传承、吸纳、利用优秀的民俗文化,将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可能性的民俗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既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又能彰显幼儿园办园特色,凸显幼儿园办园个性。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民俗活动,并自然地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深入浅出的民俗知识廊,亲切自由的民俗亲子活动,贯穿全年的南幼民俗文化节:3~4月“弟子规”主题节,5-6月民间艺术节,10~11月竞技运动节,12~次年1月迎新美食节等。同时我们在课程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民俗教育活动内容占20%的比例。
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大胆尝试开展家园协同教育的师幼养德“弟子规”主题教育活动,以适合幼儿年龄、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纳入课程范畴。在充满人文教育的氛围中,教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受育、共同进步。
2.丰富完善园本特色课程。在成功构建了“民俗文化教育办园特色”的基础上,我园不断优化完善园本特色课程。立足区域文化——“贤文化”教育,尝试开展幼学养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凸显南幼办园理念“童蒙养正,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并再次立项区级重点课题《幼学养德“贤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案例研究》,旨在对“贤文化”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幼儿园师幼养德“贤文化”主题教育的形式、内容、策略和方法,编制幼儿园师幼养德“贤文化”主题教育案例集,丰富园本课程,推进办园理念的落实。同时通过研究和推广“贤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奉贤礼仪之邦、贤达之地人民的风采。
(二)以优秀地域文化彰显育人功能
民俗文化教育特色已成为我园的标志性品牌,它更开创了一个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无限空间。随着园本课程建设的深入,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融入了我们的校园文化之中。
1.以“贤文化”激发师幼养德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坚持把师德建设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真正使见贤思齐、弘扬‘贤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我园师德建设工作的宗旨。“弟子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且成为南幼传统的师幼养德教育活动。
2.推进“贤文化”在幼儿德育启蒙中的传承创新。“贤文化”是特有的地域文化。我们从“贤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营造文化氛围,给予师生、家长心灵的触动,使“贤文化”真正内化为全体师生“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实践中,我们还注意传承和创新,如研究如何把古代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紧紧地结合起来,如何将“贤文化”与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教育传承下去。结合传统的节庆活动以及民俗活动,开展了以“贤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使民族精神教育成为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孩子的德育实践活动,极大提高了幼儿园德育的有效性。 (三)以组织文化产生凝聚力优化园所文化
我园大胆探索更人文、更科学健全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文化定“质”,让组织文化产生凝聚力。我们重新梳理了建园以来改革与发展中的管理制度,试图将“传承创新、内敛勤奋、团结合作、奉献共享”的园风,“关爱幼儿、精致教学、专业扎实、思辨求新”的教风,以及“爱运动、乐动脑、讲礼仪、有爱心”的学风等,同化为每一位南幼人的自觉行为,并通过精细化的人本管理优化校园文化。
1.以文化的方式予以组织建制内涵性的保证。我们以“园荣我荣、追求卓越”为组织文化建设的主导价值观,准确诊断、批判继承原有组织文化,强化质量为本意识、园本发展意识、竞争创新意识、和谐团队意识、注重细节意识、自我管理意识,着重以健康的行为方式、高效的工作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友善的交往方式,建设园所组织文化,提高组织凝聚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如:开放式温馨书吧、教师操作资源室、师幼养德“弟子规”主题活动、温馨提示(如:人与人之间好比星星与星星之间,不是相互拥挤,而是相互照耀。)、“十多十少”
(如:多点奉献少点索取,多点激情少点冷漠,多点个性少点平庸……)等具有南幼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提升与丰富着我园文化的精髓与灵魂。
2.使园所文化成为催生教师教育智慧的沃土。根据组织主体、结构、作用和活动方式,我们将园所文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班组文化、班级文化、教研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科研文化、网络文化等,并明确其涵义、分析其特点,发挥其功能价值。如:在打造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中,我园大力宣传“以发展为本”的文化理念,把“敬业、乐业、专业”作为自觉追求。倡导合作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导向,倡导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教研、培训的互助合作共同体。提倡备课即研究、教学即实践、活动即交流、引领即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教研方式和务实求真精神。精心打造的互助合作教研文化,优化了我园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互助合作的教研团队共同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基地、资源共享基地、专业发展基地、教学研究基地,促进了教师关系和谐、互助合作、资源共享、经验互补、共同成长,使园所文化真正成为催生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沃土:我园每周的教研活动对十所带教姐妹园全面开放,成为示范引领的基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在区内各类教学评优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55%的一线教师每学期承担了对姐妹园近百位教师至少每周一次的带教工作……
三、园所环境的文化演绎与外延
环境是文化演绎的标志。我园的环境更注重“环境即课程”的教育功能,将人文环境与文化合二为一,使环境成为文化的载体,走出了一条内涵传承、外延拓展、境情交融、精致演绎的园所文化发展道路。
1.让每一处环境成为文化演绎的标志。走进南幼,抬头放眼,映入眼帘的是民俗节日画廊、竹桥流水、民间工艺一条街、衬托大液晶电视屏幕的中国红窗格、《弟子规》八德故事帘、班级各具特色的民俗环境,以及长卷轴呈现的图文成语故事、随处可见的中国红:大红剪纸、中国结,连教师餐厅也布置着古朴的花架吊椅……蕴涵着中国文化气息的校园,让每位走进南幼的人感受着“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会贯通。新颖别致,富有品位,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营造出“校园处处有文化”的氛围。
2.使构建美好和谐校园成为永远的追求。我园在构筑园所文化时,追求将物质环境与文化渲染巧妙融合,使物质文化透射出精神的内涵,使精神内涵成为文化的载体。当环境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并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时,教育便有了美好的境界,更成了和谐校园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张民生,朱怡华.现代学校发展创意设计[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2]赵寄石.对托幼园所文化建设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3).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规范管理自主发展[M].广西:接力出版社,2010.
[4]穆晓炯.学校文化建设和校长文化自觉也谈学校文化建设[J].双名工程通讯,2010.
[5]Jillian Rodd.早期教育中的领导力[M].郭良菁,刘蓉慧,庄淑幸,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园所文化;跨域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7/08-0055-03
[作者简介]倪蓉(1970-),女,上海奉贤人,上海市奉贤区南中路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园所文化是幼儿园人文精神的体现,是幼儿园办园理念、课程理念、培养目标、个性特色、环境氛围、管理制度、队伍建设、教育研究等一切外显与内在、显性与隐性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幼儿园文化建设是近年来超越幼儿园常规化管理的新话题。我们看到几乎每一所名园都有其文化的积淀,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文化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我们南中路幼儿园是一所具有57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园。以地域民俗文化为资源的幼儿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我园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园近年来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办园理念的价值厘定与升华
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是人超越自然属性的理想和动力。基于对文化的认识,我们首先从办园理念人手,以办园理念为核心,构建适宜于南中路幼儿园的园所文化。
我们的办园理念是“童蒙养正,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它是从我们的园本课程思想提升而来的,在放大为办园理念后,又下位统领课程,丰富了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1.体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追求园所个性化发展中,我园坚持“以民俗文化教育为办园特色”,以“童蒙养正”教育为每个幼儿的一生奠定为人处世、幸福成功的基础;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培养幼儿纯善之心,以及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建立“四正”与三维发展目标的关系,以“四正”熏陶与传递德行涵养、教育之本,推进《纲要》的落实。
正心——指向情感。包含纯善之心,快乐、健康心理等;
正德——指向态度。包含道德涵养,友爱同伴、尊敬师长等;
正见——指向认知。包含明目,会观察,好奇好问;明辨是非,促进思维判断等;
正行——指向能力。包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习得、探索与实践能力提升等。
2.形成特色的识别系统。幼儿园的个性发展形成特色后,就需要有一个可视的科学系统贯穿起幼儿园的文化理念,这就凝集成了“南幼识别系统”,为可持续发展创立形象:我园标识由南中路幼儿园打头字母N演化为打开的扇形造型,用幼儿剪纸作品中的太阳、花草、小鸟等构成一幅祥和的美丽图案,生动展现南中路幼儿园大家庭的和谐、欢乐,中国红、扇面、剪纸等中国元素的表达凸显我园的办园特色与理念;吉祥物是中国娃,身穿中国特色大红袍,以彩虹相映,意寓“中国娃”从南中路幼儿园起步迈向多彩人生。
二、精神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培植
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创新。因此“对精神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培植”是我园在构建园所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走民俗文化教育的特色之路”,是我们结合课改精神,反复酝酿,为幼儿园量身定做的“幼儿园个性发展形象设计”工程的总规划——包含并渗透于园所底蕴、优势挖掘,外环境、内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研、科研、课程建设、师资自培等各项工作中,使之最终血肉融合,成为我园由内而外的气质表现。
(一)以园本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文化
1.成功构建园本特色课程。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我园历经8年,通过市级绿叶课题《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化的实践研究》,初步实现“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课程建设愿景追求,成功构建了园本课程《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并于2008年3月正式出版。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上,我们坚持传承、吸纳、利用优秀的民俗文化,将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可能性的民俗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既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又能彰显幼儿园办园特色,凸显幼儿园办园个性。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民俗活动,并自然地融入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深入浅出的民俗知识廊,亲切自由的民俗亲子活动,贯穿全年的南幼民俗文化节:3~4月“弟子规”主题节,5-6月民间艺术节,10~11月竞技运动节,12~次年1月迎新美食节等。同时我们在课程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民俗教育活动内容占20%的比例。
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大胆尝试开展家园协同教育的师幼养德“弟子规”主题教育活动,以适合幼儿年龄、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纳入课程范畴。在充满人文教育的氛围中,教师、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受育、共同进步。
2.丰富完善园本特色课程。在成功构建了“民俗文化教育办园特色”的基础上,我园不断优化完善园本特色课程。立足区域文化——“贤文化”教育,尝试开展幼学养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凸显南幼办园理念“童蒙养正,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并再次立项区级重点课题《幼学养德“贤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案例研究》,旨在对“贤文化”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幼儿园师幼养德“贤文化”主题教育的形式、内容、策略和方法,编制幼儿园师幼养德“贤文化”主题教育案例集,丰富园本课程,推进办园理念的落实。同时通过研究和推广“贤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奉贤礼仪之邦、贤达之地人民的风采。
(二)以优秀地域文化彰显育人功能
民俗文化教育特色已成为我园的标志性品牌,它更开创了一个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无限空间。随着园本课程建设的深入,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也逐渐融入了我们的校园文化之中。
1.以“贤文化”激发师幼养德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坚持把师德建设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真正使见贤思齐、弘扬‘贤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我园师德建设工作的宗旨。“弟子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且成为南幼传统的师幼养德教育活动。
2.推进“贤文化”在幼儿德育启蒙中的传承创新。“贤文化”是特有的地域文化。我们从“贤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营造文化氛围,给予师生、家长心灵的触动,使“贤文化”真正内化为全体师生“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实践中,我们还注意传承和创新,如研究如何把古代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紧紧地结合起来,如何将“贤文化”与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教育传承下去。结合传统的节庆活动以及民俗活动,开展了以“贤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使民族精神教育成为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孩子的德育实践活动,极大提高了幼儿园德育的有效性。 (三)以组织文化产生凝聚力优化园所文化
我园大胆探索更人文、更科学健全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文化定“质”,让组织文化产生凝聚力。我们重新梳理了建园以来改革与发展中的管理制度,试图将“传承创新、内敛勤奋、团结合作、奉献共享”的园风,“关爱幼儿、精致教学、专业扎实、思辨求新”的教风,以及“爱运动、乐动脑、讲礼仪、有爱心”的学风等,同化为每一位南幼人的自觉行为,并通过精细化的人本管理优化校园文化。
1.以文化的方式予以组织建制内涵性的保证。我们以“园荣我荣、追求卓越”为组织文化建设的主导价值观,准确诊断、批判继承原有组织文化,强化质量为本意识、园本发展意识、竞争创新意识、和谐团队意识、注重细节意识、自我管理意识,着重以健康的行为方式、高效的工作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友善的交往方式,建设园所组织文化,提高组织凝聚力、创新力和执行力。如:开放式温馨书吧、教师操作资源室、师幼养德“弟子规”主题活动、温馨提示(如:人与人之间好比星星与星星之间,不是相互拥挤,而是相互照耀。)、“十多十少”
(如:多点奉献少点索取,多点激情少点冷漠,多点个性少点平庸……)等具有南幼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提升与丰富着我园文化的精髓与灵魂。
2.使园所文化成为催生教师教育智慧的沃土。根据组织主体、结构、作用和活动方式,我们将园所文化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班组文化、班级文化、教研文化、课堂教学文化、科研文化、网络文化等,并明确其涵义、分析其特点,发挥其功能价值。如:在打造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中,我园大力宣传“以发展为本”的文化理念,把“敬业、乐业、专业”作为自觉追求。倡导合作进取、追求卓越的文化导向,倡导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教研、培训的互助合作共同体。提倡备课即研究、教学即实践、活动即交流、引领即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教研方式和务实求真精神。精心打造的互助合作教研文化,优化了我园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互助合作的教研团队共同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基地、资源共享基地、专业发展基地、教学研究基地,促进了教师关系和谐、互助合作、资源共享、经验互补、共同成长,使园所文化真正成为催生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的沃土:我园每周的教研活动对十所带教姐妹园全面开放,成为示范引领的基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在区内各类教学评优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55%的一线教师每学期承担了对姐妹园近百位教师至少每周一次的带教工作……
三、园所环境的文化演绎与外延
环境是文化演绎的标志。我园的环境更注重“环境即课程”的教育功能,将人文环境与文化合二为一,使环境成为文化的载体,走出了一条内涵传承、外延拓展、境情交融、精致演绎的园所文化发展道路。
1.让每一处环境成为文化演绎的标志。走进南幼,抬头放眼,映入眼帘的是民俗节日画廊、竹桥流水、民间工艺一条街、衬托大液晶电视屏幕的中国红窗格、《弟子规》八德故事帘、班级各具特色的民俗环境,以及长卷轴呈现的图文成语故事、随处可见的中国红:大红剪纸、中国结,连教师餐厅也布置着古朴的花架吊椅……蕴涵着中国文化气息的校园,让每位走进南幼的人感受着“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会贯通。新颖别致,富有品位,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营造出“校园处处有文化”的氛围。
2.使构建美好和谐校园成为永远的追求。我园在构筑园所文化时,追求将物质环境与文化渲染巧妙融合,使物质文化透射出精神的内涵,使精神内涵成为文化的载体。当环境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并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时,教育便有了美好的境界,更成了和谐校园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张民生,朱怡华.现代学校发展创意设计[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2]赵寄石.对托幼园所文化建设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3).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规范管理自主发展[M].广西:接力出版社,2010.
[4]穆晓炯.学校文化建设和校长文化自觉也谈学校文化建设[J].双名工程通讯,2010.
[5]Jillian Rodd.早期教育中的领导力[M].郭良菁,刘蓉慧,庄淑幸,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