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琲 一个“90”后对志愿精神的理解与坚持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时代终究是我们的。当看到那和着汗水的笑容,那休息室的倦容,那岗位上的坚持,那挨骂后的鞠躬,就知道,这将会是一个更好的时代。”在结束了上海世博会志愿工作后,钱琲发表在《东方晚报》上的一段话引发了很多人对“90后”的重新理解。
  
  了解
  
  虽然因为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得过很多奖,今年开学后步入大学二年级的钱琲在父母眼里仍然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她也常常坐下来陪父母一起看上海卫视的新闻,但更多的时候,她习惯在自己的房间里一个人上网,读书看报。她觉得《南方周末》还不错,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她是“基本上不看的”。不过钱琲的父母并不觉得“女孩就要像公主那样养大”,她们经常鼓励女儿走出家门,扩大社会交往。上初中时,钱琲有同学的妈妈做医生,她就和同学约好一起去医院做义工。在医院里,钱琲为人指路、帮助照顾比自己更年幼的小病人,看着那一双双清澈又充满谢意的眼睛,小钱琲开心极了。有了这样的体会,上大学时她又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照顾白血病儿童的志愿活动,“和那些孩子接触会让你收获到很多感激之外的东西,你付出了时间,却能体会到一个一直只会接受别人的爱的人,体会不到的快乐”。钱琲对自己情感的分析肯定而清晰。
  高三暑假时,钱琲知道了世博会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她第一时间在世博会的官方网站上自己注册报了名,但那时在网上报名的人成千上万,她除了等消息并不知道自己还应当做些什么。幸运的是,大一上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学校开始了正式的世博志愿者报名和选拔!钱琲再次报了名,并且在初次的选拔和后来的面试中,用清晰的思路、流利的中英文两种语言讲述了自己做志愿工作的经历和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负责老师微笑着听完她的讲述,让她做志愿者“小组长”,负责帮助其他人了解志愿工作的基本知识,熟悉将来的工作场馆。
  但这样大型的志愿工作对钱琲来说也是第一次做,“当选后我就通过世博会官方网站和其它我能接触到的渠道了解它,但说实话直到4月20号试运行我们第一次进入园区之前,我对世博会还是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直到见到场馆,见到了岗位,才真的意识到自己的志愿者生活要来临了”。而且钱琲和她的同伴们一直对世博志愿者的工作保留了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景——每天闭馆之后,他们能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自由地在各个展馆中徜徉。但现实是,作为小组长,她不但要比普通志愿者多工作一周,而且22天下来,除了最后一个下午能自由活动外,其余从早上5点起床,到下午5点多结束工作被校车拉回学校,她没有时间和机会进入任何一个场馆。最后一天下午,看看漫漫长队和高天烈日,她也只能望馆兴叹了。“十·一长假我还是有时间去参观的”,她笑着对记者说。
  
  选择
  
  累了20多天,虽然妈妈心疼钱琲变得又黑又瘦,但钱琲自己觉得从精神到身体上都无比放松。“那是一种打了胜仗的感觉”。“在参加志愿者工作之前,每个人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参加了志愿者工作之后,我们意识到更重要的是服务的态度和坚持的意识,因为工作其实是很简单、很枯燥、每天都重复的,以前的我们肯定会说,这样简单的工作为什么要浪费劳动力去做。但真的做了志愿者就会明白,就算是站在那里都会有自己的职责,都是有意义的。”额外的收获就是,钱琲对服务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去饭馆吃饭,她对服务员的消极态度和工作瑕疵总会觉得很不舒服,但当自己重复劳动20多天后,“我们都是连笑一笑的力气都没有了,更何况那些服务员要把这些当成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来做”。钱琲学会了用微笑和“谢谢”来回报每一个为自己提供过帮助的人。
  餐桌同样成了钱琲妈妈最开心的地方,和亲戚朋友一起吃饭,她也会特别介绍说我女儿在世博会做志愿者,别人听也立即会说“啊,太好了,给我们的孩子也讲讲吧”,看见大家围着钱琲听故事,钱琲妈妈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暂时放下对女儿身体的担忧之心,觉得自己从小就鼓励钱琲做义工,是一件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坚持
  
  钱琲把辛苦藏在了心里。上海世博会的工作场面非常大,情况也比她以前参加过的志愿工作复杂得多。因为身处中国馆的紧要位置,每隔几分钟就会有人来问询、求助。一开始不熟悉情况,别人问场馆位置,她自己也要翻地图,新发的地图不到一天就破边裂缝有“肢解”的危险,只好晚上回去用透明胶带贴好。不过两天之后,一切答案都在不断的重复回答中刻在了心里,地图再也没有拿出来用过。让钱琲感到有趣的是,以前总听人议论“90后”是多么的不成熟,可自己一穿上上绿下白的工作服,所有的人就不再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了。在耐心的讲解之后,大多数人觉得自己得到了所需要的帮助,离开时还会说一句“你们辛苦啦”、“谢谢”这样的话,钱琲觉得自己累得值。但也有一些人会把自己的气撒在他们身上,比如每天都会有几百人向她抱怨“为什么没有预约劵”——虽然这不在她的职责范围之内,钱琲学会了忍耐,在耐心的解释之后还要跑来跑去帮助世博会的工作人员维持排队游客的秩序。实在觉得委曲时也不能指望其他志愿者的安慰,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旦有游客说两句鼓励的话,马上所有的委曲就全都忘掉了。当有游客老奶奶要求她帮助找老伴时,她一边扶着老人家前往服务中心休息,一边通知其他的志愿者按老人家提供的信息帮助找人,顺便还要联系广播站,“一心多用”果然是“90后”的显著特征。
  钱琲觉得,世博会志愿者的工作让她对公众事务的热情恢复得更快,也更持久。“其实世博会如果把志愿者都抽掉,也是能够运转的,我的工作只是让整个活动变得很好而已,更何况工作本身很简单、很枯燥。所以我想了解了这些还愿意去做志愿工作的人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志愿者,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我了解,我选择,我坚持。因为人生没有第二个二十岁”。志愿工作结束很久了,但钱琲现在都没有从那个角色中脱身出来,一方面是新闻采访一直没有断过,另一方面,已经是大二考生的她,看到新生的自行车停得乱七八糟,会立刻跑过去和学弟学妹们说自行车不能停到路口,要停到车棚里。见到她做这些事,同学们都习以为常,还会开她的玩笑“你志愿者的本性又暴露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