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晚近心脏病的疗法,注重体内钠和水的平衡以及钠和水的排泄。在不久以前,充血性心机能不全的临床现象,几乎一致都认为是由于静脉系统的被动性郁血和近心部的静脉压增高所致。这个学说首先在1715年由Vieussens氏创立,而在一百年后由Corvisart氏提倡的。在尸体解剖中可见衰竭的心室后面的器官,例如在右心衰竭时的肝、脾和整个大循环以及在左心衰竭时的肺,都有郁血的现象。郁血所在的部位,是和右心或左心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近心脏病的疗法,注重体内钠和水的平衡以及钠和水的排泄。在不久以前,充血性心机能不全的临床现象,几乎一致都认为是由于静脉系统的被动性郁血和近心部的静脉压增高所致。这个学说首先在1715年由Vieussens氏创立,而在一百年后由Corvisart氏提倡的。在尸体解剖中可见衰竭的心室后面的器官,例如在右心衰竭时的肝、脾和整个大循环以及在左心衰竭时的肺,都有郁血的现象。郁血所在的部位,是和右心或左心机能不全的临床症状相当,并且各个症状发生的顺序,也和静脉系统充血发生的先后符合。例如在二尖瓣狭窄症,首先发生肺郁血和呼吸困难,以后如并发右心机能不全,才引起肝郁血和水肿。Starling氏认为静脉压的增高,并非单纯被动的,而是一种代偿的过程,藉以调整大静脉和心房的压差,使代偿机能不全的心室充盈得更好。这个后向性郁血的学说,根据是不够透辟的,很多都是假设的。美国学者称它做“后向性心衰竭”学说;目前在德国还有很多人附和。
其他文献
用通常之微生物学培养方法检查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液所获得绿色链球菌之阳性率很低,因此常常不能作最后之诊断。我们为了确定绿色链球菌在该病发生中所起之作用,所以已研究出提高及加速培养生长率的细菌学诊断方法。
低温血凝集的现象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发生,在临床上并不希罕,但因此而引起血液循环的障碍致发生手足发绀症者,则很少见。Iwai及Nin二氏于1925年首先报告这种合併的情形。Forbes氏于1947年搜集文献中18例,并自己报告一例。1949年Mellinkoff及Pisciotta二氏又报告一例。同年,Bateman氏报告因低温血凝集作用而发生症状之二病例,其中第二例有手足发绀症状,同时并有血色素尿,
患者33岁,家庭主妇,于1952年12月9日第三次住天津人民医院。主诉为咳嗽、气喘二星期,发热10天。无咯血,无胸疼。既往无慢性咳嗽及咯血历史。
布氏杆菌病在我国自1905年起便有少数病例报告,其中一部分是在我国的外国人。至1949年谢少文氏等总结了北京病例29例。近来更有苏祖斐氏于上海报告二例,梁觉如氏等于长沙报告一例,赵鑫华氏等于哈尔滨报告一例,天津市立总院和杨开济氏等于北京各报告一例。
1950年Valini氏首先发现氯霉素能影响骨髓功能,并报告三例因用氯霉素治疗而产生严重之颗粒细胞减少。Rich氏报告一例引起增生不能性贫血。Wilson,Clandon,Smilly和Sturgeon等氏都曾有过报告,因多次服用少量氯霉素而致死之病案。本院亦曾有一病例因服氯霉素而致颗粒细胞减少以致消失,虽经各科治疗,终未获救。
组织疗法在实际治疗中所以能广泛地推广,其原因有二:第一,В.П.费拉托夫院士的研究,特别是关于角膜移植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第二,广大的医师们对于以细胞病理学为出发点的、只限于局部器官的治疗方法,已感到不能满意。
近年来医学兴趣的重心转入一种新的研究范围,即从事于一种至今仅作过很少观察的酵素的作用方式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此种酵素即透明蛋白酸酶(Hyaluronidase),其发现正如维生素、激素、磺胺类或最近的抗生素类的发现一样,亦负有为新纪元的临床和实验医学创立功绩的使命。
肝脏接受大循环系统及门脉系统双重的血流,尚有淋巴系统的引流。当其所引流及邻接之器官一旦发生病变时,病原体如细菌、原虫等均可藉此等途径在肝脏建立据点而引起炎性病变,形成肝脓肿。具体分析病原体抵达肝脏之途径,依次可有下述四处:(一)由门静脉系统而来;(二)胆道系统之上溯;(三)由大循环经肝动脉而来;(四)邻近器官之直接牵涉侵袭。
自1951年初,我们开始在基洛夫格勒州立医院内用自溶血治疗支气管性气喘病人。在所见到的国内外文献中,我们尚未能找到有关此类问题的专门性文章。
良性或自愈性的呃逆为一极普通的现象,但持续性呃逆能使患者遭受很大痛苦,治疗上亦有困难且难生效。持续性呃逆可产生危险。由于呃逆可继之以呕吐、酸硷度及液体平衡失调、营养缺乏及衰竭。手术后的病人,伤口能因之裂开。因在手术时或手术后呃逆是一危险的并发症,此篇主要讨论在如何对这问题作最适当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