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一部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混入高校党员队伍,影响了整个党员队伍的质量,所以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生党员;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提高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活力。所以,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认识到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重要意义
某些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未能认识到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未能认识到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以致于很多高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只重视发展的形式忽视了内容、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工作比较被动,以致于出现了党员质量良莠不齐,党员综合素质另人担忧的局面。
2、某些高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发展的数量,而忽视了发展质量。
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某些高校因为过分重视党员数量,而对于党员的发展质量没有把好关,没有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而是打着“以点促面”,“发挥党员带动作用”的旗号,重视党员的发展数量,从而导致党员的整体质量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
3、没有形成“发展—跟踪—反馈”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良性机制
某些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党员的后期考察和再教育,没有形成“发展—跟踪—反馈”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良性机制,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党之前表现非常积极,而一旦进入党组织的大门就会“原形毕露”,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反而会影响党组织的整体质量。
(二) 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整体较低。许多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敏锐性不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心不够。其次,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使得少数同学在入党动机上出现了功利化的趋向。再次,很多学生党员并不能真正做到自己的承诺,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最后,不能自觉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少数学生党员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不能系统掌握马列著作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理论体系。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做法与思考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为发展高质量的学生党员提供组织保障
1、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各所高校要合理设置基层党支部,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校园内全面覆盖。各高校应该做到确保党组织设立在班上,努力形成“一年级班级有党员、二年级班级有党小组、三年级班级有党支部”的新型学生党建格局,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方便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进行教育培养,更加有利于,更加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党开展工作,更加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激发党组织的创造力。
2、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者工作水平。高校学生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要想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该由高校从事政治辅导员和负有把关重任的党委组织成员以及学生党支部书记组成。
(二)重视培养教育,为发展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提供思想保证
1、要切实做好高校学生党员选拔、教育、培养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党员选拔、教育、培养整个过程中,要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入党前,重视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要有严格的选拔制度,在学生中择优选拔思想进步、成绩优异、有较强服务意识的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参加业余党校的学习;在从积极分子转化到终点培养对象的过程中,培养人和考察人要对被培养人和被考察人充分了解,并且要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的相关表格和其他材料;在终点培养对象向预备党员转化的过程中,高校党支部要认真组织召开党支部接纳新党员大会,党委组织员要以认真诚恳的态度同新发展的预备党员进行谈话。同时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和严格要求;入党后,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重视党员在考察期内的表现,只有表现优异的才允许如期转正,同时党组织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对新入党的通知做好踪培养考察,努力帮助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不仅实现组织上入党,还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2、对学生党员培养发展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大学生从一名普通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进入高校学习到成为积极上级,服务同学的入党积极分子。第二阶段,从同学们中间的佼佼者——入党积极分子到重点培养对象;第三阶段,从重点培养对象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在每个不同的阶段,作为高校,都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贴近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是他们易于接受、消化,同时要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规范高校学生入党的各校规章制度,为提高党员量提供健全的制度保证
1、建立合理完善的逐级推荐制度。一要建立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制度。高质量的入党积极分子是保证建立高质量学生党员队伍的基础,只有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推荐方式,才能保证所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质量,从而为高质量学生党员队伍的建立提供保障。二是实行谁推荐谁负责的推荐制度。高校学生在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要确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培养人要对积极分子进行全方位跟踪培养,根据培养情况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成熟程度,适时向所在党支部提出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的意见,其中的一名培养人最好是该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方位地跟踪考察。
2、各高校党支部要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制度。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在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初步确定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四个主要环节,均要进行公示,对发展的结果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党内外同学的意见,听取广大群众的声音,以做到对发展对象全面了解,加大党员群众的参与范围和监督力度。
3、完善组织员考察谈话工作制度。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员的把关作用,确保所发展的学生党员的质量。为此,高校党支部应该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完善《组织员工作条例》、《组织员工作规范》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组织员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要求等,强化组织员的工作责任;积极推进组织员队伍建设,加大对组织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组织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吸收有党建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加入组织员队伍,在学生工作一线增加专职组织员岗位,直接指导学生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推进发展党员工作过程监督,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是: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3年度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编号:GXDJ2013B77
参考文献:
[1]王光坊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7年
[2]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第4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提高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活力。所以,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认识到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重要意义
某些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没有认识到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未能认识到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未能认识到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以致于很多高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只重视发展的形式忽视了内容、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工作比较被动,以致于出现了党员质量良莠不齐,党员综合素质另人担忧的局面。
2、某些高校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发展的数量,而忽视了发展质量。
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某些高校因为过分重视党员数量,而对于党员的发展质量没有把好关,没有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而是打着“以点促面”,“发挥党员带动作用”的旗号,重视党员的发展数量,从而导致党员的整体质量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
3、没有形成“发展—跟踪—反馈”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良性机制
某些高校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党员的后期考察和再教育,没有形成“发展—跟踪—反馈”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良性机制,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党之前表现非常积极,而一旦进入党组织的大门就会“原形毕露”,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反而会影响党组织的整体质量。
(二) 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养整体较低。许多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敏锐性不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心不够。其次,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使得少数同学在入党动机上出现了功利化的趋向。再次,很多学生党员并不能真正做到自己的承诺,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最后,不能自觉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少数学生党员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不能系统掌握马列著作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理论体系。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做法与思考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为发展高质量的学生党员提供组织保障
1、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各所高校要合理设置基层党支部,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校园内全面覆盖。各高校应该做到确保党组织设立在班上,努力形成“一年级班级有党员、二年级班级有党小组、三年级班级有党支部”的新型学生党建格局,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方便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进行教育培养,更加有利于,更加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党开展工作,更加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激发党组织的创造力。
2、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者工作水平。高校学生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要想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该由高校从事政治辅导员和负有把关重任的党委组织成员以及学生党支部书记组成。
(二)重视培养教育,为发展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提供思想保证
1、要切实做好高校学生党员选拔、教育、培养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党员选拔、教育、培养整个过程中,要抓好以下三个重点环节:入党前,重视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要有严格的选拔制度,在学生中择优选拔思想进步、成绩优异、有较强服务意识的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参加业余党校的学习;在从积极分子转化到终点培养对象的过程中,培养人和考察人要对被培养人和被考察人充分了解,并且要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的相关表格和其他材料;在终点培养对象向预备党员转化的过程中,高校党支部要认真组织召开党支部接纳新党员大会,党委组织员要以认真诚恳的态度同新发展的预备党员进行谈话。同时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和严格要求;入党后,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重视党员在考察期内的表现,只有表现优异的才允许如期转正,同时党组织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对新入党的通知做好踪培养考察,努力帮助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不仅实现组织上入党,还要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2、对学生党员培养发展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大学生从一名普通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进入高校学习到成为积极上级,服务同学的入党积极分子。第二阶段,从同学们中间的佼佼者——入党积极分子到重点培养对象;第三阶段,从重点培养对象发展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在每个不同的阶段,作为高校,都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贴近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是他们易于接受、消化,同时要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规范高校学生入党的各校规章制度,为提高党员量提供健全的制度保证
1、建立合理完善的逐级推荐制度。一要建立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制度。高质量的入党积极分子是保证建立高质量学生党员队伍的基础,只有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推荐方式,才能保证所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质量,从而为高质量学生党员队伍的建立提供保障。二是实行谁推荐谁负责的推荐制度。高校学生在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要确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培养人要对积极分子进行全方位跟踪培养,根据培养情况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成熟程度,适时向所在党支部提出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为发展对象的意见,其中的一名培养人最好是该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方位地跟踪考察。
2、各高校党支部要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制度。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在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初步确定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四个主要环节,均要进行公示,对发展的结果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党内外同学的意见,听取广大群众的声音,以做到对发展对象全面了解,加大党员群众的参与范围和监督力度。
3、完善组织员考察谈话工作制度。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员的把关作用,确保所发展的学生党员的质量。为此,高校党支部应该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制定完善《组织员工作条例》、《组织员工作规范》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组织员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要求等,强化组织员的工作责任;积极推进组织员队伍建设,加大对组织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组织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吸收有党建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加入组织员队伍,在学生工作一线增加专职组织员岗位,直接指导学生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推进发展党员工作过程监督,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是: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3年度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编号:GXDJ2013B77
参考文献:
[1]王光坊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2007年
[2]陈英军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