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负能量的“超级星期二”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c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星期二不那么“超级”


  刁大明:3月1日的“超级星期二”,其实不那么“超级”,对2016美国大选的“分水岭”、“风向标”意义不像人们预期的那么强,两党都没有谁可以说是已在赢得本党提名方面稳操胜券。这与本次初选的规则设置有关——同2008年2月5日那个一天横扫22个州的“海啸星期二”相比,这次“超级星期二”两党各只安排了11个州的初选;也与两党主要竞选人的人气、策略和遭遇的问题有关——比如希拉里的“邮件门”、特朗普出格言论激起的反弹,杰布·布什、本·卡森等人的突然退选也改变了共和党内部分选票的流向,没有给特朗普造成加分效应。
  民主党这边,现在看来就是希拉里与桑德斯的竞争了。希拉里拿下了7个州,但桑德斯赢得的4个州里有俄克拉荷马、科罗拉多这两个温和的南方州,说明希拉里在拉美裔和农民群体当中的号召力并不理想,与桑德斯的差距仍不悬殊。
  现在看来,只要“邮件门”不失控、希拉里不被起诉到法庭,她最终拿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不能排除桑德斯失去提名后决意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继续参选,一旦如此,一些持“平民主义”(populism)立场的人将转而在民主党外寻求“安慰”,一定程度上会分流希拉里的选票。过去数月,美国国内舆论在分析希拉里选战面临的威胁时一直持“‘邮件门’猛于桑德斯”的调门,这种判断恐怕只在桑德斯既不获得民主党提名也不会自己出来选的情况下才成立。
  有人根据桑德斯前一阶段的言论把他比作“民主党内的特朗普”,这不符合事实。桑德斯在政治立场上并非“反建制”,他1990年当选国会众议员时候,希拉里还仅是州长夫人,比尔·克林顿也还没有生出竞选总统的念头。换句话说,桑德斯在华盛顿政治圈里的资历比希拉里还深,除了外交政策方面略逊一些,对美国的国内政治还是非常熟悉的。桑德斯曾作为独立人士与国会内的民主党团结盟,获得参院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主席职位,现为预算委员会首席成员。在这场竞选中,他对美国公众而言是个陌生者,但又熟悉美国高层政治,既新又老,在“沉稳”和“改变”两种社会心态之间两头讨巧,所以才能对希拉里构成切实的挑战。
  自1988年以来,共和党内凡是拿下“超级星期二”的竞选人都最终获得了本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然而这一次,包括特朗普在内,没有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初选州里拿到50%以上的总代表数,这样的情况在共和党初选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没有谁是“众望所归”的,可见共和党内部还在持续分裂中。接下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应该在特朗普、克鲁兹两人当中产生。

老百姓“不高兴”


  达巍:“特朗普现象”也好,“桑德斯现象”也好,其实都是2008年以来美国社会思潮变化的延续。2008年大选被大家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次选举,一开始几乎无人看好奥巴马,不仅是因为他资历浅,更是因为他在民主党里显得太“左”,然而奥巴马赢了,是大众的求变意识把他推进了白宫。当时,全美上下对小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政策很是愤怒,对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十分不满,老百姓太“不高兴”了,不再相信权贵。
  民主党的意识形态主流自上世纪90年代比尔·克林顿崛起开始走上了所谓“第三条道路”即“中左”路线,希拉里就是“中左”路线的领军人物。当时奥巴马代表了民主党内比较传统的那种“左”,得到了肯尼迪家族的支持。
  现在看2016美国大选的初选,实际上很大程度还是2008年选举的一个延续。今年初选当中,“极端”言论大行其道,不仅特朗普表现得很极端,桑德斯的主张也走极端。如果说桑德斯是在民主党内“借壳上市”的话,特朗普简直可以说是“恶意收购”了共和党。他们借共和党、民主党的平台推销自己,做得都很成功。桑德斯在2015年以前并非民主党成员,而是独立人士;特朗普长期在两党间摇摆,加入过民主党两次,共和党三次。
  在意识形态根基继续发生变化和分化的情况下,两党都已形成紧迫感,急于找回“党魂”,也就是适应新的内外形势重新完成认同和自我认同,向选民解释好“我是谁”。目前两党仍在竞选的人里,除希拉里、卡西奇外,其他人的政治立场都不在两党传统意识形态的“光谱”上,无法用过去传统的左、右或者中左、中右、极左、极右来定义。2008年以来美国政治变动的能量还在释放,这在本次大选中将会得到反映,出乎大家意料的事可能还会发生。
  导致美国国内思潮发生异化的原因之一是贫富分化加剧。当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白人就会非常不满。我们看到,今天美国国内支持特朗普和桑德斯的人,差不多是同一群人,多属白人中下阶层。他们是社会发展的“输家”,一心求变,没有耐心等待“高贵的圈里人”拿什么方案,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了2008年奥巴马的当选。然而七年多过去,奥巴马没能解决他们的关切,有些问题甚至更严重了,所以他们还要继续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在这种情绪背后,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在起作用。华盛顿的两党恶斗、政治极化,美国在世界上的相对衰落等,都加剧了白人选民里“民粹主义”的滋长。我觉得用“民粹主义”可以解释特朗普、桑德斯为什么那么受欢迎。老百姓的情绪需要得到表达,特朗普在利用这种情绪方面最主动也最成功。尽管他到目前为止仍然拿不出改变美国的具体方案,但这对很多底层百姓来说并无所谓,他们就是想要一个说话痛快、解气的人。当他们看到特朗普什么都反——反建制、反体制、反媒体、反政治正确、反两党,就觉得遇到了懂得他们的那个人。
  现在还不到对本次大选做出预测的时候。要准确判断未来选情的走向,当然首先要看民调。从民调来看当然现在对希拉里是有利的,共和党现在的“内讧”对希拉里以及民主党也很有利。但与此同时,也要重视选举中的大趋势,看哪个候选人代表未来,哪个候选人代表过去。在2008年的竞选中,奥巴马成功塑造了自己代表未来的形象,而希拉里在选民心目中仍然属于“过去的王朝”。从这个角度看,希拉里处在不利的地位。这次大选将带来美国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的新的变革,这是目前我们唯一能够明确预测的。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两党人事安排的正常梯队已被打乱。目前仍在参选的竞选人里,除克鲁兹外,其他人年纪都很大,希拉里69岁,特朗普70岁,桑德斯75岁,美国很可能再出一位高龄总统。人们常说,在美国选举政治里,年轻人代表变革,新面孔代表希望和未来,年长者代表经验和可信任。但现在看,特朗普、桑德斯他们在高唱改变的调子,自身年龄又比较大,也可以算是政坛新面孔,这样集几大特点于一身的情况还是很罕见的,使得过去观察美国大选的一些常规逻辑不再管用了。但我更看重的是美国政治生态可能因此发生的变化。2008年奥巴马的当选,事实上打破了美国高层政治的代际排序——过去几任总统,克林顿、小布什是上世纪40年代生人,接下来本该轮到50后掌政,结果一下子上来个60后(奥巴马1961年出生)。而奥巴马卸任后,他的继任者是个40后的概率极大,会对两党后备人材的培养和历练产生相当复杂甚至是消极的影响。

到处都是“焦虑感”


  董春岭:美国国内民众对现状不满、愤怒的情绪在累积。“特朗普现象”、“桑德斯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但持续时间之长、对选举影响之深超出很多人预料。大选揭幕以来,“愤怒”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类民调里和媒体上,选民的情绪显而易见。这次两党初选的选民投票率比较高,也正是这种情绪促使他们走向投票站。我认为美国选民愤怒情绪的背后,隐藏着三种“焦虑感”。
  第一种是“政治焦虑”。初选表现出很明显的反主流政治、反“建制派”、反政党的情绪,这是2008年以来愈演愈烈的“极化政治”现象的产物。奥巴马理想主义色彩浓厚且个性强势,精于“营销政治”(向大众推销政治主张)而厌恶“零售政治”(寻求两党政治人物的支持),不善于运用协调的办法处理党派分歧,经常绕开共和党和国会推进改革,在一些敏感议题上,直接运用总统行政令解决问题。而共和党方面则针锋相对,为了党派利益,不惜以“阻挠相关议案、宁愿政府停摆”的方式做要挟,向总统施压,政治极化不断升级,党派利益压倒了国家利益,两党斗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此外,美国政治朝着“金钱政治”、“王朝政治”方向发展,助长了民间的“反建制”情绪。奥巴马执政期间放开了竞选筹款限制,造成利益集团有更多空子可钻,政治献金成为决定选举输赢的“利器”,“华尔街”和“华盛顿”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少选民担心继续这么搞下去,“金主”将操控政治,他们的利益和诉求将得不到保障和反映。去年杰布·布什和希拉里·克林顿宣布参选时,一度引发了民众对美国政治“家族化”的质疑,很多美国媒体质问:“难道我们需要第二个克林顿和第三个布什吗?”坐拥上亿筹款的杰布·布什在初选中早早被淘汰,政坛老将希拉里被桑德斯一路紧追,就是这种政治焦虑的直接反映。
  第二种是“经济焦虑”。实事求是地讲,奥巴马这两任,推动美国经济复苏还是取得了显著成效的,数据很好看。但这些数据没有反映出的现实是,美国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中产阶级继续萎缩,橄榄球型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其中,利益受损最大的是蓝领工人。尽管奥巴马政府的“制造业回流”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主要促成的是高端制造业的“回流”,创造就业数量有限。与此同时,大量新移民和非法移民涌入美国,不仅拿到了很多高科技制造业的工作岗位,也压低了端盘子刷碗这样的低端职业薪酬水平,对美国底层白人就业和收入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看到近些年美国人对非法移民的排斥心理更强烈了,直接影响到本次大选的议题排序。
  第三种是“文化焦虑”。随着这些年移民政策的放宽,美国的人口结构在发生重要变化,白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下降到约50%,拉丁裔人口比重上升到约20%,黑人占到10%左右。2014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五岁以下的美国人中,少数族裔比例已高达50.2%。在本届、也就是第114届国会众院当中,白人男性众议员已不占多数。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白人将成为“少数族裔”,届时美国的政治、社会面貌和内外政策议程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美国不同党派、阶层、族群的人都在面临重思“我是谁”、“美国还是不是美国”的问题,甚至产生了盲目的排外情绪,这从特朗普针对穆斯林、墨西哥移民的极端言论中就可见一斑。特朗普竞选言论中鲜明的“孤立主义”色彩可能就来源于这种“文化焦虑”。
  张志新:本次初选,到目前为止凸显出共和党高层对选举态势的无力掌控。一方面,党内精英属意的参选人已被“排挤”出局,杰布·布什在南卡罗来纳州选举失利后被迫退选。杰布早在正式参选前,就被认为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不二人选,媒体更是预测杰布与希拉里将进行“王朝对决”。然而,愤怒的选民根本不给这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官家公子机会,理性、务实的参选人在本次初选中也没有立足之地。另一方面,共和党高层退而求其次的候选人选项,如鲁比奥,也被证明是“扶不起的阿斗”。他不仅选战缺乏章法,主线不明确,而且屡屡被人抓住把柄,被认为太过“稚嫩”、政治上“不成熟”,难堪大任。之前,他被媒体揭露公款私用、账目混乱,后来为自证清白公布个人财务状况,却又被发现理财能力差,很难想象这样的人如何掌控国家财政。后来,在参选人辩论会中,面对问话他三次给出同样的答案,被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狠批“像机器人”,应答缺乏灵活性,导致其支持率一蹶不振。
  共和党选情目前处于“漂移”状态,高层眼睁睁看着特朗普一步步接近获得提名的终点,却无可奈何。从根本上讲,这一方面源于共和党内派系林立,无法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达成共识,因此在初选中出现民粹分子(特朗普)、“自由意志主义者”(兰德·保罗)、“宗教右翼”(赫卡比)、“茶党分子”(克鲁兹、鲁比奥)与温和保守派(杰布·布什、斯科特·沃克)的路线之争。另一方面是由于高层与草根的脱节,占美国人口1%的富人无法体会其他99%的人对未来的担忧,基层民众的关切和诉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他们对政治“局外人”特朗普无原则的支持,恰恰说明对共和党高层,对美国现行政治体制已经“出离愤怒”,期待更深“变革”。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亚洲防务》2016年4月  近年来,越南主要依靠俄罗斯的武器供应,越南进口武器总额的98%都用于购买俄制战舰、潜艇、飞行器。越南国内防务市场完全由国防部下属的军工企业掌控。越南军队拥有140家企业,并在另外20家公司参股。但由于缺乏私企竞争和外国投资,越南军备科技化进展慢、水平低,因此短时间内很难真正实现“独立自主”。  但越南造船业能满足本国基本海军防务需求。越南船舶工业集团拥有3
2016年6月23日至24日,上海合作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成员国元首,以及印度总理莫迪、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内的观察员国领导人出席了会议。峰会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和重点规划,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五周年塔什干宣言》(以下简称《塔什干宣言》),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
日前,海关总署内部发布了最新的《海关总署办公厅关于执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新的监管要求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设定了一个一年的过渡期,相当于给此前在跨境电商行业掀起轩然大波的“4.8”跨境电商新政按下“暂停键”。  《通知》指出,2017年5月11日前(含11日),在上海、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重庆、天津、福州和平潭10个试点城市,继续按照税收新政实施前的监管要求进行
医生要有医德,就是当医生的品德,尽心治病、尽心负责,有救死扶伤的精神;患者则要有患德,就是当患者的品德,宽容待人,接受失败的结局,具有契约精神。如果双方都各自有德,中国的医院里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医患冲突、那么多“医闹”,不会出现那么多家属不签字、不交费医院就不施救导致病情恶化甚至病人丧生的可悲案例。  医者和患者的难处  在我们国家,当患者是真的不易。不仅要面对生理上的疾病,还要面对心理上的痛苦。即
在中国丹东新区浪头和朝鲜新义州龙川之间,一座横跨鸭绿江的现代化新大桥已进入施工尾声,静静等待正式竣工的日子。这座桥2011年5月开工,2013年合龙,仅用不到三年时间便飞架中朝界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尽管中朝关系近年遭遇困难,中国仍从根本利益和历史责任出发思考这一关系,就像即便在两国关系最微妙时期仍倔强伸向鸭绿江另一侧的桥。  新大桥令人联想到东北亚局势。东北亚地区充斥着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充满了
9月18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陆军军营乌力(Uri)基地遭到恐怖袭击,导致18名印度士兵死亡。印度军方称,此次袭击是过去26年来印度陆军在恐袭事件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9月20日,印巴在实控线附近发生了交火。乌力恐袭事件发生后,印度做出了强烈反应,指责巴基斯坦是恐袭背后的支持者,印度内政部长辛格甚至在推特上直接把巴基斯坦称作“恐怖主义国家”。巴基斯坦方面则认为,这是印方蓄意抹黑巴形象,转移国际社会对
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9月3日晚发布联合声明说,截至3日中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已突破200例,增至215例。  据报道,新加坡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等机构对两名感染者身上检测出的寨卡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后发现,病毒源自东南亚,并非从南美洲输入。该病毒很可能是原本已在东南亚传播的寨卡病毒的变种。  根据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9月1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亚太和非洲地区有至少26亿人面临感染
8月26日,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市中心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18个反对党号召300余名支持者走上街头,要求政府于2018年大选前进行经济和选举制度改革,甚至有示威者打出“穆加贝下台”的标语。此次抗议活动虽然得到最高法院的批准,但最终仍演变成暴力冲突。  根据美国非政府组织“武装冲突数据库”显示,2016年1~8月,津巴布韦街头已上演近百起抗议和骚乱事件,堪称津巴布韦史上“最动荡年份”。  史上“最动荡
12月4日,在重新举行的奥地利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前绿党领导人范德贝伦击败了该国奉行反移民政策的极右翼竞争对手霍费尔,以明显优势胜出,当选新一届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预计将在明年1月26日正式就职。此间舆论普遍认为,有大学经济学教授经历、72岁的范德贝伦胜出,意味着他将大体延续前总统菲舍尔的做法,并将带领奥地利继续成为一个包容开放的、融入欧盟的国家。  分析人士称,范德贝伦险胜霍费尔,阻止了奥地利
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后,面对美欧不断加码的制裁和孤立,再加上国际油价暴跌和卢布大幅贬值,困境中的俄罗斯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外交突围,以期能够缓解和摆脱被孤立的境地。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在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和朝鲜等国家加强关系的同时,也将中东作为重点方向。  中东外交愈加显示独立性  2015年2月9日,普京时隔10年后再次到访埃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隆重欢迎,普京还亲自把国宝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