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正下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说


  仰望宇宙的无垠,慨叹生命的绚烂,在智慧之诗中品味科学的浪漫。
  2021年,当世界各国忙着接种疫苗时,大家都在期待新冠过后经济的重振,生活再次步入正轨,几乎没有人愿意去考虑下一次灾难何时到来。“但是,如果人们再不立即行动,以应对新冠的合作精神应对气候变化,那么它带来的恶劣影响,比起新冠疫情将有过之而无不及——几十年内,每年因气候变化影响导致的死亡人数或将是2020年新冠死亡人数的近三倍,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新冠疫情每10年就卷土重来一次。”盖茨基金会CEO马克·苏斯曼表示,“为了在未来几年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影响,全球需要在205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至净零排放。鉴于目前世界每年排放约510亿吨温室气体,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艰巨的任务。”
  如果按照经济发达程度来为碳排量排序,全球较富的一半国家提供了86%的排放量,而较穷的另一半国家总和也只有14%。德国的人均排放量是印度的五倍多,美国人不到3天的排放量就等于尼日利亚人一年的总和。然而,由于经济结构和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那些排量较小的国家却因为气候变化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根据非营利组织Germanwatch的调查结果,在2000年至2019年期间,全世界共发生了约1.1万次极端气象灾害,导致了160个国家和地区近47.5万人丧生,造成了近2.5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对于依赖农业的地区来说,气候剧变可能导致系统性的经济崩溃,由此引发的粮食危机、暴力冲突、生态恶化、难民等一系列后果,正在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温室效应与物种大灭绝


  自工业革命至今,人类已经往大气层中排放了超过1.5万亿吨的二氧化碳,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的排放量还在稳步递增。据统计,2019年370亿吨的碳排量比2000年高出了50%,几乎是50年前的三倍。近年来我们越发频繁地看到这样的新闻:北极热浪成为常态、冰川融化每年都在突破纪录、极地动物被迫流浪。尽管在观看此类新闻时大家总会扼腕叹息,但由于事发地过于遥远,很难与当下生活发生直接的联系,人们往往只会“报以同情”而并非对自身的未来产生危机感。不过,如果我们以地球的时间轴来观察生命数次沉浮的历史,就会发现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落下。
  在生命出现至今的30多亿年中,至少发生过五次物种大灭绝事件,最为人熟知的是第三次的二叠纪大灭绝以及第五次的白垩纪恐龙大灭绝。在2.5亿年前发生的二叠纪大灭绝中,地球板块活动引起了火山和地震的集中爆发,释放出的巨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度快速上升,杀死了70%的陆地生物和超过95%的海洋生物,是几次物种大灭绝中最为惨烈的一次。而根据科学家观测,二氧化碳在多次物种大灭绝中都扮演了关键角色。此外,尽管历史上所有的物种大灭绝都有幸存者,但那些處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恐龙走下地球霸主地位,很难出现哺乳动物的繁盛,人类的崛起也无从谈起。
  在今天,由于人类制造工具的能力呈现指数级上升,我们改变自然环境的速度也相应加剧。大量研究显示,在人类作为地球霸主的当下,很多生物的灭绝率高于自然生态灭绝率的几百至几千倍,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在被拉开序幕。如果我们不能阻止“人类纪”重演大灭绝的历史,或许在人类消失后,某种小型生物会拿下接力棒,继续开创属于它们的时代。也就是说,在“保护地球”的口号下,我们呵护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大自然,而是自己。

寻找清洁能源


  解决温室效应,寻找清洁能源是首要任务,但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后,很多人开始“谈核色变”。然而如果计算产出每能量单位造成的死亡人数,我们会发现燃烧煤或石油等化石能源造成的杀伤力是其他清洁能源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燃烧化石释放出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造成的空气污染在诸多种环境污染中最为致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室外空气污染每年可导致近400万人死亡,而且由于此种空气污染是逐渐加重的,容易被习惯、被忽视。在与核电比较时,人们更容易关注核电事故的触目惊心,而对日常污染的损害习以为常。
  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因为效率较低,在当下世界的能源结构中占比很低。水能虽然被大力提倡,但由于诸多限制也很难覆盖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所以很多核能源的支持者认为,除非可再生能源能够完全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暂时储存核废料比吸入有毒气体和导致急剧的气候变化更安全。

巴黎协定


  为了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让各国联起手来共同遏阻全球变暖趋势,2016年4月《巴黎协定》在纽约签署,现在已拥有195个签署国,是联合国覆盖最多国家的协定之一。然而这项协定并没有强制约束力,主要依靠各国自主推动。发达国家强调他们在减排上已经做出的贡献。而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的繁荣本身就建立在无节制的历史排放上,现在要求别人减缓工业化,其心可诛。尽管各国争论不休,但气候变化始终是一个全球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正和博弈的方法是,让更富有的国家加快速度发展低成本、低碳排量的科技,将清洁能源推广到相对贫穷的国家,共渡难关。

作为个体的我们


  近年来,各类媒体对低碳生活的呼吁早已铺天盖地,但作为个体想要抵挡住便捷的诱惑与惯性,总是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哪怕沉痛的代价在逼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侥幸心理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当下一部分人对自然资源的挥霍,在未来人类的眼中,恐怕如同我们看原始人茹毛饮血一样野蛮。也许,唯有每个人在每一次面对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时,都要提醒自己:如果此刻得过且过,洪水便会在我们还活着的那天到来。


温室效应
其他文献
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十几岁来京,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看着安身立命之处日渐繁华,却总禁不住想起初来北京时的样子。不觉又好奇起来,更早的几十年前,它又是个什么样子?在翻阅了许多资料后,一部讲述老北京的舞剧《金蝉塑与糖人宝》诞生了。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舞剧创作也迎来了一个高峰期,每年有几十部舞剧上演,成为全世界舞剧产量最高的国家。当代舞蹈编导有义
期刊
2012年,一部《正阳门下》悄悄上映,当年没有引起什么风浪,却在之后几年里以口碑相传成就了一部“迟来的经典”。播出近8年,豆瓣评分依旧高达8.2分。剧中又帅又痞又招人喜欢的北京爷们韩春明,“破圈”红到了台湾。《正阳门下》在台湾年代MUCH电视台热播时获得了收视率“破1”的好成绩,MUCH电视台每天都会收到观众打进的电话,希望邀请男主角朱亚文去台湾会见粉丝。  郝金明说,生活中我就有点像韩春明。插队
期刊
向新疆和田地区捐书成达志愿者服务队:“成德达才”的绿色摇篮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成达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11月9日,服务队名字正是取自学校育人理念“正志笃行,成德达才”中“成达”二字,寓意品德高尚、胸怀宽广。学校的志愿者服务队隶属于校团委,是联系广大同学的纽带和桥梁。  服务队成立以来,“志愿北京”实名注册志愿者673人,全校学生100%实名认证加入团体。服务总时长920
期刊
李霞,党员,出生于1986年5月,延庆区香水园街道东外社区工作者。在2020年疫情肆虐的紧急关头,她选择做一名冲锋在前的党员先锋。作为一名尚在哺乳期的妈妈,她舍小家为大家,活跃在“抗疫”一线,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在“抗疫”之路上默默前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是社区工作者做好基础防线刻不容缓的使命。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摸排至关重要,她电话核实信息不漏一人一户,即便是本小区认识的老住户也逐一核实。电话不通
期刊
姚梦媛,1988年出生于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现是北京市平谷区税务局的一名税务干部。她一直积极参与绿色环保行动,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的亲人、同学以及同事,身体力行参加公益活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带动他人。作为一名生在平谷、长在平谷的普通公民,疫情当前,姚梦媛主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坚守岗位、不畏风险、全力以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姚梦媛勇于
期刊
最近热映的由妮可基德曼和休格兰特联合主演的美剧《无所作为》,讲述了一个让人看后意犹未尽,甚至是感到匪夷所思的故事:格蕾丝是一位有着20年临床训练的哈佛毕业的心理医生,她一步步经过否认、怀疑,最终识破和揭发自己同床共枕17年的肿瘤科医生丈夫乔纳森,竟然是一位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杀人犯。这让我们不禁想问,为什么格蕾丝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临床训练在自己丈夫面前“武功全废”呢?在他人眼中自私冷酷傲慢的喬纳
期刊
于芬,1960年生人。海淀区富力桃园社区普通居民。10年来,她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坚持健康生活的理念,为共创国家卫生城区,构建美好和谐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为社区公益先锋。  2010年11月份,于芬搬到海淀区富力桃园社区,当时就被小区优美的环境所吸引,看到负责绿化的员工辛勤地剪枝、浇水、拔草、清理树叶;看到负责环境卫生的员工认真地打扫楼道卫生、清洗垃圾桶、用水刷洗园区道路等等这一切,都使她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多数同类题材作品不同,电视剧《觉醒年代》关注的是,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6年时间的历史,再现和还原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期思想激荡、革命热情高涨的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成立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成立的历史进程。在主题挖掘、情节铺陈、人物设定上,《觉醒年代》颇值得玩味。主题:由“觉”至“醒”点燃思想的火炬  该剧剧名“觉醒年代
期刊
博物馆是充满文物和知识的好地方,大家都喜欢去博物馆看展览,从那些古代艺术品当中,吸收知识养分,获得思路灵感。博物馆也是高雅、有情调的地方,能给每个参观者带来穿越时空、和古人交流的体验。  在中国的博物馆里有很多展品,比如,玉器、青铜器、书法、绘画、古籍,还有古人用过的瓷器、家具、服装,甚至武器装备、车马鞍轿等器具。看到这些古代艺术品的第一眼,我们会觉得太漂亮了、太精美了,这些都是了不得的“宝贝”。
期刊
本期嘉宾  尤小刚,男,1952年5月30日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文化产业MBA导师。现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正高职称,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终身专家津贴。从事电视艺术四十多年,共导演歌剧、话剧、电视连续剧、大型电视纪录片五十余部,计一千六百余集;获国内外各类奖项、荣誉称号近百个,其中国际性奖项35个,国家级最高荣誉奖“飞天奖”“金鹰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春燕奖”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