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策略指导初探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型在现代学习化社会里对于学生高效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关注并渗透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内化学习策略,并发展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策略指导;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81-02[作者简介]贾正华(1979—),男,江苏吴江人,本科,江苏省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教师。
  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辅导学生观察、总结学习方法,启发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初中生物教学应有意识地渗透科学、实效的学习策略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思考。迈克卡等人提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本文结合初中生认知的规律和生物学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学科学习策略的形成、发展和趋势,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学习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科学的记忆策略指导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而创造不过是应用记忆。”科学的记忆策略是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基础。
  1.任务策略。初中学生学习动力以表层学习动机为主,以考试、学科兴趣为导向。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阶段性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听课的注意力,将表层动机转化为深层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有利于增强输入大脑的信息强度,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还要动口读一读,动手记一记、画一画,鼓励在书上多做标记,使各种感官得到充分运用。
  2.复述策略。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知,知识的遗忘从学习之后就开始,且进度并不是均匀的,是先快后慢。及时复述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可见知识当堂巩固的重要性,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和要点,要求学生一定要当天巩固,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复述的遍数是能识记的为佳,即通过12遍可以记住的知识,复述6遍效果最好。同时提倡在睡前和清晨两个所受影响因素最小的时间段里回顾和复述已学的知识内容。
  3.精加工策略。苏科版教材要求初一学生就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实验,显微镜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仪器,学生以前接触甚少,开始掌握并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尤为重要,没有光学物理知识的学生是很难根据原理来理解和记忆实验操作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实验步骤进行加工,可以编制一些顺口溜来辅助学生学习,如显微镜的操作流程:一取二放三升筒,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九退归位十入箱。食物的消化过程: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胰肠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胃胰肠液氨基酸;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肠液,变成甘油脂肪酸。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编制,并将好的顺口溜在班级中推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科学的归纳策略指导
  将零碎的生物知识整理归纳,得出一般的规律是学好生物的可取方法之一。使零碎的生物知识条理化、结构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把已学知识纳入到大脑已形成的知识结构中去,在使用时以便更准确、快速地检索和提取。所谓读书要“从厚到薄”,就是强调整理、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1.概念图策略。2012年新编苏版教材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每章的基础知识巩固中增加了概念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的方式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21世纪教育新模式的信息技术和脑科学,为概念图的正确性和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提供了大量的事实说明。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后,可指导学生画概念图,以实现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整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2.变量控制策略。大多数生物现象和过程是受多变量影响的,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它是初中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之一,更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思维方式、解题技巧,在教学中要渗透变量控制策略的指导。从普里斯特利实验学生接触控制变量策略,到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中体验,控制变量策略贯穿整个初中生物学习。例如,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甲状腺素对蝌蚪生长的影响、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等,都需要学生用到控制变量策略。在研究多种遗传性状和遗传病中,抛开其他遗传病,集中研究一种遗传病,也是一种控制变量策略的应用。
  3.等效替代策略。《生物的命名和分类》这一课的课后练习第5题,要求学生判断图解中的生物亲缘关系远近、生物共性多少,这对于刚学习生物分类等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困难的。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等效替代策略,用家族谱替代,如猫与虎相当于亲兄弟,而与豹就是堂兄弟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不难知道与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虎,最远的是犬。生物遗传学中,在染色体棒上的相对位置做颜色标记来表示一对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基因;用A表显性基因、a表隐性基因;XA表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Xa表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分别表患病和正常男性,●○分别表患病和正常女性,这样学生在画制基因图解和研究遗传图谱时就直观和方便很多。
  三、科学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学生的主动自我监控策略,比如教别人、实践、讨论等主动学习的学习成效达90%、75%、50%;而演示、视听、阅读等学生被动学习,成效仅达30%、20%、10%。可见,学生的自我监控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1.资源运用策略。对学生而言生物学资源可能就局限于教材、练习册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比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让学生收集自己和父母的合照,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注意到自己和父母的异同,为课堂小组讨论教学做好铺垫。制作生物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完成细胞结构、小肠结构、眼球结构、关节等模型制作,在选材、交流、改进等制作中加深生物学结构理解。制作DNA结构模型,拓展学生生物学视角;制作动植物小简报,图文并茂,张扬学生个性,在美化班级文化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2.自我努力策略。学习信心会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表现出很强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运用适当的心理强化可以发展学生的精神和心理调节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自我努力策略和自我肯定。在教学中要肯定学生的学习策略,比如生物适应环境中,有学生利用成语策略:保护色(视而不见)、警戒色(望而生畏)、拟态(以假乱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又很好地解释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这种做法是低效率学习的症结所在。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问,如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我不看书能回忆吗?我今天有什么理解不清楚的问题吗?我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吗?等等。
  3.寻求帮助策略。寻求教师帮助、同学帮助,共同学习、争取个别指导等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最佳。然而越是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越是很少寻求他人帮助,为此,凡是主动到教师这里问问题、寻求帮助的学生,根据帮助的学习成效,会得到一个特制的章印,每月根据印的数量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加平时分、给予物质奖励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并内化学习策略,并从生物学科衍生到其他学科,从特定学科学习策略衍生到通用学科学习策略。
  四、小结
  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教材、学情,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教法和学法缺少研究,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研究更少。一些开展学习策略指导的学校,在研究与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传统的教与学也将产生巨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秋玲.我国生物概念教学二十年[J].教育科学研究,2006(4).
  [2]申英姬.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养教育[J].生命世界,2009(5).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建设高效课堂对学生至关重要。通过集体讨论和充分调研,分析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调研结果表明,在课前要提高备课水平,优化教学设计;课中要巧妙导入,优化教学过程;课后要优化“教”与“学”的反思,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水平。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
随着现代社会及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只追求物质生活需要的思想,转而将生活重心放在了精神和业余爱好的追求上.现代广场舞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依托音乐歌曲的影响,
[摘要]阅读对于低学段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学生阅读存在诸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积极开发资源,打造学生阅读乐园。开发和利用班级、家庭、社会资源,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习惯养成,是取得“班级读书会策略与实施”课题实验突破性成效的关键。  [关键词]开发资源;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58-03[作者简介]周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历经数十年,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才能在小学中高年级实现阶段性目标,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为了实现目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坚持做到“三要”,即要“放”、要“品”、 要“写”。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要诀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63-02[作者简介]刘辉(1972
[摘要]在社会科的视野下去思考历史教学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运用新的课程观念来指导历史教学,从而塑造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关键词]社会科;中学历史教学;学习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11-0072-02[作者简介]陈芳芳(1990—),女,山东滨州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  一
[摘要]采用调查法、定量和定性分析(包括作业行为观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讨论沉思—冲动型学生数学特征的差异。使用匹配熟悉图形测验(MFFT20)测定179名初一学生的认知方式。对沉思型与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在数学非智力因素和元认知水平的差异,依据数学考试中的表现分析两组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征无显著性差异,但冲动型学生中的学困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