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中型灌区是国家的重点水利设施,是水利为农业和国民经济服务的主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灌区建设与管理的实践,我们对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中拆旧与建新、工程设计的前瞻性等问题及灌区改革中的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使灌区的节水改造和改革沿着更加科学、合理、健康的轨道快速推进。
关键词:灌区工程;节水改造
对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是发展节水灌溉的一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途径,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缓解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节约的水还可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大规模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在灌区的实行,使得各灌区水平达到现代化,已是十分紧急的事,是关系国计民生,十分重要的大事。加强灌区管理工作,结合工程改造,开展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的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工作,以提高灌区工程效益和服务能力,是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目前大中型灌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中型灌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自身管理薄弱,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工程设施配套不全,后期缺乏维护更新,导致设施年久老化失修,灌区效益衰减;水费低于管理成本,实收率低;管理机构臃肿,冗员多,负担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动作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农业基础的稳固和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水利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很不相称。
二、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等种种原因,灌区灌排系统有的未达到设计标准,工程配套不完善、标准低,现有设施损坏老化,骨干渠道淤积、渗漏严重。导致输水能力低,效益衰减,现灌溉面积达不到应有目标,灌区大量土地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严重制约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改善灌区的水利条件,对提高大中型灌区的农业开发程度,为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改善灌区灌溉和排涝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现代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三、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措施
1、渠系节水改造
灌区渠系大部分运行时间长,由于长年水流冲刷,冻融风华等原因,渠道易崩塌、淤塞,局部淤积过厚,有些断面的过水能力远达不到原设计能力。而且大中型灌区建设时间早,由于施工时采取群众运动施工,质量措施难以保证,坝基基本不清基,填土压实不够,有的渠段土质为砂壤土,本来就易冲刷渗漏,因此现有渠道渗漏水严重。加之长期以来管护经费不足,管理不到位,渠堤渠坡被乱挖乱种现象屡禁不止,配套节制建筑物不能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跑水等浪费水源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对渠道进行综合整治,或加高培厚渠堤,必要时进行堤身灌浆,或采取迎水面砼面板防渗护坡,背水面坡脚增设反滤体处理。丘陵山区针对易崩塌、淤塞的渠段,原开挖断面未达设计要求的渠段,高边坡的环山渠段,砂砾土地段进行清淤、开挖、修整、加固、堵漏,以达到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的目的。易塌坡的高边坡段开挖出二级平台,防渗板加厚并局部加底肋梁板支护,增设排水孔。
2、建筑物续建配套更新改造
大中型灌区灌排系统配套建筑物,大多老旧,年代久远,设备老化,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损坏极其普遍。大部分建筑物局部已丧失调控水的功能,有的甚至完全报废。不但给灌区用水管水带来重要影响,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灌区建筑物的续建配套与除险加固改造建设:新建或拆除重建部分控制性建筑物,维修加固部分效益减退、存在隐患的支渠以上骨干渠系配套建筑物,逐步增加支渠以下末级渠系建筑物配套率,增设量水设施,方便用水的计量,增设方便群众,保护渠道的橋梁及码头台阶。
3、排水系统综合整治
灌区排水系统是保证灌区充分发挥效益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灌区改造工程中要综合整治,通过对淤堵排水沟的疏浚整治恢复其排水功能。缺水地区应该结合排水闸、尾水闸建设达到蓄排兼容的工程效益,增加灌溉水源,提高灌溉保证率。
4、创新推广先进管理模式
改变重建轻管的传统做法,强化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主动探索创新灌区管理模式,加快推广以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先进管水经验,全面提升灌区服务功能和水平。同时进一步研究新的管理理念,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手段,采取提倡公司化运营管理,允许个人和社会团体投资灌区工程建设等措施,逐步达到以水养水,以工程养工程的目的。
四、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建设与管理
1、要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配合、强化监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实行招投标制、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监督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要严格执行审批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投资计划,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对项目工程进度、材料设备、工程质量、施工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等要严格把关控制和监督,避免项目重复建设,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和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2、要加强与规范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严格专项资金监管。国家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要专项蓄存、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完成情况、建设进度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有关情况与统计报表要根据项目管理相关文件及时上报对应的主管部门。
3、项目工程建设的服务对象为农业、农民、农村。项目的建设应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和持续、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来源,特别是保障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为项目工程建设提供投入保障。
4、灌区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应与灌区改造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同步进行,做到灌区建设与改革两促进;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形成管理、经营、服务、收费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新机制,强化工程建后管护,加强对工程的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
5、项目工程完工后,要严格项目工程审计、监督,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项目工程经试运行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发改委、财政等部门组织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并办理验收证书。
6、灌区在运行管理中,要根据灌区运行管理情况,进一步对灌区用水管理制度、用水调配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与措施。要加强水量的合理调配,实行集中水权、统一调度、计划用水、合理轮灌的配水方式。要严格水费收缴,强化水费的回收和管理。努力建立灌区良性循环运行机制,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五、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发展趋势
一是目标趋于综合性,在强调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其对灌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与影响。发展生态型护坡、预留生物通道、治理水质污染等都将会成为灌区改造工程的目标;二是方法趋于多元性,从重点研究自然科学技术,逐渐转变成综合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加强和推广应用有关管理、经济、政策、体制等方面的研究,并以此来作为灌区建设与管理的软件支撑,使之趋向更科学化、合理化;三是手段趋于多样性,现代高新技术在传统产品与技术升级改造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技术集成对实现综合目标的重要性明显增加。加强灌区管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未来大中型灌区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灌区工程;节水改造
对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是发展节水灌溉的一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途径,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缓解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节约的水还可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大规模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在灌区的实行,使得各灌区水平达到现代化,已是十分紧急的事,是关系国计民生,十分重要的大事。加强灌区管理工作,结合工程改造,开展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的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改革工作,以提高灌区工程效益和服务能力,是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目前大中型灌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中型灌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自身管理薄弱,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工程设施配套不全,后期缺乏维护更新,导致设施年久老化失修,灌区效益衰减;水费低于管理成本,实收率低;管理机构臃肿,冗员多,负担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动作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农业基础的稳固和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水利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很不相称。
二、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建设年代久远等种种原因,灌区灌排系统有的未达到设计标准,工程配套不完善、标准低,现有设施损坏老化,骨干渠道淤积、渗漏严重。导致输水能力低,效益衰减,现灌溉面积达不到应有目标,灌区大量土地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严重制约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建设,改善灌区的水利条件,对提高大中型灌区的农业开发程度,为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灌溉水的利用率,改善灌区灌溉和排涝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现代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三、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措施
1、渠系节水改造
灌区渠系大部分运行时间长,由于长年水流冲刷,冻融风华等原因,渠道易崩塌、淤塞,局部淤积过厚,有些断面的过水能力远达不到原设计能力。而且大中型灌区建设时间早,由于施工时采取群众运动施工,质量措施难以保证,坝基基本不清基,填土压实不够,有的渠段土质为砂壤土,本来就易冲刷渗漏,因此现有渠道渗漏水严重。加之长期以来管护经费不足,管理不到位,渠堤渠坡被乱挖乱种现象屡禁不止,配套节制建筑物不能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跑水等浪费水源情况时有发生。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对渠道进行综合整治,或加高培厚渠堤,必要时进行堤身灌浆,或采取迎水面砼面板防渗护坡,背水面坡脚增设反滤体处理。丘陵山区针对易崩塌、淤塞的渠段,原开挖断面未达设计要求的渠段,高边坡的环山渠段,砂砾土地段进行清淤、开挖、修整、加固、堵漏,以达到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的目的。易塌坡的高边坡段开挖出二级平台,防渗板加厚并局部加底肋梁板支护,增设排水孔。
2、建筑物续建配套更新改造
大中型灌区灌排系统配套建筑物,大多老旧,年代久远,设备老化,建设标准低,质量差,损坏极其普遍。大部分建筑物局部已丧失调控水的功能,有的甚至完全报废。不但给灌区用水管水带来重要影响,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灌区建筑物的续建配套与除险加固改造建设:新建或拆除重建部分控制性建筑物,维修加固部分效益减退、存在隐患的支渠以上骨干渠系配套建筑物,逐步增加支渠以下末级渠系建筑物配套率,增设量水设施,方便用水的计量,增设方便群众,保护渠道的橋梁及码头台阶。
3、排水系统综合整治
灌区排水系统是保证灌区充分发挥效益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灌区改造工程中要综合整治,通过对淤堵排水沟的疏浚整治恢复其排水功能。缺水地区应该结合排水闸、尾水闸建设达到蓄排兼容的工程效益,增加灌溉水源,提高灌溉保证率。
4、创新推广先进管理模式
改变重建轻管的传统做法,强化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主动探索创新灌区管理模式,加快推广以用水户协会为主的先进管水经验,全面提升灌区服务功能和水平。同时进一步研究新的管理理念,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手段,采取提倡公司化运营管理,允许个人和社会团体投资灌区工程建设等措施,逐步达到以水养水,以工程养工程的目的。
四、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建设与管理
1、要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化配合、强化监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实行招投标制、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监督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要严格执行审批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投资计划,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对项目工程进度、材料设备、工程质量、施工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等要严格把关控制和监督,避免项目重复建设,杜绝“豆腐渣”工程,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和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2、要加强与规范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严格专项资金监管。国家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要专项蓄存、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完成情况、建设进度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有关情况与统计报表要根据项目管理相关文件及时上报对应的主管部门。
3、项目工程建设的服务对象为农业、农民、农村。项目的建设应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和持续、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来源,特别是保障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为项目工程建设提供投入保障。
4、灌区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应与灌区改造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同步进行,做到灌区建设与改革两促进;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形成管理、经营、服务、收费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新机制,强化工程建后管护,加强对工程的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
5、项目工程完工后,要严格项目工程审计、监督,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项目工程经试运行并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发改委、财政等部门组织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并办理验收证书。
6、灌区在运行管理中,要根据灌区运行管理情况,进一步对灌区用水管理制度、用水调配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与措施。要加强水量的合理调配,实行集中水权、统一调度、计划用水、合理轮灌的配水方式。要严格水费收缴,强化水费的回收和管理。努力建立灌区良性循环运行机制,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五、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发展趋势
一是目标趋于综合性,在强调有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其对灌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与影响。发展生态型护坡、预留生物通道、治理水质污染等都将会成为灌区改造工程的目标;二是方法趋于多元性,从重点研究自然科学技术,逐渐转变成综合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加强和推广应用有关管理、经济、政策、体制等方面的研究,并以此来作为灌区建设与管理的软件支撑,使之趋向更科学化、合理化;三是手段趋于多样性,现代高新技术在传统产品与技术升级改造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出来,技术集成对实现综合目标的重要性明显增加。加强灌区管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未来大中型灌区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