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元首政要来访的教育学解读:以北京大学为例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ath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一种崭新的国际化现象日益彰显,即外国元首及政要访问高校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中的新潮流,这不仅丰富了公共外交的内涵,有力推进了中国的整体外交发展,同时也极大提升了高校的国际声望,有利于吸引各方资源,加快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文章以北京大学为例,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角深入分析外国元首及政要来访对于大学国际化建设的作用,并基于经验就外国元首政要来访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元首政要访问;公共外交;高等教育国际化;北京大学
  伴随着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步伐,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加深,对外交流活动日渐频繁,国内高校的国际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在大学开展的各类国际化活动中,外国元首及政要①来访因其政治级别高、效果显著、影响重大而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特殊现象。
  传统的视角主要从外交学角度看待元首和政要对高校的访问,高校接待元首政要来访的意义被归纳为公共外交或民间外交的延伸与补充。在这一视角下,北京大学等中国顶尖高校为国家开展民间外交、推动教育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共产党中央主席团委员伏罗希洛夫等就曾访问过北京大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有了不少创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外交走向民间。1992年秋,刚刚获释的南非领导人曼德拉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成功访华。期间,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为五年后中国与南非建立外交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务院前总理、前外交部长钱其琛曾在其回忆录《外交十记》中专门写到这段历史:“在外交民间化的实践中,大学以其特有的身份和角色发挥重要的影响,北大更以其特殊的背景和资源走在了前面”。②
  在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元首政要访问高校现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中新的潮流。下文将介绍北大如何将“北大的讲坛”变为 “世界的舞台”,并就外国元首政要来访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作用与途径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一、外国元首政要访问北大的现状及特点
  1998年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之际,江泽民主席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在追求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国际化是重要的“助推器”。接待外国首脑政要来访,是北大国际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民间外交政策的推进,高校通过接待元首和政要访问,为中国外交作出了特殊贡献;而学校也开辟国际化的新途径,从单纯外事接待转变为与学校建设有机结合,使外国元首访问成为拓展学校自身发展进步的宝贵资源。
  根据1998-2012年外国元首及政要访问北大的数据统计,元首及政要访问活动具有人次多、国家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显著等五个特点。
  (一)来访人次多
  在过去15年间,已有67位国家元首和政要(含前政要)来访北大81次。从年度变化趋势上看,进入21世纪,来访人数快速增长(见表1):2001-2004年,人数保持稳定,每年4~5人;2005-2008年进入高峰期,每年6~11人;2009-2011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人数减少为3~6人;2012年,来访元首人数恢复增长,达到8人(统计截止到2012年11月30日)。
  有的国家元首和政要多次来访北大,如泰国公主诗琳通(8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4次)、韩国前总统金大中(4次)、南非前总统曼德拉(2次)等。他们成了北大的老朋友。泰国公主诗琳通,在2001年春以留学生的身份在北大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中国语言文化研究。北大不仅为她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专门指导,还组织了各类教学实践活动,涉及语言、文学、艺术、音乐、体育、建筑、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精心的安排令诗琳通公主感到宾至如归,回国后出版了《我的留学生活》,记载这段不寻常的留学经历。之后,她每年都会选择在春暖花开之季以校友的身份回到北大,关心北大与泰国大学的科研、教育和人文交流。
  同在2001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来访北大时与学生举行座谈,他对于那次座谈“满意极了”。在其后访华时,他都会来北大演讲或开展座谈,学生的出色表现巩固了基辛格博士的“北大情结”。2008年8月,85岁高龄的基辛格带着儿子、孙子一行应邀参加北大的“奥运冠军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希望将这一情结延续到下一代。2012年1月,在又一次短暂的北京之行中,基辛格博士因跟腱受伤无法来北大,还专门邀请近20名学生代表来到他下塌的国际俱乐部,进行了座谈。在他看来,青年是中美关系的希望,从朝气蓬勃的北大同学身上,他感受到了两国关系的未来。
  (二)国家地区分布广泛
  从1998年至今,访问北大的国家元首及政要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6大洲的47个国家,以及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如图1),地理分布广泛而均衡。
  来访元首及政要来自14个亚洲国家、16个欧洲国家、1个北美洲国家、4个南美洲国家、8个非洲国家和2个大洋洲国家。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多样,聆听这些国家元首政要的演讲为北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广阔视野。
  一些国家由于战争、政治和地理原因而不被世人广泛了解。这些国家的元首到访为北大师生聆听不同的声音、了解不同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如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曾于2006年和2010年两度来到北大,介绍该国战后重建的情况,以及与中国发展合作关系的构想。伊朗前总统内贾德于2012年在北大发表的演讲中,从伊斯兰的教义引申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素。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南苏丹,2011年7月建国,一年后其总统基尔在南北苏丹发生边界冲突的情况下仍如期来到北大,介绍了南苏丹的建国历史及发生冲突的原因。众多的国家领导人来访为学生打造出了解各国国情的鲜活课堂。
  (三)活动形式多样   外国元首政要在北大停留期间,除一般的校园参观外,根据不同情况,还会安排演讲、座谈、提问互动等环节,授予名誉博士或教授称号等仪式,以及赠书、出席学术会议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等活动,甚至还有植树这一响应环保潮流的活动。
  根据1998年以来的统计,有60位国家元首和政要在访问北大期间举行了70场演讲或座谈;11位国家领导人被授予北大名誉头衔(8人为名誉博士,3人为名誉教授);9位国家领导人在校园植树;4位政要(前政要)出席学术会议和论坛,4位元首为研究中心剪彩揭牌。
  (四)内容丰富多彩
  国家元首政要在北大发表的演讲,围绕双边关系、文化历史、国际社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等主题展开论述,语言精练、内容丰富。
  侧重双边关系的有“建立美中两国牢固的伙伴关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8)、“中国和南非间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1999)、“德国和中国——在变化的世界中形成伙伴关系”(德国前总理施罗德,2001)、“俄中关系的创新和复兴的伟大时代”(俄罗斯总统普京,2002)、“深化哈中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02)、“印中合作伙伴关系的优势和互补性”(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2003)、“法中合作伙伴关系:雄心勃勃构建和平与进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2007)等。
  侧重文化历史的有“文明对话与文化交流”(伊朗前总统塔哈米,2000)、“泰国艺术中的中国文化”(泰国公主诗琳通,2001)、“文明古国的现代发展”(希腊前总理西米蒂斯,2002)等。
  侧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如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2005年在题为“肩负共同的责任,追求共同的目标”的演讲中,提出了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挑战,包括和平、人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公正、文化教育等。
  来自不同国家的元首政要发表不同主题的演讲,拓展了学生听众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北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五)影响效果显著
  自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大演讲以来的15年间,约有2万名北大学生成为元首政要演讲活动的现场听众。这些活动不仅得到北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也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媒体的高度关注并被广泛传播。
  各国元首及政要在北大的活动,作为其正式访华行程的组成部分,都会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聚焦和报道。1998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北大的演讲均实现了全程实况直播。2007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北大演讲,以及2008年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中文演讲也得到了直播报道。更多的元首政要则有庞大的随行记者团进行新闻报道,极大地提高了北大的全球知名度,巩固并增强了北大的国际声誉。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元首政要来访
  元首政要访问高校的现象从个别走向普遍,逐渐呈现出更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属性,并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加拿大学者简·奈特(Knight J.)根据各国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将其分为四种取向,即能力取向(competency approach)、精神气质取向(ethos approach)、过程取向(process approach)和活动取向(activity approach)③。本文将从四个取向的不同维度,对于元首政要来访促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作用进行阐释(见表2)。
  (一)活动取向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活动取向,即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学校所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包括课程改革、学生与教职人员国际交流、技术援助、合作研究等。美国学者阿勒姆(Arum S.)和瓦特(Water W.)基于美国在过去30年中使用的概念和定义分析,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三种主要因素:课程的国际内容,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他们提出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为“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计划和服务”。④
  元首和政要来访作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提升了国际化活动的层次和内容,使国际化活动更加多样化。元首及政要访问的主要形式为演讲和座谈,目前已为北大学生提供了56场演讲及15场座谈,使身处燕园的北大师生直接参与到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之中。此外,元首政要的来访还带来了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2003年,爱尔兰前总统麦卡利斯女士来访时,盛情邀请北大师生欣赏总统访华代表团带来的爱尔兰文化艺术瑰宝——《大河之舞》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2008年,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来访,特地带领本国运动员在北大奥运兵乓球馆进行参观互动。这些活动让大学的国际化内涵变得更加开放和丰富,比常规的教育交流活动拥有更加高层和广阔的平台,因此也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
  (二)能力取向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能力取向,即从培养发展学生、教师和其他雇员的新技能、态度和知识的角度来定义国际化。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国际教育理事会专家小组认为,“国际化就是一国为成功参与日益相互依赖的世界做准备的过程。这一过程渗透到中学后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促进全球的理解,培养(人们)在多元化世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技能。”⑤
  元首和政要的来访在两个方面推动了学生的能力进步。一是从思想上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为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使学生从更高层面理解国际交流,提高学生对这些国家的了解兴趣。中美交流协会、中欧交流协会、中法交流协会、中日交流协会、中韩交流协会等北大学生社团纷纷成立,他们十分关注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动态,并举办相关讲座以推动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二是从能力上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开展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语言水平、组织协调、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访北大的元首政要的参访活动主要由学校的国际交流部门负责,同时也鼓励北大学生充分参与,承担资料搜集、接待服务、现场交流以及会谈翻译等重要工作。北大学生国际交流协会(Studen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SICA)自1997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元首政要来访活动中的学生接待主力,曾参与美、俄、法、英、日、韩等国50余名元首政要的来访接待。SICA学生连续3次承办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与北大学生的座谈会,自信、睿智和思辨的讨论让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另外,隶属于学校国际交流部门的北大国合学生记者团,借助元首政要来访这一高端平台,与各国一流政治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采访,采访内容经过学生编辑审核,编撰为每年定期出版的《合作与交流》《北大通讯》(PKU Newsletter)等中英文刊物。经过多年的锻炼,这些学生成为学校国际交流的骨干,自主发起和组织学生国际交流项目;由于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他们在毕业时往往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   (三)精神气质取向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取向,即注重和支持在大学和学院中形成跨文化的、国际性的精神气质和校园氛围。美国教授哈若瑞(Harari M.)是这一取向的支持者,他将国际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视作同义语,认为国际教育不仅应当包括课程、学者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社区的各种合作计划、培训及广泛的管理服务,还应当包括“明确的赞同、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超越本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范围,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⑥。这一取向强调的是态度、观念方面的国际化。
  元首和政要来访有助于在校园内塑造支持及推广国际化的文化或氛围,将“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北大致力于提供“国际的舞台、世界的讲台”,将元首和政要的来访转化为培育校园国际化氛围的机遇。每次元首政要来访,都会有少则两三百名学生、多则五六百名学生参与活动、聆听演讲。校园网的新闻报道和校内BBS的讨论还会将活动内容扩散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引发的讨论不限于演讲内容,也涉及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等领域。
  不仅如此,元首和政要来访还在北大建立起“均衡的”国际校园文化。在常规学术交流中,作为现代大学发源地的欧美地区往往占据了中心地位;而访问北大的元首和政要则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来访与介绍改善了常规交流的地理分布不平衡现象,为北大学生创造了真正全球范围的交流与理解。如,2000年伊朗前总统哈塔米来访北大时,恰逢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风行世界之际;哈塔米总统在演讲中提出了他一贯倡导的“文明对话论”,认为世界的冲突往往都从强势文化压倒弱势文化开始,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对抗实际上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哈塔米总统的演讲,为学生带来他们所从未了解到的伊朗伊斯兰文化对世界的理解。
  (四)过程取向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取向,即将高等教育国际化视为以国际的维度或观念融入到高等教育各主要功能的过程。注入、整合、渗透、结合等词经常被用来描述这种取向。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组织策略、程序与战略都是这一过程的组成部分。如简·奈特认为国际化是将“国际的维度整合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功能中的过程”⑦;又如欧洲国际教育协会声明,“国际化是一个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更少地趋向于本国,更多地趋向于国际发展”⑧。过程取向是目前得到较广泛认可的国际化取向。
  从过程取向看,元首和政要来访主要发挥了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强化大学现有的国际化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契合了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和“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领导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带动了一流大学的国际形象建设,培养了学校师生的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是扩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元首或政要来访推动了与一些国家或地区相关的学科建设,为新的研究和课程提供了支持和资源。在来访元首和政要的支持下,北大成立了4个国家研究中心,新开设了2门外国语课程,举行了多场国际学术会议。如希腊前总理西米蒂斯、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巴西总统卢拉来访时,分别为北大希腊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和巴西文化中心揭幕或剪彩。希腊总理和巴西总统还派遣本国教师到北大,开设希腊语课程和葡萄牙语专业。2005年,哥伦比亚乌里韦总统来访时,率领了庞大的大学校长代表团,在北大举行了“中国-哥伦比亚高等教育圆桌会议”。各种学术合作与交流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下,不断打开新的局面,取得新的成就。
  三是推动了学校教育与科研资源的跨国共享,服务于国家和国际社会。元首和政要访问北大,会见校领导时的重要议题经常是派遣该国学生进入北大留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科技知识,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如泰国公主诗琳通曾在北大研修中国文化,学成回国后,她不仅设立了诗琳通奖学金,鼓励泰国学生到北大留学,还十分关注北大在泰国开设孔子学院的情况,亲自出席揭牌仪式,带动泰国皇室成员学习汉语。此外,她还推动泰国高校在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与北大同行的探讨与合作。
  总之,元首和政要来访无论对于国际交流活动、国际适应能力、国际校园文化,还是将国际维度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都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尽管从数量上看,元首政要来访仅占北大每年国际交流活动中的一小部分,但对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具有独特的意义。
  三、元首政要来访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自20世纪起,世界一流大学愈发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社会精英的培育中心、服务社会和推动社会变革的中心,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入21世纪,世界一流大学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龙头机构,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突显。随着“985工程”的实施,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在国家支持下,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这些大学的国际交流事业也经历着飞速发展。
  随着北大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外国元首与政要访问北大的人数不断增长。两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北大的悠久历史和学术声望吸引了外国元首政要来访;而元首与政要来访又为学校带来丰富的活动与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与声望,吸引更多外国元首和政要将北大作为其访华行程的重要一站。
  在外国元首和政要来访活动中,北大除了积极主动配合国家外交活动,更将这些活动视为北大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北大安排元首政要来访活动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做好效益定位
  通过有针对性地安排演讲活动、授予名誉称号、参观相关机构、与学生互动等环节,让元首和政要为学校带来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有形资源包括资金的支持、新型课程和语言的开设、研究中心的建立、人员的双向交流,无形资源则指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锻炼和北大形象的宣传等。
  (二)进行主动传播
  元首和政要来访为北大开展海外宣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元首政要来访活动中,学校安排专人负责中外媒体接待,提供关于北大和来访活动的详细材料。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将元首和政要在北大的活动对外传播,让世界认识北大“爱国进步、求实创新、兼容并包”的精神,扩大北大作为“世界的舞台”汇聚“全球思想”的影响力。   (三)注重能力建设
  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科研、一流的教育,还要有一流的行政管理。元首和政要来访活动除了对学科建设以及学生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外,还提高了国际交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了行政管理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在历次元首政要来访活动中,负责国际交流的行政部门与学生工作、新闻宣传、会议后勤、安全保卫等相关部门建立了“重大外事活动协调小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不但圆满完成任务,而且锻炼了队伍协调能力,形成了北大特有的“大外事的理念”和“大交流的格局”。
  (四)推动软实力建设
  若将上述能力建设视为硬实力建设,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外形象和声望则属于软实力建设。元首和政要来访不仅推动了校园内浓厚的国际化氛围的形成,也将北京大学这一中国高校印象带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大在代表国际声誉的“同行评价”一项得分居于高位,为学校的整体排名提供了有力支撑。究其原因,历年来元首政要来访所积累的国际知名度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元首和政要访问大学不仅是民间外交的一种途径,更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各种定义。通过做好效益定位,进行主动传播,加强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元首和政要的访问将大大加快国内优秀高校迈向世界一流高校的步伐。
  外国元首和政要的访问活动并不为北大所独有,国外著名高校和国内知名研究型大学也都拥有外国领导人到访的丰富经验。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为学校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共同研究、不断探索的问题。
  注释:
  ①政要,《新华字典》释义为“从事政治活动而有权势﹑地位的人物”。本文采纳了北京大学在国际交流实践中对“政要”的定义,指除国家元首(总统、总理或国王)以外的该国政府和政党领导人,如副总统、副总理、国务卿、重要政党领袖,以及君主制国家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皇室主要成员。
  ②钱其琛. 序——走向民间的外交[A]. 余音绕园——外国政要北大讲演录(1998-2008)[C]. 李岩松,夏红卫编.
  ③Knight, J. (1999),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Knight and De Wit (ed).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aris: OECD.
  ④Arum, S. and Van de Water, J. (1992). The need for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U.S. Universities, in C.B. Klasek (ed.) Bridges to the Future: Strategies for Inter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Arbondale, IL: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⑤McKellin, K. (1995). Anticipating the Future: Workshops and Resources for Internationalizing the Post Secondary Campus,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⑥Harari M. (1992).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n C.B. Klasek (ed.) Bridges to the Future: Strategies for Inter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Arbondale, IL: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
  ⑦Knight J. (1994). Internationalization: Elements and Checkpoints, Ottawa: CBIE.
  ⑧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95).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Wit, Hans de (ed.)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ustralia, Canada,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msterdam.
  参考书目:
  [1]李岩松,夏红卫. 余音绕园——外国政要北大讲演录(1998-2008)[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钱其琛. 外交十记[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3]李志永. 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J]. 外交评论,2009(2).
  [4]洪成文. 大学如何发挥公共外交功能[N]. 中国教育报高等教育周刊,2012-01-09.
  [5]Joseph S Nye. (2009). Get Smart: Combining Hard and Soft Power, Foreign Affairs.
  [6]Philip H. Coombs. The Fourth Dimension of Foreign Policy:Education and Cultural Affairs, Policy Books,1964.   [7]陈学飞. 国家利益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5).
  [8]陈学飞.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宏观考察[C]. 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2006.
  [9]诗琳通. 我的留学生活[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Knight and De Wit (ed). Qual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aris: OECD,1999.
  [11]Arum, S. and Van de Water, J. The Need for Defini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U.S. Universities, in C.B. Klasek (ed.) Bridges to the Future: Strategies for Inter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Arbondale, IL: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1992.
  [12]McKellin, K. Anticipating the Future: Work-shops and Resources for Internationalizing the Post Secondary Campus,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1995.
  [13]Harari M.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in C.B. Klasek (ed.) Bridges to the Future: Strategies for Inter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Arbondale, IL: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1992.
  [14]Knight J. Internationalization: Elements and Checkpoints[M]. Ottawa: CBIE,1994.
  [15]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Wit, Hans de (ed.)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ustralia, Canada,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msterdam,1995.
  [16][加拿大]简·奈特. 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文章前期资料整理得到北京大学历史系2009级硕士吕端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编辑 潘雅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 年1 月~ 2013 年1 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1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 例,观察组采用荆花胃康胶丸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步长脑心通治疗组(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安全性,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近3年来收治的320例妊娠49-90d以内的健康孕妇,并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方法进行药物流产
目的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激发试验不同时相的结果分析,探讨单时相GnRHa激发试验对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nRHa激发试验4个时相促性腺激素的值、B超检查、骨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西方近代政治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个人精神的兴起,为近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价值观。另一方面,它对民族教会的
创新可分为政府创新、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也要在环保、老龄化问题、卫生保健、教育等社会领域进行创新。因此,本文
有研究称.对接受化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使用一种雄激素受体抑制剂enzaulatmide(恩杂鲁胺)治疗后,可以增加近5个月的生存优势。
目的:探讨对于隐裂牙进行充填治疗的价值。方法以51枚隐裂牙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及患牙条件分为2组:A组进行根管治疗+冠修复,B组进行充填治疗。结果A组25枚患牙,术后1年时成功2
2005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全国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发起、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承办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在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前湖校区隆重举行。
本刊讯 2014年8月2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院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东北财经大学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岑建君、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涉外办学处处长闫炳辰、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