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研究背景,解读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刻内涵,对我国农业发展存在库存量大、生产成本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国家政策,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农业 供给侧 改革 结构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农业关乎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少,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业安全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活,必须把农业问题放在突出地位。2004年至2016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内容是生产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保证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质契合消费者需求[1];2016年12月1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过剩并存
从近十多年的农业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农业总体发展迅速,比如我国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8614亿斤增加到了2015年的12429亿斤,虽然产量增长迅速,但并没有完全实现自给,因为进口的粮食数量也在年年增加,储存量越积越多。例如,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一年的粮食需求大致在12900亿斤左右,跟12400亿斤产量相比,还有500亿斤左右的缺口,2015年我国进口各类粮食总量大约在2500亿斤,而缺口是500亿斤,总体来看多进口了2000亿斤,而多余的只能进入仓库[2]。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目前有些粮食品种供过于求,而另一些则供不应求。出现了国内产量不断增加,进口数量不断增长,库存量也在不断增加的现象。例如,大豆等农产品缺口严重,而玉米等农产品却出现严重库存现象。
(二)农业成本不断攀升和国际竞争力下降
我国人口众多,经营规模小,精耕细作,成本投入高,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由于高昂的农业生产成本和老龄化的逐渐推进,再加上各种制度的不健全,土地面临由谁来种的问题,这无疑是摆在当前农村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此外,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高于国际价格,使得国内粮食竞争力低下。例如,最近几年国内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比国际价格高出30%到50%,个别品种达到60%[3]。如此高的粮食生产成本,在国际上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是增产越多,库存越大,亏损越多。
(三)农业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和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十多年来农业发展存在一个好的势头,但粮食连增带来了比较大的环境代价,例如林地、草地、湿地的过度开垦,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缺乏有效的配套设施,使得饲养厂粪便等废弃物到处排放,河流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挑战。例如,蔬菜农药残留,奶制品安全,注水猪肉等问题频发。在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无公害绿色产品越来越成为市场的稀缺品,而绿色产品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更增加了其稀缺性,这些现象亟需解决。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改什么
(一)去库存与调结构并举
当前,国家粮食储存量巨大,过高的粮食库存,不仅加大了国家财政压力,更将导致整条粮食产业链的“政策失灵”与“市场失灵”,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去除库存压力比较大的粮食作物,将库存量降到合理的范围内,比如大力去除玉米等库存量。在去库存的同时,要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作为重点,对于库存量比较大的玉米等作物,一方面要实施有效的措施引导农民减少种植,另一方面要刺激加工企业收购国储库存粮食,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消化库存,对于大豆等供给不足的粮食作物,应引导农民增加种植,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这一点。
(二)降低生产成本与提升国际竞争力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途径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近些年土地流转呈现出快速推进势头,但总体上小农分散经营的格局未变。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此外,要大力支持多种类型的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其次,要提高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们应引入市场机制,要让市场机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价格能够反映出市场的供需关系。逐步减少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干预,让其在市场经济中参与竞争。
(三)补短板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食品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薄弱环节的供给,增加市场供给不足农产品的生产,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就变得异常重要。首先,我们要重点支持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其次,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和灌溉制度,利用先进的科技和完善的设施对饲养业废弃物进行分解和利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降低绿色农业发展成本;最后,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完善《食品安全法》,大力倡导国民道德素质。
四、小结
粮食安全問题时刻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由于我国农业基础底子薄弱,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生产结构不合理,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因此,大力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农业生态环境就十分必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参考
[1]王红梅.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农业绿色转型[J].宏观经济管理,2016(09).
[2]陈锡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6-7-15(12).
[3]陈锡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6-7-15(12).
作者简介:付菊香(1992-),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福建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吕鹏(1990-),男,漢族,河南南阳人,云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农业 供给侧 改革 结构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农业关乎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少,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业安全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活,必须把农业问题放在突出地位。2004年至2016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内容是生产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保证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质契合消费者需求[1];2016年12月1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过剩并存
从近十多年的农业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农业总体发展迅速,比如我国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8614亿斤增加到了2015年的12429亿斤,虽然产量增长迅速,但并没有完全实现自给,因为进口的粮食数量也在年年增加,储存量越积越多。例如,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一年的粮食需求大致在12900亿斤左右,跟12400亿斤产量相比,还有500亿斤左右的缺口,2015年我国进口各类粮食总量大约在2500亿斤,而缺口是500亿斤,总体来看多进口了2000亿斤,而多余的只能进入仓库[2]。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目前有些粮食品种供过于求,而另一些则供不应求。出现了国内产量不断增加,进口数量不断增长,库存量也在不断增加的现象。例如,大豆等农产品缺口严重,而玉米等农产品却出现严重库存现象。
(二)农业成本不断攀升和国际竞争力下降
我国人口众多,经营规模小,精耕细作,成本投入高,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由于高昂的农业生产成本和老龄化的逐渐推进,再加上各种制度的不健全,土地面临由谁来种的问题,这无疑是摆在当前农村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此外,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高于国际价格,使得国内粮食竞争力低下。例如,最近几年国内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比国际价格高出30%到50%,个别品种达到60%[3]。如此高的粮食生产成本,在国际上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是增产越多,库存越大,亏损越多。
(三)农业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和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十多年来农业发展存在一个好的势头,但粮食连增带来了比较大的环境代价,例如林地、草地、湿地的过度开垦,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缺乏有效的配套设施,使得饲养厂粪便等废弃物到处排放,河流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挑战。例如,蔬菜农药残留,奶制品安全,注水猪肉等问题频发。在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无公害绿色产品越来越成为市场的稀缺品,而绿色产品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更增加了其稀缺性,这些现象亟需解决。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应该改什么
(一)去库存与调结构并举
当前,国家粮食储存量巨大,过高的粮食库存,不仅加大了国家财政压力,更将导致整条粮食产业链的“政策失灵”与“市场失灵”,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去除库存压力比较大的粮食作物,将库存量降到合理的范围内,比如大力去除玉米等库存量。在去库存的同时,要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作为重点,对于库存量比较大的玉米等作物,一方面要实施有效的措施引导农民减少种植,另一方面要刺激加工企业收购国储库存粮食,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消化库存,对于大豆等供给不足的粮食作物,应引导农民增加种植,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这一点。
(二)降低生产成本与提升国际竞争力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途径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近些年土地流转呈现出快速推进势头,但总体上小农分散经营的格局未变。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此外,要大力支持多种类型的农业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其次,要提高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们应引入市场机制,要让市场机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价格能够反映出市场的供需关系。逐步减少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干预,让其在市场经济中参与竞争。
(三)补短板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食品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薄弱环节的供给,增加市场供给不足农产品的生产,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就变得异常重要。首先,我们要重点支持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其次,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和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和灌溉制度,利用先进的科技和完善的设施对饲养业废弃物进行分解和利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降低绿色农业发展成本;最后,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完善《食品安全法》,大力倡导国民道德素质。
四、小结
粮食安全問题时刻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由于我国农业基础底子薄弱,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生产结构不合理,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因此,大力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农业生态环境就十分必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参考
[1]王红梅.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农业绿色转型[J].宏观经济管理,2016(09).
[2]陈锡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6-7-15(12).
[3]陈锡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6-7-15(12).
作者简介:付菊香(1992-),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福建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吕鹏(1990-),男,漢族,河南南阳人,云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