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生物课堂的建立,离不开学生的支持,成熟教师要善于建立基于学生位置之上的生物学课堂。
【关键词】换位思考;检测;预习;读书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才能更好地唤醒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热情,才能让学生义无反顾地爱上生物学课呢?这是大多数生物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兵法有云:知此知彼百战不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同样也需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及时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对将要学习的课题最为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新问题。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尽力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进行教学设计。
一、精心设计好每学期的第一节课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上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也就是说第一印象留给别人的印象是非常大的。
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同样不可小视,特别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倘若该课上起来少气无力、平平淡淡,丝毫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就会给学生留下平庸的不良印象,这会给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难以消除的阴影,甚至使学生厌恶你所任教的学科,相反地,如果教师上第一节课时,激情四射,精炼的语言中透露着股股幽默的味道,教学情境新奇,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激烈,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爱上你的课堂,并急切地等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
如高一生物第一节课的设计,可展示学生利用初中所学的知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声情并茂地告诉学生,高中生物学知识可帮其解决此类问题,接下来教师列举出相应的实例进行例证,这些实例要尽可能是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最近发生的热点,如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传染的途径、如何检测人体内是否含有相应的病毒,等等;再如举出了现在社会争议较大的同性恋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试着揭示同性恋形成的原因,借着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可讲述对同性恋形成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是在母体内受到与其性别相反性激素过多作用的结果,如男性胚胎虽然含有XY染色体,将来发育成男孩,但由于在母体内却受到过多雌性激素的作用,从而促进其误认为自己是女性心理的发展,而女性胚胎相反地受到过多雄性激素的刺激,产生与性别相反的男性心理。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情,十分期待着下一节生物课的到来,实践证明此种情形,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出奇的高。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以检测学生初中所学的知识
由于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很少教授过初中教材,很难掌握学生对初中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倘若不加调查,就直接详讲,很可能做了出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强烈建议新任教高一生物的教师,准备讲授与初中密切联系的知识之前,最好先咨询一下学生,或者命制相应的习题,先让学生做一做,教师收上来改一改,再根据情况,加以补充、强化,例如在指导高一学生观察多种细胞实验时,由于该试验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来观察,为了检测学生对显微镜操作的技术水平,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先让学生用笔写出低倍镜、高倍镜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基础知识,再对照学生所犯的种种错误,进行一一详解,等这一切完成之后,再放手讓学生动手操作,效果很好,而另外一些教师先花一节课讲解显微镜的操作,再让学生动手,效果却不如意。
三、高三一轮复习中要注意设计预习式的练习
众所周知,高三一轮复习的知识,绝大多数在基础年级都已经以新课的形式教授过,到了高三一轮复习时,大多数学生对教师讲解“旧知识”不以为然,听课的热情很难像新授课那样高涨,看到学生漫不经心的听态,教师的教学也是味同嚼蜡,很难让学生体会出哪些是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课堂教学实属低效之行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恰恰是自己所不懂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复习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疑之处,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高三学生仅让其看书或者以前所记的笔记,是难以发现其疑惑之处的,只有通过做一定的习题,方能找到症结之所在,所以强烈建议高三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对照考试说明精心设计各种典型习题,先发下去让学生做一做,并及时收上来批改,再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类型,精心备课,特别在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要精心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和习题,边复习边让学生思考所做错的习题,也可适当编制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强化。如复习细胞器一节之前,可设计考查各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功能、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等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及题型,学生虽做得很辛苦,错误率也是意料之中的高,第二天,在发放该试卷时,再进行针对性很强的讲解,学生必然会听得异常认真。
四、指导学生读书的技巧
生物学中有很多需要熟读甚至要记忆的内容,所以读书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学习方式,怎么读?读多长时间学生就会出现疲劳态?读累之后剩下的时间怎样安排?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而有些生物教师在早读课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书,而且从头读到尾,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读的很累,记住的内容却很少,笔者在实践中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明确读书的内容,先读一读最近学习过的内容,然后有计划地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并及时做上标记,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进行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第二要让学生明确读一会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刚才读的内容;第三在读书中要善于发现遗漏的知识点,要力争使学生在每次读同样内容时都有新的发现,知识结构都要重组,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让学生每次注意以前未曾读过的偏僻之处,如课本旁栏小字以及科学史部分以及正文的小子部分;第四读书要注意机动性,即在读与做之间进行交替进行,如有些同学觉得读书累了,或者感觉课本内容都记住了,可以转换学习方式,改读书为做题,以做来探知自己对课本知识欠缺的部分,如此下去,既改变了传统的读书方式,也可以劳逸结合,深受学生的喜爱。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关键词】换位思考;检测;预习;读书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改革,才能更好地唤醒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热情,才能让学生义无反顾地爱上生物学课呢?这是大多数生物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兵法有云:知此知彼百战不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同样也需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及时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对将要学习的课题最为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新问题。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尽力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进行教学设计。
一、精心设计好每学期的第一节课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上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也就是说第一印象留给别人的印象是非常大的。
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同样不可小视,特别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倘若该课上起来少气无力、平平淡淡,丝毫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就会给学生留下平庸的不良印象,这会给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难以消除的阴影,甚至使学生厌恶你所任教的学科,相反地,如果教师上第一节课时,激情四射,精炼的语言中透露着股股幽默的味道,教学情境新奇,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激烈,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爱上你的课堂,并急切地等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
如高一生物第一节课的设计,可展示学生利用初中所学的知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声情并茂地告诉学生,高中生物学知识可帮其解决此类问题,接下来教师列举出相应的实例进行例证,这些实例要尽可能是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最近发生的热点,如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传染的途径、如何检测人体内是否含有相应的病毒,等等;再如举出了现在社会争议较大的同性恋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试着揭示同性恋形成的原因,借着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可讲述对同性恋形成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是在母体内受到与其性别相反性激素过多作用的结果,如男性胚胎虽然含有XY染色体,将来发育成男孩,但由于在母体内却受到过多雌性激素的作用,从而促进其误认为自己是女性心理的发展,而女性胚胎相反地受到过多雄性激素的刺激,产生与性别相反的男性心理。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情,十分期待着下一节生物课的到来,实践证明此种情形,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出奇的高。
二、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以检测学生初中所学的知识
由于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很少教授过初中教材,很难掌握学生对初中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倘若不加调查,就直接详讲,很可能做了出力不讨好的事。因此,强烈建议新任教高一生物的教师,准备讲授与初中密切联系的知识之前,最好先咨询一下学生,或者命制相应的习题,先让学生做一做,教师收上来改一改,再根据情况,加以补充、强化,例如在指导高一学生观察多种细胞实验时,由于该试验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来观察,为了检测学生对显微镜操作的技术水平,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先让学生用笔写出低倍镜、高倍镜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基础知识,再对照学生所犯的种种错误,进行一一详解,等这一切完成之后,再放手讓学生动手操作,效果很好,而另外一些教师先花一节课讲解显微镜的操作,再让学生动手,效果却不如意。
三、高三一轮复习中要注意设计预习式的练习
众所周知,高三一轮复习的知识,绝大多数在基础年级都已经以新课的形式教授过,到了高三一轮复习时,大多数学生对教师讲解“旧知识”不以为然,听课的热情很难像新授课那样高涨,看到学生漫不经心的听态,教师的教学也是味同嚼蜡,很难让学生体会出哪些是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课堂教学实属低效之行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恰恰是自己所不懂的,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复习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疑之处,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高三学生仅让其看书或者以前所记的笔记,是难以发现其疑惑之处的,只有通过做一定的习题,方能找到症结之所在,所以强烈建议高三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对照考试说明精心设计各种典型习题,先发下去让学生做一做,并及时收上来批改,再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类型,精心备课,特别在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要精心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和习题,边复习边让学生思考所做错的习题,也可适当编制一些变式训练,进行强化。如复习细胞器一节之前,可设计考查各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功能、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等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及题型,学生虽做得很辛苦,错误率也是意料之中的高,第二天,在发放该试卷时,再进行针对性很强的讲解,学生必然会听得异常认真。
四、指导学生读书的技巧
生物学中有很多需要熟读甚至要记忆的内容,所以读书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学习方式,怎么读?读多长时间学生就会出现疲劳态?读累之后剩下的时间怎样安排?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而有些生物教师在早读课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书,而且从头读到尾,丝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读的很累,记住的内容却很少,笔者在实践中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明确读书的内容,先读一读最近学习过的内容,然后有计划地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并及时做上标记,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进行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第二要让学生明确读一会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刚才读的内容;第三在读书中要善于发现遗漏的知识点,要力争使学生在每次读同样内容时都有新的发现,知识结构都要重组,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让学生每次注意以前未曾读过的偏僻之处,如课本旁栏小字以及科学史部分以及正文的小子部分;第四读书要注意机动性,即在读与做之间进行交替进行,如有些同学觉得读书累了,或者感觉课本内容都记住了,可以转换学习方式,改读书为做题,以做来探知自己对课本知识欠缺的部分,如此下去,既改变了传统的读书方式,也可以劳逸结合,深受学生的喜爱。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