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正发生着深刻的巨变,记者如何适应新的时代,把握融媒体的发展和演变规律,转变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采写编发方式,尽快适应融媒体时代需要,是摆在记者面前的大课题。
关键词:融媒体 记者 定位 转变
“融媒体”的出现旨在统筹传统的纸质媒体、平面媒体以及广播电视媒体,整合传统媒体资源,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形式,通过实现集约化、高效化运营,提高影响力占领主阵地夺取话语权。
融媒体重新搭建了信息传播生态,从信息采集、处理到编发整个流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自己的运营模式和规律。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聚合化、信息处理细分化、信息传播个性化、传播方式多元化。在新的信息生态背景下,纸媒记者不再局限报纸杂志的采写行为方式,广播电视记者也应该增强网络传播意识。融媒体时代记者有必要对自己再次认知、重新定位,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角色转变,适应融媒体时代变革。
一、融媒体记者角色认知与定位
融媒体记者担负着融媒体信息的采集加工等重要职责,较传统媒体更加多元和丰富,他们既是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纸质媒体新闻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两微一端”等不断出现的移动社交平台的信息推送者。融媒体记者,承担着更加多元的任务,肩负着更加繁重的职责。面对新兴的融媒体生态,记者有必要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转变自己,以适应新的融媒体生态环境。这要求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必须突破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形成的工作惯性和认知障碍,重新进行职业角色定位,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树立服务意识,从新闻生产者转变为新闻服务者,将受众作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新闻信息服务的同时,通过新颖的新闻报道策划和表达方式,提供贴近用户喜好的新闻产品,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同时,应具备理性的判断能力、清醒的新闻意识、不断更新的融媒体新技术理念,坚持发挥专业新闻判断的优势,运用更多元、更有吸引力的呈现方式报道新闻。
(一)不变的核心价值
任何媒体和新闻都有其阶级属性、核心价值和规律,融媒体及其新闻信息也一样,无论形式如何变、传播手法如何新,其传播的新闻信息基本价值始终没有改变,依然遵循着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和新闻基本规律。
记者是新闻信息的采集者传播者,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的良知。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按照新闻规律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是记者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也是媒体人的基本操守,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媒体时代,这是媒体人的不变坚守。
(二)传统媒体记者的优势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形式怎么变,新闻的价值和内核始终不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新闻规律,依然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传统媒体时代形成的职业意识和新闻价值标准,在融媒体时代依然会起到重要作用。传统媒体记者长期形成的新闻意识和熟练的采访技能,能够很好地把控新闻价值和舆论导向,具有深厚的新闻采写功底和驾驭新闻报道的能力。而新媒体尚处在发展初期,还在探索和实践,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巧。因此,新媒体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还会有漫长的实践之路要走。相较于新媒体记者,传统媒体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就会少走许多弯路。
(三)媒体记者角色的转变
在融媒体生态下,传统的媒体记者的身份符号渐渐淡化,融媒体记者的身份成为了全新的职业定位。融媒体记者是传统媒体记者大跨界大融合的产物,记者的素养和技能应该涵盖图文声画各个方面,能够灵活运用摄像机、相机、手机、录音笔等各种新闻采访器材,熟练掌握各种拍摄和写作技能,做到要文能写要武能拍。融媒体记者除了承担报纸记者、广播电视记者的职责外,还肩负着“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记者的职责。在融媒体生态里,传统记者界限正在模糊,传统记者的各个职责已经跨界融合,蝶变成了全新的融媒体记者。
互联网平台给地方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受众空间和市场,信息传播不再局限自身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地域、行业界限不再是信息传播的藩篱。互联网给各个媒体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舞台,融媒體记者应以站高位谋全局的互联网视野来审视采访行为,引领采访过程。
二、转变思维方式
融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多元。目前,电视端、电脑端、手机端成为了广大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移动APP的成熟运用加上手机的便携性,使其俨然成为了三大端中的最为常用的信息平台。移动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受众面限制,为信息传播拓展了无限的空间。面对全新的传播方式和受众习惯,这就要求融媒体时代的记者要树立融合思维、创新意识、立体意识和全域意识,结合所在媒体和自身实际,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建立融合新闻语境下的跨媒体思维模式,开拓新闻生产的“疆域”。通过业务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融合,通过融合实现转型。与此同时,融媒体记者在遵从正确舆论导向和新闻规律的基础上,要转变轻市场轻受众的思维模式,要树立市场意识、受众意识、服务意识和个性意识,切实转变传统的生产什么播发什么的顺向思维方式,增强受众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以需求为导向逆向思维理念,指导新闻采写。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手法和方式采写编播新闻信息。
(一)转变采访形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纸媒(报纸)、平媒(平面媒体)、电媒(广播电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单打独斗,无法做到采写同步、协同播发,无法形成合力产生集团效应。随着融媒体的深度融合,整合了人力物力资源,搭建了协同采写编播平台,采访形式从原来的多线进行,转变成协调同步各取所需,提高了效率,统一了口径。在采访中,传统媒体记者应跳出固有的采访模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信息取向,要时刻考虑融媒体中心的每个传播渠道和不同受众的实际需求,通过需求开展采访活动指导采访行为,做到宜短则短、宜长则长,长短集合,集中采集分类发送。记者在采访中要增强信息维度意识,强化声音画面元素的收集整理,增强与自媒体的竞争意识,强化快采快发。
(二)转变新闻解析表达方式
融媒体的出现,是新闻传播生态发展的必然,是互联网技术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度影响,是一场信息传播形态的革命。尽管在这场信息传播的变革中,信息的核心价值理念,还在遵从着既有的价值规律,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使命、职责依然没有变。从本质看,媒体融合是多种媒介形态的聚合,它有别于融合的概念,不是以消除各种媒介形态的差别为目的,而是需要各种媒介形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长,从各自的传播语态和传播理念出发,通过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相互配合生产出多角度、多样式的新闻产品。所以,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是聚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在保持原有的传播语态和理念的前提下,选题、采访方式、报道手段上均有不同,各有侧重,表现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大媒介”形态,包含了各种媒体优势、媒介产品极其丰富的聚合化形态。在这样的信息传播生态下,记者必须要成为多面手,跳出原来固有的的采写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短平快要求。纸媒的记者应学会融合运用广播电视的声画元素、做到短写快发,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记者要借鉴平面纸媒文字、图片元素的优势。总之,通过融合借鉴、优势互补,形成全新的新闻解析表达方式。
互联网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媒体生态再造前行。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采集者、新闻产品第一道工序生产者、实施者,只有始终保持对信息时代的谦卑与敬畏之心,善于守正思变,勇于探索实践,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时代嘹望者。
关键词:融媒体 记者 定位 转变
“融媒体”的出现旨在统筹传统的纸质媒体、平面媒体以及广播电视媒体,整合传统媒体资源,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形式,通过实现集约化、高效化运营,提高影响力占领主阵地夺取话语权。
融媒体重新搭建了信息传播生态,从信息采集、处理到编发整个流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自己的运营模式和规律。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聚合化、信息处理细分化、信息传播个性化、传播方式多元化。在新的信息生态背景下,纸媒记者不再局限报纸杂志的采写行为方式,广播电视记者也应该增强网络传播意识。融媒体时代记者有必要对自己再次认知、重新定位,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角色转变,适应融媒体时代变革。
一、融媒体记者角色认知与定位
融媒体记者担负着融媒体信息的采集加工等重要职责,较传统媒体更加多元和丰富,他们既是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纸质媒体新闻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两微一端”等不断出现的移动社交平台的信息推送者。融媒体记者,承担着更加多元的任务,肩负着更加繁重的职责。面对新兴的融媒体生态,记者有必要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转变自己,以适应新的融媒体生态环境。这要求融媒体时代的记者,必须突破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形成的工作惯性和认知障碍,重新进行职业角色定位,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树立服务意识,从新闻生产者转变为新闻服务者,将受众作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新闻信息服务的同时,通过新颖的新闻报道策划和表达方式,提供贴近用户喜好的新闻产品,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同时,应具备理性的判断能力、清醒的新闻意识、不断更新的融媒体新技术理念,坚持发挥专业新闻判断的优势,运用更多元、更有吸引力的呈现方式报道新闻。
(一)不变的核心价值
任何媒体和新闻都有其阶级属性、核心价值和规律,融媒体及其新闻信息也一样,无论形式如何变、传播手法如何新,其传播的新闻信息基本价值始终没有改变,依然遵循着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和新闻基本规律。
记者是新闻信息的采集者传播者,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的良知。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按照新闻规律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是记者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也是媒体人的基本操守,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媒体时代,这是媒体人的不变坚守。
(二)传统媒体记者的优势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形式怎么变,新闻的价值和内核始终不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新闻规律,依然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传统媒体时代形成的职业意识和新闻价值标准,在融媒体时代依然会起到重要作用。传统媒体记者长期形成的新闻意识和熟练的采访技能,能够很好地把控新闻价值和舆论导向,具有深厚的新闻采写功底和驾驭新闻报道的能力。而新媒体尚处在发展初期,还在探索和实践,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巧。因此,新媒体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还会有漫长的实践之路要走。相较于新媒体记者,传统媒体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就会少走许多弯路。
(三)媒体记者角色的转变
在融媒体生态下,传统的媒体记者的身份符号渐渐淡化,融媒体记者的身份成为了全新的职业定位。融媒体记者是传统媒体记者大跨界大融合的产物,记者的素养和技能应该涵盖图文声画各个方面,能够灵活运用摄像机、相机、手机、录音笔等各种新闻采访器材,熟练掌握各种拍摄和写作技能,做到要文能写要武能拍。融媒体记者除了承担报纸记者、广播电视记者的职责外,还肩负着“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记者的职责。在融媒体生态里,传统记者界限正在模糊,传统记者的各个职责已经跨界融合,蝶变成了全新的融媒体记者。
互联网平台给地方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受众空间和市场,信息传播不再局限自身的地域范围行业范围,地域、行业界限不再是信息传播的藩篱。互联网给各个媒体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和舞台,融媒體记者应以站高位谋全局的互联网视野来审视采访行为,引领采访过程。
二、转变思维方式
融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形式更加多元。目前,电视端、电脑端、手机端成为了广大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移动APP的成熟运用加上手机的便携性,使其俨然成为了三大端中的最为常用的信息平台。移动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受众面限制,为信息传播拓展了无限的空间。面对全新的传播方式和受众习惯,这就要求融媒体时代的记者要树立融合思维、创新意识、立体意识和全域意识,结合所在媒体和自身实际,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建立融合新闻语境下的跨媒体思维模式,开拓新闻生产的“疆域”。通过业务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融合,通过融合实现转型。与此同时,融媒体记者在遵从正确舆论导向和新闻规律的基础上,要转变轻市场轻受众的思维模式,要树立市场意识、受众意识、服务意识和个性意识,切实转变传统的生产什么播发什么的顺向思维方式,增强受众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以需求为导向逆向思维理念,指导新闻采写。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手法和方式采写编播新闻信息。
(一)转变采访形式
在传统媒体时代,纸媒(报纸)、平媒(平面媒体)、电媒(广播电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单打独斗,无法做到采写同步、协同播发,无法形成合力产生集团效应。随着融媒体的深度融合,整合了人力物力资源,搭建了协同采写编播平台,采访形式从原来的多线进行,转变成协调同步各取所需,提高了效率,统一了口径。在采访中,传统媒体记者应跳出固有的采访模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信息取向,要时刻考虑融媒体中心的每个传播渠道和不同受众的实际需求,通过需求开展采访活动指导采访行为,做到宜短则短、宜长则长,长短集合,集中采集分类发送。记者在采访中要增强信息维度意识,强化声音画面元素的收集整理,增强与自媒体的竞争意识,强化快采快发。
(二)转变新闻解析表达方式
融媒体的出现,是新闻传播生态发展的必然,是互联网技术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度影响,是一场信息传播形态的革命。尽管在这场信息传播的变革中,信息的核心价值理念,还在遵从着既有的价值规律,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使命、职责依然没有变。从本质看,媒体融合是多种媒介形态的聚合,它有别于融合的概念,不是以消除各种媒介形态的差别为目的,而是需要各种媒介形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特长,从各自的传播语态和传播理念出发,通过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相互配合生产出多角度、多样式的新闻产品。所以,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是聚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在保持原有的传播语态和理念的前提下,选题、采访方式、报道手段上均有不同,各有侧重,表现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大媒介”形态,包含了各种媒体优势、媒介产品极其丰富的聚合化形态。在这样的信息传播生态下,记者必须要成为多面手,跳出原来固有的的采写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短平快要求。纸媒的记者应学会融合运用广播电视的声画元素、做到短写快发,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记者要借鉴平面纸媒文字、图片元素的优势。总之,通过融合借鉴、优势互补,形成全新的新闻解析表达方式。
互联网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媒体生态再造前行。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采集者、新闻产品第一道工序生产者、实施者,只有始终保持对信息时代的谦卑与敬畏之心,善于守正思变,勇于探索实践,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时代嘹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