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民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我当村支书就是要力求给全村的移民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2003年4月,不到30岁的余胜在竞选奉节县安坪乡三沱村支部书记时,踌躇满志地许下诺言。
踩进移民“深水区”
位于奉节县城以西20公里的三沱村,是三峡库区最早的移民试点村。
当余胜挑上村支书这一重担时,“三沱移民新村”早已名声在外。当时,二期移民工作已大功告成,横在他面前的是解决前期遗留问题、搞好三期移民清库工作。
“三沱移民工作不能虎头蛇尾。”余胜暗下决心。
156米,这条三峡水库三期水位线,宛如一道铜墙铁壁,横在余胜的心中。156米水位线下能否顺利实施清库,直接影响到三峡库区三期蓄水。
然而,面对水位一天天上涨,村民们房子仍舍不得拆,果树仍舍不得砍。
余胜率先将自家156线下的所有脐橙树砍光。其他村干部和党员也跟着砍树拆房,三期移民清库打开了突破口。
余胜和村主任攀得华等分头到移民家做思想工作,一家接一家,一个院坝又一个院坝……余胜不断吃“金嗓子”,有时一天要吃七八包。
移民彭国强家缺少劳动力,想将156线下的脐橙树苗移栽到线上,余胜带领村主任、计生助理员到彭家,将上千株脐橙树苗全部“就地后靠”。
2600人的移民大村,经历10年移民,800亩土地被淹,村民有的移居外地,有的就地后靠,加之婚丧嫁娶,以前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布格局已面目全非。2005年初,三沱村一部分村民有一两亩土地,一部分村民连一分地也没有了,严重失衡。
要使全村稳定发展,必须尽快重新调整土地。然而,这种现象在三峡库区普遍存在,是一道超级难题。
“别去搞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啃下这块硬骨头,这个老大难问题你能解决吗?”亲戚朋友都劝他。
“只要按政策办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余胜坚定地说。
余胜反复学习了解移民政策,一次又一次地与县乡领导和移民们商讨,创造性地创立了“排序”与“平均主义”相结合调整土地的模式,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土地分配不公问题。今年3月初,三建委调研组在三沱村调研后认为,这种调整土地的办法,在三峡库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一位领导说:“感谢余胜破解了一道大难题。”
“在遗留问题面前不推诿,坚决按照政策办事,只要舍得‘下水’,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3年来,余胜帮助移民解决的遗留问题有80多件,有效地维护了移民的利益,三沱村没有出现过一起移民上访案件。
咬住发展不放松
余胜说他“爱钱如命”,脑子里一直想搞经营。他大专毕业后在一家工厂上班,嫌钱少了就辞职下海,天南地北地跑,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担任村支书后,他决定趁移民搬迁机会,把移民们带动起来,一起经营。
2004年,库区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余胜带着几个精明的移民到湖北恩施、重庆永川等地学习养猪技术,还请来专家指导修筑圈舍、配置饲料、防病治病,与上百户移民合资,组建了奉节移民华荣科技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投入大,以前一家一户只能养几头猪,而公司“职工”每人养上百头猪都不累。
六组移民余定胜拿不出钱,但又想加入公司,余胜让他以多投劳力的办法入股,年均收入达6000多元,一举甩掉了穷帽子。
为了畅通销售渠道,余胜与双汇集团签下产销合同,如今,只要公司将肥猪装上船只,双汇集团就会将钱打到公司账上。2005年,公司出栏肥猪5150头,生猪存栏1835头,收入达403万元。
三沱村是奉节传统的脐橙生产基地,在余胜的带领下,2005年底,全村脐橙种植面积达1032亩,总产量2165吨。几年前,移民贺昌友、操和光等从江边搬到山上后,曾悲观失望过,如今示范果园又让他们找回了被“淹没”的信心。
而今,种花的、养牛的、喂兔的……各式各样的专业大户已在三沱村蓬勃兴起,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移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殷实。
前不久,三沱村开展了一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大讨论活动。党员、群众纷纷建言献策,共产生了30多条关于三沱村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抛出村里未来5年的初步发展规划: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全体村民中树立农业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对移民进行产业化工人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宁愿苦自己,决不误移民”
三沱村的发展让移民们尝到了甜头,年轻的余胜赢得了移民们的尊重和信任。
“宁愿苦自己,决不误移民。”为使全村移民真正实现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三沱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喊出了这句口号。余胜说:“如果我一个人富起来,村里的其他移民受穷,我感到耻辱;如果全村移民都富起来了,我一个人穷,我感到骄傲。”
三沱村的移民都清楚,这几年,余胜为村里争取了不少项目,但他从来不为自己的腰包打算。就是在他领导的养殖公司里,他的收入也和养猪的职工差不多。
2005年,余胜被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在荣誉面前,他说,三期移民工作的结束,远不是句号,而仅仅是一个开头。
“过去移民天天喊着要补偿,现在人人想着要发展。”移民在思想观念上的巨大转变,让余胜对这个开头充满了信心。
变化远不止这些。村里一些曾对余胜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如今变得对他信任了;一些曾埋怨过余胜的村民,如今变得对他理解了;一些曾为难过余胜的村民,如今变得对他主动支持了……当余胜要外出开会,村民们都会争着用自己的摩托车送他一程;看到他家的农活忙不过来,村民们还会主动上门帮忙……
今年3月9日,奉节县最后一批外迁移民离乡。余胜帮本村移民李美中装好最后一箱行李。
“余支书,以前我埋怨过你,骂过你,为难过你,请你不要计较,你是真正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办踏实事的人!”李美中握着余胜的手,久久不松。
“到了永川,要把家庭搞好,早点富起来,为三沱人争光,还有没解决好的事,就给我打电话。”余胜曾说过要送本村移民到永川新家,因事情太多抽不出身,临行前,他请移民们吃了一顿告别饭。
汽车发动了,两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踩进移民“深水区”
位于奉节县城以西20公里的三沱村,是三峡库区最早的移民试点村。
当余胜挑上村支书这一重担时,“三沱移民新村”早已名声在外。当时,二期移民工作已大功告成,横在他面前的是解决前期遗留问题、搞好三期移民清库工作。
“三沱移民工作不能虎头蛇尾。”余胜暗下决心。
156米,这条三峡水库三期水位线,宛如一道铜墙铁壁,横在余胜的心中。156米水位线下能否顺利实施清库,直接影响到三峡库区三期蓄水。
然而,面对水位一天天上涨,村民们房子仍舍不得拆,果树仍舍不得砍。
余胜率先将自家156线下的所有脐橙树砍光。其他村干部和党员也跟着砍树拆房,三期移民清库打开了突破口。
余胜和村主任攀得华等分头到移民家做思想工作,一家接一家,一个院坝又一个院坝……余胜不断吃“金嗓子”,有时一天要吃七八包。
移民彭国强家缺少劳动力,想将156线下的脐橙树苗移栽到线上,余胜带领村主任、计生助理员到彭家,将上千株脐橙树苗全部“就地后靠”。
2600人的移民大村,经历10年移民,800亩土地被淹,村民有的移居外地,有的就地后靠,加之婚丧嫁娶,以前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布格局已面目全非。2005年初,三沱村一部分村民有一两亩土地,一部分村民连一分地也没有了,严重失衡。
要使全村稳定发展,必须尽快重新调整土地。然而,这种现象在三峡库区普遍存在,是一道超级难题。
“别去搞了,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啃下这块硬骨头,这个老大难问题你能解决吗?”亲戚朋友都劝他。
“只要按政策办事,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余胜坚定地说。
余胜反复学习了解移民政策,一次又一次地与县乡领导和移民们商讨,创造性地创立了“排序”与“平均主义”相结合调整土地的模式,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土地分配不公问题。今年3月初,三建委调研组在三沱村调研后认为,这种调整土地的办法,在三峡库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一位领导说:“感谢余胜破解了一道大难题。”
“在遗留问题面前不推诿,坚决按照政策办事,只要舍得‘下水’,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3年来,余胜帮助移民解决的遗留问题有80多件,有效地维护了移民的利益,三沱村没有出现过一起移民上访案件。
咬住发展不放松
余胜说他“爱钱如命”,脑子里一直想搞经营。他大专毕业后在一家工厂上班,嫌钱少了就辞职下海,天南地北地跑,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担任村支书后,他决定趁移民搬迁机会,把移民们带动起来,一起经营。
2004年,库区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余胜带着几个精明的移民到湖北恩施、重庆永川等地学习养猪技术,还请来专家指导修筑圈舍、配置饲料、防病治病,与上百户移民合资,组建了奉节移民华荣科技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投入大,以前一家一户只能养几头猪,而公司“职工”每人养上百头猪都不累。
六组移民余定胜拿不出钱,但又想加入公司,余胜让他以多投劳力的办法入股,年均收入达6000多元,一举甩掉了穷帽子。
为了畅通销售渠道,余胜与双汇集团签下产销合同,如今,只要公司将肥猪装上船只,双汇集团就会将钱打到公司账上。2005年,公司出栏肥猪5150头,生猪存栏1835头,收入达403万元。
三沱村是奉节传统的脐橙生产基地,在余胜的带领下,2005年底,全村脐橙种植面积达1032亩,总产量2165吨。几年前,移民贺昌友、操和光等从江边搬到山上后,曾悲观失望过,如今示范果园又让他们找回了被“淹没”的信心。
而今,种花的、养牛的、喂兔的……各式各样的专业大户已在三沱村蓬勃兴起,200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移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殷实。
前不久,三沱村开展了一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大讨论活动。党员、群众纷纷建言献策,共产生了30多条关于三沱村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抛出村里未来5年的初步发展规划: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全体村民中树立农业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对移民进行产业化工人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宁愿苦自己,决不误移民”
三沱村的发展让移民们尝到了甜头,年轻的余胜赢得了移民们的尊重和信任。
“宁愿苦自己,决不误移民。”为使全村移民真正实现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三沱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喊出了这句口号。余胜说:“如果我一个人富起来,村里的其他移民受穷,我感到耻辱;如果全村移民都富起来了,我一个人穷,我感到骄傲。”
三沱村的移民都清楚,这几年,余胜为村里争取了不少项目,但他从来不为自己的腰包打算。就是在他领导的养殖公司里,他的收入也和养猪的职工差不多。
2005年,余胜被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在荣誉面前,他说,三期移民工作的结束,远不是句号,而仅仅是一个开头。
“过去移民天天喊着要补偿,现在人人想着要发展。”移民在思想观念上的巨大转变,让余胜对这个开头充满了信心。
变化远不止这些。村里一些曾对余胜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如今变得对他信任了;一些曾埋怨过余胜的村民,如今变得对他理解了;一些曾为难过余胜的村民,如今变得对他主动支持了……当余胜要外出开会,村民们都会争着用自己的摩托车送他一程;看到他家的农活忙不过来,村民们还会主动上门帮忙……
今年3月9日,奉节县最后一批外迁移民离乡。余胜帮本村移民李美中装好最后一箱行李。
“余支书,以前我埋怨过你,骂过你,为难过你,请你不要计较,你是真正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办踏实事的人!”李美中握着余胜的手,久久不松。
“到了永川,要把家庭搞好,早点富起来,为三沱人争光,还有没解决好的事,就给我打电话。”余胜曾说过要送本村移民到永川新家,因事情太多抽不出身,临行前,他请移民们吃了一顿告别饭。
汽车发动了,两人的眼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