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载体,作为联系学生和学校的桥梁和纽带,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越来越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深入剖析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社团搭建为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材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89-01
21世紀,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关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携手合作,共同推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支持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进而达到扩充社团数量、丰富社团类型、开拓社团规模的效果。中共党中央、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以及各个高校面对当前状况,高度认可高校学生社团地位,肯定其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依据成员共同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建立尊重个人发展的平台。并且充分考虑到群体中所有个体的需求,调节高校学习氛围,通过趣味性活动避免学生陷入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然而,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同样面临层次不穷的问题,同校间社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开展活动缺乏新意、社团管理有待完善、学生社团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不在少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道路并非通畅无阻,社团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生社团管理概念
学生社团管理就是指为了实现学生社团健康快速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对学生社团制度的建立,机构的设置,人员的招募,活动的策划执行等进行的综合协调。从管理主体上看,学生社团管理可以是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和协调,也可以是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僵硬。
首先,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度不高,审批程序复杂,机动性差。其次,机制死板僵化还表现在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大多数高校如今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该校社团发展,“保姆式”管理在环境更为自由的高校中显得更为僵硬、不能够灵活操控社团管理与发展间的关系,过于注重成员行为规范的约束,而忽视了群体中个性化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是由该校学生自主建立的组织,由成员间相互服务、监督管理,是素质化教育的典范,刻板的管理机制必然会压缩其发展空间,尽管很好地维持了高校学生活动进行的秩序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但过度的束缚只能够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拓宽、想象力受到极大程度的限制。
(二)学生社团干部中官僚化严重。
学生社团管理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官僚化现象,学生干部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社团管理机制。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成员原本处于平等的关系,共同协作完成活动实现个人在群体中的价值。然而伴随着官本位思想的侵入,个人追求私利的欲望高涨,因而社团成员间掺杂了阶级与权利意识,甚至隐藏着难以想象的潜规则。
三、解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1.要及时转变社团“保姆式”管理理念。
目前高校行政干预过强的“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局势下已变得落后陈旧,无法实现社团成员个性化的发展,削弱了成员间彼此管理监督的作用,严重压缩了社团的自主发展空间,在教育氛围更为自由的高校并不适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应当完全操控该社团的活动开展与发展方向,由过去的“掌舵手”变为权力更大的“划桨人”。校党委部门应当最大程度的将决定权奉还学生,简化审批流程,在管理机制中抽离行政化倾向,由学生社团内部自我管理、调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氛围。
2.社团联合会尽到监督与服务的职责。
社团联合会相比其他组织,能够更为直接地与学生进行接触,是管辖学生社团工作的最低一层部门,在学生社团的发展进程中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由此可见,社团联合会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切实推动社团的有序发展。
(二)加强学生社团的“去官僚化”管理。
1.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将服务学生作为关键。
只有充分意识到学生在社团中的主体地位,以服务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才能够切实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改变以往单一性的服务渠道,运用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对社团内部成员进行服务,抛弃官僚主义对自身的负面影响,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开展贴近实际的社团服务活动。
高校学生社团不仅仅起到聚集成员的功能,更应该切实发挥其服务功能,不能够本末倒置,这是支持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力量。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经过深入了解与透彻分析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诉求,通过宣扬优秀文化、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体育活动缓解高校学生压抑单调的学习生活气氛,对于心理存在一定程度问题的学生通过交流进行心理疏通,积极主动的帮助学习与生活中存在困难的成员。为群体中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支持社团成员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实干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献辉,陈昕.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法制博览,2015,(3):24-26.
[2]贾祥瑞,孙春艳,鲍作臣,王晶,才运江. 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学生社团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1):8-10.
[3]李朝阳. 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D]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4]林钧敬等.北京大学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1-72.
[5]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6]王兵,杨宝.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调研报告--以西部七所高校为例[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36(5):543-551.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管理;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89-01
21世紀,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关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携手合作,共同推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支持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进而达到扩充社团数量、丰富社团类型、开拓社团规模的效果。中共党中央、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以及各个高校面对当前状况,高度认可高校学生社团地位,肯定其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依据成员共同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建立尊重个人发展的平台。并且充分考虑到群体中所有个体的需求,调节高校学习氛围,通过趣味性活动避免学生陷入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然而,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同样面临层次不穷的问题,同校间社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开展活动缺乏新意、社团管理有待完善、学生社团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不在少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道路并非通畅无阻,社团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一、学生社团管理概念
学生社团管理就是指为了实现学生社团健康快速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对学生社团制度的建立,机构的设置,人员的招募,活动的策划执行等进行的综合协调。从管理主体上看,学生社团管理可以是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和协调,也可以是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僵硬。
首先,学生社团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度不高,审批程序复杂,机动性差。其次,机制死板僵化还表现在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大多数高校如今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该校社团发展,“保姆式”管理在环境更为自由的高校中显得更为僵硬、不能够灵活操控社团管理与发展间的关系,过于注重成员行为规范的约束,而忽视了群体中个性化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是由该校学生自主建立的组织,由成员间相互服务、监督管理,是素质化教育的典范,刻板的管理机制必然会压缩其发展空间,尽管很好地维持了高校学生活动进行的秩序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但过度的束缚只能够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拓宽、想象力受到极大程度的限制。
(二)学生社团干部中官僚化严重。
学生社团管理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官僚化现象,学生干部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社团管理机制。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成员原本处于平等的关系,共同协作完成活动实现个人在群体中的价值。然而伴随着官本位思想的侵入,个人追求私利的欲望高涨,因而社团成员间掺杂了阶级与权利意识,甚至隐藏着难以想象的潜规则。
三、解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1.要及时转变社团“保姆式”管理理念。
目前高校行政干预过强的“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局势下已变得落后陈旧,无法实现社团成员个性化的发展,削弱了成员间彼此管理监督的作用,严重压缩了社团的自主发展空间,在教育氛围更为自由的高校并不适用。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应当完全操控该社团的活动开展与发展方向,由过去的“掌舵手”变为权力更大的“划桨人”。校党委部门应当最大程度的将决定权奉还学生,简化审批流程,在管理机制中抽离行政化倾向,由学生社团内部自我管理、调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氛围。
2.社团联合会尽到监督与服务的职责。
社团联合会相比其他组织,能够更为直接地与学生进行接触,是管辖学生社团工作的最低一层部门,在学生社团的发展进程中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由此可见,社团联合会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切实推动社团的有序发展。
(二)加强学生社团的“去官僚化”管理。
1.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将服务学生作为关键。
只有充分意识到学生在社团中的主体地位,以服务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社团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才能够切实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改变以往单一性的服务渠道,运用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对社团内部成员进行服务,抛弃官僚主义对自身的负面影响,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2.开展贴近实际的社团服务活动。
高校学生社团不仅仅起到聚集成员的功能,更应该切实发挥其服务功能,不能够本末倒置,这是支持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力量。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满足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经过深入了解与透彻分析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诉求,通过宣扬优秀文化、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体育活动缓解高校学生压抑单调的学习生活气氛,对于心理存在一定程度问题的学生通过交流进行心理疏通,积极主动的帮助学习与生活中存在困难的成员。为群体中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支持社团成员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实干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献辉,陈昕.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法制博览,2015,(3):24-26.
[2]贾祥瑞,孙春艳,鲍作臣,王晶,才运江. 高等医学教育领域学生社团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1):8-10.
[3]李朝阳. 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D]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4]林钧敬等.北京大学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1-72.
[5]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6]王兵,杨宝.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调研报告--以西部七所高校为例[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36(5):54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