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按常规选用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治疗组加用纳洛酮。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和86%。结论: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大于单用氨茶碱。
关键词 原发性呼吸暂停 氨茶碱 纳洛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26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60例,其中男8例,女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30例,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以及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后予以氨茶碱负荷量5mg/kg,静脉滴注,间隔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0.2mg/kg,静脉滴注2~3次/日,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两组均使用3天,3天后有效患儿继续治疗2天,3天后无效患儿或治疗3天内病情加重者需改经鼻CPAP或机械通气治疗,两组基础治疗一致。
疗效评估:①显效:用药48小时内呼吸暂停停止发作及呼吸节律正常;②有效:用药72小时内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减少及呼吸节律好转;③无效:用药72小时后呼吸暂停无减少或加重。
统计学方法:有效数据X2 检验。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25,P<0.01),治疗组无效的4例为多脏器功能损伤,家长放弃治疗。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讨 论
呼吸暂停主要与早产儿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其发生率与胎龄密切相关,多发生于胎龄小于30周的早产儿。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可达90%,胎龄30~32周的早产儿发病率约为50%,胎龄34~35周的早产儿发生率约为7%,胎龄大于36周的新生儿发生率明显降低[1],到达37周时即停止发作[2]。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是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改善心肌功能。但需要指出的是,氨茶碱同时也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脑的氧耗,增加脑血管阻力,使脑血流量减少[3]。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如β-内啡肽)等所介导的多种效应,解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此外纳洛酮还有抗自由基作用,增加心排血量,增加左室收缩功能,增高平均动脉压,使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缺氧得到改善,亦能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阻断缺氧继发性脑损伤,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
参考文献
1 Henderson-Smart DJ.The effect of gestational ageon the incidence and duration of recurrent a pnea in newborn babies.Aust Paediatr,1981,17:273-276.
2 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175.
3 陈玉英.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儿科药学杂志,2006,12(6):19-20.
关键词 原发性呼吸暂停 氨茶碱 纳洛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126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60例,其中男8例,女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30例,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以及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后予以氨茶碱负荷量5mg/kg,静脉滴注,间隔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mg/kg,每12小时给药1次,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0.2mg/kg,静脉滴注2~3次/日,每日总量不超过0.4mg/kg。两组均使用3天,3天后有效患儿继续治疗2天,3天后无效患儿或治疗3天内病情加重者需改经鼻CPAP或机械通气治疗,两组基础治疗一致。
疗效评估:①显效:用药48小时内呼吸暂停停止发作及呼吸节律正常;②有效:用药72小时内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减少及呼吸节律好转;③无效:用药72小时后呼吸暂停无减少或加重。
统计学方法:有效数据X2 检验。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25,P<0.01),治疗组无效的4例为多脏器功能损伤,家长放弃治疗。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讨 论
呼吸暂停主要与早产儿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其发生率与胎龄密切相关,多发生于胎龄小于30周的早产儿。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可达90%,胎龄30~32周的早产儿发病率约为50%,胎龄34~35周的早产儿发生率约为7%,胎龄大于36周的新生儿发生率明显降低[1],到达37周时即停止发作[2]。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是通过刺激呼吸中枢,增加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改善心肌功能。但需要指出的是,氨茶碱同时也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脑的氧耗,增加脑血管阻力,使脑血流量减少[3]。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与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如β-内啡肽)等所介导的多种效应,解除呼吸抑制,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此外纳洛酮还有抗自由基作用,增加心排血量,增加左室收缩功能,增高平均动脉压,使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缺氧得到改善,亦能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阻断缺氧继发性脑损伤,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
参考文献
1 Henderson-Smart DJ.The effect of gestational ageon the incidence and duration of recurrent a pnea in newborn babies.Aust Paediatr,1981,17:273-276.
2 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2-175.
3 陈玉英.氨茶碱和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儿科药学杂志,2006,12(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