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视阈下高校“90后”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or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已进入网络化和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组成已经由“80后”变为“90后”,“90后”的群体特征赋予了大学生党员队伍新的特点。本文以新媒体的特性为出发点,结合“90后”大学生的共性,分析探讨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新媒体时代高校“90后”学生党员教育引导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 “90后”大学生 党员教育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逐渐普及,信息海量而快速的传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碰撞,并于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的三观。新媒体因为其快捷、方便的典型特征,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信息获取、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他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感知和了解社会,向社会表达个人思想和意志的新兴载体。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无疑给高校传统思政工作、大学生党员教育造成冲击,同时也带来便利条件,新媒体平台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党员教育不可忽视的新工具。
  一、新媒体的特性
  新媒体,又称为多媒体互动,或数字媒体,是多门学科的交集。一切与传统的、旧的媒体相异的媒体,或者以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和时空观念,重新组合起来的媒体,就是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通讯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通讯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具有开放性与即时性,更为人性化,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信息传播途径。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二、新媒体视域下“90后”学生党员的特点
  电脑和手机是目前大学生群体接触最多的媒介,以其方便和快捷的特性吸引着广大学子,特别是“90后”群体,他们于20世纪末出生,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物质条件较优越,自幼受到的溺爱远多于经历的挫折。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新媒体技术同样处于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过程,新媒体对于“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常被比喻为“衔着鼠标出生的一代”。在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也在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入党动机多元化。
  新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接收信息便捷,思维活跃。“90后”学生党员爱国、关注时政,入党是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归属感。但由于在认识问题上有不成熟的地方,因而也容易受到负面思潮的影响,部分“90后”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带有功利化色彩,认为入党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一些学生把党员看做是身份的象征;还有些学生申请入党是出于从众心理。
  (二)党员意识较薄弱。
  “90后”学生党员具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注重个人发展,忽略身为党员的服务和奉献的个人责任。部分“90后”学生党员遇到问题当“老好人”,明哲保身,集体责任意识淡漠,模范带头作用并不明显。以自我为中心,在权利和义务两者之间有偏斜,忽视应尽的义务。身为党员应当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心理准备,以及为群众利益适当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在这一点上来讲,许多“90后”的党员意识较薄弱。
  (三)政治敏感程度低。
  新媒体时代,公众获取时事新闻多元化,主流思想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冲击,一些“90后”党员受到大容量信息的包围,易受负面信息的侵蚀,对社会热点话题不能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再加上“90后”的一些学生党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中,而忽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对时事热点话题兴趣不高,政治敏感度有待提升。
  三、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积极的促进作用。
  1.新媒体的开放性促进了学生党员的个性发展。海量的信息、丰富的界面、快捷的交流,新媒体技术为“90后”学生党员延伸了学习场所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党员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特别是手机微博、个人空间等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和展示才能的空间。
  2.新媒体的互动性实现了学生党员的双向交流。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党员教育“一对多”和生灌硬输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实现了“多对多”的大众传媒模式,达到情感共鸣,增强了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二)消极的负面影响。
  1.新媒体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载体等新媒体途径加紧思想、文化渗透,使得一些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心理、需求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在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多元性和世俗化的特点。
  2.新媒体使人际关系逐渐淡化。随着新媒体走进大学校园,一些大学生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张扬个性,反而疏远了现实生活群体,久而久之,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冷漠、孤僻,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人际交往,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阻碍了一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新媒体环境间接制约了大学生党员健康人格的形成。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与随意性,负面信息比较多,“90后”大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期,更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和左右。虽然通过网络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但过分依赖网络,会大大降低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另外,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网络,干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所有这些,对涉世不深的“90后”大学生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4.新媒体对传统党员教育的权威性提出挑战。新媒体的全民性和跨时空性打破了时空的限制,“90后”大学生能够更多更快地了解和获取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了深刻变革。在新媒体视域下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地位来获取资源、交流信息,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是同步的,信息来源的限制和管理的难度极大,负面的信息如潮水般冲击着学生的思想防线,影响着传统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教师教育话语权受到削弱,对传统党员教育工作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   四、新媒体视阈下“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积极研究新媒体对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的积极因素,努力消除消极影响,使其成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力量,实现对大学生党员健康教育和引导。
  (一)建立“90后”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机制。
  对于高校“90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来说,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是一生的职责。在传统学生党员教育的基础上,结合“90后”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文本、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态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力求使教育内容更贴近“90后”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接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尝试开设网络党校,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网络进行宣传,随时随地进行在线时政理论学习,以撰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考核,与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合力。
  (二)建立网络党建领地,完善党员教育信息发布机制。
  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抓好新媒体开发、建设与管理。建设新媒体公众平台,必须靠具有较高媒体素养的专业队伍来支持。借助高校社团组织中原有的通讯类、文学类社团的力量,精选骨干党员以及有较高觉悟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成立党建新闻媒体中心,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新闻质量、提高发稿效率和加强内容审核,学院学生党建负责的老师为第一责任人,决定平台信息的基调,做好内容审阅,通过正面引导和技术手段,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使校园网络成为文明网络、绿色网络和健康网络。注重思想性、教育性和引导性,提高“90后”大学生对各种负面信息的抵抗能力。在新媒体公众平台运行的同时,要注重“90后”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集体学习和定期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坚定政治立场。
  (三)创新形式,积极探索“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新渠道。
  传统的党员教育大多是通过支部会议、谈话、党课等形式进行,手段比较单一,如今应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环境,把新媒体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网络教育功能。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搭建交流平台,以网友、博主的身份在线交流,正面引导,实现师生平等对话,通过“微信”第一时间及时推送信息,培养“网络党员领袖”引领学生党员的发展方向,把握好思想脉搏,实现思想教育的全员覆盖、全程融入。同时注重提升线上平台的吸引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力和渗透力。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应通过微博和博客,针对“90后”大学生关注的普遍问题、热点事件等进行分析、引导,发表时事评论,在线上进行师生互动和交流,充分发挥“90后”大学生在沟通交流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大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积极参与热点问题讨论,传递校园正能量,将思想引导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融入其中,提高“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翃,蔡颂.试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4:110-112.
  [2]朱宇,邱增凯,叶鑫.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中国报业,2013,2:139-140.
  [3]孙成政,吴立伟.基于新媒体视野下的“90后”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8:28-29.
  [4]吴荣军,蒋义刚.略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J].南方论刊,2011,2:72-74.
  [5]郝健强.自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浅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9)2:97-99.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党建与思想政治专项)研究基金项目(2016sz010)。
其他文献
目前, 研究蛋白分子的构象变化用得最多的是光谱法, 如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核磁共振谱等[1]. 由于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与其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直接相关[2], 所以色谱法也成为
期刊
利用一种绿色的合成工艺,采用巯基乙酸作为配体,在水溶液中成功合成了水溶性的 Mn∶ZnS 纳米晶,并研究了掺杂浓度对 Mn∶ZnS 纳米晶的结构及光谱性质的影响.XRD 结果表明,合
首先测定了掺杂不同浓度甲紫条件下KDP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发现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KDP晶体的溶解度逐渐减小;进而通过测定不同掺杂条件下KDP溶液的成核诱导期,发现随着甲紫掺
2004年5月25日,在成渝公路28公里处,一辆运输型拖拉机转弯措施不力,造成翻车.简阳市公安交警大队接到报案后,数名交警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一辆满载粮食的四川M11261运输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