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应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生物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应该结合学习主题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小组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充分发挥自身指導和引领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文章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099-02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没有体现出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教学衔接
  第一,初中和小学对学科的定位不同,初中加重了对主课的强调,家长和学生没有意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第二,因为初中和小学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小学生多进行实践或直接使用,让学生直接体验科学事实,而初中学习加大了理论知识的比重,重视生物科学情感,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第三,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和初中是分别设立的,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很少有交流的机会,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内容,导致中学教师不能做好教学衔接工作。另外,小学生身心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小学升初中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初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和中学跨越的过渡期,没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忽视了知识内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导致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的学习上出现断层现象。
  2.我国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生物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只强调知识目标,忽略了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的目标。有的教师没有对小组讨论的目标进行设置,强行组织小组合作,没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其次,组建的小组不科学,教师对学习小组划分是要达到合作互补的目标,划分小组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配原则。但是,事实上,教师划分小组很多是按照座位顺序或是成绩排名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不科学,不利于小组间充分交流学习。最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进行监督评价和反馈,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当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大多数教师在学生合作讨论时没有对活动进行设计,导致小组讨论缺乏趣味性,并且忽视了活动的过程,过于关注学习结果。
  二、初中生物教学优化方向
  1.优化初中生物教学,顺利衔接过渡
  《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和备课的首选用书,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的教学用书。在《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参考,为教师提供小学生学情,能让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思考,并对衔接方法提供理论性的知识,帮助教师进行衔接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衔接性的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小升初的学生发育的生理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注重对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点和新知识点进行链接,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拉近学生和生物学科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能显著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教师还应该注重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见解,还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用实践检验真理,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教师的教学方式始终与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变化相适应。
  2.注重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意识到生物教学的实用性,在对所学内容进行构建时,应该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引起学生的共鸣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生物学的现实价值。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种植植物的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于是在卧室养了许多盆植物。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这个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有意识地搜集有关生物学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物学习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实课堂内容,同时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新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新闻素养,学生通过思考融合了生物学知识的新闻事件已经进行知识迁移,促进新知识的构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策略
  1.教师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能力
  组建小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配原则,根据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进行科学的小组组建,让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增强学习过程中各种体验,在班级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选择适当合作学习主题
  生物学课程共有十个主题,有些主题与我们生活贴近。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中观察蚂蚁觅食行为等,这些主题适合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交流学习,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步骤展开合作学习。但有些主题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不适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所以教师应该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这种抽象性主题,应该结合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易于理解这些抽象型知识。
  3.有效进行小组监督,进行合理的评价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充分发散思维,自由地进行创造创新。但是这种开放性不能完全随意地任由学生发挥,教师应该有计划地给予学生自主权,教师应该了解观察小组的学习情况,记录观察的结果,必要时加入学生的讨论,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在观察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良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评价要公平公正,要为学生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综合发展。在以后的合作教学安排中进行调整,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小组教学的效率。
  本文指明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和初中生物课程在学习内容上有一定的共通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教学中知识衔接性教学的不足和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安排的不足,总结了提高教学中教师知识衔接意识和衔接教学课堂设计的方法,并提出了优化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提高我国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秀娟.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5(87):163.
  [2]徐丽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好家长,2017(58).
  作者简介:孟岩(1968—),女,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生物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思政是各种课程和政治理论相互结合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利于形成教育协同效应,促进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在大学将思政因素纳入课程教学,可以更好地加强教学体系建设。文章就其实施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63-02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
一、“柔”以及其具体体现  (1)关爱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他们对老师的真心付出不会无动于衷。尽管教师并没有期望从学生那里得到爱的回报,但真挚的情感总会润物无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我所面对的中职学生大多是住校生,缺乏亲人的陪伴,当他们碰到困难,消沉低落的时候,极其需要他人的思想疏导和情感安慰。而班主任,无疑是担当雪中送炭这一责任的最主要的角色。教师的关心
【摘要】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有人把创建学习型家庭称作21世纪“家庭的革命”,是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创建学习型家庭能使家庭与社会在动态的发展中彼此相互协调,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不仅适用于企业、事业、机关、学校,同样也适合于家庭。文章强调,通过修炼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团体学习,建立共同愿景、系统思考,从而引导孩子达到一个共同希望达成的目标,培养出有个性的身心
作者总结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自 80年代成立以来在城市科学研究方面开创性的成果 ,认为 2 1世纪将是我国城市科学研究的第二个春天 ,进而提出如何开展系统研究的任务。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师徒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升级版。文章从课程定位与目标设定重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重构、教学绩效评价标准重构三个层面阐述了“现代学徒制”课程标准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