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交八年的好友劝我“别回头”,她说过去的就过去了。
但我实在死心眼,喜欢盯着过去的苦痛、喜乐和辉煌。
我曾无畏无惧地独自做出了许多选择,有些选择产生的后果,说完全不会失落,不会感到挫败,那肯定是假的。
小升初时,我拒绝了父母的建议,执意去了一所“升学八连霸”的中学。离家千里又无依无靠的我,刚到学校那一晚就躲在墙角暗自流泪。忽然想起母亲那句“你到时候别哭着要转学”的话,又感觉自己没脸哭下去,把眼泪硬生生地憋了回去,胡乱擦了把脸,就进教室开始上晚自习。
如果把我的学校比作一台电脑,那么它作为一名成绩“霸主”,所安装的软件都是最新款最高级的,但它的硬件却是最低配的。
看着寝室楼下的露天“食堂”,怎么也排不好队的同学,寝室不远处“砰砰”作响的“抢水大军”……
初来乍到的我蒙了,此般景况,远超乎想象。
还记得同村的王家姐姐曾皱着眉头告诉我:“学校条件很差,春夏秋冬都没热水。”那时我只是挑眉,拍着胸脯说自己能熬过去:“不就是洗凉水澡嘛,忍忍就习惯了。”
但我没想到,这所学校会让身材瘦小、一心遵守老师“讲文明”教诲的我如此手足无措。那天晚上,别说凉水澡与我无缘,就连残羹冷炙我都没能吃上。
12岁不到的我,空有满腹委屈却不知与何人说,只能跑到教学楼后面的墙角下惨兮兮地大哭了一场。
这事儿,至今我都没敢告诉母亲,怕她会又想哭又想笑地看着我。
姑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我的初中生涯便得到印证了,我以全县前50名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县里最好的一所高中,还拿了人生第一笔奖学金,3000元,这于我而言是一笔巨款,自豪的我,忍不住跑到母亲跟前炫耀。
母亲摸了摸我的头,笑容好像藏着什么。
此后,我的选择他们从未干涉。不过,以我的脾气性格,就算他们想干涉,我也会用千百种理由去说服他们。
我的高中生涯,说繁也简,称咸也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本本分分的“乖乖女”,唯一做出的两次叛逆之举是在高二。
一次是偷食语文老师口中的“青苹果”,在高二暑假的夏夜,和喜欢许久的男生谈了一场连手都没牵的恋爱。
另一次是爱上写作的我“不務正业”,故意忽略数学成绩断崖式的下滑,日日“宠幸”语文不可自拔,把分数不高的数学试卷藏在让我成为单科王的语文试卷下方,就这样执迷不悟地任语文将高三大部分时间吞食得干干净净。直到高考成绩出来,我才不得不面对事实,任凭失落感和挫败感在心里生根发芽。
回顾三年前高考那天的记忆,有点害怕的我认真地检查文件袋,生怕弄丢了准考证。
家人对我的高考很是重视,姑姑甚至给我买了两套新衣服,说什么穿新衣服能提高幸运度。虽然我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歪理,但心想若是这样能被高考眷顾几分倒也不错,便高高兴兴地穿着新衣服奔赴考场。
考前,有些紧张的我们在一间平房楼上闲扯聊天,平房下面是一条马路,时而有几辆车子缓行经过。同桌可能太紧张,不小心把文件袋弄掉下去了,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小团体里唯一一个男生平时冷静得很,这下却慌了,抬脚就想跳下去捡。
“疯了啊你,这么高,不想考试了?”我拦住他,“这会儿应该会有人经过,让他帮咱们。”
没过多久,一个骑电动车的小哥从下面经过,我们齐声唤他帮忙。他说他本想戏弄戏弄我们,“瞧你们着急的,就是一场小考试,莫怕莫怕。”他边安慰我们边下车,把文件袋捡起抛了上来。看着不停道谢的我们,他笑得很开心,临走时,抬头说了声“加油啊”。
那一瞬,我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善意。
还记得去年高考那天,大学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了句“每年这个时候,人们开车都不会鸣笛。”他趁机给我们灌了碗鸡汤,说只有尊重别人,人家才会尊重自己。
我高考那几日住在姑姑家,过着皇帝般的生活,被好生照料着。那几日,邻居家甚至不准他儿子玩游戏,弄出点动静就会说他几句。
那时只顾着自己的我并没怎么在意,现在想起,突然深觉感动。
高考成绩出来后,发现比预计的差了许多,填报志愿时没多考虑,并没有多想当医生,只因为中医是传统文化,就填了省外的一所中医药大学。家人们知道后,对我做出的决定很是满意,他们都说:“女孩子以后出来当个医生也能光耀门楣了。”
从家到学校要坐快15个小时的火车,那时我17岁,父亲提议要送我,我说我不要,任他们讲多少花季少女被骗的新闻都不动摇,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去了合肥。
不让父亲送,其实是因为我深知跑这么远距离太折腾,劳神还伤财。
大一大二,我铆足了劲儿,进学生会,竞选班干部,有活动就参加,考高分……大二下学期我开始考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想明白自己不能放弃写作,但在医生和写作两者间徘徊不定,以至于拖到今天还没有定下心思。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觉得要将学了这么久的专业荒废,又实在可惜。有时甚至会想如果当初学的不是这个专业,应该就不会这么难抉择了吧。
初中的辉煌,高中的历练,还有做出的那三个选择,任凭我如何回忆,没一个是能带到当下的。
我只能且珍惜,每个此时此刻;且慎重,每个会改变未来的选择。
愿你们也一样。
但我实在死心眼,喜欢盯着过去的苦痛、喜乐和辉煌。
我曾无畏无惧地独自做出了许多选择,有些选择产生的后果,说完全不会失落,不会感到挫败,那肯定是假的。
小升初时,我拒绝了父母的建议,执意去了一所“升学八连霸”的中学。离家千里又无依无靠的我,刚到学校那一晚就躲在墙角暗自流泪。忽然想起母亲那句“你到时候别哭着要转学”的话,又感觉自己没脸哭下去,把眼泪硬生生地憋了回去,胡乱擦了把脸,就进教室开始上晚自习。
如果把我的学校比作一台电脑,那么它作为一名成绩“霸主”,所安装的软件都是最新款最高级的,但它的硬件却是最低配的。
看着寝室楼下的露天“食堂”,怎么也排不好队的同学,寝室不远处“砰砰”作响的“抢水大军”……
初来乍到的我蒙了,此般景况,远超乎想象。
还记得同村的王家姐姐曾皱着眉头告诉我:“学校条件很差,春夏秋冬都没热水。”那时我只是挑眉,拍着胸脯说自己能熬过去:“不就是洗凉水澡嘛,忍忍就习惯了。”
但我没想到,这所学校会让身材瘦小、一心遵守老师“讲文明”教诲的我如此手足无措。那天晚上,别说凉水澡与我无缘,就连残羹冷炙我都没能吃上。
12岁不到的我,空有满腹委屈却不知与何人说,只能跑到教学楼后面的墙角下惨兮兮地大哭了一场。
这事儿,至今我都没敢告诉母亲,怕她会又想哭又想笑地看着我。
姑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我的初中生涯便得到印证了,我以全县前50名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县里最好的一所高中,还拿了人生第一笔奖学金,3000元,这于我而言是一笔巨款,自豪的我,忍不住跑到母亲跟前炫耀。
母亲摸了摸我的头,笑容好像藏着什么。
此后,我的选择他们从未干涉。不过,以我的脾气性格,就算他们想干涉,我也会用千百种理由去说服他们。
我的高中生涯,说繁也简,称咸也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本本分分的“乖乖女”,唯一做出的两次叛逆之举是在高二。
一次是偷食语文老师口中的“青苹果”,在高二暑假的夏夜,和喜欢许久的男生谈了一场连手都没牵的恋爱。
另一次是爱上写作的我“不務正业”,故意忽略数学成绩断崖式的下滑,日日“宠幸”语文不可自拔,把分数不高的数学试卷藏在让我成为单科王的语文试卷下方,就这样执迷不悟地任语文将高三大部分时间吞食得干干净净。直到高考成绩出来,我才不得不面对事实,任凭失落感和挫败感在心里生根发芽。
回顾三年前高考那天的记忆,有点害怕的我认真地检查文件袋,生怕弄丢了准考证。
家人对我的高考很是重视,姑姑甚至给我买了两套新衣服,说什么穿新衣服能提高幸运度。虽然我从没听说过这样的歪理,但心想若是这样能被高考眷顾几分倒也不错,便高高兴兴地穿着新衣服奔赴考场。
考前,有些紧张的我们在一间平房楼上闲扯聊天,平房下面是一条马路,时而有几辆车子缓行经过。同桌可能太紧张,不小心把文件袋弄掉下去了,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小团体里唯一一个男生平时冷静得很,这下却慌了,抬脚就想跳下去捡。
“疯了啊你,这么高,不想考试了?”我拦住他,“这会儿应该会有人经过,让他帮咱们。”
没过多久,一个骑电动车的小哥从下面经过,我们齐声唤他帮忙。他说他本想戏弄戏弄我们,“瞧你们着急的,就是一场小考试,莫怕莫怕。”他边安慰我们边下车,把文件袋捡起抛了上来。看着不停道谢的我们,他笑得很开心,临走时,抬头说了声“加油啊”。
那一瞬,我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善意。
还记得去年高考那天,大学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了句“每年这个时候,人们开车都不会鸣笛。”他趁机给我们灌了碗鸡汤,说只有尊重别人,人家才会尊重自己。
我高考那几日住在姑姑家,过着皇帝般的生活,被好生照料着。那几日,邻居家甚至不准他儿子玩游戏,弄出点动静就会说他几句。
那时只顾着自己的我并没怎么在意,现在想起,突然深觉感动。
高考成绩出来后,发现比预计的差了许多,填报志愿时没多考虑,并没有多想当医生,只因为中医是传统文化,就填了省外的一所中医药大学。家人们知道后,对我做出的决定很是满意,他们都说:“女孩子以后出来当个医生也能光耀门楣了。”
从家到学校要坐快15个小时的火车,那时我17岁,父亲提议要送我,我说我不要,任他们讲多少花季少女被骗的新闻都不动摇,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去了合肥。
不让父亲送,其实是因为我深知跑这么远距离太折腾,劳神还伤财。
大一大二,我铆足了劲儿,进学生会,竞选班干部,有活动就参加,考高分……大二下学期我开始考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想明白自己不能放弃写作,但在医生和写作两者间徘徊不定,以至于拖到今天还没有定下心思。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觉得要将学了这么久的专业荒废,又实在可惜。有时甚至会想如果当初学的不是这个专业,应该就不会这么难抉择了吧。
初中的辉煌,高中的历练,还有做出的那三个选择,任凭我如何回忆,没一个是能带到当下的。
我只能且珍惜,每个此时此刻;且慎重,每个会改变未来的选择。
愿你们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