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亦逆数焉——论书法中的对立因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笪重光《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伸之,必故屈之;将欲拔之,必故擫之;将欲束之,必故拓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笪氏所述“书亦逆数”说,指出了书法要抑扬、顿挫、提按、反正、曲直、收放、相引相拒、相反相成,书法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所谓“逆”,“逆”者,反也。反即是对立面,“逆数”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法则。这与老子所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一类的辩证观点有相通之处。可以说这反映了中国书法形式美法则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即是说反是道运动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都由这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产生的。处在相互对立关系中的双方总是朝着相反相成的方向运动,由对立而复归统一,这种运动循环往复、永不停息。这就是《老子》反的哲学。
  万物由阴阳二气和合而生,这是先秦儒道两家共同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气,二就是阴阳二气,三就是阴阳二气之和气。[1]在老子看来,所有活动力的总根源,難以为名,强名之曰“道”。道的生成作用就是生成混沌的一气,一气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摩相荡、相互作用,又生成了冲和之气。万物都是在阴阳二气的相摩相荡中生成和变化之气,就能和合二气,生成万物。这就是“一元,二气,万物”的宇宙生成论。
  而论述阴阳思想最为集中的,莫过于《周易》。《庄子·天下篇》里说:“《易》以道阴阳。”这里指出《周易》的特色在于揭示了阴阳之理。《周易》有关阴阳、刚柔、变化的论述对书法的创造规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它完全可以说是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的哲学、美学前提。如,蔡邕《九势》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2]即是书法源自然,书法是书法家通过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揭示和体味蕴含其中的生命哲理,在通过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既然这样,那么书法艺术就要取法大自然中阴阳二气的相摩相荡和往复流行,并在两种对立的因素中获得完美的统一。所以,蔡邕说:“书乾坤之阴阳”[3]。唐虞世南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4]。孙过庭说:“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5]。可以说书法家动笔即是阴阳。
  清代笪重光《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伸之,必故屈之;将欲拔之,必故擫之;将欲束之,必故拓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正是基于这种哲学思想,而提出了“书亦逆数焉”的观点。在此之前,明代解缙实际上已表达过类似的思想,正与笪重光所论相似。他说:
  “若夫用笔,毫厘锋颖之间,顿挫之,郁屈之,周而折之,抑而扬之,藏而出之,垂而缩之,往而复之,逆而顺之,下而上之,袭而掩之,盘旋之,踊跃之,沥之使之入,衄之使之凝,染之如穿,按之如扫,注之趯之,擢之指之,挥之掉之,提之拂之,空中坠之,架虚抢之,穷深掣之,收而纵之,蛰而伸之,淋之浸淫之使之茂,卷之蹙之,雕而琢之使之密,覆之削之使之莹,鼓之舞之使之奇。喜而舒之,如见佳丽,如远行客过故乡,发其怡;怒而夺激之,如抚剑戟,操戈矛,介万骑而驰之也,发其壮。哀而思也,低回戚促,登高吊古,慨然叹息之声;乐而融之,而梦华胥之游,听钧天之乐,与其箪瓢陋巷之乐之意也。”[6]
  中国书法家强调,要大而不松散,小而不局促,要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柔中有刚,刚中带柔,肥而能清秀,瘦中有丰腴,要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要粗而能锐,细而能状,等等不胜枚举。总之,他们总是在确定一个因素之后,立刻就指向其对立面,不使其走极端,无过无不及,追求那种最合适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展现那种最和约最怡然的生命状态。可以说书法在往来顺逆、回环呼应之间体现了《周易》阴阳之理。
  注释:
  [1]冯友兰《中國哲学史新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290页
  [2]《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
  [3] 同上
  [4]同上
  [5]同上
  [6]《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
其他文献
【摘要】:工艺品设计的主题与方案可以说是服务于工艺品的创意性元素,设计师可以运用色彩的特性来创作工艺品,让色彩来倾诉设计者的“故事”和“情感”。从而激发观赏者的共鸣。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所拥有的赋色体系,大量应用在传统的服饰、图腾、京剧脸谱、宗教壁画、民间年画、古代建筑中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色彩观,这也为中国现代装饰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使工艺品设计呈现新的艺术面貌。  【关键
期刊
【摘要】:彝族漆器是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凉山彝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创造出的一种古朴典雅、敦实厚重、造型独特的餐具、酒具、法具(毕摩专用)等实用器具的总称。其造型、色彩及图案纹饰都是彝族工匠长期制作实践的结晶,蕴含着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他们的生命观和宇宙观。喜德和昭觉作为凉山彝族漆器产地的“双壁”,昭觉漆器粗犷大方,喜德漆器细腻精致,本文拟通过对两地漆器图纹的比较,对
期刊
【摘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4月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大量优秀的文物典藏沉默了上千年,如何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对于一个工业设计师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期望通过拟人化设计在博物馆文物中的应用让文物成为有血有肉的热销商品。本文从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出发,阐述博物馆文创产品“活”起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以“拟人化”手法入手论述博
期刊
【摘要】:自然界的现象中,有种非常神奇的光存在,利用多种形式:投射、折射、散射等来表现不同的形态,促使在风景园林、建筑行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同时园林景观中光影作为其实体要素表现的艺术形式,应用到风景园林中来,给园林景观带来了不同的景色,近年来,风景园林中使用光影来进行的艺术性表达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文中将对光影对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进行研究。希望对将来的风景园林艺术性的表达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
期刊
【摘要】:荷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面对着同一题材的荷花,不同的画者有着自身的绘画语言与主观意识,会创作出不同的荷绘画作品。本文主要以荷作为绘画载体,以自身毕业创作实践为基础,来探讨中西方不同文化下的荷绘画技法,特别是用油画语言来表现荷。传统文人笔下的荷在于“文化符号”,注重荷的文化隐喻。莫奈的《睡莲》是闻名于世的西方荷画精品的代表作,他则更注重于色彩的展现。而笔者在进行创作时,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的很多城镇建设被批评为“千城一面”,设计上不考虑精神审美需求一味追求形式上制式化,本文旨在通过对安康市石泉县老街改造规划的探索过程中,提出景观小品的设计方案,以此保留本地化特色,提升石泉县的形象,也体现了景观设计的人性化。  【关键词】:景观小品设计;陕南石泉;老街改造  1、引言  石泉县古城区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秦岭以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生长出具有当地特
期刊
【摘要】:古老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陇东地区民间艺术独特的美学思想,长期以来的交通封闭形成了文化的封闭,这反而使世代相传的小生产自然经济结构和原始文化形态得以延续下来,并在世代相传的群众性的艺术中遗存下来。其中不仅保存了极其丰富的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民俗,而且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民间传统哲学、美学体系、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陇东民间美术作品,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但又受到意识与技术的局限,它只能以朴拙的形态
期刊
【Abstract】: Weifang kite is a miracle in folk art, in particular, the color matching of the kite embodies the features of folk culture. The unique color language of Weifang kite has opened a gorgeous
期刊
中国自古以来以“衣冠王国”著称,以皇族服饰为主要内容的服饰制度,成型于周代,在當时就已设立专门负责服饰的部门,服饰的作用已不只限于遮体护身,开始与政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流传至今的《周礼》、《仪礼》、《礼记》,都详尽的记录着当时严格的服饰等级、礼仪场合及专门掌管车骑服饰的官员。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强化,服饰制度也越来越严密、完善,出现了《舆服志》等对统治阶层的车骑服饰制度有着更为专门的详细的记录。到
期刊
【摘要】: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职场中,称呼语直接影响着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本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职场中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并探究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  【关键词】:中日;称呼语;职场;使用差异  一.引言  在汉语中主要有“称呼语”和“称谓语”两种表达方式,关于二者的区别  目前还未有定论。本文采用曹炜(2005)[1]的解释,“称呼语是人们彼此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