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楼市泡沫太大,经历重重调控上升预期微挫,而股市在数倍的扩容中低位徘徊,寻求未来的突破,非常合理。
一个流传久远的谬误,并且是投资者愿意相信的谬误,这就是资金将从楼市进入股市。
楼市受到抑制,限购令将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人们预期从楼市撤出的资金将利好股市。美梦没有出现,因为金融市场最基本的规律是,当货币紧缩导致房地产市场下行时,股市必遭池鱼之灾,楼市与股市是一根线上的蚂蚱,共同进退,虽然在繁荣或者崩溃的时间上会稍有不同。
原因在于,楼市与股市泡沫都是货币泡沫的结果。
上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建筑业兴盛。作为旅游养老圣地的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7.5万人口,其中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一年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再过三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全球陷入经济大萧条。
近日有报道披露,温州房地产市场降温。商品房交易量下降,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近九成,新房成交量不到去年1/6,二手房交易同比下降37.5%,土地流标率74%。离开市场的资金或者补充实体领域资金短板,或者进入民间金融等领域。
尽管通过限贷、限购等举措,一些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大幅下降,房价略有企稳,但这并不是终结成果,因为成交量下降并非货币泡沫消失的自然结果,而是政府动用行政色彩浓郁的限购手段,挤压外地投资者、阻止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流动的后果。
全球、全国流动性预期依然上升,我们很难期望资产品价格会真正的回调。除非出现灾难式的经济大萧条,如1929年的美国,或者1990年的日本。
通过日经指数,我们可以见证泡沫崩溃后,楼市与股市齐跌的盛况。几乎与房地产泡沫崩溃同时,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创下38915的历史高点,相当于1984年的3.68倍。随着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经指数一路下滑,至今还在一万点以下徘徊。
一个悖反的现象是,次贷危机爆发后,通过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成功地将联邦基准利率维持在零利率。此后出现奇怪现象,美国房地产价格大幅回调,但股市却托量化宽松之福维持在高位。道琼斯指数从2009年2月的低点6000多点,一路蹿升到12000多点——楼市与股市似乎脱钩。这只是假象,大萧条之后股市也曾短暂反弹,却从未能真正走出困境。
中国资金相对于2009年的大扩张期较为匮乏,但并未处于真正的紧缩期,症状是负利率区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日益扩大。
政策动用的手段是挤压楼市资金进入股市,压缩楼市的金融杠杆,通过香港人民币“南水北调”、融资融券与转融通等办法拉长金融杠杆,很明显是抑制楼市投资鼓励股市投资。
这一办法收效不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万亿元,同比增长32.9%;新开工面积9.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6%;商品房销售面积4.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9%,销售额2.5万亿元,增长24.1%;销售均价568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5%。一线城市成交量下行,二三线城市上半年节节上升,可谓东边不亮西边亮。而股市过于明显的扩容野心,使收益率下降,阻止了资金进入的脚步。
尴尬的是,希望上升的市场没有上升,希望下降的市场没有下降,因为货币泡沫未降、税收政策未倾斜,更因为在货币泡沫下房地产投资的天然吸引力,而经济结构转型的红利在证券市场很难被普通投资者分享。
楼市泡沫太大,经历重重调控上升预期微挫,而股市在数倍的扩容中低位徘徊,寻求未来的突破,非常合理。
一个流传久远的谬误,并且是投资者愿意相信的谬误,这就是资金将从楼市进入股市。
楼市受到抑制,限购令将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人们预期从楼市撤出的资金将利好股市。美梦没有出现,因为金融市场最基本的规律是,当货币紧缩导致房地产市场下行时,股市必遭池鱼之灾,楼市与股市是一根线上的蚂蚱,共同进退,虽然在繁荣或者崩溃的时间上会稍有不同。
原因在于,楼市与股市泡沫都是货币泡沫的结果。
上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建筑业兴盛。作为旅游养老圣地的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7.5万人口,其中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一年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再过三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全球陷入经济大萧条。
近日有报道披露,温州房地产市场降温。商品房交易量下降,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近九成,新房成交量不到去年1/6,二手房交易同比下降37.5%,土地流标率74%。离开市场的资金或者补充实体领域资金短板,或者进入民间金融等领域。
尽管通过限贷、限购等举措,一些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大幅下降,房价略有企稳,但这并不是终结成果,因为成交量下降并非货币泡沫消失的自然结果,而是政府动用行政色彩浓郁的限购手段,挤压外地投资者、阻止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流动的后果。
全球、全国流动性预期依然上升,我们很难期望资产品价格会真正的回调。除非出现灾难式的经济大萧条,如1929年的美国,或者1990年的日本。
通过日经指数,我们可以见证泡沫崩溃后,楼市与股市齐跌的盛况。几乎与房地产泡沫崩溃同时,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创下38915的历史高点,相当于1984年的3.68倍。随着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经指数一路下滑,至今还在一万点以下徘徊。
一个悖反的现象是,次贷危机爆发后,通过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成功地将联邦基准利率维持在零利率。此后出现奇怪现象,美国房地产价格大幅回调,但股市却托量化宽松之福维持在高位。道琼斯指数从2009年2月的低点6000多点,一路蹿升到12000多点——楼市与股市似乎脱钩。这只是假象,大萧条之后股市也曾短暂反弹,却从未能真正走出困境。
中国资金相对于2009年的大扩张期较为匮乏,但并未处于真正的紧缩期,症状是负利率区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日益扩大。
政策动用的手段是挤压楼市资金进入股市,压缩楼市的金融杠杆,通过香港人民币“南水北调”、融资融券与转融通等办法拉长金融杠杆,很明显是抑制楼市投资鼓励股市投资。
这一办法收效不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万亿元,同比增长32.9%;新开工面积9.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6%;商品房销售面积4.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9%,销售额2.5万亿元,增长24.1%;销售均价568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5%。一线城市成交量下行,二三线城市上半年节节上升,可谓东边不亮西边亮。而股市过于明显的扩容野心,使收益率下降,阻止了资金进入的脚步。
尴尬的是,希望上升的市场没有上升,希望下降的市场没有下降,因为货币泡沫未降、税收政策未倾斜,更因为在货币泡沫下房地产投资的天然吸引力,而经济结构转型的红利在证券市场很难被普通投资者分享。
楼市泡沫太大,经历重重调控上升预期微挫,而股市在数倍的扩容中低位徘徊,寻求未来的突破,非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