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使得数控机床的数量和使用范围迅速增加,对数控技术人才需求急剧提升。职业学校数控铣削编程是侧重地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其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教学方法同普通课程有着极大的区别。笔者针对数控铣削编程课程的特点,总结了教学过程中一些有益的经验,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数控车床;铣削加工;数控编程;教学经验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数控机床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床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使得整个制造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极为旺盛。作为数控操作人员培训的核心教程,数控铣削编程的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中职、高职学校学生大多数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差,不管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很不成熟,很多学生自由散漫,再加上数控铣削编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不仅包含了大量现在机床加工知识和数字制造知识,还有大量实践性应用技术,因此其教学难度较大,必须突破传统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为基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本文从数控铣削编程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进行数控铣削编程教学进行一番浅要的探讨。
2、数控铣削编程教学基本思想
数控铣削编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其产生是由于数控机床在现代制造业广泛应用的原因,整个课程包含了大量机械加工知识、现代数字制造知识以及大量实践性技术,因此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明显与课程内容不符。而数控铣削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对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性应用培训,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應当紧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而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学生就业作为导向,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营造出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氛围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体验生产第一线的情境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同时,对于数控编程,应当以典型的、常见的生产实际零件加工作为案例,从零件的设计、工艺分析到编程实行一体化教学。此外,还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应用能力。
3、数控铣削编程教学策略
传统观念认为数控铣削编程教学,其难点在于编程,只要学生将编程学会了,操作就没什么问题,将编好的程序输入机床自动运行即可,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编程与实际加工两者都是这门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
3.1 程序编写教学
程序是数控机床运行的基础,是数控机床完成自动机械加工制作的指令集合。作为整个数控铣削编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理论知识部分,大量的指令极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生涩难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尽量同实践应用相结合,对相关指令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一条指令所代表的意义,在数控机床运行中所起的作用。程序编写教学内容包括编程指令的讲解、简单零件编程、外形轮廓铣削编程、孔系零件编程、键槽铣削编程、型腔铣削编程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进行讲解,还可以结合仿真软件或机床实践进行讲解。
比如数控铣床编程中非常重要的刀具补偿,学生对于刀具补偿的理解往往仅停留于表面,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极容易出错,尤其在对工件轮廓进行数控铣削加工时,刀具半径的存在使刀具的中心同编程轨迹不重合,此时如果不考虑刀具半径加工出来的零件尺寸在加工外轮廓时必然小一圈,在加工内轮廓时则又大一圈,因此必须用G41或G42进行左补偿或右补偿来确定刀具半径补偿偏置方向。在零件刀具半径补偿轨迹加工完成后,刀具撤回工件回到退刀点,这一过程则应取消刀具半径补偿,其指令则用G40。其中G41和G42是模态指令,G41和G42必须同G40成对使用。
通过这种相似指令对比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归纳记忆,区分各指令所代表的意义,避免学生对数控程序产生混乱而出现程序输入错误现象。
3.2 铣床实控操作
在数控铣床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问题而造成加工过程的中断。因此,数控铣削编程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数控指令意义、编写的教学,还应当让学生在学会输入程序的同时,对数控铣床操作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所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训练学生独立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这样才算是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
比如刀具方向的准确控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辩清方向,才可以避免手动加工时出现撞刀现象,尤其是在刀架移动超程需要取消超程操作时,如果方向不正确将会直接造成铣床的损坏。而在编写程序时,既便正确编写了程序但出现了错误的输入,都会造成扎刀与撞刀现象,这种现象在学生中是极常见的。因此,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仔细检查、图形模拟、单步运行等习惯,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为保证工件轮廓不会产生过切,编程时就必须注意加工程序的结构,严格根据编程规则进行,如刀具半径补偿规则,在建立好刀具半径补偿之后,不能连续出现两断z轴移动指令,否则将会出现补偿位置不正确现象,使系统无法正确判断补偿矢量方向。
4、结束语
数控铣削编程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操作性的特点使传统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必须根据课程实际和学生实际,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控铣削编程水平,使学生形成职业实践应用能力,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燕.杜威新职业教育观简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段友良.数控车床手工编程教学心得[J].湘潮(下半月),2011(06)
[3]黄永娜.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体会说[J].职业教育研究,2007(06)
【关键词】数控车床;铣削加工;数控编程;教学经验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数控机床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床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使得整个制造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极为旺盛。作为数控操作人员培训的核心教程,数控铣削编程的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中职、高职学校学生大多数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差,不管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很不成熟,很多学生自由散漫,再加上数控铣削编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不仅包含了大量现在机床加工知识和数字制造知识,还有大量实践性应用技术,因此其教学难度较大,必须突破传统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根据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为基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本文从数控铣削编程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进行数控铣削编程教学进行一番浅要的探讨。
2、数控铣削编程教学基本思想
数控铣削编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其产生是由于数控机床在现代制造业广泛应用的原因,整个课程包含了大量机械加工知识、现代数字制造知识以及大量实践性技术,因此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明显与课程内容不符。而数控铣削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对学生进行职业实践性应用培训,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應当紧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而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学生就业作为导向,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营造出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氛围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体验生产第一线的情境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同时,对于数控编程,应当以典型的、常见的生产实际零件加工作为案例,从零件的设计、工艺分析到编程实行一体化教学。此外,还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应用能力。
3、数控铣削编程教学策略
传统观念认为数控铣削编程教学,其难点在于编程,只要学生将编程学会了,操作就没什么问题,将编好的程序输入机床自动运行即可,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编程与实际加工两者都是这门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
3.1 程序编写教学
程序是数控机床运行的基础,是数控机床完成自动机械加工制作的指令集合。作为整个数控铣削编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理论知识部分,大量的指令极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生涩难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尽量同实践应用相结合,对相关指令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一条指令所代表的意义,在数控机床运行中所起的作用。程序编写教学内容包括编程指令的讲解、简单零件编程、外形轮廓铣削编程、孔系零件编程、键槽铣削编程、型腔铣削编程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进行讲解,还可以结合仿真软件或机床实践进行讲解。
比如数控铣床编程中非常重要的刀具补偿,学生对于刀具补偿的理解往往仅停留于表面,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极容易出错,尤其在对工件轮廓进行数控铣削加工时,刀具半径的存在使刀具的中心同编程轨迹不重合,此时如果不考虑刀具半径加工出来的零件尺寸在加工外轮廓时必然小一圈,在加工内轮廓时则又大一圈,因此必须用G41或G42进行左补偿或右补偿来确定刀具半径补偿偏置方向。在零件刀具半径补偿轨迹加工完成后,刀具撤回工件回到退刀点,这一过程则应取消刀具半径补偿,其指令则用G40。其中G41和G42是模态指令,G41和G42必须同G40成对使用。
通过这种相似指令对比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归纳记忆,区分各指令所代表的意义,避免学生对数控程序产生混乱而出现程序输入错误现象。
3.2 铣床实控操作
在数控铣床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问题而造成加工过程的中断。因此,数控铣削编程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数控指令意义、编写的教学,还应当让学生在学会输入程序的同时,对数控铣床操作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所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训练学生独立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这样才算是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
比如刀具方向的准确控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辩清方向,才可以避免手动加工时出现撞刀现象,尤其是在刀架移动超程需要取消超程操作时,如果方向不正确将会直接造成铣床的损坏。而在编写程序时,既便正确编写了程序但出现了错误的输入,都会造成扎刀与撞刀现象,这种现象在学生中是极常见的。因此,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仔细检查、图形模拟、单步运行等习惯,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为保证工件轮廓不会产生过切,编程时就必须注意加工程序的结构,严格根据编程规则进行,如刀具半径补偿规则,在建立好刀具半径补偿之后,不能连续出现两断z轴移动指令,否则将会出现补偿位置不正确现象,使系统无法正确判断补偿矢量方向。
4、结束语
数控铣削编程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操作性的特点使传统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必须根据课程实际和学生实际,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控铣削编程水平,使学生形成职业实践应用能力,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燕.杜威新职业教育观简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段友良.数控车床手工编程教学心得[J].湘潮(下半月),2011(06)
[3]黄永娜.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体会说[J].职业教育研究,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