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部综述
2010年1月11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极具震撼性的消息: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此次试验中段反导试验再次震惊世界,意味着中国已经来到世界太空军事技术第一方阵。意义不亚于核爆?
虽然只是官方的新闻只是短短的一行字,但这个消息包含的丰富内涵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有网友评论,反导试验成功的意义不亚于上世纪60年代罗布泊的原子弹炸响。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国防手段虽多,但无外乎“矛”和“盾”两种,前者属攻击型,后者属防御型。“矛”的意义在于可以威慑对方,使其不敢先动手;“盾”的意义则是化解对方的威慑,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也就间接强化了自己的威慑力。如果说中国当年成功试爆原子弹,铸就利“矛”,那么此次反导试验则意味着坚“盾”初成。二者的意义同样重大。
美国五角大楼迅速做出反应,据美联社报道,五角大楼当天就表示,事先没有接到中方的通报,但美国相信这次试验与美方宣布对台军售无关。五角大楼女发言人莫林舒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导弹)发射前我们没有接到来自中方的通报。我们的确探测到(中国)从两处地点各发射了一枚导弹,我们部署在外空的监测设备也发现大气层外发生了导弹撞击事件。”她还补充说:“我们正在向中方询问开展这次导弹拦截试验的意图,并希望了解他们今后进行各种拦截活动的计划。”
而美国军事专家则纷纷表示这是中国展示自身军事实力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韩国《朝鲜日报》更惊呼,中国由此跨入“星球大战”时代。更多的媒体和观察家猜测,中国在此时进行反导试验是为了抗议一周前美国的对台军售计划。
为此,中国外交部12日严正声明,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反导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此次试验不产生滞留空间轨道的碎片,不会对在轨航天器安全构成威胁。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与中国一贯奉行的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是一致的。中国在反导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她强调,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加强国防建设是出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正当需要。G2之后是M2
2009年中,随着20国集团峰会的召开,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登率先提出的一个特有名词被全世界所熟悉,那就是G2。尽管中国政府明确表示G2的提法不合时宜,但全世界都承认一个事实,强势崛起的中国将在全球政治、经济事务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而曾经一家独大的美国也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与中国展开战略合作。
2010年1月11日之后,也许又将有一个新名词诞生——M2。M代表导弹防御系统(Missile Defense),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中段导弹拦截技术的国家。美国和中国也是仅有的两个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能力,有实力构建弹道导弹导防御体系的国家。
尽管NMD、TMD这样的名词近年来才为中国公众所熟悉,但导弹防御体系的构想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苏争夺核优势的年代就已经诞生了。60年代,美国曾有“哨兵专案”(后又转型成“安全盾专案”),苏联则发展了相应的A—135导弹防御系统,尽管当时的技术并不是很成熟,致使反导体系沦为区域性的要点防空系统(类似于美国现在的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A-135现在还在莫斯科周围运作。
20世纪90年代,美国重启陆基全国反导弹拦截系统。2002年系统改名为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降格为NMD的子系统之一,以区别其他同地位的防御计划,例如太空,海基,激光反导……等。2006年,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已经拥有有限防御能力,可以拦截小数量的核洲际导弹。
尽管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不断向其“盟友”兜售反导系统,但也一直局限在以“爱国者—Ⅲ”防空导弹为核心的末段反导,譬如日本和台湾。军工出色的以色列研发的“箭”式防空导弹,性能与“爱国者”大致相若。
末段和中段,只一字之差,但内涵却相去万里。拦截洲际导弹,最佳选择是在其发射升空的上升段,此时洲际导弹不仅速度相对较慢,且轨迹固定,一旦拦截成功,还将祸及发射者。上升段拦截的最大问题在于目标探测和预警,需要极其强大的卫星侦察网相配合,而且在这个阶段陆基反导系统派不上什么用场,海基和空基反导则要冒被敌方发现的风险,唯有激光与卫星结合的天基反导系统可堪大任。奈何天基反导系统成本高昂,据美军方计算,要建立完整的天基反导系统需要至少2000枚在轨卫星,费用乃是天文数字。
次之的选择是在洲际导弹再人大气层之前,也就是所谓的中段,这个阶段来袭导弹速度极快,弹道固定,弹头分离或尚未分离,拦截难度较低,而且一旦命中,爆炸发生在外太空,于地面无害。末段拦截实际上对带有核战斗部的洲际导弹是无意义的,且不说目前大多数洲际导弹都有多个战斗部,每个战斗部还拥有变轨机动能力,拦截难度极大。就算一击必中,核弹在几千米的高度空爆造成的毁伤,污染和地面爆炸实际并无多大差别。类似“爱国者”这样的末段拦截器,真正的目标乃是装在常规战斗部的短程或中程地地导弹。
由此可以看出,唯有实现了中段拦截才算拥有真正意义上反导能力。
中国已经拥有了规模有限但有效的核武库,具备现实意义上的核反击能力,如今国土之盾隐然初成,也难怪分析家有言:在大国竞争中,中国的话语权将因此而成倍增长。
红旗—9以及其他
由于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极为简单,因此各方纷纷揣测中国反导系统的装备构成,性能以及发展前景。
实际上,外界对中国反导能力的揣测自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英国《中国防务》网站、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09年都曾载文声称,中国正利用先进装备积极应对弹道导弹威胁,保卫国内重要目标。
《中国防务》网站分析说,从“红旗—9”防空导弹的技术性能和解放军的装备速度来看,中国“显然在以其为核心构建战区级别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国此前引进的俄制s—300防空导弹虽然在射程上与“红旗—9”相当,但缺少反导能力,只能执行单一的防空任务。中国空军已经开始批量装备的“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最大估计射程达300公里,拦截弹道导弹时的有效射程为250公里,最大射高15公里,最小射高0.5公里。从参数上看,“红旗—9”是一款类似美国爱国者—2的大气层内反导装备。
《汉和防务评论》则分析称,中国正在构建的反导系统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未来可能扩展到国内其他重要地区,如上海和三峡大坝。
导弹专家成承军:随着中国国力和军力的提升,中国需要增强这方面的国防 能力和实力,从现实来看,中国面临的不确定的安全威胁在增加,国际上军事斗争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也要求中国必须拥有更多的手段、更强的能力,因此,中国进行这样的反导试验是很正常的。中国适时展示自己的一些力量。表明中国不仅有决心,而且也具备能力和手段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中国的核心利益。
初段反导难度极大,而末段反导风险性很大,中段反导是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导弹拦截技术。美国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部署的导弹拦截器,多数也是中段反导武器。中国宣布这次反导试验达到预期目的。标志着包括信息处理,侦察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在内的反导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但中国反导系统的整体水平还只是刚刚起步,距离形成作战能力和力量还有很远的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中国应该也有权拥有自己的反导系统,因为发展反导系统是中国现代化乃至军事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必有的一步。同时,中国面临的导弹威胁日益严重,中国有着充分的理由发展反导系统保护自己。而且、中国一直奉行防御性军事战略,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强化了这一国家战略。
过去一百多年中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奉行国土防御的战略,而且总是被人家欺负,现在随着中国国力强大,中国获得了境外投送,打击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越来越强,早已适应了中国被人欺负的西方国家看到中国军事态势的发展感到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中国对于西方的批评要有平常心。而且,中国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军事力量,因为这是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穷兵黩武。
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朱祝华大校:我国研制的第4代地空导弹武器,将做到防空反导并举。目前,我空军地空导弹武器从仿制第一代到自主研制成功第二代,第三代,开始研制第四代,防空反导并举,远,中,近程不同技术体制装备系列化发展,装备建设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空军指挥学院王明志大校: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拥有陆基中段反导弹拦截技术,中国这次试验成功将大大提升保卫本土的能力,并对世界范围内导弹拦截技术产生制衡效应。反导中段拦截与”爱国者”导弹不同,中段拦截的高度更高,拦截效果更好。
央视特约军事评论员宋晓军:这(反导实验)表明我国拥有了一种“物质条件”,迈出了在国际上维护公平合理秩序的关键性一步。美国不仅在本土部署了导弹防御系统,而且还将这一系统部署到了多个盟国的领土上。而我国现在宣布拥有这项技术,意味着我国也拥有了“说话”的“物质条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更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技术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实战部署只是时机和决策的问题,这一技术为我国争取平等对话权提供了条件。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达到预期目的表示我国已经拥有反导拦截技术,未来就是进一步完善技术,重点在预警卫星,预警雷达等预警系统的完善。
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马鼎盛:我们要看到这一次只是拦截技术试验,并不是用实弹射击。在反导问题上面,美国是一大独霸,美国在中国大陆的周边,其反导已经进入了实战的部署阶段,对中国的弹道导弹是一个威慑。这一回大陆又有了新的发展,我想这已经不是“红旗—9”能够达到的水平了,是更高的水平。因为它是在中段。中段是大气层以外,恐怕是在二三百公里的高度,已经不是一般防空导弹几十公里的水平。虽然不针对任何国家,但是任何国家如果是想要用弹道导弹打击中国的话,它不但遭到核反击,而且还会遭到拦截,这个就是双保险了。 三五角大楼的一位发言人说:我们事先未收到要进行导弹试验的通知,我们监测到了从两个不同地点发射的导弹和一次外大气层空间撞击。我们正在向中方探询这次拦截试验的目的以及中国未来部署拦截系统的意图和计划。
美国科学家联盟中国军事专家汉斯·克里斯腾森:北京政府显然认为自己需要获得有效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成功的导弹测试意味着他们的技术正日臻成熟。而且,这次测试也是中国显示自身实力的一种方式。
美国军事问题专家上矍舍尔:中国于11日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首次揭示中国正在研发反导系统,过去北京方面一直批评美国这一领域中的努力。中国方面公布此次导弹防御测试是非常不同寻常的,因为中国基本上每周都会进行导弹测试,但罕有对外公布。就此事而言,最大的新闻是中国方面报告了一次导弹测试。尽管报告非常简单。中国将于本世纪20代中期部署重要的全国性导弹防御系统。
前美国空军官员,军摹专家石明凯(Mark stokss):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便一直在投资研发导弹防御技术以及陆基太空监视系统。当前尚不清楚中国的导弹测试有多精密以及攻击目标是什么。但反卫星项目与导弹防御拦截器项目之间似乎存有联系,因为两者都使用相似的技术。如果中国权威机构认为美国对台出售导弹防御系统之举会危及中国的利益,那么中国政府机构或许应当减少源自自身的导弹威胁。
加拿大《双和防务评论》月刊创办人平可夫:(中国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中段拦截说法”显示这是一次大气层外的反导试验。我对这次测试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中国进行大气层内外的反导研究已经接近30年。
台湾学者与“立委”:具有弹道导弹能力就必然希望开发反导弹技术;北京公开成功试验反弹道导弹拦截,应是“定期性宣扬国威”,不能说是专门冲着反对美台军售而来。
淡江大学战研所教授黄介正:大陆透露的信息太少,根本未公布测试条件,实弹射击或只是模拟,外界都无法得知。贸然断言大陆反弹道导弹能力已有长足进步还言之过早。
国民党“立委”林部方:大陆现役的俄制S—300防空导弹,已具类似美制“爱国者”导弹低层反飞弹拦截能力;如今研发中层反弹道导弹能力,但距美俄技术相差甚远。
澳大利亚国家大学战略和防务研究中心学者罗恩·胡伊斯肯:中国11日进行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显示了中国的巨大雄心,拦截导弹的难度非常大。这也证实中国打算掌握全套的现代军事技术。中国发展这种技术是为了应对美国而非台湾。
美联社:对于这次试验,中国方面没有透露多少细节。在中国军费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的刺激下,中国军力正处于技术大提升的阶段。导弹技术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项特殊的力量,使它能够缩窄与美国及其他国家武装的差距。
日本共同社:中国11日进行了弹道导弹拦截系统试验,目前尚不知道试验的详细情况。7日,美国宣布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系统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对美方行为表示强烈反对,称该行为损害了中国的安全,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因此中国这次导弹试验很可能和美国向台湾军售有关。
《文汇报》:此次试验透露出。中国的军事行为日趋透明,新华社播出军方当日如此重要的实验在以往较少见。北京军事专家认为,此次实验与美售台武器问题无关。根本“挂不上钩”,只能说是巧合。
《大公报》:中国已长时间研制反导系统,能力仅次于美国,现时公布试验成功,表明中国反导系 统不逊于“爱国者”导弹,这有助提升中国硬实力。
《明报》:这次试验的中段拦截技术较束段拦截导弹“爱国者3”更高一个层次,与美、俄的技术差距进一步缩小。
台湾“中央社”:中国官方媒体新华杜11日发布讯息,指中国已经在境内完成一次陆基中段反弹道导弹拦截技术试验,并达到预期目标。但番港媒体与分析家认为。中国向来对类似试验极度保密,此次公开相关讯息,不无向美方抗议的味道。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在被问到此事时表示,美国正在询问中方的真正意图,但反弹道导弹测试与美国对台军售不应“过度联结”。此外,官员也指出,新一波对台军售还在作业之中,尚未做成最后决定。
《汉和防务评论》:与美国相似,中国也是首先从战区导弹防御做起,这一方面是因为周边能够威胁中国的主要是中近程弹道导弹,另—方面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复杂性较低,可以减少研制和部署风险,在成本上也承受得起。
《中国防务》网站:中国计划构建的反导系统的规横庞大。除了卫星,预警雷达,远程防空导弹外,可能还包括中近程防空导弹,战斗机、高射炮,预警机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正试图以构建反导系统为契机,将全部可用于防空作战的武器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以首都为防御核心区,技术复杂的多层次空天防御系统。从“红旗—9”防空导弹的技术性能和解放军的装备速度来看,中国显然在以其为核心构建战区级别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国此前引进的俄制S-300防空导弹虽然在射程上与“红旗—9”相当,但缺少反导能力,只能执行单一的防空任氟
韩国《朝鲜日报》:中国开发出在字航空间中拦截洲际导弹(ICBM)的技术,并试验获得成功,全面步入了“星际战争”时代。一周前,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中国还曾于2007年1月发射反卫星导弹,成功拦截本国的旧气象卫星。
澳大利亚航空专家卡洛·库珀博士也在他的《中国防空导弹》一文中称,“红旗—9”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大量俄罗斯s—300PMu型防空系统的技术成果,如垂直冷发射技术、48N6型火箭发动机技术等。综合性能同早期“爱国者”的MIM—104型导弹和俄罗斯sA—10B所使用的48N6E大致相当,采用也是TVM制导方式。
此次中国反导试验成功的消息公布后,外间观察家认为,试验所采用的导弹应该不是已被贴上“中国版爱国者”标签的“红旗—9”。原因很简单,“红旗—9”的射程与“爱国者”类似,注定它只能承担大气层内反导拦截的任务,无论如何也够不到中段拦截的高度。因此有西方媒体猜测,此次反导试验所采用的拦截弹是在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卫星,卫星,更多的卫星
二十年前的海湾战争,我们就已经从CNN的电视画面里看过了“爱国者”撞击“飞毛腿”的华丽瞬间,夜空中两道弧线完美交汇干一点,视觉效果撼人心魄。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在这场游戏中真正的主角是画面外看不到的东西,是近地轨道上的卫星,是远程探测雷达,是自动指挥控制系统。
美国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由DSP导弹预警卫星(或SBIRS天基红外系统)、STss空间跟踪及监测系统、陆基远程跟踪雷达、海基远程跟踪雷达(SBX)、陆基拦截弹(GBI),以及一系列战斗管理中心、司令部、控制及通信中心组成。
当敌方导弹发射时,DSP导弹预警卫星利用红外探测仪可以及时发现弹道导弹发射时和助推段产生的激烈尾焰,并作出预警。当敌方导弹结束助推段,弹体与弹头分离后,STSS空间跟踪及监测系统承接起跟踪敌方弹头的任务,STSS的卫星装有更灵敏的红外探测仪器,可以跟踪低红外特征的弹头。当敌方弹头进入陆基或海基远程雷达的探测范围后,雷达展开对敌方弹头的跟踪,并计算火控诸元。
一旦敌方弹头进入射程,陆基拦截弹(GBI)发射升空,远程跟踪雷达保持对敌方弹头和己方拦截弹的跟踪,并引导己方拦截弹进行拦截。陆基拦截弹(GBI)在达到适当的高度、速度后,进行弹体分离,释放大气层外动能拦截载具(EKV)。EKV上搭载有红外导引头,变轨推进器等;在红外导引头截获敌方弹头后,EKV进行变轨机动使自己的飞行轨道与敌方弹头的飞行轨道交汇,最后直接将敌方弹头撞毁。
拦截的全过程中,始终是卫星和雷达在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反导系统的核心和前提。有鉴于此,国内外观察家不约而同地认为,虽然中国反导试验取得的成功表明标志着解放军在信息处理、侦察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都达到一个新高度。但是,反导系统形成战斗力,并且建立起完整的多层次空天防御体系,绝非朝夕之功。有专家直言: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中国在11日进行的这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应该只是在陆基远程雷达引导下的拦截试验。因为中国缺少导弹预警卫星,无法展开全程的探测、跟踪、拦截试验,与美国有相当差距。
另据《中国防务》网站分析,中国计划构建的反导系统的规模庞大,除了卫星、预警雷达、远程防空导弹外,可能还包括中近程防空导弹、战斗机、高射炮、预警机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正试图以构建反导系统为契机,将全部可用于防空作战的武器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以首都为防御核心区、技术复杂的多层次空天防御系统。
美国军备专家理查德·费舍尔对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给出了他的预测时间表——2025年,中国将部署全国性导弹防御系统。
反导,中国,在路上。
揭秘中国“反导”计划
1863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听取战略武器问题汇报后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1964年2月,这个问题再次被毛泽东提出,他在会见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时专门谈到反导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这一指示随即被贯彻实施,后续相关研究项目代号被定为“640工程”。
1967年10月,国家召集“640工程”的各个有关单位在北京开会,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此次会议后,“640工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加强领导和协作,1969年明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当时的第7机械工业部二院承担反导弹、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工作。
1969年中苏发生珍宝岛冲突,中国开始全民进入准战争状态。反导计划也变得急迫起来,二院集中力量对。反击系列反导拦截导弹”和“先锋”系列反导大炮展开攻关。
“反击”系列拦截弹有三种,以“反击一号”和“反击二号”的性能最为成熟。“反击二号”拦截弹在1971年10月到1972年初进行了6次缩微模型飞行试验。其中5次取得成功,但因它的作战范围与“反击一号”重叠。在1973年终止发展。至于“反击一号”,它在1979年8月进行了两次试验,无战斗部的弹体在有效杀伤半径内成功地与目标碰撞。解放军对“反击一号”拦截弹的总体性能较为满意,并开始计划在北京附近构建中国第一个“反击一号”反导阵地,初步建起一个能够防止弹道导弹打击的区域。
和“反击”拦截相配套,二院下属的第210所积极开发“先锋”系列反导大炮,内部代号为。640—2。1977年,“先锋”大炮计划被中止,1980年3月被最终取消。
尽管“640工程”表现了良好的前景,但受到国内经济困难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进度不得不放慢下来。1972年。美苏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此后美苏相继减缓或暂停了各自的导弹防御计划。这一变故也影响到了“640工程”的决策。1976年以后,“640工程”研发步伐明显放慢。到1980年3月,由于国家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务院正式下令终止“640T程”。
“640工程”虽然无果而终,但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积累,相关技术至今仍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陆基早期预警雷达保留了下来,不再用来进行导弹预警值班,而是用来实施外层空间探测,航天测控和遥感等工作。
《环球时报》
2010年1月11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极具震撼性的消息: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此次试验中段反导试验再次震惊世界,意味着中国已经来到世界太空军事技术第一方阵。意义不亚于核爆?
虽然只是官方的新闻只是短短的一行字,但这个消息包含的丰富内涵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有网友评论,反导试验成功的意义不亚于上世纪60年代罗布泊的原子弹炸响。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国防手段虽多,但无外乎“矛”和“盾”两种,前者属攻击型,后者属防御型。“矛”的意义在于可以威慑对方,使其不敢先动手;“盾”的意义则是化解对方的威慑,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也就间接强化了自己的威慑力。如果说中国当年成功试爆原子弹,铸就利“矛”,那么此次反导试验则意味着坚“盾”初成。二者的意义同样重大。
美国五角大楼迅速做出反应,据美联社报道,五角大楼当天就表示,事先没有接到中方的通报,但美国相信这次试验与美方宣布对台军售无关。五角大楼女发言人莫林舒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导弹)发射前我们没有接到来自中方的通报。我们的确探测到(中国)从两处地点各发射了一枚导弹,我们部署在外空的监测设备也发现大气层外发生了导弹撞击事件。”她还补充说:“我们正在向中方询问开展这次导弹拦截试验的意图,并希望了解他们今后进行各种拦截活动的计划。”
而美国军事专家则纷纷表示这是中国展示自身军事实力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韩国《朝鲜日报》更惊呼,中国由此跨入“星球大战”时代。更多的媒体和观察家猜测,中国在此时进行反导试验是为了抗议一周前美国的对台军售计划。
为此,中国外交部12日严正声明,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反导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此次试验不产生滞留空间轨道的碎片,不会对在轨航天器安全构成威胁。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与中国一贯奉行的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是一致的。中国在反导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她强调,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加强国防建设是出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正当需要。G2之后是M2
2009年中,随着20国集团峰会的召开,经济学家弗雷德?伯格斯登率先提出的一个特有名词被全世界所熟悉,那就是G2。尽管中国政府明确表示G2的提法不合时宜,但全世界都承认一个事实,强势崛起的中国将在全球政治、经济事务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而曾经一家独大的美国也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与中国展开战略合作。
2010年1月11日之后,也许又将有一个新名词诞生——M2。M代表导弹防御系统(Missile Defense),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中段导弹拦截技术的国家。美国和中国也是仅有的两个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能力,有实力构建弹道导弹导防御体系的国家。
尽管NMD、TMD这样的名词近年来才为中国公众所熟悉,但导弹防御体系的构想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苏争夺核优势的年代就已经诞生了。60年代,美国曾有“哨兵专案”(后又转型成“安全盾专案”),苏联则发展了相应的A—135导弹防御系统,尽管当时的技术并不是很成熟,致使反导体系沦为区域性的要点防空系统(类似于美国现在的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A-135现在还在莫斯科周围运作。
20世纪90年代,美国重启陆基全国反导弹拦截系统。2002年系统改名为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降格为NMD的子系统之一,以区别其他同地位的防御计划,例如太空,海基,激光反导……等。2006年,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已经拥有有限防御能力,可以拦截小数量的核洲际导弹。
尽管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的需要,不断向其“盟友”兜售反导系统,但也一直局限在以“爱国者—Ⅲ”防空导弹为核心的末段反导,譬如日本和台湾。军工出色的以色列研发的“箭”式防空导弹,性能与“爱国者”大致相若。
末段和中段,只一字之差,但内涵却相去万里。拦截洲际导弹,最佳选择是在其发射升空的上升段,此时洲际导弹不仅速度相对较慢,且轨迹固定,一旦拦截成功,还将祸及发射者。上升段拦截的最大问题在于目标探测和预警,需要极其强大的卫星侦察网相配合,而且在这个阶段陆基反导系统派不上什么用场,海基和空基反导则要冒被敌方发现的风险,唯有激光与卫星结合的天基反导系统可堪大任。奈何天基反导系统成本高昂,据美军方计算,要建立完整的天基反导系统需要至少2000枚在轨卫星,费用乃是天文数字。
次之的选择是在洲际导弹再人大气层之前,也就是所谓的中段,这个阶段来袭导弹速度极快,弹道固定,弹头分离或尚未分离,拦截难度较低,而且一旦命中,爆炸发生在外太空,于地面无害。末段拦截实际上对带有核战斗部的洲际导弹是无意义的,且不说目前大多数洲际导弹都有多个战斗部,每个战斗部还拥有变轨机动能力,拦截难度极大。就算一击必中,核弹在几千米的高度空爆造成的毁伤,污染和地面爆炸实际并无多大差别。类似“爱国者”这样的末段拦截器,真正的目标乃是装在常规战斗部的短程或中程地地导弹。
由此可以看出,唯有实现了中段拦截才算拥有真正意义上反导能力。
中国已经拥有了规模有限但有效的核武库,具备现实意义上的核反击能力,如今国土之盾隐然初成,也难怪分析家有言:在大国竞争中,中国的话语权将因此而成倍增长。
红旗—9以及其他
由于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极为简单,因此各方纷纷揣测中国反导系统的装备构成,性能以及发展前景。
实际上,外界对中国反导能力的揣测自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英国《中国防务》网站、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09年都曾载文声称,中国正利用先进装备积极应对弹道导弹威胁,保卫国内重要目标。
《中国防务》网站分析说,从“红旗—9”防空导弹的技术性能和解放军的装备速度来看,中国“显然在以其为核心构建战区级别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国此前引进的俄制s—300防空导弹虽然在射程上与“红旗—9”相当,但缺少反导能力,只能执行单一的防空任务。中国空军已经开始批量装备的“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最大估计射程达300公里,拦截弹道导弹时的有效射程为250公里,最大射高15公里,最小射高0.5公里。从参数上看,“红旗—9”是一款类似美国爱国者—2的大气层内反导装备。
《汉和防务评论》则分析称,中国正在构建的反导系统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未来可能扩展到国内其他重要地区,如上海和三峡大坝。
导弹专家成承军:随着中国国力和军力的提升,中国需要增强这方面的国防 能力和实力,从现实来看,中国面临的不确定的安全威胁在增加,国际上军事斗争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也要求中国必须拥有更多的手段、更强的能力,因此,中国进行这样的反导试验是很正常的。中国适时展示自己的一些力量。表明中国不仅有决心,而且也具备能力和手段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中国的核心利益。
初段反导难度极大,而末段反导风险性很大,中段反导是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导弹拦截技术。美国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部署的导弹拦截器,多数也是中段反导武器。中国宣布这次反导试验达到预期目的。标志着包括信息处理,侦察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在内的反导技术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但中国反导系统的整体水平还只是刚刚起步,距离形成作战能力和力量还有很远的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中国应该也有权拥有自己的反导系统,因为发展反导系统是中国现代化乃至军事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必有的一步。同时,中国面临的导弹威胁日益严重,中国有着充分的理由发展反导系统保护自己。而且、中国一直奉行防御性军事战略,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强化了这一国家战略。
过去一百多年中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奉行国土防御的战略,而且总是被人家欺负,现在随着中国国力强大,中国获得了境外投送,打击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越来越强,早已适应了中国被人欺负的西方国家看到中国军事态势的发展感到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中国对于西方的批评要有平常心。而且,中国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军事力量,因为这是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穷兵黩武。
空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朱祝华大校:我国研制的第4代地空导弹武器,将做到防空反导并举。目前,我空军地空导弹武器从仿制第一代到自主研制成功第二代,第三代,开始研制第四代,防空反导并举,远,中,近程不同技术体制装备系列化发展,装备建设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空军指挥学院王明志大校: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拥有陆基中段反导弹拦截技术,中国这次试验成功将大大提升保卫本土的能力,并对世界范围内导弹拦截技术产生制衡效应。反导中段拦截与”爱国者”导弹不同,中段拦截的高度更高,拦截效果更好。
央视特约军事评论员宋晓军:这(反导实验)表明我国拥有了一种“物质条件”,迈出了在国际上维护公平合理秩序的关键性一步。美国不仅在本土部署了导弹防御系统,而且还将这一系统部署到了多个盟国的领土上。而我国现在宣布拥有这项技术,意味着我国也拥有了“说话”的“物质条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更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技术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实战部署只是时机和决策的问题,这一技术为我国争取平等对话权提供了条件。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达到预期目的表示我国已经拥有反导拦截技术,未来就是进一步完善技术,重点在预警卫星,预警雷达等预警系统的完善。
凤凰卫视军事评论员马鼎盛:我们要看到这一次只是拦截技术试验,并不是用实弹射击。在反导问题上面,美国是一大独霸,美国在中国大陆的周边,其反导已经进入了实战的部署阶段,对中国的弹道导弹是一个威慑。这一回大陆又有了新的发展,我想这已经不是“红旗—9”能够达到的水平了,是更高的水平。因为它是在中段。中段是大气层以外,恐怕是在二三百公里的高度,已经不是一般防空导弹几十公里的水平。虽然不针对任何国家,但是任何国家如果是想要用弹道导弹打击中国的话,它不但遭到核反击,而且还会遭到拦截,这个就是双保险了。 三五角大楼的一位发言人说:我们事先未收到要进行导弹试验的通知,我们监测到了从两个不同地点发射的导弹和一次外大气层空间撞击。我们正在向中方探询这次拦截试验的目的以及中国未来部署拦截系统的意图和计划。
美国科学家联盟中国军事专家汉斯·克里斯腾森:北京政府显然认为自己需要获得有效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成功的导弹测试意味着他们的技术正日臻成熟。而且,这次测试也是中国显示自身实力的一种方式。
美国军事问题专家上矍舍尔:中国于11日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首次揭示中国正在研发反导系统,过去北京方面一直批评美国这一领域中的努力。中国方面公布此次导弹防御测试是非常不同寻常的,因为中国基本上每周都会进行导弹测试,但罕有对外公布。就此事而言,最大的新闻是中国方面报告了一次导弹测试。尽管报告非常简单。中国将于本世纪20代中期部署重要的全国性导弹防御系统。
前美国空军官员,军摹专家石明凯(Mark stokss):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便一直在投资研发导弹防御技术以及陆基太空监视系统。当前尚不清楚中国的导弹测试有多精密以及攻击目标是什么。但反卫星项目与导弹防御拦截器项目之间似乎存有联系,因为两者都使用相似的技术。如果中国权威机构认为美国对台出售导弹防御系统之举会危及中国的利益,那么中国政府机构或许应当减少源自自身的导弹威胁。
加拿大《双和防务评论》月刊创办人平可夫:(中国新闻)报道中所使用的“中段拦截说法”显示这是一次大气层外的反导试验。我对这次测试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中国进行大气层内外的反导研究已经接近30年。
台湾学者与“立委”:具有弹道导弹能力就必然希望开发反导弹技术;北京公开成功试验反弹道导弹拦截,应是“定期性宣扬国威”,不能说是专门冲着反对美台军售而来。
淡江大学战研所教授黄介正:大陆透露的信息太少,根本未公布测试条件,实弹射击或只是模拟,外界都无法得知。贸然断言大陆反弹道导弹能力已有长足进步还言之过早。
国民党“立委”林部方:大陆现役的俄制S—300防空导弹,已具类似美制“爱国者”导弹低层反飞弹拦截能力;如今研发中层反弹道导弹能力,但距美俄技术相差甚远。
澳大利亚国家大学战略和防务研究中心学者罗恩·胡伊斯肯:中国11日进行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显示了中国的巨大雄心,拦截导弹的难度非常大。这也证实中国打算掌握全套的现代军事技术。中国发展这种技术是为了应对美国而非台湾。
美联社:对于这次试验,中国方面没有透露多少细节。在中国军费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的刺激下,中国军力正处于技术大提升的阶段。导弹技术被认为是中国的一项特殊的力量,使它能够缩窄与美国及其他国家武装的差距。
日本共同社:中国11日进行了弹道导弹拦截系统试验,目前尚不知道试验的详细情况。7日,美国宣布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系统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对美方行为表示强烈反对,称该行为损害了中国的安全,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因此中国这次导弹试验很可能和美国向台湾军售有关。
《文汇报》:此次试验透露出。中国的军事行为日趋透明,新华社播出军方当日如此重要的实验在以往较少见。北京军事专家认为,此次实验与美售台武器问题无关。根本“挂不上钩”,只能说是巧合。
《大公报》:中国已长时间研制反导系统,能力仅次于美国,现时公布试验成功,表明中国反导系 统不逊于“爱国者”导弹,这有助提升中国硬实力。
《明报》:这次试验的中段拦截技术较束段拦截导弹“爱国者3”更高一个层次,与美、俄的技术差距进一步缩小。
台湾“中央社”:中国官方媒体新华杜11日发布讯息,指中国已经在境内完成一次陆基中段反弹道导弹拦截技术试验,并达到预期目标。但番港媒体与分析家认为。中国向来对类似试验极度保密,此次公开相关讯息,不无向美方抗议的味道。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在被问到此事时表示,美国正在询问中方的真正意图,但反弹道导弹测试与美国对台军售不应“过度联结”。此外,官员也指出,新一波对台军售还在作业之中,尚未做成最后决定。
《汉和防务评论》:与美国相似,中国也是首先从战区导弹防御做起,这一方面是因为周边能够威胁中国的主要是中近程弹道导弹,另—方面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复杂性较低,可以减少研制和部署风险,在成本上也承受得起。
《中国防务》网站:中国计划构建的反导系统的规横庞大。除了卫星,预警雷达,远程防空导弹外,可能还包括中近程防空导弹,战斗机、高射炮,预警机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正试图以构建反导系统为契机,将全部可用于防空作战的武器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以首都为防御核心区,技术复杂的多层次空天防御系统。从“红旗—9”防空导弹的技术性能和解放军的装备速度来看,中国显然在以其为核心构建战区级别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国此前引进的俄制S-300防空导弹虽然在射程上与“红旗—9”相当,但缺少反导能力,只能执行单一的防空任氟
韩国《朝鲜日报》:中国开发出在字航空间中拦截洲际导弹(ICBM)的技术,并试验获得成功,全面步入了“星际战争”时代。一周前,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中国还曾于2007年1月发射反卫星导弹,成功拦截本国的旧气象卫星。
澳大利亚航空专家卡洛·库珀博士也在他的《中国防空导弹》一文中称,“红旗—9”是一款不折不扣的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大量俄罗斯s—300PMu型防空系统的技术成果,如垂直冷发射技术、48N6型火箭发动机技术等。综合性能同早期“爱国者”的MIM—104型导弹和俄罗斯sA—10B所使用的48N6E大致相当,采用也是TVM制导方式。
此次中国反导试验成功的消息公布后,外间观察家认为,试验所采用的导弹应该不是已被贴上“中国版爱国者”标签的“红旗—9”。原因很简单,“红旗—9”的射程与“爱国者”类似,注定它只能承担大气层内反导拦截的任务,无论如何也够不到中段拦截的高度。因此有西方媒体猜测,此次反导试验所采用的拦截弹是在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卫星,卫星,更多的卫星
二十年前的海湾战争,我们就已经从CNN的电视画面里看过了“爱国者”撞击“飞毛腿”的华丽瞬间,夜空中两道弧线完美交汇干一点,视觉效果撼人心魄。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在这场游戏中真正的主角是画面外看不到的东西,是近地轨道上的卫星,是远程探测雷达,是自动指挥控制系统。
美国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由DSP导弹预警卫星(或SBIRS天基红外系统)、STss空间跟踪及监测系统、陆基远程跟踪雷达、海基远程跟踪雷达(SBX)、陆基拦截弹(GBI),以及一系列战斗管理中心、司令部、控制及通信中心组成。
当敌方导弹发射时,DSP导弹预警卫星利用红外探测仪可以及时发现弹道导弹发射时和助推段产生的激烈尾焰,并作出预警。当敌方导弹结束助推段,弹体与弹头分离后,STSS空间跟踪及监测系统承接起跟踪敌方弹头的任务,STSS的卫星装有更灵敏的红外探测仪器,可以跟踪低红外特征的弹头。当敌方弹头进入陆基或海基远程雷达的探测范围后,雷达展开对敌方弹头的跟踪,并计算火控诸元。
一旦敌方弹头进入射程,陆基拦截弹(GBI)发射升空,远程跟踪雷达保持对敌方弹头和己方拦截弹的跟踪,并引导己方拦截弹进行拦截。陆基拦截弹(GBI)在达到适当的高度、速度后,进行弹体分离,释放大气层外动能拦截载具(EKV)。EKV上搭载有红外导引头,变轨推进器等;在红外导引头截获敌方弹头后,EKV进行变轨机动使自己的飞行轨道与敌方弹头的飞行轨道交汇,最后直接将敌方弹头撞毁。
拦截的全过程中,始终是卫星和雷达在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反导系统的核心和前提。有鉴于此,国内外观察家不约而同地认为,虽然中国反导试验取得的成功表明标志着解放军在信息处理、侦察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都达到一个新高度。但是,反导系统形成战斗力,并且建立起完整的多层次空天防御体系,绝非朝夕之功。有专家直言: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中国在11日进行的这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应该只是在陆基远程雷达引导下的拦截试验。因为中国缺少导弹预警卫星,无法展开全程的探测、跟踪、拦截试验,与美国有相当差距。
另据《中国防务》网站分析,中国计划构建的反导系统的规模庞大,除了卫星、预警雷达、远程防空导弹外,可能还包括中近程防空导弹、战斗机、高射炮、预警机等。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正试图以构建反导系统为契机,将全部可用于防空作战的武器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以首都为防御核心区、技术复杂的多层次空天防御系统。
美国军备专家理查德·费舍尔对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给出了他的预测时间表——2025年,中国将部署全国性导弹防御系统。
反导,中国,在路上。
揭秘中国“反导”计划
1863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听取战略武器问题汇报后指示,“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1964年2月,这个问题再次被毛泽东提出,他在会见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时专门谈到反导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这一指示随即被贯彻实施,后续相关研究项目代号被定为“640工程”。
1967年10月,国家召集“640工程”的各个有关单位在北京开会,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此次会议后,“640工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为加强领导和协作,1969年明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当时的第7机械工业部二院承担反导弹、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工作。
1969年中苏发生珍宝岛冲突,中国开始全民进入准战争状态。反导计划也变得急迫起来,二院集中力量对。反击系列反导拦截导弹”和“先锋”系列反导大炮展开攻关。
“反击”系列拦截弹有三种,以“反击一号”和“反击二号”的性能最为成熟。“反击二号”拦截弹在1971年10月到1972年初进行了6次缩微模型飞行试验。其中5次取得成功,但因它的作战范围与“反击一号”重叠。在1973年终止发展。至于“反击一号”,它在1979年8月进行了两次试验,无战斗部的弹体在有效杀伤半径内成功地与目标碰撞。解放军对“反击一号”拦截弹的总体性能较为满意,并开始计划在北京附近构建中国第一个“反击一号”反导阵地,初步建起一个能够防止弹道导弹打击的区域。
和“反击”拦截相配套,二院下属的第210所积极开发“先锋”系列反导大炮,内部代号为。640—2。1977年,“先锋”大炮计划被中止,1980年3月被最终取消。
尽管“640工程”表现了良好的前景,但受到国内经济困难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进度不得不放慢下来。1972年。美苏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此后美苏相继减缓或暂停了各自的导弹防御计划。这一变故也影响到了“640工程”的决策。1976年以后,“640工程”研发步伐明显放慢。到1980年3月,由于国家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务院正式下令终止“640T程”。
“640工程”虽然无果而终,但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积累,相关技术至今仍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陆基早期预警雷达保留了下来,不再用来进行导弹预警值班,而是用来实施外层空间探测,航天测控和遥感等工作。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