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外国留学生及俄罗斯留学生情况统计及其社会学分析(下)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a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中国高校俄罗斯留学生人数为10余年来首次减少。文章以中国教育部对外国留学生和俄罗斯留学生走向(地理及专业)统计分析和2006年及2016年对曾在中国学习的俄罗斯学留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主要依据,分析中国俄罗斯留学生的社会人口组成、对教学质量和住宿条件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留学生;高校;来华留学
  根据2006年和2016年的问卷调查,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国高校学习条件的总体评价提高,毫无疑问,中国高校学习条件有所改善(见表10)。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教学过程完全满意(只有几个百分点是完全不满意)。在与中国教师关系、与系办关系、对教材保障等方面,2006年和2016年的受访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教学实践和参与科研工作以及外国留学生权益保障的行政工作也越来越满意 。
  对比2006和 2016年的调查结果,在中国学习的俄罗斯留学生中,自费生人数减少,获得奖学金(包括学校奖学金和中国国家政府奖学金⑦)的人数增加了(见图10)。
  对俄罗斯留学生而言,中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并未与每个留学生的期望相吻合。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的评价不如2006年(见图11),这是近15年以来第一次下降,与中国高校俄罗斯留学生人数减少有关。
  关于未能满足期望的原因,受访者给出以下因素及建议。
  ——期待强度更大的课程设置(北京语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学生)
  ——对学生要求太低,教学大纲太简单(浙江大学东方学专业学生)
  ——所聘用的教师应该是称职的、受过高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对教学感兴趣(辽师大进修的汉语教师)
  ——除语言知识外,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没有实践,没有解决普遍性问题(山东大学世界贸易与经济专业学生)
  ——相对我的专业而言,学校里学的知识很大程度是不需要的,确切地说,就是将来没用的(黑龙江大学经济学、翻译专业的学生)
  ——班级人数多,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因此很多学生的知识停留在表层,教师无法发现学生的所有错误(天津外国语大学汉语语言与文化专业学生)
  ——如果只学1年,那么年轻汉语教师(实习生)的教学质量欠佳,希望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最大限度地给予知识(四川外国语大学汉语专业学生)
  ——语言培训很好,但硕士阶段学习没有获得预期效果(沈阳师范大学语言专业学生)
  ——理论太多,实践太少,忽视所学知识与现实相关联的内容。学科基础弱,论文写作实际上没有教师指导,写完也不指出错误。论文篇幅较短,具体例子少,主题材料整理不够等(浙江大学管理专业学生)
  ——有时教师对外国学生态度冷漠,这不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专业学习(渤海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学生)
  ——大纲不太容易让人理解,课程的实用性稍差(南开大学经济翻译专业学生)
  ——实践少,如果想更好地完善语言,需要像日本高校那样更加严格学习,中国还有很多的不足(华东师范大学近代史研修生)
  尽管调查中有的受访者表示中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并不能使其完全满意,但2016年超过3/4的受访者表示回国后将推荐自己的朋友和熟人去其留学的学校学习相同的专业,换句话说,打算义务为自己中国的母校做宣传。这种情况与2006年的数据基本相吻合(见图12)。
  不建议其亲友到其所在中国高校学习的受访者主要是因为对个别专业的教学质量(水平)不满意,或因为他们在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些生活问题 ,其中包括由于生态环境引起的不适(北京、大连等)。但受访的大部分俄罗斯留学生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明在中国学习的益处。
  ——中国院校各有千秋。在中国学习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有新的认识,获得不同寻常的经验(东北农业大学学生)
  ——在语境下学习语言和实践非常有效,除此之外,青岛大学的教师足够优秀,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还帮助学生(青岛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学生)
  ——到中国留学是到中国生活的绝好机会。总的来说,到什么学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学习期间有与中国人交流的机会(深圳理工学院汉语专业学生)
  在中国学习和生活除了获得知识外,还能结交中国朋友。90%受访的俄罗斯留学生在留学期间结交到中国朋友,且至今仍与他们保持联系、继续交流(见图13)。
  考虑到很多受访者接受采访时已完成了在中国的学业,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关于“他们在中国接受的教育对其后续工作的影响”的问题,大部分受访者高度评价了在中国的学习给他们带来的益处。
  ——语言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克服了语言障碍(曾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
  ——在中国的学习是难得的经历,认识了很多国家的人,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我认为,在工作中,国外学习经历毫无疑问是要加分的(曾为黑龙江大学学生)
  ——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对就业有帮助,就业需要懂语言的专家,工资也高(曾为沈阳理工大学学生)
  ——这是珍贵的生活经验。开阔了眼界,改变了思维,进修还可以扩大接触面,有利于就业和职场发展。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种好机会(曾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
  ——第一份工作是在俄罗斯的一个小型私人公司当翻译。毫无疑问,在中國的学习经历起了很大作用。这不仅给了我汉语和中国文化知识,而且让我在与中国人会话时感到自信,无论是第一次接触还是开始交谈或是讨论问题,无论是讨论日常生活还是商务谈判,都信心十足(曾为辽宁大学学生)
  ——正是因为在中国学习过我才找到了工作(曾为黑龙江大学学生)
  ——在中国学习和在俄罗斯学习对汉语水平的影响不大,但进修期间在中国居住的经历使我从文化和心理上做好了到这里就业的准备。除此之外,在杭州学习时我开始流利地说英语,这是现在的工作单位录用我的主要原因(曾为浙江大学学生)   ——在中国学习让我拥有了在俄罗斯学习不可获得的必要的汉语知识(曾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
  ——无法估量的好处,语言障碍消失了,词汇量丰富了,對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找到心仪的工作只有职业技能是不够的(曾为上海大学学生)
  ——正是由于懂汉语、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在中国学会的交际技能,我才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完全实现自我,我喜欢我的工作(曾为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学生)
  ——中国留学的经验和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充分应用,中国的留学经历对我今后的工作非常有用(曾为北京语言大学学生);
  ——除了本职工作,我还做汉语家教。基本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恰恰是我在中国学到的。对我来说这非常重要。没有在中国获得的经验,我不可能从事现在的工作。我认为,不在中国进修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是不可能的(曾为天津理工大学学生)
  ——我的工作与汉语有直接关系,因为我每天同中国客户在一起工作,所以,我对此评价非常高。在俄罗斯学习是没有这种效果的(曾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
  ——这不仅对我的工作有不可估量的好处,对我的个性和未来的影响也很大(曾为北京师范大学学生)
  对近10~15年中国高校俄罗斯留学生的统计对比分析,以及2006年和2016年俄罗斯留学生调查问卷显示,俄中教育领域合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成绩。近些年俄罗斯与中国的伙伴院校数量大幅增长(签署教育和科研合作、学生交换、教师交流等)。伙伴院校中,俄方院校为120所(主要是莫斯科、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高校),中方约为600所。深圳北京理工-莫斯科大学(广东省)于2016-2017学年计划招收第一批学生(50~70人)(暂在深圳市政府提供的场地实施教学),2017- 2018学年新建校园将投入使用。2017年本科生和硕士生共招收300人,按计划其中将包括俄罗斯学生。
  与此同时,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人数减少(2000年首次减少)、在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中正面评价减少令人担忧,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定期社会调查——无论是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还是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调查结果必须公开并进行广泛讨论。
  根据俄中两国领导人决定,2020年两国互换学生须达10万人。根据双方过去10年间教育合作趋势,俄罗斯高校中国留学生和中国高校俄罗斯留学生每年各平均增加1000人,到2020年难以完成10万人的预定目标,但最近的4~5年间增长了约2.5倍,2015年达到3.7万人(1.62万中国俄罗斯留学生和2.08万俄罗斯中国留学生)。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更广泛、更有效的努力。
  注释:
  ⑦2016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人数约为2000人,奖学金的额度因项目(水平)不同而不同:本科生1400元/月,硕士研究生1700元/月,博士研究和学术进修2000元/月,中国文化研究3000元/月(期限为5个月)。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李广平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分析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助于为日后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文章通过分析斯洛伐克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结合中国与斯洛伐克的合作经验,为今后中国和斯洛伐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政策建议。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七部分。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斯洛伐克 
摘 要:境外办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分工的重要形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老挝苏州大学是中国高校创办的第一所境外高校,十年来先后经历了调研论证、申请报批、建校办学等阶段,探索出“政府搭台、校企协同、需求导向、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也面临国内“政策真空”、资金划拨渠道受限、发展水平和层次遭遇瓶颈等问题,亟待政府、高校、社会从认识、政策、定位、质量四个方面共
据经合组织(OECD)网站2017年4月8日消息,2017年3月31日,经合组织发布教育指标专题报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投资》。报告指出,伊比利亚美洲国家(包括拉丁美洲19个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国家以及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投入都比较低。  该报告指出,伊比利亚美洲国家中很多年轻人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特别是在墨西哥,25~34岁的年轻人没有接
近期,美国杜克大学、哈佛大学、里海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瓦萨学院等30所高校宣布共同启动“美国人才计划”(American Talent Initiative),致力于在2025年前扩招5万名来自于中低收入家庭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并提升他们的毕业率。彭博慈善基金会将在2年内为该计划提供17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据研究统计,在毕业率较高的270所美国高校中,享受联邦助学金的学生占22%
据欧洲委员会官网2017年2月15日报道,“伊拉斯谟 ”将为难民提供免费的在线语言课程,这一计划将有效支持欧洲移民融合和技能发展。自2014年首次推出以来,已有50多万人加入“伊拉斯谟 ”的在线语言支持平台(Online Linguistic Support,OLS)。而從2016年起,这一平台对难民免费开放,为其提供出国学习、培训或做志愿服务的机会。  OLS的课程体系十分灵活,界面操作简单,学
摘 要:留学生教育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13-2014学年,BC省共接纳11万余名外国留学生,他们为BC省创造了18.6亿加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27500个就业机会,增加约1亿加元的政府收入。BC省留学生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对我国具有如下启示:不断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促进留学生消费,充分发挥留学生教育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区域经济;
2016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4月至5月初,中国—东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教育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在中国—东盟之间架起了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一、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标识征集活动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标识征集活动是教育交流年的旗舰活动之一,中心是承办单位。征集活动自2月初启动以来,历时2个月,圆满落下帷幕。中国设计师陆培培的作品脱颖而出并最终入选。结果已于4月底
2016年7月13日,德国联邦教研部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和德国高校及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对世界开放的科学2016》报告显示,2014年在国外工作的德国科学家达到4.3万人,并有超过8.5万名外国科学家在德国高校和校外科研机构进行讲学或科学研究,较2006年增长了84%。目前,外国科学家数量占德国科研队伍总人数的1/5。  联邦教研部婉卡部长表示,德国科研与世界紧密交织,因此极具吸引力和效率。多
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2015年12月17日报道,近日,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GS)的报告推翻了国际学生选择美国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普遍假设”。新的数据表明,在美国首次注册的国际研究生中,超过3/4的人选择了硕士课程或相关的文凭项目。研究生院理事会的研究发现,这与之前的普遍假设——多数国际学生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产生了矛盾。  在美国350个研究生院年度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2015年秋季留学生
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网站2017年3月20日消息,3月6日,东南亚国家教育部长组织终身学习区域中心(SEAMEO CELLL)建立了在线门户网站,分享最佳经验和传播与当地终身学习相关的信息。门户网站是“面向东盟终身学习议程”(Towards an ASEAN Lifelong Learning Agenda)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和11个东南亚国家教育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