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听家长这样抱怨:“现在的孩子太不听话,除了上网、看电视好像什么都不上心”“我们家那个总是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就是改不了”“我家那个,看一会儿书就走神,根本看不进去,你说他,他还大发脾气,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学校的老师也是对班上的这类学生怨声载道,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老走神。
这些孩子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注意”的习惯。“注意”在心理学中把它称之为“有意注意”也就是要专心致志的做好选定的事情。那么,在家庭中和学校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有意注意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家长、老师都应该把握住培养方向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选取对孩子成长有利的重点事物或学习内容,才能实现有效的培养。那么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对于网络、电视等媒体传播的信息也不能一概排斥,可引导他们选取健康有用的东西加以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老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比较明显。比如要求孩子看书写字眼睛离书本一尺距离,上课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大方的与同学交流。教师就在学校的教学区时刻做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作为家长,要求孩子专心地吃饭、走路、看书、不无节制的玩手机、打游戏、不熬夜,你首先得做到。凡是与孩子们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带头遵守。还要融入到孩子的娱乐活动中,比如与孩子一起游戏、锻炼,一起看新闻、动画片儿等。长时期的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就能发现他们的潜能,从中总结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孩子们注意力的效果。
二、家长、老师都应该把握住目标的引导,才能有效调动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最主要是靠目标引导。比如说,在家里经常让孩子关门,我们就要给他讲明白“把门关好,注意别影响你爷爷奶奶睡觉”,在这件小事中就很显然有两个具体目标要求:一是要把门关好,关严,二是别出声。在这两个目标的引导下,孩子必然会用心去做。这种带要求的小任务既促进了孩子做事的专心,又培养了他敬老的美德。再比如“把这则新闻给爷爷奶奶读一遍,注意不要多字、少字、错字、重复”,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在教师办公室应轻声慢步,不打扰其他老师的工作”“在10分钟之内抄写一段美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20分钟之内清楚、整洁的完成一份题单”这样家长老师都捕捉了有利的教育时机,久而久之,孩子们的目标意识增强了,注意力也就提高了。
针对家长比较头疼的是孩子沉迷于网络。我建议要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培养孩子的鉴别力,让孩子自身学会自我控制。比如,父母要对孩子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反对使用电脑,但必须答应一些必要的条件,否则就不允许再玩。这就是,第一,每天在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经父母核实后再玩;第二,学会制作贺卡,在爸爸妈妈及亲人的纪念日,都能制作出一张不同的有针对性意义的贺卡;第三,可以利用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同爸爸媽妈进行交流等等。这样孩子对各种信息的辨别选择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能够塑造人也能够改变人。人的行为的产生和维持,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可能和其生活的环境有关。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学校,育人环境比较浓厚,在家里,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条件的最好给孩子设立独立的学习空间,与电脑、电视隔开。由家长帮助孩子有计划地学习、生活,逐步过渡到孩子自觉、独立地确定任务、目标,合理分配时间。
学校教师要把探索规律作为调动孩子专心做事的目标,从而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比如:“怎样扫地可以避免尘土飞扬?”“怎样跳绳才能做到又轻又快?”“怎样背诵既快又牢”通过对这些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的引导探索,他们会逐步将一些规律轻松迁移到学习、劳动乃至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去,达到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目的。
四、加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要形成合力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首先,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成为教育的基础。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先让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再让其懂得“为什么应该这样做”的道理。在行为中逐渐明白道理,在明白道理中又逐渐巩固自己正确的行为,自觉调整和改掉不良行为,这样的成长过程才是正常的和良性发展的。
其次,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行为习惯是多方面的,但是对孩子主要从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入手。而且培养都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要求。比如,生活方面每天都应该养成按时起床,自己洗漱、饭前洗手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方面,除了继续保持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的已有习惯外还应该形成专心作业,认真检查、不懂就问等学习所必须的良好习惯。
最后,还要注意鼓励。在不断的鼓励中,好行为可以不断被强化,不断被强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巩固形成习惯的过程。对孩子的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长了,我们要给予恰当的表扬,并不断提出新要求,消除疲劳,让孩子自始至终都保持新鲜感和愉悦。
总之,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学校和家庭培养各种习惯的基础,要从生活小事入手,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家校播种良好习惯的种子,孩子便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这些孩子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注意”的习惯。“注意”在心理学中把它称之为“有意注意”也就是要专心致志的做好选定的事情。那么,在家庭中和学校里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有意注意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家长、老师都应该把握住培养方向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选取对孩子成长有利的重点事物或学习内容,才能实现有效的培养。那么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对于网络、电视等媒体传播的信息也不能一概排斥,可引导他们选取健康有用的东西加以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老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比较明显。比如要求孩子看书写字眼睛离书本一尺距离,上课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大方的与同学交流。教师就在学校的教学区时刻做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作为家长,要求孩子专心地吃饭、走路、看书、不无节制的玩手机、打游戏、不熬夜,你首先得做到。凡是与孩子们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要带头遵守。还要融入到孩子的娱乐活动中,比如与孩子一起游戏、锻炼,一起看新闻、动画片儿等。长时期的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就能发现他们的潜能,从中总结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孩子们注意力的效果。
二、家长、老师都应该把握住目标的引导,才能有效调动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最主要是靠目标引导。比如说,在家里经常让孩子关门,我们就要给他讲明白“把门关好,注意别影响你爷爷奶奶睡觉”,在这件小事中就很显然有两个具体目标要求:一是要把门关好,关严,二是别出声。在这两个目标的引导下,孩子必然会用心去做。这种带要求的小任务既促进了孩子做事的专心,又培养了他敬老的美德。再比如“把这则新闻给爷爷奶奶读一遍,注意不要多字、少字、错字、重复”,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在教师办公室应轻声慢步,不打扰其他老师的工作”“在10分钟之内抄写一段美文,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在20分钟之内清楚、整洁的完成一份题单”这样家长老师都捕捉了有利的教育时机,久而久之,孩子们的目标意识增强了,注意力也就提高了。
针对家长比较头疼的是孩子沉迷于网络。我建议要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培养孩子的鉴别力,让孩子自身学会自我控制。比如,父母要对孩子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反对使用电脑,但必须答应一些必要的条件,否则就不允许再玩。这就是,第一,每天在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经父母核实后再玩;第二,学会制作贺卡,在爸爸妈妈及亲人的纪念日,都能制作出一张不同的有针对性意义的贺卡;第三,可以利用在网上看到的信息同爸爸媽妈进行交流等等。这样孩子对各种信息的辨别选择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能够塑造人也能够改变人。人的行为的产生和维持,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可能和其生活的环境有关。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在学校,育人环境比较浓厚,在家里,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条件的最好给孩子设立独立的学习空间,与电脑、电视隔开。由家长帮助孩子有计划地学习、生活,逐步过渡到孩子自觉、独立地确定任务、目标,合理分配时间。
学校教师要把探索规律作为调动孩子专心做事的目标,从而培养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比如:“怎样扫地可以避免尘土飞扬?”“怎样跳绳才能做到又轻又快?”“怎样背诵既快又牢”通过对这些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的引导探索,他们会逐步将一些规律轻松迁移到学习、劳动乃至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去,达到培养孩子注意力的目的。
四、加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和老师要形成合力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首先,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成为教育的基础。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先让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再让其懂得“为什么应该这样做”的道理。在行为中逐渐明白道理,在明白道理中又逐渐巩固自己正确的行为,自觉调整和改掉不良行为,这样的成长过程才是正常的和良性发展的。
其次,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该从小事做起,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行为习惯是多方面的,但是对孩子主要从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入手。而且培养都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要求。比如,生活方面每天都应该养成按时起床,自己洗漱、饭前洗手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方面,除了继续保持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的已有习惯外还应该形成专心作业,认真检查、不懂就问等学习所必须的良好习惯。
最后,还要注意鼓励。在不断的鼓励中,好行为可以不断被强化,不断被强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巩固形成习惯的过程。对孩子的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长了,我们要给予恰当的表扬,并不断提出新要求,消除疲劳,让孩子自始至终都保持新鲜感和愉悦。
总之,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学校和家庭培养各种习惯的基础,要从生活小事入手,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家校播种良好习惯的种子,孩子便会收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