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要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不断反思,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解释,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通过反思学习,学生能学会自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关键词: 反思能力 创设起疑情境 過程培养 反思自省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指学生对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也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实践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理解、建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思维品质。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在课堂教学初始时创设起疑情境
在课堂教学初始时创设起疑情境,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创设起疑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内驱,激活思维,自觉探索问题,解答疑难。在课堂教学初始时,创设令学生起疑的情境,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场景引入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编制故事等手段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亲临问题的焦点,面对思维的挑战,寻求解决的方法。
2.出其不意法。创设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和谐新问题或讲学生原有认知运用与陌生情境中,使学生在惊异中进入思维状态,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渴求。
3.矛盾揭示法。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起疑情境,甚至可以通过有意出错与设置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正误冲突,从而引发解决问题的内心意向,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解决矛盾。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反思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1.要求学生在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只停留在满足得到的结论上,还要反思解题思路,或反思此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寻找多角度更简单的解题途径。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探索解题规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铺平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能培养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从而增强反思意识,同时也教给学生反思方法。
2.在做了练习后,让学生再想想这几道题有什么联系,不要只为做题而做题。在掌握它们的联系后,下次就能举一反三。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要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例如,在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3.为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觉地学会反思,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我就采用“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方法进行反思自查。一看:要求仔细地看,读懂题目的意思;二想:想方法或计算法则;三计算:认真算一算;四检查:检查过程、检查结果。对于优生,我要求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三个层次的问题:(1)我今天的作业与昨天相比怎么样,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如果题目还有其他解法就写在旁边。如:一辆汽车0.5小时行40千米,照这样速度,行完全程800千米,需要几小时?常规解法是先求速度,再求时间;而有的同学根据乘法、等分及包含除法的意义又得出以下两种求解方法:
A.先求1小时所行的路程,再求行完800千米所需的时间:800÷(40÷0.5)
B.先求800千米里面包含几个40千米,再求行完800千米所需的时间:0.5×(800÷40)
三、在课后重视对学习态度的反思自省
数学老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思进行指导。在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地知晓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认真学习。每周我都会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集中进行反思,让学生自己好好回顾自己在近阶段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反思。就集体或其他人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开展类似一家之言的评议。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这样的反思训练,首先,要求教师有这样的观念:并不是知识传授得越多,积累得越厚实,就等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与数学能力的形成。教师的发问不能替代学生的独立反思,要重视培养善于思考的学生。其次,为了把反思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需要教师带头进行反思,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氛围。一节课下来,就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和教师自己的表现进行简单的反思性评价。诸如“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是×××提出的一个问题”;“在……地方老师处理得不够好,有待老师改进”……这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反思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开展反思学习争星比赛,一周一总结,一周一评比,看看谁得的星最多。这样长期训练,直到学生能自觉反思,最终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总之,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成功进行反思,进而达到修正和强化的目的。这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的境界,教育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势在必行。然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对学生而言,每次的反思仅是一种学习的经历,只有通过持之以恒不断地反复强化,使自发行为提升到自觉行为,反思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反思能力 创设起疑情境 過程培养 反思自省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是指学生对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也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实践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理解、建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思维品质。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一、在课堂教学初始时创设起疑情境
在课堂教学初始时创设起疑情境,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创设起疑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产生内驱,激活思维,自觉探索问题,解答疑难。在课堂教学初始时,创设令学生起疑的情境,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场景引入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编制故事等手段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亲临问题的焦点,面对思维的挑战,寻求解决的方法。
2.出其不意法。创设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和谐新问题或讲学生原有认知运用与陌生情境中,使学生在惊异中进入思维状态,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渴求。
3.矛盾揭示法。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起疑情境,甚至可以通过有意出错与设置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正误冲突,从而引发解决问题的内心意向,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解决矛盾。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开展行之有效的反思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1.要求学生在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只停留在满足得到的结论上,还要反思解题思路,或反思此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寻找多角度更简单的解题途径。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探索解题规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铺平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能培养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从而增强反思意识,同时也教给学生反思方法。
2.在做了练习后,让学生再想想这几道题有什么联系,不要只为做题而做题。在掌握它们的联系后,下次就能举一反三。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进行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且要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以及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即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促使思维条理化、概括化。例如,在学生把问题解答后,通过简单扼要地提问或引导,要求他们回顾解题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3.为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觉地学会反思,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我就采用“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方法进行反思自查。一看:要求仔细地看,读懂题目的意思;二想:想方法或计算法则;三计算:认真算一算;四检查:检查过程、检查结果。对于优生,我要求在作业完成后不要急于上交,而是要给自己提三个层次的问题:(1)我今天的作业与昨天相比怎么样,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浅层次的反思)(2)我认真检查了吗?我都做对了吗?(中层次的实践反思)(3)当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引导学生这样问自己: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深层次的质疑反思)如果题目还有其他解法就写在旁边。如:一辆汽车0.5小时行40千米,照这样速度,行完全程800千米,需要几小时?常规解法是先求速度,再求时间;而有的同学根据乘法、等分及包含除法的意义又得出以下两种求解方法:
A.先求1小时所行的路程,再求行完800千米所需的时间:800÷(40÷0.5)
B.先求800千米里面包含几个40千米,再求行完800千米所需的时间:0.5×(800÷40)
三、在课后重视对学习态度的反思自省
数学老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思进行指导。在对自身学习态度的反思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清楚地知晓认真学与不认真学的结果差异。从而坚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信念,认真学习。每周我都会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集中进行反思,让学生自己好好回顾自己在近阶段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反思。就集体或其他人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开展类似一家之言的评议。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不断总结中反思、纠正、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这样的反思训练,首先,要求教师有这样的观念:并不是知识传授得越多,积累得越厚实,就等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与数学能力的形成。教师的发问不能替代学生的独立反思,要重视培养善于思考的学生。其次,为了把反思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需要教师带头进行反思,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氛围。一节课下来,就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和教师自己的表现进行简单的反思性评价。诸如“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是×××提出的一个问题”;“在……地方老师处理得不够好,有待老师改进”……这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另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反思的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以上三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开展反思学习争星比赛,一周一总结,一周一评比,看看谁得的星最多。这样长期训练,直到学生能自觉反思,最终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总之,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成功进行反思,进而达到修正和强化的目的。这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的境界,教育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势在必行。然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对学生而言,每次的反思仅是一种学习的经历,只有通过持之以恒不断地反复强化,使自发行为提升到自觉行为,反思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