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有的医疗纠纷领域,对医疗损害的救济,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侵权法救济与医疗责任保险。然而,侵权法在医疗损害领域的救济力度不足。医疗责任保险通过转移风险以填补损害,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是,现存的医疗责任保险存在着诸多缺陷,其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医疗责任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医疗责任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医疗责任保险 保险公司 医疗强制责任险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倘若不能妥善解决,会影响到和谐的医患关系。从大量案例中,我们发现,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及其家属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偿。可见,构建合理的求偿机制,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方式。
在现有的医疗纠纷领域,对医疗损害的救济,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侵权法救济与医疗责任保险。然而,侵权法在医疗损害领域的救济力度不足。医疗责任保险通过转移风险以填补损害,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是,现存的医疗责任保险存在着诸多缺陷,其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医疗责任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医疗责任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模式
我国最早的医疗责任保险产生于1989年,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西邑宁县支公司提出的地区性医疗责任保险条款。①200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医疗责任保险条款》,随后,其他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推出此险种。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医疗责任保险得到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认可,条例还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责任,各地开始了新一轮医疗责任保险推广的热潮。
医疗责任保险,主要以传统的医疗责任保险、深圳市的"医疗执业责任保险"与北京市的医疗责任保险为代表。传统的医疗责任保险以医疗过失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且对赔偿额进行了限制。我国大部分省市采取了此责任保险形式。而深圳市采用的则是"医疗执业责任保险"。其承保范围扩展到医疗意外与医疗差错产生的赔偿。并将保险费分为医疗机构固定保费和医务人员个人风险储备金,当医务人员在执业期间没有产生医疗损害赔偿时,或赔偿后仍有余额的,在其退休或是以其他正当理由离开投保医院时,保险公司一次性不计利息地返还给医务人员。而北京市采用"医疗责任保险",该保险参照了深圳市的医疗责任保险,并且引入了市场机制,对保险公司进行招标。
二、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实施中面临的阻力
医疗责任保险具有填补医疗损害的功能,但是我们的医疗责任保险起步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填补医疗损害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医疗机构投保不积极
据卫生局统计,北京市应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院共729家,其中2005年只有445家医院投保了此类险种,到2006年,只有387家医院投保,而到2007年,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的医院降至了341家。其他省市的情况也不乐观。②可见,医疗机构对医疗责任保险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保险产品单一,多数保险公司只对医疗过失造成的民事责任承保,这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医疗责任保险多元化的需求。其次,保险费偏高。侵权责任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着责任保险的定价与承保周期。侵权法在医疗领域的扩张增加了医疗责任保险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加之,保险公司缺乏精算人才,出于对经营风险的控制,保险费的厘定处于偏高的状况。再者,附加服务价值低。保险公并不能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从繁琐的医疗纠纷中脱离而出。
(二)、保险公司态度谨慎
责任保险对侵权责任中"责任"的寄生性,侵权责任对责任保险"分散损失"功能的依赖性决定了侵权法体系成为不确定性的滋生土壤。③具体化到医疗侵权领域,医疗责任保险深受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影响。《侵权责任法》颁布以来,医疗损害责任在构成要件和赔偿范围上都呈现扩张的趋势。在责任构成要件上,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而依侵权责任法,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如此,医疗损害责任之成立将不以构成医疗事故为前提条件。④而且,在赔偿范围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赔偿范围窄,标准低,并未将死亡赔偿金纳入其中,而《侵权责任法》增加了死亡赔偿金,且标准更趋于合理化,公平化。⑤
侵权责任在医疗损害领域的扩张,直接降低了保险公司对风险的预测准确性,加大了其风险经营成本。保险业与医疗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减弱了保险公司对医疗风险的预测准确性,保险公司难以有效地精算保险费率。而法律对医疗伤害索赔的宽容加剧了医疗责任风险的不可预测性。⑥面对风险日益膨胀的医疗行业,商业性保险公司多不愿承保如此集中的风险,愿意承保的保险公司,则在保险合同条款中设置诸多拒赔条款,或大幅度提高保费,以确保自身的经济安全和商业利润。⑦
三、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方向
减轻医疗责任保险在中国发展的阻力,推行强制责任保险是一个选择。推行强制责任保险,一般要符合四个条件:风险造成的危害大;赔偿责任较重;投保人投保该险种往往存在逆向选择行为;风险发生比较普遍。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正好符合这四个条件。医疗活动的风险之大与发生的普遍率,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高涨,赔偿责任也在不断的加大,而医疗机构对保险作用的忽视以及过高的保费,导致医疗机构不愿意进行投保。可见,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是具有可行性的。而且,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还符合社会各方的利益。有学者反对在全国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所持的主要理由为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会限制医疗机构缔约合同的自由。但是从责任保险的发展历史来看,从20世纪30年年代开始,责任保险的很多领域都是由"任意性保险"到"强制责任保险"转变。⑧从我国交通强制保险的实施效果来看,将一些对社会利益至关重要而当事人又不愿投保的险种,发展为强制责任险,能获得很好的实际效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实施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可以发挥"大数法则"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注释:
①吕秀艳:《医疗责任保险立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第4页。
②王雷雷:《论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第7页。
③扬帆:《侵权责任、承保周期与法律改革--论侵权法对责任保险市场的影响》,载《北大法律评论》2012年第13卷第2期,第531页。
④梁慧星:"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第36页。
⑤梁慧星:"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第37页。
⑥李国炜 :《相互保险: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取向--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公司的启示》载《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31页。
⑦李国炜 :《相互保险: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取向--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公司的启示》载《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30页。
⑧王雷雷:《论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第25页
参考文献:
【1】曾言、李祖全.医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谭湘渝.医疗责任保险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邹海林.责任保险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何颂跃. 医疗纠纷与损害赔偿新解释[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6】王蕾蕾.论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裴祥君(1991-09)女,广西,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
关键字:医疗责任保险 保险公司 医疗强制责任险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倘若不能妥善解决,会影响到和谐的医患关系。从大量案例中,我们发现,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及其家属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偿。可见,构建合理的求偿机制,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方式。
在现有的医疗纠纷领域,对医疗损害的救济,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式:侵权法救济与医疗责任保险。然而,侵权法在医疗损害领域的救济力度不足。医疗责任保险通过转移风险以填补损害,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是,现存的医疗责任保险存在着诸多缺陷,其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医疗责任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医疗责任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模式
我国最早的医疗责任保险产生于1989年,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西邑宁县支公司提出的地区性医疗责任保险条款。①200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医疗责任保险条款》,随后,其他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推出此险种。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医疗责任保险得到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认可,条例还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责任,各地开始了新一轮医疗责任保险推广的热潮。
医疗责任保险,主要以传统的医疗责任保险、深圳市的"医疗执业责任保险"与北京市的医疗责任保险为代表。传统的医疗责任保险以医疗过失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且对赔偿额进行了限制。我国大部分省市采取了此责任保险形式。而深圳市采用的则是"医疗执业责任保险"。其承保范围扩展到医疗意外与医疗差错产生的赔偿。并将保险费分为医疗机构固定保费和医务人员个人风险储备金,当医务人员在执业期间没有产生医疗损害赔偿时,或赔偿后仍有余额的,在其退休或是以其他正当理由离开投保医院时,保险公司一次性不计利息地返还给医务人员。而北京市采用"医疗责任保险",该保险参照了深圳市的医疗责任保险,并且引入了市场机制,对保险公司进行招标。
二、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实施中面临的阻力
医疗责任保险具有填补医疗损害的功能,但是我们的医疗责任保险起步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填补医疗损害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医疗机构投保不积极
据卫生局统计,北京市应当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院共729家,其中2005年只有445家医院投保了此类险种,到2006年,只有387家医院投保,而到2007年,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的医院降至了341家。其他省市的情况也不乐观。②可见,医疗机构对医疗责任保险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保险产品单一,多数保险公司只对医疗过失造成的民事责任承保,这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对医疗责任保险多元化的需求。其次,保险费偏高。侵权责任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着责任保险的定价与承保周期。侵权法在医疗领域的扩张增加了医疗责任保险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加之,保险公司缺乏精算人才,出于对经营风险的控制,保险费的厘定处于偏高的状况。再者,附加服务价值低。保险公并不能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从繁琐的医疗纠纷中脱离而出。
(二)、保险公司态度谨慎
责任保险对侵权责任中"责任"的寄生性,侵权责任对责任保险"分散损失"功能的依赖性决定了侵权法体系成为不确定性的滋生土壤。③具体化到医疗侵权领域,医疗责任保险深受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影响。《侵权责任法》颁布以来,医疗损害责任在构成要件和赔偿范围上都呈现扩张的趋势。在责任构成要件上,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而依侵权责任法,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如此,医疗损害责任之成立将不以构成医疗事故为前提条件。④而且,在赔偿范围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赔偿范围窄,标准低,并未将死亡赔偿金纳入其中,而《侵权责任法》增加了死亡赔偿金,且标准更趋于合理化,公平化。⑤
侵权责任在医疗损害领域的扩张,直接降低了保险公司对风险的预测准确性,加大了其风险经营成本。保险业与医疗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减弱了保险公司对医疗风险的预测准确性,保险公司难以有效地精算保险费率。而法律对医疗伤害索赔的宽容加剧了医疗责任风险的不可预测性。⑥面对风险日益膨胀的医疗行业,商业性保险公司多不愿承保如此集中的风险,愿意承保的保险公司,则在保险合同条款中设置诸多拒赔条款,或大幅度提高保费,以确保自身的经济安全和商业利润。⑦
三、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方向
减轻医疗责任保险在中国发展的阻力,推行强制责任保险是一个选择。推行强制责任保险,一般要符合四个条件:风险造成的危害大;赔偿责任较重;投保人投保该险种往往存在逆向选择行为;风险发生比较普遍。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正好符合这四个条件。医疗活动的风险之大与发生的普遍率,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的高涨,赔偿责任也在不断的加大,而医疗机构对保险作用的忽视以及过高的保费,导致医疗机构不愿意进行投保。可见,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是具有可行性的。而且,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还符合社会各方的利益。有学者反对在全国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所持的主要理由为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会限制医疗机构缔约合同的自由。但是从责任保险的发展历史来看,从20世纪30年年代开始,责任保险的很多领域都是由"任意性保险"到"强制责任保险"转变。⑧从我国交通强制保险的实施效果来看,将一些对社会利益至关重要而当事人又不愿投保的险种,发展为强制责任险,能获得很好的实际效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实施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可以发挥"大数法则"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注释:
①吕秀艳:《医疗责任保险立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第4页。
②王雷雷:《论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第7页。
③扬帆:《侵权责任、承保周期与法律改革--论侵权法对责任保险市场的影响》,载《北大法律评论》2012年第13卷第2期,第531页。
④梁慧星:"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第36页。
⑤梁慧星:"论《侵权责任法》中的医疗损害",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6期,第37页。
⑥李国炜 :《相互保险: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取向--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公司的启示》载《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31页。
⑦李国炜 :《相互保险: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取向--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公司的启示》载《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30页。
⑧王雷雷:《论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第25页
参考文献:
【1】曾言、李祖全.医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谭湘渝.医疗责任保险研究[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邹海林.责任保险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何颂跃. 医疗纠纷与损害赔偿新解释[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6】王蕾蕾.论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裴祥君(1991-09)女,广西,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