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掌握互联网等新兴科技领域的技术转型,因此,这就使得独角兽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存在着合理性与必然性。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人才、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条件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上杭深”四座城市,四座城市独角兽企业发展存在著很多共性同时也有较多差异性特征,通过比较四城市独角兽企业的成长特征来预测我国独角兽企业的整体发展态势。
关键词:独角兽企业;发展态势;“北上杭深”
一、引言
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动下,促使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而在新经济时代的今天,一大批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涌现出的初创性企业,它们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实现了与传统企业模式截然不同的华丽蜕变。自一系列核心尖端技术兴起以来,这些初创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变革。那些在过去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打造出的商业帝国,现在依托这些尖端技术可能仅仅只需要几年的时间。“独角兽”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独角兽企业更深入的分析,通过结合相关最新数据资料重点分析我国“北上杭深”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发展状况,并比较四城市企业发展的共性与差异性特征,最后预测未来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态势。也希望学界能够对研究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能够给予相应的批评指正。
二、四城市“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态势比较分析
在新经济时代的今天,随着各种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独角兽企业在市场的土壤中不断涌现。在各种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浪潮带动下,“独角兽”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究其分布状况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整体分布情况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布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据《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总共有164 家,较2016年的131家增长了约25%,总估值约6284亿美元。这164家“独角兽”包括10家超级“独角兽”企业,相比较去年增加了三家。我国“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20座城市,在这当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这四座城市成为“独角兽”主要聚集地,总共分布有137家,约占总量的84%。其他城市分别是:武汉有5家分布,中国香港有4家分布,广州和南京各有3家,天津有2家,宁德、宁波、苏州、重庆、贵阳、青岛、、长沙、珠海和丹阳、苏州、无锡、贵阳、镇江、沈阳都分别有1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可见“独角兽”企业的分布呈明显区域特征。从整体分布上来看,“独角兽”企业具有规模庞大、分布较为集中、行业领域新等特点。
(二)“北上深杭”四城市“独角兽”企业的分布情况
2017年中国共有20座城市存在独角兽企业,相比较去年增加了四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的主要集聚地(见下表1)。“北上杭深”主要依托城市所拥有的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发挥其创新业态环境。
1. 北京“独角兽”企业的分布
北京是我国“独角兽”企业分布数量最多的城市,集中分布了70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3%。相比较2016年增长了5家。企业总估值为2764.4以美元,约占企业总估值将近一半。北京独角兽企业行业主要分布于交通出行、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等18个新兴行业,分布最多的是电子商务行业。北京的超级独角兽企业有5家,占我国超级独角兽企业总量的一半。北京是我国独角兽企业分布最多的城市这主要得益于北京市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的大环境,各类创新资源汇聚于此,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业态都可以在北京迅速萌芽、发展。北京的70家“独角兽”企业全部位于中关村,因此中关村也成为全球除硅谷之外产生“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区域。
2. 上海“独角兽”企业的分布
上海是全国第二大“独角兽”企业集中分布城市,其“独角兽”企业分布有36家,较2016年增长了38%,相比较去年增加了10家。企业总估值为1026.6亿美元,占全国总估值的16.3%。上海“独角兽”企业行业主要分布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流等13大行业,相比较去年新增了旅游、人工智能和云服务三个行业。上海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最多的仍是“互联网+”行业,约占分布总量的60%。其中电子商务领域分布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有8家,占企业总数的22%,其次是大健康行业,分布有5家企业。
3. 杭州“独角兽”企业的分布
2017年是杭州独角兽快速发展的一年,其独角兽企业数量已经超越深圳,现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独角兽企业分布城市。2017年杭州独角兽企业数量有17家,比去年增加了5家。企业总估值为1419亿美元,约占全国总估值的23%,排名全国第二。杭州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九大领域。杭州的“独角兽”企业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很多都是方便我们日常生活的产品,其中有着全球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其企业总估值有750亿美元。杭州的“独角兽”企业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主,围绕这两个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有9家,占企业总量的一半以上,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围绕阿里生态圈展开,17家“独角兽”企业中围绕阿里巴巴生态圈展开的企业主要包括蚂蚁金服、阿里云、口碑、淘票票和钉钉五家企业。杭州市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独角兽”数量分别为5家和4家,占该城市“独角兽”总量比分别为29%和24%。
4. 深圳“独角兽”企业的分布
深圳市依托强大的科学技术驱动,主要集中了14家“独角兽”企业,相比较去年新增了两家独角兽企业,目前在我国分布数量排名第四位。深圳独角兽企业总估值为529.15亿美元,约占全国总估值的8.4%。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分布的行业主要包括: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云服务、物流、社交、人工智能、房产服务、电子商务、大健康这九大行业,其中互联网金融和物流是深圳独角兽企业分布最多的两大行业。 (三)“北上杭深”四城市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对我国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座城市独角兽企业最新发展状况的对比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结果:
1. 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共性特征
(1)四城市均分布有一定量的超级独角兽
2017年的10家独角兽企业有9家分布在北上杭深四座城市,其中北京数量最多,占据中国超级独角兽的半壁江山,杭州有两家超级独角兽企业,分别是蚂蚁金服和阿里云,其中蚂蚁金服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企业,深圳和上海的超级独角兽分别是菜鸟网络和陆金所。
(2)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均集中于两大行业
从行业领域来看,“北上深杭”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均分布于18个行业之中,并且都主要集中于两大领域。根据2017中国“独角兽”榜单的相关资料,“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的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互联网教育、大健康、交通出行、大数据、房产服务、旅游、企业服务、人工智能、软件应用、社交、新能源汽车、文化娱乐、物流、新媒体、云服务以及智能硬件领域。在这些行业中,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是“独角兽”企业数量最为集中的两大行业,四座城市这两大行业分别占该城市如表3所示。
(3)四城市独角兽企业的多集中于国家高新区
从微观区域来看,以上四座城市的“独角兽”企业高度集中于国家高新区。2016年上榜的131家“独角兽”企业中有104家位于国家高新区,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79%。其中,北京的70家“独角兽”企业全部位于中关村,因此中关村也成为全球除硅谷之外产生“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区域。这大部分是由于国家高新区作为新经济引领者、双创示范基地,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国家高新区能够为“独角兽”企业提供肥沃的培育土壤,于是“独角兽”就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高新区呈现爆发式集聚。
2. 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1)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兴起的生态环境略有差异
北京依托中关村这一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利用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来辐射带动独角兽企业爆发式生长,这就使得中关村成为北京独角兽企业生存发展的摇篮;上海在推进建设具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高新技术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在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及中科院和几所重点高校的带动下,为上海市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杭州市主要依托强大的平台型企业孵化众多的独角兽,阿里巴巴是一支龙头企业,在它的带领下,杭州独角兽企业发展迅猛,数量上从去年的全国第四跃居第三,超越了深圳;深圳市没有北京那么出色的产业园区带动。深圳市独角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制定了有指向性的政策,各政府部门通过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2)四城市出台的政策倾向性存在差别
通过结合相关资料,北京市通过科技金融扶植、技术创新扶植、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扶植以及人才等的扶植政策打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化路径;上海市通过对企业的税制进行改革,即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稅收减免政策,同时对企业提供更多的专项项目支持,2002年以来,上海市科委一直不断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支持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杭州市政府通过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项目招商等举措拉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分的很细也很明确,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通过深圳市、区两级政府的带领下,构建了全方位的政策服务体系。明确有利于高企发展的政策红利,从人才、项目、土地等一系列要素上构建全方位的政策体系,将企业发展引导到只有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才能够谋求更好发展的路上。
三、未来独角兽企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未来独角兽企业数量会集中爆发于三个主要领域
未来独角兽企业数量可能会在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智能经济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
平台经济为供求双方或者多方搭建的一个交易平台,方便其进行交易的场所。平台经济就是通过在促使交易完成从中赚取一部分差价而获取利润,发展平台经济就需要平台型企业作为支撑,我们所熟知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等都属于平台型企业。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围绕大的平台型生态圈发展出的独角兽企业已经有很庞大的数量。所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在这一领域纷纷涌现。
分享经济通过将社会上的闲置、零碎资源加以整合共享给所需这部分资源的个人、组织或者企业,从而实现其价值。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的独享,然而在新经济时代,分享经济越来越在新商业浪潮下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分享经济中会有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出现在市场中。
智能经济依托信息网络化的智能产业和智能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这就迎合了独角兽企业战略模式的匹配,所以未来智能经济领域会催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二)未来独角兽仍会集中生长于国家科技园区
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国家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打造创新生态的典范,集聚了众多的创新创业资源,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良好的生态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未来独角兽企业发展还是会集中于这些科技园区。中国目前有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科技园、武汉光谷、天津滨海科技园等等一流的科技园区,未来这些园区的生态环境将会催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三)未来独角兽发展成为新经济的引领
独角兽企业代表了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引领中国经济脱虚向实的必由之路。新经济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其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新经济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独角兽企业对于新经济及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是区域科技创新的推动者。独角兽可以集聚资源和人才要素,打造城市新名片。独角兽企业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引领和平台作用,形成极具生命力、扩张性和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群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未来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会涌现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参考文献:
[1]王利军,李子萤,康争光.江苏省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7(36).
[2]科技部火炬中心、长城战略咨询公司.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R],2017.
[3]胡峰,李晶,黄斌.中国“独角兽”企业分析及其对江苏的启示[J].科技与经济,2016(05).
[4]石奇.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楚天骄,宋韬.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7(06).
[6]杜芳.中国“独角兽”:因何一路狂奔[N].中国中小企业,2017-05-01.
[7]吴贝贝,王胜男.新经济下企业爆发式成长研究[J].前沿理论,2017(10).
[8]李争粉.高新区成“独角兽”企业聚集地引领新经济爆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7-04-17.
[9]曹方.“独角兽”企业如何引领颠覆性创新?[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7(01).
[10]王利军,李子萤,康争光,张华.江苏省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7(36).
[11]杭春燕,李睿哲.扬长补短 培育“独角兽”集群[N].新华日报经济版,2017-10-13.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独角兽企业;发展态势;“北上杭深”
一、引言
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动下,促使以互联网、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迅速发展。而在新经济时代的今天,一大批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涌现出的初创性企业,它们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实现了与传统企业模式截然不同的华丽蜕变。自一系列核心尖端技术兴起以来,这些初创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变革。那些在过去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打造出的商业帝国,现在依托这些尖端技术可能仅仅只需要几年的时间。“独角兽”企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独角兽企业更深入的分析,通过结合相关最新数据资料重点分析我国“北上杭深”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发展状况,并比较四城市企业发展的共性与差异性特征,最后预测未来我国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态势。也希望学界能够对研究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能够给予相应的批评指正。
二、四城市“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态势比较分析
在新经济时代的今天,随着各种创新资源的加速流动,独角兽企业在市场的土壤中不断涌现。在各种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浪潮带动下,“独角兽”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究其分布状况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整体分布情况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布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据《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总共有164 家,较2016年的131家增长了约25%,总估值约6284亿美元。这164家“独角兽”包括10家超级“独角兽”企业,相比较去年增加了三家。我国“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20座城市,在这当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这四座城市成为“独角兽”主要聚集地,总共分布有137家,约占总量的84%。其他城市分别是:武汉有5家分布,中国香港有4家分布,广州和南京各有3家,天津有2家,宁德、宁波、苏州、重庆、贵阳、青岛、、长沙、珠海和丹阳、苏州、无锡、贵阳、镇江、沈阳都分别有1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可见“独角兽”企业的分布呈明显区域特征。从整体分布上来看,“独角兽”企业具有规模庞大、分布较为集中、行业领域新等特点。
(二)“北上深杭”四城市“独角兽”企业的分布情况
2017年中国共有20座城市存在独角兽企业,相比较去年增加了四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为独角兽企业数量的主要集聚地(见下表1)。“北上杭深”主要依托城市所拥有的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发挥其创新业态环境。
1. 北京“独角兽”企业的分布
北京是我国“独角兽”企业分布数量最多的城市,集中分布了70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3%。相比较2016年增长了5家。企业总估值为2764.4以美元,约占企业总估值将近一半。北京独角兽企业行业主要分布于交通出行、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等18个新兴行业,分布最多的是电子商务行业。北京的超级独角兽企业有5家,占我国超级独角兽企业总量的一半。北京是我国独角兽企业分布最多的城市这主要得益于北京市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的大环境,各类创新资源汇聚于此,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业态都可以在北京迅速萌芽、发展。北京的70家“独角兽”企业全部位于中关村,因此中关村也成为全球除硅谷之外产生“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区域。
2. 上海“独角兽”企业的分布
上海是全国第二大“独角兽”企业集中分布城市,其“独角兽”企业分布有36家,较2016年增长了38%,相比较去年增加了10家。企业总估值为1026.6亿美元,占全国总估值的16.3%。上海“独角兽”企业行业主要分布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流等13大行业,相比较去年新增了旅游、人工智能和云服务三个行业。上海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最多的仍是“互联网+”行业,约占分布总量的60%。其中电子商务领域分布的独角兽企业数量最多,有8家,占企业总数的22%,其次是大健康行业,分布有5家企业。
3. 杭州“独角兽”企业的分布
2017年是杭州独角兽快速发展的一年,其独角兽企业数量已经超越深圳,现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独角兽企业分布城市。2017年杭州独角兽企业数量有17家,比去年增加了5家。企业总估值为1419亿美元,约占全国总估值的23%,排名全国第二。杭州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于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九大领域。杭州的“独角兽”企业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很多都是方便我们日常生活的产品,其中有着全球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其企业总估值有750亿美元。杭州的“独角兽”企业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主,围绕这两个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有9家,占企业总量的一半以上,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围绕阿里生态圈展开,17家“独角兽”企业中围绕阿里巴巴生态圈展开的企业主要包括蚂蚁金服、阿里云、口碑、淘票票和钉钉五家企业。杭州市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独角兽”数量分别为5家和4家,占该城市“独角兽”总量比分别为29%和24%。
4. 深圳“独角兽”企业的分布
深圳市依托强大的科学技术驱动,主要集中了14家“独角兽”企业,相比较去年新增了两家独角兽企业,目前在我国分布数量排名第四位。深圳独角兽企业总估值为529.15亿美元,约占全国总估值的8.4%。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分布的行业主要包括: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云服务、物流、社交、人工智能、房产服务、电子商务、大健康这九大行业,其中互联网金融和物流是深圳独角兽企业分布最多的两大行业。 (三)“北上杭深”四城市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对我国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座城市独角兽企业最新发展状况的对比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分析结果:
1. 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共性特征
(1)四城市均分布有一定量的超级独角兽
2017年的10家独角兽企业有9家分布在北上杭深四座城市,其中北京数量最多,占据中国超级独角兽的半壁江山,杭州有两家超级独角兽企业,分别是蚂蚁金服和阿里云,其中蚂蚁金服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企业,深圳和上海的超级独角兽分别是菜鸟网络和陆金所。
(2)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均集中于两大行业
从行业领域来看,“北上深杭”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均分布于18个行业之中,并且都主要集中于两大领域。根据2017中国“独角兽”榜单的相关资料,“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的领域包括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互联网教育、大健康、交通出行、大数据、房产服务、旅游、企业服务、人工智能、软件应用、社交、新能源汽车、文化娱乐、物流、新媒体、云服务以及智能硬件领域。在这些行业中,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是“独角兽”企业数量最为集中的两大行业,四座城市这两大行业分别占该城市如表3所示。
(3)四城市独角兽企业的多集中于国家高新区
从微观区域来看,以上四座城市的“独角兽”企业高度集中于国家高新区。2016年上榜的131家“独角兽”企业中有104家位于国家高新区,占“独角兽”企业总数的79%。其中,北京的70家“独角兽”企业全部位于中关村,因此中关村也成为全球除硅谷之外产生“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区域。这大部分是由于国家高新区作为新经济引领者、双创示范基地,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提供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国家高新区能够为“独角兽”企业提供肥沃的培育土壤,于是“独角兽”就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高新区呈现爆发式集聚。
2. 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1)四城市独角兽企业兴起的生态环境略有差异
北京依托中关村这一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利用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来辐射带动独角兽企业爆发式生长,这就使得中关村成为北京独角兽企业生存发展的摇篮;上海在推进建设具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高新技术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在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及中科院和几所重点高校的带动下,为上海市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杭州市主要依托强大的平台型企业孵化众多的独角兽,阿里巴巴是一支龙头企业,在它的带领下,杭州独角兽企业发展迅猛,数量上从去年的全国第四跃居第三,超越了深圳;深圳市没有北京那么出色的产业园区带动。深圳市独角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制定了有指向性的政策,各政府部门通过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2)四城市出台的政策倾向性存在差别
通过结合相关资料,北京市通过科技金融扶植、技术创新扶植、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扶植以及人才等的扶植政策打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化路径;上海市通过对企业的税制进行改革,即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稅收减免政策,同时对企业提供更多的专项项目支持,2002年以来,上海市科委一直不断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项目支持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杭州市政府通过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项目招商等举措拉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分的很细也很明确,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通过深圳市、区两级政府的带领下,构建了全方位的政策服务体系。明确有利于高企发展的政策红利,从人才、项目、土地等一系列要素上构建全方位的政策体系,将企业发展引导到只有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才能够谋求更好发展的路上。
三、未来独角兽企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未来独角兽企业数量会集中爆发于三个主要领域
未来独角兽企业数量可能会在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智能经济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
平台经济为供求双方或者多方搭建的一个交易平台,方便其进行交易的场所。平台经济就是通过在促使交易完成从中赚取一部分差价而获取利润,发展平台经济就需要平台型企业作为支撑,我们所熟知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等都属于平台型企业。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围绕大的平台型生态圈发展出的独角兽企业已经有很庞大的数量。所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在这一领域纷纷涌现。
分享经济通过将社会上的闲置、零碎资源加以整合共享给所需这部分资源的个人、组织或者企业,从而实现其价值。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的独享,然而在新经济时代,分享经济越来越在新商业浪潮下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分享经济中会有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出现在市场中。
智能经济依托信息网络化的智能产业和智能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这就迎合了独角兽企业战略模式的匹配,所以未来智能经济领域会催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二)未来独角兽仍会集中生长于国家科技园区
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国家科技园区已经成为打造创新生态的典范,集聚了众多的创新创业资源,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良好的生态为独角兽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未来独角兽企业发展还是会集中于这些科技园区。中国目前有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科技园、武汉光谷、天津滨海科技园等等一流的科技园区,未来这些园区的生态环境将会催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三)未来独角兽发展成为新经济的引领
独角兽企业代表了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引领中国经济脱虚向实的必由之路。新经济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其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新经济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独角兽企业对于新经济及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是区域科技创新的推动者。独角兽可以集聚资源和人才要素,打造城市新名片。独角兽企业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引领和平台作用,形成极具生命力、扩张性和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群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未来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会涌现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参考文献:
[1]王利军,李子萤,康争光.江苏省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7(36).
[2]科技部火炬中心、长城战略咨询公司.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R],2017.
[3]胡峰,李晶,黄斌.中国“独角兽”企业分析及其对江苏的启示[J].科技与经济,2016(05).
[4]石奇.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楚天骄,宋韬.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7(06).
[6]杜芳.中国“独角兽”:因何一路狂奔[N].中国中小企业,2017-05-01.
[7]吴贝贝,王胜男.新经济下企业爆发式成长研究[J].前沿理论,2017(10).
[8]李争粉.高新区成“独角兽”企业聚集地引领新经济爆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7-04-17.
[9]曹方.“独角兽”企业如何引领颠覆性创新?[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7(01).
[10]王利军,李子萤,康争光,张华.江苏省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7(36).
[11]杭春燕,李睿哲.扬长补短 培育“独角兽”集群[N].新华日报经济版,2017-10-13.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