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倾诉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苏和,1959年出生,蒙古族。现为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人民网特约研究员、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杂志学术主编、莫斯科艺术教育科学院(国立师范大学)在读博士。
  一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色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而作为世界绘画语言的油画,其色彩要素,更是举足轻重。几乎所有的油画家都是色彩专家。十八世纪德国诗人、科学家和思想家戈特(1749-1832)在其《色彩学说》一书中写到:“我终于明白了,关于色彩,作为物理现象,需要从自然的另一面去接近它,如果你想为了艺术而研究它的話。”那么,这“自然的另一面”勿庸置疑是人对自然的色彩感受,是艺术家为了“艺术而研究”的感受。
  色彩源于一种物理现象,即在光线作用下产生人物和物体上的一种色彩关系。19世纪印象派画家在室外的写生创作中对于这种色彩关系的认知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然而,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反映而在于表现。印象派的成果不足以表现和表达艺术家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深层感悟。
  于是,以塞尚、高庚和凡·高为代表的“印象派之后”诞生了。他们极大地加深了绘画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内涵。在他们的作品中已不仅只是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欣慰。以凡·高为例,其作品无一不是内心强烈的心灵躁动。包括20世纪初俄国热抽象画家康定斯基强烈的色彩刺激,都是新世纪大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内心激荡。只不过艺术家是人类的敏感神经而已。
  这种敏感在艺术家的绘画中当然地反映在一切艺术要素中。而油画家首先在他们的色彩中反映出来,并以色彩为媒介尽情地倾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着自己的情感言语,以画家的灵性赋予色彩以情绪、感悟和意志,以心灵的书写凭添作品的动人魅力。
  二
  荣·苏和是一位学有所成的学院型油画家。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一个蒙古族文化干部家庭,少时即随名师入画门。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他于1978年成为“文革”后首批美术大学生,在具有优良教育资源的内蒙师大美术系学习,受教于著名油画家妥木斯先生等优秀教师。那时,“文革”刚刚结束,在“文革”中一批著名教师被压抑十年的教学热情如春水奔泻,尽情于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那时,荣·苏和与同学们正是他们的教学对象之一。这是幸运的事。
  于是就像海绵吸水、百花迎朝阳。荣·苏和与他的同学们承接着新时期的阳光雨露,没日地写生,没日地画画。图书馆、教室里、田野上、宿舍中,充满着艺术的浪漫、进取的亢奋。哪怕是节假日也在崇高的学习和写生的日程中。
  四年一晃而过。
  岁月却是沉甸甸的。
  参加工作仅三年,荣·苏和创作了油画《乌珠穆沁草原上的新人家》,参加了1985年“‘前进中的中国’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一年,他二十六岁。
  此后,他的作品多了些许艺术思考,多了对艺术殿堂的敬畏,更多了岁月的积淀与心灵的诉说。这种诉说当然在他的色彩中,这种诉说从来就存在于他的油画世界中。
  三
  油画世界是可贵的。它们的关键是色彩的掌握与心灵同在。这一点也许与中国传统笔墨的写意性有着高层次的类同,但又绝非一回事。油画的技术性要更具体、更具有绘画性。因为中国画与书法、文采关联更密切。而油画更纯粹,更要求技术的前期性,否则无法步入油画的更高阶段。“使画作无法达到忘我的自由境地,而达不到忘我的自由境地的东西很难说是高品位的。”(《内蒙古美术家通讯》2010吴厚斌:《中国油画的现实》)
  荣·苏和经过十几年油画创作与教学后,毅然前往俄罗斯做访问学者。后来入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科学院读副博士的几年中, 他大开眼界,目睹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博物馆里大量的印象派原作。他惊异于这些油画的天空是那样广阔,惊异于俄罗斯大地的辽阔和诗意,也惊异于油画世界的无限深厚的文化背景。这时21世纪已走进每个人的心田。文化的春风又起,经济的震荡与浮躁,提出了一个文化命题,人们走向新世纪,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而绘画则是文化的第一视觉语汇。油画又是世界性的绘画语汇,虽然西方油画已被解构,但并非不存在。俄罗斯古典油画的魅力不仅在博物馆,而且在院校仍然具有生命力。
  荣·苏和作为内蒙古培养的新一代油画家对俄罗斯艺术是亲切的。这或许由于以妥木斯先生等油画家为代表的新中国油画家成长于前苏联的油画话语中;或许由于50后这一代人从小就受到“中苏友好”的影响。总之,新中国艺术与前苏联艺术有复杂而亲近的关系。无论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还是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茹柯夫等苏俄艺术符号,在50后这一代身上是挥之不去的。所以,你可以在他留学归来的一系列作品中,看到莫斯科红场的写生,而这种写生不仅仅是单纯的写生了。在技术上大大提高的同时,心灵的跃动已悄悄地表现在油画家的画布上。笔触的轻重缓急已见出荣·苏和的敬畏之心和一种莫斯科情结。色彩的深邃与静谧已现出中年油画家的忧郁与深沉。其色彩上的细腻对比和色彩的塑造力现出当年妥先生等名师的教诲痕迹,同时,现出对俄罗斯油画传统“高级灰”的理解与领悟。而极富诗意的灰调子上跳动的近乎纯色的亮点,却是作者崇尚纯粹而活泼的心灵亮点,更显出画面的纯净与诗史中的片刻停顿。
  古老的教堂还会穿越百年,《莫斯科的冬天》雪染森林,《沃尔哥达的钟声》诉说着过去,深沉的褐黑对比着静静的雪地。雪是那样静谧,那般纯净,那般透明……
  难道“灰调子”灰吗?
  俄罗斯的油画传统是抒情的叙事的,是诗史的。这是俄罗斯的文化背景使然。它与画家成长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历程有必然联系。这在作者的油画中以色彩感觉上的意境诉说着一种文化认同与理解。它是油画家进入自由境地的先声。只有在此时,油画才是油画,油画才是文化。只有走过了艰苦的技术层面,精神的氧气才能扑面而来。
  今天的荣·苏和正站在充实的精神高地向油画世界的深处探索。此时距1985年他的处女作《乌珠穆沁草原上的新人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已过去30多年了。荣·苏和在他的油画世界里以其深邃的色彩和透明的心灵歌唱着这个色彩的世界,用凝重的色彩倾述心灵的诗。这首诗也许无题,但与中国油画同命运、同节奏。当中国的油画不再被自嘲为“土油画”的时候,荣·苏和的油画世界里会绽放出令人欣喜的光芒。即使中国油画就是“土油画”,也会生成其独特的文化质量。毕竟,油画是文化。文化的根性与衍生是文化生长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油画的光辉时代正在走来。   四
  “色彩本来是油画的重要特点,失去了色彩也就失去了油画最具魅力的构成部分,油画的发明恰是因艺术家对生活绚丽多彩的感动,意欲寻找并最终获得了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赵友萍:《美术》1999年第7期)
  “85新潮”以来,现代主义美术来势汹涌。而可贵的却是,一些中青年油画家在进行现代油画的实践中,没有轻率地摒弃油画的基本特征,而是紧紧抓住油画色彩的基本功不放,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用油画自身的色彩表现力去反映事物与内心世界。通过色彩的表现来倾诉自己的情绪与无意识。这如同文学必须以语言文字的艺术形式,国画必须以笔墨的形式来表达心灵的诉说与世人对话是一样的——都说艺术家是带着镣铐的舞者。这一镣铐就是艺术媒介的本体语汇,它是各自艺术样式的最好注脚。
  油画家荣·苏和恰恰是十分理解认同这一艺术规律的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没有一幅是脱开油画语汇的色彩特征、而用颜色去涂抹“概念”的油画作品。
  荣·苏和的色彩是受俄罗斯油画影响较深的。众所周知,俄罗斯艺术是受法兰西艺术影响较深的。大体上新中国油画家大多有着优良的俄罗斯油画痕迹。尤其是近年留学俄罗斯的艺术学子们。这当中荣·苏和就是一位学有所成者。在他的俄罗斯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功力让人感叹。每一笔色彩运用都在关联中。在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色彩构成上,调和与对比恰到好处。在色调的界定上又十分准确。油画毕竟是色彩的世界,色彩就是油画家的血液,而简单的颜色则是水。它经过油画家情感和技巧的融合沉淀于画面。所以,色彩的心灵诉说是油画独特的艺术世界。
  色彩的魅力是无限的。浪漫主义的情愫在色与色的调和、并置、对比与和谐中宣泄着人的情感。当油画家用他的智慧的画笔将他的情感付诸画面时,油画的本质属性得到张扬。当油画家仍然对丰富的色彩无动于衷,色彩的魅力就无以体现。而且,浪漫主义的天空是色彩广阔的空间,现实主义的道路依然宽广。油画恰恰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理想舞台。现实主义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它不拒绝浪漫主义。而色彩正是使现实主义插上浪漫翅膀的佳侣。
  前代油画大师在色彩学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是一份宝贵的世界遗产。以柯罗的“对景写生”和印象派与后期印象派的色彩实践为里程碑,色彩学意义上的油画已成熟了一个美学体系。几十年来,几代油画家出国留学,有目的地学习西方油画,使中国油画有了质的飞跃。色彩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既有现实主义的钢筋铁骨,又有浪漫主义的情绪飞扬。这正是油画的旨在。没有色彩的表述,油画家的情感会受到制约。色彩是感觉,是思想情绪的宣泄与内心倾诉。油画是这种情感的艺术媒介之一。
  五
  荣·苏和在这个艺术世界里实践了多年,在绚丽的色彩世界中求索。一种适合于自己的油画语言在当前的艺术语境中涌现出来。当他回国后的一批创作中出现了在天地之间横亘着横空出世的立方体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画家的心理空间有多大。当色彩的倾诉达到饱和的时候,当色彩也需要“抽象表现”的时候,荣·苏和的色彩世界里适时地出现了立方体的表述。这是一种智慧表达。它与色彩语汇的结合,合成一种第三力,即合力。深刻而深邃的空间感在有限的画面上将人的思维引向无限。人类的思想究竟有多么广大?人类的情感终究是要求艺术的语汇来诉说的。哲学的、艺术的内涵只有在高级层次的文化意义上才能走到一起。至此,艺术家的“镣铐”已锁不住它的主人,它成了艺术家手中的彩练。彩练当空舞,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才是自由的天空。荣·苏和回国后的一系列作品中,有一个《有悬浮物的西部风景系列》,画面中隐约出现的巨大的立方体占据画面上方,它神秘而有动感,既缥缈又坚实,反映出作品维度的广阔和世界的无限,表现性地述说着宁静的宇宙是永动的空间,一切变化在天穹。人在天地间,人是渺小而可贵的。这组作品的处理是极富哲学思辨里的,其方法是写实的,色调是统一的。无突兀感,色调的神秘性加深了绘画的意境是一组探索性的绘画语言。作品中自然与形体的组合凭添了人与自然的感觉维度。写实与浪漫结合并重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对话力度。
  六
  油画的世界是色彩的世界。油画的天空是自由的心靈舞台。荣·苏和已经自由地飞翔于油画的精神世界中。色彩的成熟运用和认知是财富。正当中年的画家,艺术的好年华才开始。2010年仲夏,荣·苏和与他的学生们前往陕西佳县,用油画的艺术表现力去表达对陕北高原的认知。二十几天的写生,二十几天的行云流水般的作品诞生了。在内科大的展厅,人们祝贺这次写生的成功。殊不知,这是经过了长期必由之路之后的一种自由。在那些成熟简括的色调与色彩的抒写中,你看到一个艺术的陕北、艺术的佳县,一种黄土高原之晨的情愫。这是油画的意境,是当代油画家以中国写意式的心态所抒发的色彩倾诉。它来得那么强烈,那么朴素,而又那么有油画的本质属性感。这是油画世界所特有的色彩魅力,是这种魅力所营造的自由的情感境界。实现这一境界的路程是艰辛的,没有捷径。它必须讲究色彩的构成和心灵述说。当二者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就会犁开无边的浪花。生活的体验与经历使得色彩大放光芒,使得心灵更加纯净与高尚。油画艺术的境界反映在油画家的作品中是天地人的和谐与统一,矛盾与同一。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概莫能外。
  近几年,荣·苏和的油画写生足迹走过婺源、青岛、右玉、固阳、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的维尔霍图里耶,不断产生出阳光璀璨的油画写生创作,似一首首节奏明快响亮的钢琴乐章,动人心脾而气象抒张。
  荣·苏和的油画世界是富有思辨精神和生活气息的色彩的心灵倾诉。未来岁月的艺术实践也将会给他和他的同道者带来更大的喜悦。
其他文献
唐安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期刊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习近平  這段话出自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精神实质,揭示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战胜前进道
期刊
范少江,1976年生于广东,现居上海。1998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自幼酷爱书画,潜心研临宋元山水名作,三十余年手不释卷。书画砚作品在各大杂志发表。部分作品在新加坡、纽约、上海、广州、贵州、汕头、东京、福州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展出。1997、2014、2015、2019年在上海举办个人展。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  斯文通塞,以综世变,其真道,为历来学者之宗旨。
期刊
荆戈,祖籍青岛,生于东北,书在南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中国文联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新疆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隶书委员会委员,喀什大学客座教授,喀什市文联常委,喀什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南征伐楚,行至中山,以中山兔毫为笔头,以竹管为笔杆,制作出第一支毛笔。《古今注》载:“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
期刊
第二回合:构图  对于一位国画家来说,对构图的巧妙经营,可谓是作者技术经验和美学修养的重要体现,即“谢赫六法”中所说的“经营位置”(摘自《畫品》)。虽然吴昌硕和齐白石两位大师在构图方面的总体成就不如潘天寿(1897-1971)突出,但作为一代大师,其构图依然有很多过人之处。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玮先生在《中国画构图艺术》一书中,对吴、齐两位大师的构图艺术曾有过比较详细的解读。笔者认为,总体
期刊
潘宏伟,1961年出生,浙江武义人,浙江省书协会员。潜心研究书法、篆刻40余年,孜孜以求,博古通今。隶书、篆书在前人基础上自成一体。书法笔走游龙,饱满稳健。篆刻方寸之间,入木三分。创立“梦竹斋”书法篆刻工作室。作品多次在《美术报》《书法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出版100周年之际,创作两枚《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篆刻作品与复旦大学档案馆结缘,转入陈望道故居《共产党宣言》展览馆永久收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新冠疫情的羁绊下,在一个人人保持社交距离的今天,朋友之间的真挚与温情便显得弥足珍贵。今年,北京画院从“友情”的角度出发,专门策划推出“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特展,并将于2020年11月13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辽宁省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文博单位及艺术机构共同主办,并入选“2020年文
期刊
雷晓宁,郴州市嘉禾籍。自幼拜师中国著名画家赵良翰(吕凤子学生),著名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刘汝醴(徐悲鸿学生)和艺术大师亚明先生(新金陵画派)学习中国画。精于素描、油画,擅长写意、工笔马绘画,雕塑和园林设计。系中国国际友好联合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为职业画家、雕塑家。作品《信步》现悬挂于朝鲜妙香山国宝馆;《骁腾万里》作为国礼赠送马耳他总统;《九骏图》悬挂于中央统战部部长会议室;《骏马奔腾》《万
期刊
鄧文科 喜上梅梢瓷盘
期刊
涂少辉,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来将花鸟引入星空,创作星空画系列作品,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资助项目。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张家港市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李军,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