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部编版教材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也要求小学生能够在作文中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感情。本文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策略与方法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导致写出的作文内容“干瘪”
通常情况下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作文水平要高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困难。主要表现为难以理解一些常识性知识。在作文课上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为什么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呢?这是个常识性问题,稍微大点的孩子都知道,但是他们可能并不清楚为什么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我们只能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这是常识,让他们记住就可以了。但是在写作文的时候,他们就不会熟练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导致作文内容干瘪,无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生作文结构容易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考虑到作文的布局,“头重脚轻”的现象是常会出现的。所谓“头重脚轻”就是开头、结尾与作文主体部分详略安排不当,重点笔墨没有集中在文章的主体部分。
(三)小学生不会观察图片,不能正确解读图片的内容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的学习要求,但是在整个小学阶段看图写话都是作文的一部分,即使高年级的作文也常以看图写话的方式呈现。看图写话首先要学生能正确解读图画内容,然后结合个人的理解对画面中的内容进行复述,再加以个人的感受与理解,让内容更加丰满。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发现,学生无话可说是最为普遍的现象,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加以指导。
二、精准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尝试
(一)阅读是作文的前提,没有阅读的保障就无法保证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大家都知道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下功夫,希望孩子尽早地接触阅读。我在教学中不定期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比赛,所讲的内容就是學生平时所看书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都能比较主动地去阅读,因为他们也想在讲故事比赛中有很好的表现。此外,制作小小读书卡,让每位同学将自己读完的书记录在读书卡上,每月进行一次评比,看哪位同学读的书多。这些方式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期的作文教学打基础。
(二)打破哑巴式作文,让学生先“说”作文,后写作文
教学作文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只要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保证字数,或者做到有话可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能让作文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都是老师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上朗读一篇范文,然后稍加讲解,学生进行练习。这两种教学作文的方式会导致两种不良现象:前者会导致学生不知道从何下笔,拼凑字数,或者字数根本就不够;后者会导致学生按照老师的范文进行仿写、改写。这都不能很好地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不能真正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我们不妨从学生的讲话入手。我在布置作文《美丽的家乡》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
生:美!
师:为什么美?
生:春天美。
师:春天的什么景物让你觉得美?
生:春天花儿盛开了,树也发芽了。
师:你说得很好!能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花和树的样子吗?
生1:盛开的花朵五颜六色的,像给公园穿上一件花衣裳……
生2:春风一吹,柳树就开始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好看极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能用修辞手法将眼中所见到的春天景物描绘出来,让我们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如果我们在写春天的景物时都能用这样的方式,就会让你的作文更加吸引人,也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
在作文之前引导学生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老师启发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完善,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文,也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写作方向。
(三)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层次,避免“头重脚轻”现象的发生
小学生的作文重在教师指导,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首尾段的比例超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小学生写作文常出现的问题,我在评讲作文《美丽的家乡》中是这样做的:
师:大家说说《美丽的家乡》这篇作文应该详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家乡的美丽景色呀!
师:开头和结尾需要多少字数比较合适呢?
生1:文章的一半字数吧。
生2:我觉得比一半再少点。
师:大家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作文,首尾段和中间的主体部分分别有多少行,再说说你的作文是否体现了主体部分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步骤在作文点评课上是很快就能完成的,学生迅速地数了一下自己作文的行数,再对比一下主体部分和开头结尾,就不难发现自己作文在整体布局上是否合理。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要更有效果,也更能让学生接受。
(四)引导学生读懂图画内容,在读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看图写话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能够在教学中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式,经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就能让学生达到很好的水平。教学中不是直接要求学生该怎么样去做,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白该怎样做。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远远不及学生自身感受领悟到的知识。巧妙地设置看图写话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引进画面的内容,再激发他们的思维,让画面内容与想象结合起来,就能保证看图写话的顺利完整。同样是一幅春天的图片,要求学生完成看图写话,我们通过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把图画看完整。
师:大家看看,这幅图片是描述哪一个季节的?
生:春天。(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大家真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这是春天的图片的?
生:有柳树,有燕子,这些都是春天的景物。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
生1:远处有小草发芽了。
生2:天上还有白云。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说的都对。但是我们在描述图画中的内容的时候,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呢?如先描述上面的内容,再描述下面的。请一位同学试试。
生A:……
师:刚刚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述的,这样就会显得很有层次感。其实看图写话不止这一种观察方式,我们还可以用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方式。大家不妨一起来试试。
学生在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后,自然会发现有顺序才能让所写内容更具体。老师的逐步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的作文更有逻辑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及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求老师不断地研究学生,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我们只有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才可以让作文教学更吸引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陆晨阳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策略与方法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导致写出的作文内容“干瘪”
通常情况下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作文水平要高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困难。主要表现为难以理解一些常识性知识。在作文课上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为什么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呢?这是个常识性问题,稍微大点的孩子都知道,但是他们可能并不清楚为什么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我们只能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这是常识,让他们记住就可以了。但是在写作文的时候,他们就不会熟练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导致作文内容干瘪,无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小学生作文结构容易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考虑到作文的布局,“头重脚轻”的现象是常会出现的。所谓“头重脚轻”就是开头、结尾与作文主体部分详略安排不当,重点笔墨没有集中在文章的主体部分。
(三)小学生不会观察图片,不能正确解读图片的内容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的学习要求,但是在整个小学阶段看图写话都是作文的一部分,即使高年级的作文也常以看图写话的方式呈现。看图写话首先要学生能正确解读图画内容,然后结合个人的理解对画面中的内容进行复述,再加以个人的感受与理解,让内容更加丰满。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发现,学生无话可说是最为普遍的现象,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加以指导。
二、精准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尝试
(一)阅读是作文的前提,没有阅读的保障就无法保证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大家都知道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下功夫,希望孩子尽早地接触阅读。我在教学中不定期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比赛,所讲的内容就是學生平时所看书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都能比较主动地去阅读,因为他们也想在讲故事比赛中有很好的表现。此外,制作小小读书卡,让每位同学将自己读完的书记录在读书卡上,每月进行一次评比,看哪位同学读的书多。这些方式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期的作文教学打基础。
(二)打破哑巴式作文,让学生先“说”作文,后写作文
教学作文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只要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保证字数,或者做到有话可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能让作文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都是老师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上朗读一篇范文,然后稍加讲解,学生进行练习。这两种教学作文的方式会导致两种不良现象:前者会导致学生不知道从何下笔,拼凑字数,或者字数根本就不够;后者会导致学生按照老师的范文进行仿写、改写。这都不能很好地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不能真正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我们不妨从学生的讲话入手。我在布置作文《美丽的家乡》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
生:美!
师:为什么美?
生:春天美。
师:春天的什么景物让你觉得美?
生:春天花儿盛开了,树也发芽了。
师:你说得很好!能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眼中花和树的样子吗?
生1:盛开的花朵五颜六色的,像给公园穿上一件花衣裳……
生2:春风一吹,柳树就开始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好看极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能用修辞手法将眼中所见到的春天景物描绘出来,让我们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如果我们在写春天的景物时都能用这样的方式,就会让你的作文更加吸引人,也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
在作文之前引导学生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老师启发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完善,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文,也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写作方向。
(三)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层次,避免“头重脚轻”现象的发生
小学生的作文重在教师指导,将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首尾段的比例超过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小学生写作文常出现的问题,我在评讲作文《美丽的家乡》中是这样做的:
师:大家说说《美丽的家乡》这篇作文应该详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家乡的美丽景色呀!
师:开头和结尾需要多少字数比较合适呢?
生1:文章的一半字数吧。
生2:我觉得比一半再少点。
师:大家说得很好,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作文,首尾段和中间的主体部分分别有多少行,再说说你的作文是否体现了主体部分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步骤在作文点评课上是很快就能完成的,学生迅速地数了一下自己作文的行数,再对比一下主体部分和开头结尾,就不难发现自己作文在整体布局上是否合理。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要更有效果,也更能让学生接受。
(四)引导学生读懂图画内容,在读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看图写话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能够在教学中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式,经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就能让学生达到很好的水平。教学中不是直接要求学生该怎么样去做,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白该怎样做。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远远不及学生自身感受领悟到的知识。巧妙地设置看图写话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引进画面的内容,再激发他们的思维,让画面内容与想象结合起来,就能保证看图写话的顺利完整。同样是一幅春天的图片,要求学生完成看图写话,我们通过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把图画看完整。
师:大家看看,这幅图片是描述哪一个季节的?
生:春天。(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大家真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这是春天的图片的?
生:有柳树,有燕子,这些都是春天的景物。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呢?
生1:远处有小草发芽了。
生2:天上还有白云。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说的都对。但是我们在描述图画中的内容的时候,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述呢?如先描述上面的内容,再描述下面的。请一位同学试试。
生A:……
师:刚刚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他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述的,这样就会显得很有层次感。其实看图写话不止这一种观察方式,我们还可以用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方式。大家不妨一起来试试。
学生在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后,自然会发现有顺序才能让所写内容更具体。老师的逐步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的作文更有逻辑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及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求老师不断地研究学生,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树立作文的信心。我们只有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才可以让作文教学更吸引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