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作品《蓝色狂想曲》将美国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别致新颖的音乐风格,使其引领了当时美国的音乐潮流,展现了音乐自身的魅力与包容性,也为本土音乐与古典音乐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这种对音乐的尝试对中国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给予了重大的影响,在中国音乐发展的道路上给予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格什温;《蓝色狂想曲》;通俗音乐;严肃音乐;中国音乐创作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蓝色狂想曲》的旋律从百家钢琴的黑白琴键上飞扬而出,钢琴和弦以宁静的半音进程一集富有神秘色彩和充满希望的步步上升,将人们带入一大段个性化的浪漫旋律之中,霎时,整个世界都被这爵士乐与古典音乐融于一体的不朽之作所震撼。
《蓝色狂想曲》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之所以名为《蓝色狂想曲》是因为蓝色在英语中是blue,它同作品中所采用的起源于美国黑人劳动歌曲和灵歌的布鲁斯(blues)曲调正好是同一个词,而狂想曲泛指一种感情奔放,无拘无束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音乐作品和城市流行音调,以祖国、民族、英雄人物作为歌颂对象,篇幅较大。故最终采用了《蓝色交响曲》之名。
乐曲由单簧管向上的滑音的布鲁斯主题开始,进入一个上升音阶。接着,圆号和萨克斯管奏起了一个节奏性很强的主题,而钢琴又以另一个变奏加入,并引向一个辉煌的、重述主题的独奏。紧接着明亮的小号又奏起了一直开阔嘹亮的曲调,音乐就此掀起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新高潮。乐曲的中段是一首弦乐组奏出的美妙歌曲,音乐宽广流畅、温柔感伤,最后一个速度变化带来了乐曲的尾声,是钢琴与乐队之间十分默契的配合。整个乐队以雷鸣般的气势再现了乐曲的主要主题之后,就以一个渐强的和弦辉煌的结束了全曲。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
这样的绝世之作是怎样诞生的呢?这就要从其作者格什温说起。格什温是一个从没进过专业音乐学院,也没有学过作曲理论的人,只是跟人学过一点钢琴,但他广泛接触通俗音乐领域的各种体裁风格,写作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数十部歌舞表演、音乐剧,是百老汇舞台和好莱坞的知名作曲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保罗怀特曼为组织“现代音乐实验”音乐会而邀请他写一部“爵士协奏曲”,早有雄心壮志写作一首掺有爵士乐因素的严肃音乐的他随即答应下这门差事,流行因素和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蓝色狂想曲》就此诞生了。
格什温这首作品音乐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把美国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在理性的音乐构架上恰到好处的展现出了美国人也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那种追求洒脱、崇尚自由的个性特点,使美国流行音乐风格与古典音乐交响性的发展首次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颖别致的美国音乐风格。既借鉴了欧洲交响曲的传统技巧,又使美国的爵士音乐在严肃音乐中生根发芽。所以这部作品的意义就在于,格什温在美国流行音乐与作为“严肃音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创造出了一种“交响爵士乐”的新典范。
所以,无论是偏爱古典音乐的人还是追逐流行音乐的人,但凡听过《蓝色交响曲》的人,一定会被深深吸引,虽然是以古典音乐为基础,但其中融入了美国通俗音乐的流行因素,这与传统的欧洲大陆音乐相比,无疑更具有一种时代朝气感和洒脱劲。格什温因此成为美国载入世界音乐史册的第一人。写过上百部音乐剧和通俗歌曲的他仅仅能够跻身于百老汇,但始终没有成为带有主流的音乐,而一部不符合其一贯风格的严肃音乐作品却让他一举成为音乐史上的风云人物,印象呢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作曲家,在作品中争相运用爵士的手法,由此可以看出流行音乐高雅化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所具有的广阔发展空间。
格什温是将古典美学完美的融入到爵士乐和百老汇音乐的创作中的成功范例,也给中国作曲家们了一些启示,由于古典音乐里浓重的理性思维让习惯了自由洒脱而且更爱好感性思维的当代人所不愿去面对和接受,所以很多现代人对于古典音乐总是提不起兴趣来,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受西方音乐的发展趋势影响,也开始将自己的本土音乐或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相结合,希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音乐道路。
其实今日的流行音乐就是明日的古典音乐,不论是流行音乐、古典音乐、还是民族音乐,都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所以如何把这些经过一段时间沉淀的通俗的一些东西能够转化成类似于《蓝色狂想曲》这样的雅俗共赏的音乐成为现代音乐界继续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应该让有一定音乐天赋,受过音乐院校正规教育,有良好的专业音乐创作素质,又有一定的通俗音乐创作经验的作曲家,介入到通俗音乐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使严肃音乐趋向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而且可以提高通俗音乐本身的艺术层次。有些通俗的音乐家可以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是通过与学院派作家的合作产生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这也是让中国音乐创作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音乐发展现在处在一个选择的三叉路口,作曲家们面对这种局面,要对音乐的发展做出多种尝试,务必从中选择出世界认可的,人民欢迎的音乐形式,格什温这种从通俗音乐出发,并把通俗音乐高雅化的创作,不仅音乐旋律很好听,而且走的是一种既牵引大众的审美观,又能够使作品上到一个艺术层次的道路,反映出二十一世纪通俗音乐高雅化的音乐倾向。在格什温的启发下,又经过多种尝试后,我们发现,将自己的本土音乐或通过通俗音乐与西方严肃音乐相结合,会是一种是中国飞速发展并被认可的捷径。的确,严肃音乐是需要传统积淀的,短时间内,我们很难出得了欧洲似的作曲巨匠,而将自己的土特产——本土音乐与严肃音乐嫁接起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相信中国的作曲家们在借鉴格什温的音乐创作之后,将会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作者简介:谈韧(1991-),男,汉族,安徽淮南人,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及声乐表演类工作。
【关键词】格什温;《蓝色狂想曲》;通俗音乐;严肃音乐;中国音乐创作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蓝色狂想曲》的旋律从百家钢琴的黑白琴键上飞扬而出,钢琴和弦以宁静的半音进程一集富有神秘色彩和充满希望的步步上升,将人们带入一大段个性化的浪漫旋律之中,霎时,整个世界都被这爵士乐与古典音乐融于一体的不朽之作所震撼。
《蓝色狂想曲》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之所以名为《蓝色狂想曲》是因为蓝色在英语中是blue,它同作品中所采用的起源于美国黑人劳动歌曲和灵歌的布鲁斯(blues)曲调正好是同一个词,而狂想曲泛指一种感情奔放,无拘无束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音乐作品和城市流行音调,以祖国、民族、英雄人物作为歌颂对象,篇幅较大。故最终采用了《蓝色交响曲》之名。
乐曲由单簧管向上的滑音的布鲁斯主题开始,进入一个上升音阶。接着,圆号和萨克斯管奏起了一个节奏性很强的主题,而钢琴又以另一个变奏加入,并引向一个辉煌的、重述主题的独奏。紧接着明亮的小号又奏起了一直开阔嘹亮的曲调,音乐就此掀起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新高潮。乐曲的中段是一首弦乐组奏出的美妙歌曲,音乐宽广流畅、温柔感伤,最后一个速度变化带来了乐曲的尾声,是钢琴与乐队之间十分默契的配合。整个乐队以雷鸣般的气势再现了乐曲的主要主题之后,就以一个渐强的和弦辉煌的结束了全曲。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
这样的绝世之作是怎样诞生的呢?这就要从其作者格什温说起。格什温是一个从没进过专业音乐学院,也没有学过作曲理论的人,只是跟人学过一点钢琴,但他广泛接触通俗音乐领域的各种体裁风格,写作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数十部歌舞表演、音乐剧,是百老汇舞台和好莱坞的知名作曲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保罗怀特曼为组织“现代音乐实验”音乐会而邀请他写一部“爵士协奏曲”,早有雄心壮志写作一首掺有爵士乐因素的严肃音乐的他随即答应下这门差事,流行因素和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蓝色狂想曲》就此诞生了。
格什温这首作品音乐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把美国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在理性的音乐构架上恰到好处的展现出了美国人也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那种追求洒脱、崇尚自由的个性特点,使美国流行音乐风格与古典音乐交响性的发展首次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新颖别致的美国音乐风格。既借鉴了欧洲交响曲的传统技巧,又使美国的爵士音乐在严肃音乐中生根发芽。所以这部作品的意义就在于,格什温在美国流行音乐与作为“严肃音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创造出了一种“交响爵士乐”的新典范。
所以,无论是偏爱古典音乐的人还是追逐流行音乐的人,但凡听过《蓝色交响曲》的人,一定会被深深吸引,虽然是以古典音乐为基础,但其中融入了美国通俗音乐的流行因素,这与传统的欧洲大陆音乐相比,无疑更具有一种时代朝气感和洒脱劲。格什温因此成为美国载入世界音乐史册的第一人。写过上百部音乐剧和通俗歌曲的他仅仅能够跻身于百老汇,但始终没有成为带有主流的音乐,而一部不符合其一贯风格的严肃音乐作品却让他一举成为音乐史上的风云人物,印象呢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作曲家,在作品中争相运用爵士的手法,由此可以看出流行音乐高雅化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所具有的广阔发展空间。
格什温是将古典美学完美的融入到爵士乐和百老汇音乐的创作中的成功范例,也给中国作曲家们了一些启示,由于古典音乐里浓重的理性思维让习惯了自由洒脱而且更爱好感性思维的当代人所不愿去面对和接受,所以很多现代人对于古典音乐总是提不起兴趣来,中国的一些音乐家受西方音乐的发展趋势影响,也开始将自己的本土音乐或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相结合,希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音乐道路。
其实今日的流行音乐就是明日的古典音乐,不论是流行音乐、古典音乐、还是民族音乐,都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所以如何把这些经过一段时间沉淀的通俗的一些东西能够转化成类似于《蓝色狂想曲》这样的雅俗共赏的音乐成为现代音乐界继续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想应该让有一定音乐天赋,受过音乐院校正规教育,有良好的专业音乐创作素质,又有一定的通俗音乐创作经验的作曲家,介入到通俗音乐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使严肃音乐趋向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而且可以提高通俗音乐本身的艺术层次。有些通俗的音乐家可以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是通过与学院派作家的合作产生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这也是让中国音乐创作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音乐发展现在处在一个选择的三叉路口,作曲家们面对这种局面,要对音乐的发展做出多种尝试,务必从中选择出世界认可的,人民欢迎的音乐形式,格什温这种从通俗音乐出发,并把通俗音乐高雅化的创作,不仅音乐旋律很好听,而且走的是一种既牵引大众的审美观,又能够使作品上到一个艺术层次的道路,反映出二十一世纪通俗音乐高雅化的音乐倾向。在格什温的启发下,又经过多种尝试后,我们发现,将自己的本土音乐或通过通俗音乐与西方严肃音乐相结合,会是一种是中国飞速发展并被认可的捷径。的确,严肃音乐是需要传统积淀的,短时间内,我们很难出得了欧洲似的作曲巨匠,而将自己的土特产——本土音乐与严肃音乐嫁接起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相信中国的作曲家们在借鉴格什温的音乐创作之后,将会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作者简介:谈韧(1991-),男,汉族,安徽淮南人,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及声乐表演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