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的儿子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do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舅是我家亲戚中的怪人。
  二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华横溢,生活中却笨手笨脚,炒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煮个粥也能煳锅底。传说二舅年轻时英俊潇洒,现实中的他却普普通通,甚至有些邋遢。我见到二舅时他已经老了,灰白的头发,干裂的嘴唇,时常带着眼屎。
  二舅一生未娶,大概是习惯了独居生活,亲友家庭聚会也难得见到他的身影。也许我与二舅有缘,毕业后我留在了都市,暂且寄居在姥姥留下的老房子里。这样,我就经常与住在后院的二舅打交道了。
  一开始,二舅对我并不友善,不友善也不是反感,他只是漠视,说漠视也不够准确,用“忘记”也许更好一些,我与二舅见面打招呼,他神情淡然地看着我,最多也就点点头。那年冬天,二舅滑倒摔坏了股骨头,我先是背他回屋,后来又送他去医院,那之后我们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二舅出院后经常叫我陪他喝酒,他酒量不大,但酒瘾很大。
  我陪二舅“喝两口”的时候,他会讲一些陈年旧事,比如早年在故宫里整理文物,他教过谁谁谁鉴定文物,谁谁谁还拜他为师。他说的那个谁谁谁可是了不起的大名人,风风光光频繁出现在電视台鉴宝节目里,“大师”了很多年,而二舅却默默无闻。我当然不能驳他的面子,说他吹牛。二舅很聪明,他从我的眼神里承接了问题,主动回答说:“你认为二舅在吹牛吗?二舅没吹牛,二舅说的都是实话,有据为证。”说着他从覆满灰尘的书堆里寻找一封信,二舅说那封信是“大师”写给二舅的,里面涉及到请教和致谢的内容。可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对此事,我半信半疑。
  一次酒后,二舅说了一件更超乎我想象的事情,他说他有儿子,并且,有三个儿子。这不说,二舅还说孩子的母亲是唐代某某公主,绝对的大美女!我立时目瞪口呆。二舅说:“你认为二舅在吹牛吗?二舅没吹牛,二舅说的都是实话,有据为证。”
  等了好一会儿,我问:“凭据呢?”
  二舅说:“在博物院呢。”
  二舅是这样对我解释的,他说他年轻时在故宫里修复珍藏的字画,吃住都在那个泛着霉味的大房子里,有时忙起来昏天黑地,不知道白天何时遁去,也不知道黑夜何时降临。有一天,画里那个某某公主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对他嗤嗤地笑,他不知道自己是醒来了还是在梦中,反正情不自禁,频繁地和公主会面,并定期偷偷幽会。吟诗作画、琴瑟和鸣;月下对饮,红烛帷幔。他们整整幽会了十年。 后来,二舅被下放到北大荒,在北大荒一呆就是十二年。二舅返回京城时已经双鬓满霜,步伐老迈。一次参加故宫文物鉴定,二舅见到了那幅唐末仕女图,他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以为那幅画被人“偷梁换柱”了,因为那幅画中的某某公主束发改变了,原来是未婚的“双环垂髻”,现在是已婚的“云朵髻”。关键是公主的膝下还有三个玩得正欢的孩子,都是男孩的装束。二舅对那幅画做了全面鉴定,可以肯定画是真的,可画里的变化怎么解释呢,二舅苦思冥想,联想到当年他与公主的约会,再仔细端详那几个小儿,怎么看都觉得模样像自己……我想二舅一定是醉了,沉浸在他的幻想之中,或许他的幻想早在修复字画时就已经发生了。
  二舅是五年前冬至去世的,那件事随着他的离世也淡出了我的记忆。春天时我陪导师到故宫博物院搜集资料,突然想起了二舅,对二舅曾经说过的仕女图也格外留意。看到那幅仕女图时,我顿时目瞪口呆——那幅唐末仕女图中的确有三个小孩儿,公主的装束与二舅曾经描述得一模一样。我的第一反应是,既然叫《仕女图》就不应该有儿童,后来我煞费苦心,几乎查阅了涉及那幅画作的所有资料,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证明那幅画里有儿童。
  当然,我也这样想象过,画中人物的改变会不会是二舅修复原作时补画上去,这一点,至今没有任何证据。
  【作者简介】津子围,本名张连波,出版长篇小说 《收获季》等14部,中篇小说集《大戏》等6部。作品收入中国年度最佳小说集、中国年度小说精选及中国小说排行榜。获《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曹雪芹长篇小说提名奖、小小说金麻雀奖等。
其他文献
  本文对国内一批Bt菌株进行了筛选;对影响ZwittermicinA生成和活性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对Bt菌株G03的ZwittermicinA合成基因簇进行了克隆、分析、及部分开放阅读框的功能验证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害虫,研究表明单一防治方法难以获得良好控制效果,而化学防治又会带来诸多例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目前生物防
从土壤中分离的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试验证明它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该生防菌,本文研究了不同饱和度硫酸铵提取的枯
1  路过石门沟,我听见有一片野草在喊我。我俯下身去,仔细聆听,却又发现它们并非是在喊我,而是在喊清晨的一滴露水,和饮过露水的羊群。它们想用呼喊来挽留记忆和光阴,想用呼喊来替代生长和孤独。我挨着一棵草坐下来,那棵草立刻瑟瑟发抖——草的发抖也是我的发抖,我们彼此触碰到了彼此的脆弱和羞涩。我很想给草一个拥抱,但草躲开了,像躲开闪电和狂风,朝霞和落日。草知道它留不住我,正如我的脚留不住我的漂泊,我的眼眶
期刊
温度是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和扩张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影响将愈大。高温热击对稻纵卷叶螟卵、蛹和成虫的影响已有相关研究,但稻纵卷
车江亮是我小学同学。关于他的名字叫法和写法,我曾经和他探讨过,但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  小时候,他的书皮和作业本上都写的是“车将令”,但读的时候,通常是“车京令”听上去像古代的官名。因为我们老家(山西夏县)方言中,汉语拼音中的“eng”和“ang”分不清,把所有“黄”的音都读成“红”。小时候很多同学名字的发音都有这样的困扰。  我和他一直同学到1986年初中毕业,我去了运城中学上高中,而他则因为家
期刊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危害农作物的一类重要病原生物,是我国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爪哇根结线虫(M javanica)和花生根结线虫
本论文从植物化学和农药学的角度研究了杠柳(PerplocasepiumBunge)地下部分所含的活性成分,并对活性成分作进一步分离。主要结果如下: 1.在杀虫活性追踪测定指导下,从杠柳根
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文学早已经丧失了指手画脚的权力,甚至就生活本身而言,文学也日渐沦为沉默的他者。虽然每年产出大量文学作品,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与我们的世界、生活和内心发生真正密切而深刻的精神关联。文学参与生活的深度不断降低,作品的思想性也在弱化,这里面有着很复杂的社会因素,当然,也不乏文学自身的原因。  本期讨论胡学文《一水三浪》(《十月》2019年5期)、周李立《小长城》(《四川文学》20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