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能写好的,它讲究长期的积累与运用。如果教师总在想写好作文的办法,不如从培养学生的作文习惯入手。好习惯培养起来了,作文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就会受益终生。
关键词:好习惯;观察;细节;感官;日记;笔记;写实;字眼;修改
作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同理,成功的作文教学也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开始。
学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作文难,难在无材料可写,即使写了,文章篇幅也短小。我想,小学生阅历虽浅,不至于无材料可写,只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发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而已。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吸收人们丰富、生动的语言,学会从平凡生活中获取丰富的第一手写作素材。
注意细节观察 细节决定成败,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好文章。比如画一棵树,只画树干,没有枝叶描写,是不能够突出树的特点的。又比如,写人的文章《乐于助人的妈妈》,如果小作者能把妈妈帮助别人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再描写受帮助者对妈妈感激的语言、神态,从侧面赞扬妈妈的高尚品质,那文章也就不短小了。
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观察 例如,写状物类文章《荔枝》,我们必须充分运用五个感官去观察、感知荔枝的特点:“荔枝的颜色红红的(视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嗅觉),表皮很粗糙,起钉(触觉)。剥开皮,就看到晶莹雪白的果肉,尝一口,哇!酸甜可口(味觉)。听妈妈说,荔枝有很多故事(听觉)……”这样写出来文章内容充实。
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习惯
当然,光仔细观察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要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就要培养孩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了。写日记不必要求长篇大论,寥寥数字也可,只要勤记录就行。老舍先生曾这样教我们:“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因此,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但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还能把我们平时积累的语言知识运用起来,一举两得,稳步提高写作水平。
要写出好作文,光有自己观察到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别人精彩的语句以及布局谋篇的方法,并运用起来。有人统计:马克思写成《资本论》,“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所以,多读书,勤写读书笔记,对提高写作水平很重要。低年级学生可以摘录好词佳句;中年级学生可以摘录生动的描写或有趣的对话;高年级可以写读后感了。
培养审题的习惯
认识审题的重要性 有些孩子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让人听得一头雾水;与人对话,牛头不搭马嘴,或接不了别人的话茬。有些孩子写出的作文洋洋洒洒,却不知要表达什么,好像在堆砌辞藻,没有中心。其实这都是不注意“审题”的后果。听人说话要“审题”,写作文更要审题。
细读“作文要求”,找准“字眼” 写作前,首先要把“作文要求”细读一遍,找准字眼,审清作文范围和类型,选好材料,才动手写作。作文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比如要求写“小学阶段”发生的事,你就不能写“幼儿园”时发生的事;要求写“校园内”发生的事,就不能写“校外”发生的事。找准了字眼,确定了写作类型,把握住了大方向,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了。
大范围作文,从小处入手 很多时候,学生遇到一些范围过大的作文题也不知如何去写,如前段时间要求写“创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征文,好像“高大尚”,又没有具体要求。这时,我们要教会学生:大范围作文,从小处入手。而且最好用第一人称写,便于抒发感情。如我校有一个六年级同学写了题为《一张纸屑》的文章,参加“创卫”征文比赛,竟然获得了全县一等奖。这篇文章写到:有一天,她走进校园看见一张纸屑躺在地上。但她不屑一顾,懒得弯腰捡它。后来,虽然她已回到教室上课,但无法释怀,老觉得那张小纸屑在嘲笑她。于是,一下课,她赶紧下楼把那张纸屑捡了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就这一小事,巧妙地切合了“创卫”的主题,打动了评委们的心。
“通篇构思,反复修改”的习惯
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不知道下段写什么,或者写着写着,发觉偏离了中心,忘了自己的写作目的。所以写作前,一定要通篇构思,并用列提纲的形式把作文构思的“框架”固定下来,就像建大楼前,先出设计图纸一样重要。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只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打“腹稿”而已。而且,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就像贾岛的那句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我们要教育学生写到一半或写完了要回过头来再读读作文,觉得哪些地方有毛病,要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
要求孩子记、写、改,孩子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教师可以多评比,多关注,多展示,推荐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激发他们的兴趣,好习惯养成了,好作文就应运而生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
关键词:好习惯;观察;细节;感官;日记;笔记;写实;字眼;修改
作家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同理,成功的作文教学也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开始。
学会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作文难,难在无材料可写,即使写了,文章篇幅也短小。我想,小学生阅历虽浅,不至于无材料可写,只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发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而已。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吸收人们丰富、生动的语言,学会从平凡生活中获取丰富的第一手写作素材。
注意细节观察 细节决定成败,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好文章。比如画一棵树,只画树干,没有枝叶描写,是不能够突出树的特点的。又比如,写人的文章《乐于助人的妈妈》,如果小作者能把妈妈帮助别人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再描写受帮助者对妈妈感激的语言、神态,从侧面赞扬妈妈的高尚品质,那文章也就不短小了。
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观察 例如,写状物类文章《荔枝》,我们必须充分运用五个感官去观察、感知荔枝的特点:“荔枝的颜色红红的(视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嗅觉),表皮很粗糙,起钉(触觉)。剥开皮,就看到晶莹雪白的果肉,尝一口,哇!酸甜可口(味觉)。听妈妈说,荔枝有很多故事(听觉)……”这样写出来文章内容充实。
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习惯
当然,光仔细观察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要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就要培养孩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了。写日记不必要求长篇大论,寥寥数字也可,只要勤记录就行。老舍先生曾这样教我们:“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因此,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但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还能把我们平时积累的语言知识运用起来,一举两得,稳步提高写作水平。
要写出好作文,光有自己观察到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别人精彩的语句以及布局谋篇的方法,并运用起来。有人统计:马克思写成《资本论》,“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所以,多读书,勤写读书笔记,对提高写作水平很重要。低年级学生可以摘录好词佳句;中年级学生可以摘录生动的描写或有趣的对话;高年级可以写读后感了。
培养审题的习惯
认识审题的重要性 有些孩子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让人听得一头雾水;与人对话,牛头不搭马嘴,或接不了别人的话茬。有些孩子写出的作文洋洋洒洒,却不知要表达什么,好像在堆砌辞藻,没有中心。其实这都是不注意“审题”的后果。听人说话要“审题”,写作文更要审题。
细读“作文要求”,找准“字眼” 写作前,首先要把“作文要求”细读一遍,找准字眼,审清作文范围和类型,选好材料,才动手写作。作文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比如要求写“小学阶段”发生的事,你就不能写“幼儿园”时发生的事;要求写“校园内”发生的事,就不能写“校外”发生的事。找准了字眼,确定了写作类型,把握住了大方向,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了。
大范围作文,从小处入手 很多时候,学生遇到一些范围过大的作文题也不知如何去写,如前段时间要求写“创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征文,好像“高大尚”,又没有具体要求。这时,我们要教会学生:大范围作文,从小处入手。而且最好用第一人称写,便于抒发感情。如我校有一个六年级同学写了题为《一张纸屑》的文章,参加“创卫”征文比赛,竟然获得了全县一等奖。这篇文章写到:有一天,她走进校园看见一张纸屑躺在地上。但她不屑一顾,懒得弯腰捡它。后来,虽然她已回到教室上课,但无法释怀,老觉得那张小纸屑在嘲笑她。于是,一下课,她赶紧下楼把那张纸屑捡了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就这一小事,巧妙地切合了“创卫”的主题,打动了评委们的心。
“通篇构思,反复修改”的习惯
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不知道下段写什么,或者写着写着,发觉偏离了中心,忘了自己的写作目的。所以写作前,一定要通篇构思,并用列提纲的形式把作文构思的“框架”固定下来,就像建大楼前,先出设计图纸一样重要。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只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打“腹稿”而已。而且,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就像贾岛的那句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我们要教育学生写到一半或写完了要回过头来再读读作文,觉得哪些地方有毛病,要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
要求孩子记、写、改,孩子是坚持不了多久的。教师可以多评比,多关注,多展示,推荐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激发他们的兴趣,好习惯养成了,好作文就应运而生了。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翔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