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不能实践,有很多很多的指导也枉然;能够实践,甚至没有知道,也可以发现途径。”我们要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的、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掌握语文。
那么,如何来注重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本学期中的教学谈一些做法。
一、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孕育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主体意识的萌芽。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尤其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主体意识。例如我校经常利用寒暑假以及一些重要的活动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征文的投稿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校一些学生的文章会见之报端。为激发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我首先找了几篇我校同学发表于《青岛日报》《青岛晚报》等报刊上的文章,带入教室,放在讲台上,课余时间,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看报上的文章,还带着羡慕的语气在讨论:“我校某某班的某某写的作文真好,还发表在报纸上呢”、“某某我认识,作文真棒,登上了报纸,真了不起”。我就趁机走过去,对他们说:“你们完全可以试一试,把自己最满意的作文用方格稿纸工整地抄写下来或是打印好,写好信封,贴足邮票,寄给报社或杂志社。而且现在很多杂志社都设有电子邮箱,你们还可以尝试发邮件投稿嘛。”我还拿出以往学生刊登的作品给学生们看。很多同学从未投过稿,都非常好奇,心中也有一些疑惑,说:“我能行吗?”我就鼓励他们说:“只要你们努力地写好作文,亲自行动起来,把稿件寄出去,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同时,我还对他们讲了投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告诉了他们一些报刊地址、电子邮箱。后来,我在全班中进行了调查,发现班级中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给不同的报刊投过稿。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加强了。
二、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周围事物,让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得到发挥
尊重儿童个性,重视儿童个人经验,激发学生对事物研究过程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任务是教师要将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转化成求知欲和求知需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条件,刺激学生主动探索,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研究的快乐。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内容,如:积累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这个内容,在学习完相关主题单元后,通过组织学生写一写,讲一讲的形式,进行交流,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知识积累。再如:学习冰心的《忆读书》一文时,由于书中出现了很多冰心曾经读过的书籍以及在读这些书籍时的感悟,如果学生对这些书籍没有大体的了解,很难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在开学初我就布置了对这篇课文的预习工作,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阅读了解这些书籍。在正式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专门组织了以此相关书籍内容的交流。借此即扫除了学习的障碍,同时又借此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在阅读实践中促进了对课内的学习。在教材中,像这样的一些内容还有很多,充分灵活的运用这些内容,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体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体创造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我校开展的“诗词大会活动”,为保证“诗词大会活动”的质量,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自主发展,在活动前我将本次活动的形式、涉及内容、题目类型向学生作了介绍,特别是对活动规则作了详细说明,由于本次活动设计了答题兑奖的形式,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活动前很多学生都作了精心的知识准备。学生们没有了应付学习任务的苦恼,自主学习的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活动当天的热闹场面就是对学生快乐学生的最好诠释。本次活动结束后,我讓学生用手中的笔记下本次活动的场面,写写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很多学生将自己的快乐、兴奋、激动流露于笔端,很多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多举行这样的实践活动。
总之,构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不是靠给学生灌输系统的语文知识,而是要靠大量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自行开展活动,并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策划、组织和协调的主体能力,同时使学生从活动中体会到语文的用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我们一起来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主体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那么,如何来注重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本学期中的教学谈一些做法。
一、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孕育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主体意识的萌芽。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尤其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主体意识。例如我校经常利用寒暑假以及一些重要的活动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征文的投稿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校一些学生的文章会见之报端。为激发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我首先找了几篇我校同学发表于《青岛日报》《青岛晚报》等报刊上的文章,带入教室,放在讲台上,课余时间,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看报上的文章,还带着羡慕的语气在讨论:“我校某某班的某某写的作文真好,还发表在报纸上呢”、“某某我认识,作文真棒,登上了报纸,真了不起”。我就趁机走过去,对他们说:“你们完全可以试一试,把自己最满意的作文用方格稿纸工整地抄写下来或是打印好,写好信封,贴足邮票,寄给报社或杂志社。而且现在很多杂志社都设有电子邮箱,你们还可以尝试发邮件投稿嘛。”我还拿出以往学生刊登的作品给学生们看。很多同学从未投过稿,都非常好奇,心中也有一些疑惑,说:“我能行吗?”我就鼓励他们说:“只要你们努力地写好作文,亲自行动起来,把稿件寄出去,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同时,我还对他们讲了投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告诉了他们一些报刊地址、电子邮箱。后来,我在全班中进行了调查,发现班级中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给不同的报刊投过稿。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加强了。
二、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周围事物,让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得到发挥
尊重儿童个性,重视儿童个人经验,激发学生对事物研究过程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任务是教师要将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转化成求知欲和求知需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条件,刺激学生主动探索,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研究的快乐。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内容,如:积累有关“龙”的成语、寓言故事这个内容,在学习完相关主题单元后,通过组织学生写一写,讲一讲的形式,进行交流,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知识积累。再如:学习冰心的《忆读书》一文时,由于书中出现了很多冰心曾经读过的书籍以及在读这些书籍时的感悟,如果学生对这些书籍没有大体的了解,很难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在开学初我就布置了对这篇课文的预习工作,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阅读了解这些书籍。在正式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专门组织了以此相关书籍内容的交流。借此即扫除了学习的障碍,同时又借此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在阅读实践中促进了对课内的学习。在教材中,像这样的一些内容还有很多,充分灵活的运用这些内容,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体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体创造能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我校开展的“诗词大会活动”,为保证“诗词大会活动”的质量,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自主发展,在活动前我将本次活动的形式、涉及内容、题目类型向学生作了介绍,特别是对活动规则作了详细说明,由于本次活动设计了答题兑奖的形式,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活动前很多学生都作了精心的知识准备。学生们没有了应付学习任务的苦恼,自主学习的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活动当天的热闹场面就是对学生快乐学生的最好诠释。本次活动结束后,我讓学生用手中的笔记下本次活动的场面,写写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很多学生将自己的快乐、兴奋、激动流露于笔端,很多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多举行这样的实践活动。
总之,构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不是靠给学生灌输系统的语文知识,而是要靠大量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自行开展活动,并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策划、组织和协调的主体能力,同时使学生从活动中体会到语文的用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我们一起来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主体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