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多元文化越来越成为幼儿园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幼儿园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幼儿家长的热切愿望。多元文化的开展有助于幼儿园克服文化独尊和盲目文化自傲,也有助于幼儿园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盲从,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形成积极、正面的教育心态。
  一、多元文化的内涵
  所谓多元文化,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在性質、形态等方面所具有的多样性。多种经济形式是多元文化的基础。各种文化具有相同的源头和一个类似的发展历程。文化的形成是基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基础之上的。
  二、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实施的意义
  (一)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接踵而来,例如“萝莉”、“思密达”、“肯德基”等等,这些来自外部的语言使得幼儿的语言功能更为丰富,幼儿能够愉快、自主、快速并成功地融入语言符号的学习中来。另外,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性油然而生,在外来语言融入中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文化基因”,通过“文化基因”的排列组合变化,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发展,推动民族存活、发展乃至壮大下去。文化不仅是人类生存性的写照,也是不同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深藏在民族的传统、信仰、习俗以及社会心理之中,构成了民族特性的一部分,对各自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多元文化的引入并不会削弱本族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反而更能够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多民族文化进幼儿园,进课堂,进教材,从而使得幼儿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民族和国家。通过不同文化的磨合与碰撞,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三)有助于幼儿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对幼儿文化价值观的践行带来一定的挑战。当前我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总体上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不仅有传统的、保守的文化价值观念,而且有全新的、外来的、开放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生成与发展。幼儿应该对不同文化都要尊重和宽容,平等、友好地对待与本族文化有差异的人,幼儿只有充分了解本族文化并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时,才能够形成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尊重文化建设的多样性。
  三、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施路径
  (一)在环境创设中营造多元文化的氛围
  处于3-6岁阶段的幼儿,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只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元文化教育活动,教师在环境创设中需要抓住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幼儿理解教师意图,从而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有的学校开展茶艺、布艺、地方戏曲、民族歌舞等,教师能够从环境创设中引起幼儿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幼儿积极活跃地参与到多元文化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否能够创造良好的环境创设是教学的关键。有的学校全部采用外国文化装饰,在异国风情中让幼儿体会多元文化;有的学校通过张贴世界地图,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中来,能够引发幼儿积极的好奇心,施以多元文化的营构与创意。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
  日常生活在全部社会生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日常生活世界作为人类生存的背景世界应当受到普遍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更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的日常生活内容更加与日俱增,多元文化的学习难度也逐步增大。为了能够为幼儿提供多元文化的学习场地,在学校教师有选择性地为幼儿提供各国有代表性的餐饮,如韩国烧烤、西餐,日本料理等,让幼儿体验国外餐饮与国内餐饮之间多元文化的差异;同时教师也可组织幼儿制作中餐和西餐,如包饺子、做汤圆、做水果沙拉等,让幼儿了解东西方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的不同。幼儿还可以从家中带来体现多种民族特色文化的装饰品、工艺品、服饰等,让幼儿或观赏或穿着,从中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幼儿园也可提倡和鼓励幼儿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从中感受多元文化的精妙。
  (三)在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多元文化
  节日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伦理本位。节日庆祝活动中蕴含着儒家传统价值观念以及道德伦理,每个节日都包含着各种礼仪,而且,这些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道德伦理,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凝聚点。例如重阳节注重敬老孝亲,端午节纪念屈原等,它们承载着我国节日中的伦理、道德和信仰,使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西方国家圣诞节、母亲节、感恩节、万圣节的引进,也使幼儿有机会接触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增进儿童对多元文化的正确认知。
  结语
  对幼儿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环境创设、日常生活、节日庆祝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使得幼儿能够发扬本土文化,尊重外来文化,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小公民”。
其他文献
我们幼儿园所处的社区是一个移民之乡,有来自全国180多个县市11个民族的移民陆续迁徙至此,这些民族包括:汉族、布依族、壮族、土家族、白族、回族、彝族、苗族、仡佬族、侗族、蒙古族等。这些民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比如语言、建筑、食品、民俗、节庆等,在本地区共存、交融,发展。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现实条件,为我园能将民族精神根植于幼小的心灵,向幼儿展现多民族文化这一理念付诸研究和实践之中,提供
民族音乐大概意思是指,音乐的创作来源于民间,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之余、劳作之余创造的音乐,同时在民间得到广泛的传播。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程中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乐器,当然还有与本民族的风俗相接近的民族舞蹈、说唱音乐、戏曲文化,民族音乐的特质决定了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艺术中的宝藏。小学生学习传统的民族音乐能够培养他们的愛国情怀,同时能够培养他
陶行知指出“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让幼儿走出园门,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体验,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在幼儿园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推广。但是,由于幼儿人数多、师资不足,活动安全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社会实践活动不乏有很多“走過场”的形式。如何让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
小学教育阶段是塑造民族地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只有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开端。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有关教学资料的查阅与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与固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为
转眼间,我迎来了自己的第十个开学日。  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只见老师们正列队在校门口欢迎我们,每位老师手里都拿着一摞书签。我走近位漂亮温柔的老师,说了一声:“老师好!”她温柔地对我说: “欢迎你回来,这是送给你的书签,希望新学期你能好好学习。”“谢谢老师!”我拿着精美的书签,乐滋滋地往前走。  走进教学楼的大厅,我发现,大厅不样了!校长竟然将年级的一间教室改造成了一扇玻璃门,透过玻璃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