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14岁被亲人卖到青楼,18岁脱离苦海,嫁给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开始习字绘画。25岁考入上海美专后退学,又考上法国里昂中法大学。26岁开始在海外学艺,期间,辗转多个学校学习油画,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学院第一人。33岁毕业回国,先后在上海美专、中央大学教学,广交朋友,结社办展,创作无数,作品还多次入选国家展览,是中国美术史上少有的多次举办个展女性画家。42岁再次出国,广泛涉猎油画、版画、彩墨、白描、雕塑等多种艺术,并大胆创新,融中西画法于一体,形成自己独特面貌,她是中国艺术家中以雕塑作品走进巴黎现代美术馆的第一人。在美国纽约、希腊、法国举办个展、联展,誉满海外。因为战争和客观原因,却无力回国,直至终老于巴黎,那年,她82岁。
我们策划出版《潘玉良全集》这套书,就是为了让这位默默耕耘在艺田上的她为更多人所熟知,让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艰苦奋斗痕迹的她被后辈永远铭记。特别是她在中西艺术上的重要贡献,值得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一笔。在旅居法国40年中,她一直探索“洋为中用”之路,在“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的领域中,她吸取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野兽派等众多西方绘画流派的优长,并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要素和平面化塑造的特点,既运用了西画的表现手法,又将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蕴藏其中,形成具有中国气质和精神的绘画风格。
这套书的出版历经近七年的时间,从项目策划、著作权商谈、组稿、拍摄、编辑、制作等直至印刷出版,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和付出。全集按板块分卷,共8卷,包括油画之卷、彩墨之卷、白描之卷、综合1卷、文献1卷。其中白描卷作品数量较多,编辑层层筛选,由3000多幅精选出604幅,反复对比、挑选,确保了作品的高质量。
在编辑过程中,对作品的真伪问题、内容是按时间编排还是按主题编排、无名称作品的起名问题、每卷作品归类问题、年代不详作品的排序问题、材质考证问题等细节,我们都认真讨论,核对原作,使之翔实、规范、系统。
《文献卷》是最难突破的一卷,因为此前几乎没有人对潘玉良文献资料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我们只能在拍摄的资料和多方收集的文献史料中进行分类筛检,查漏补缺,边编边补充。常为一幅图件、一份文献、一张报纸,跑图书馆、资料室,并多次与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相关专家联络。可以这么说,项目组不光是编辑组,还是研究组,更是考证组。
全集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作品收录齐全、占有资料丰富。是迄今为止首部全面、充分、深入展示潘玉良艺术创作成就和生平历史的珍贵史料,具有不可替代性,有望成为研究潘玉良艺术成就里程碑式的出版工程。全集从5800件各类作品和文献资料中,精选出近1500幅作品及数百件文献资料入编。其中《文献卷》中潘玉良的历史照件、藏品、往来书信等内容,都是第一次面世,弥足珍贵。二是专家团队顶尖的、权威的研究成果,从而确保了《潘玉良全集》的整体体例、分类设置、资料的研究和考证、文案编写等方面的学术性、权威性和高质量。三是全集印刷制作精美,装帧设计独特。全套书釆用8开精装彩印,在国内权威的雅昌印刷公司制作印刷,作品色彩的还原度高,充分展现了潘玉良的艺术面貌和特质。
艺术的中西融合,一直是近百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一大命题,潘玉良在20世纪30至70年代在此领域探索与创新所做出的突出成就,对现当代中国美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今天,在构建油画的民族化、中国画的现代化的探索中,全集的出版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斯人已去,留下的是数千张绘画作品,那些作品每根线条中都饱含着她勤勉奋进的精神,没有高深的学术论著,只有那些静静躺着的作品,是她全部的骄傲。《潘玉良全集》的出版,是告慰这位一生颠沛流离、痴迷东西艺术、心系故士的女艺术家最好的礼物吧,同时也是告诉当世的画坛,伊人永在,精神永驻。
(作者单位:安徽美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宋建华
我们策划出版《潘玉良全集》这套书,就是为了让这位默默耕耘在艺田上的她为更多人所熟知,让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艰苦奋斗痕迹的她被后辈永远铭记。特别是她在中西艺术上的重要贡献,值得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一笔。在旅居法国40年中,她一直探索“洋为中用”之路,在“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的领域中,她吸取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野兽派等众多西方绘画流派的优长,并融入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要素和平面化塑造的特点,既运用了西画的表现手法,又将中国艺术的意境、韵律、诗情蕴藏其中,形成具有中国气质和精神的绘画风格。
这套书的出版历经近七年的时间,从项目策划、著作权商谈、组稿、拍摄、编辑、制作等直至印刷出版,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和付出。全集按板块分卷,共8卷,包括油画之卷、彩墨之卷、白描之卷、综合1卷、文献1卷。其中白描卷作品数量较多,编辑层层筛选,由3000多幅精选出604幅,反复对比、挑选,确保了作品的高质量。
在编辑过程中,对作品的真伪问题、内容是按时间编排还是按主题编排、无名称作品的起名问题、每卷作品归类问题、年代不详作品的排序问题、材质考证问题等细节,我们都认真讨论,核对原作,使之翔实、规范、系统。
《文献卷》是最难突破的一卷,因为此前几乎没有人对潘玉良文献资料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我们只能在拍摄的资料和多方收集的文献史料中进行分类筛检,查漏补缺,边编边补充。常为一幅图件、一份文献、一张报纸,跑图书馆、资料室,并多次与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相关专家联络。可以这么说,项目组不光是编辑组,还是研究组,更是考证组。
全集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作品收录齐全、占有资料丰富。是迄今为止首部全面、充分、深入展示潘玉良艺术创作成就和生平历史的珍贵史料,具有不可替代性,有望成为研究潘玉良艺术成就里程碑式的出版工程。全集从5800件各类作品和文献资料中,精选出近1500幅作品及数百件文献资料入编。其中《文献卷》中潘玉良的历史照件、藏品、往来书信等内容,都是第一次面世,弥足珍贵。二是专家团队顶尖的、权威的研究成果,从而确保了《潘玉良全集》的整体体例、分类设置、资料的研究和考证、文案编写等方面的学术性、权威性和高质量。三是全集印刷制作精美,装帧设计独特。全套书釆用8开精装彩印,在国内权威的雅昌印刷公司制作印刷,作品色彩的还原度高,充分展现了潘玉良的艺术面貌和特质。
艺术的中西融合,一直是近百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一大命题,潘玉良在20世纪30至70年代在此领域探索与创新所做出的突出成就,对现当代中国美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中国美术走向世界的今天,在构建油画的民族化、中国画的现代化的探索中,全集的出版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斯人已去,留下的是数千张绘画作品,那些作品每根线条中都饱含着她勤勉奋进的精神,没有高深的学术论著,只有那些静静躺着的作品,是她全部的骄傲。《潘玉良全集》的出版,是告慰这位一生颠沛流离、痴迷东西艺术、心系故士的女艺术家最好的礼物吧,同时也是告诉当世的画坛,伊人永在,精神永驻。
(作者单位:安徽美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