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P9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362-0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二十章电与磁的第一节,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生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等提供铺垫。由于本节概念较多且抽象,所以我把本节课分为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是磁现象,第二课时是磁场和地磁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2.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三、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逐渐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但对学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设计的几个实验,并设置好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分析、归纳、完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设计好实验,做好实验,并设置好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体验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有方向性及不同磁体间的磁感线分布。充分体现“做中学”的学科教学理念。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分组实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七、教具与媒体
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回答: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教师提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磁体和磁针没有接触,为什么会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思考、师生得出结论:这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磁场的存在
2、新课教学
教师总结:一、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我们把它叫做磁场。(板书)
教师提问: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是如何感知到它的存在?
学生回答:转换法
教师总结:可以通过它的一些性质来感知它的存在(转换法)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也为学生找到一个研究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的方法即转换法。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板书)
演示实验2.重复拨动静止在磁体旁边的小磁针(小磁针位置不动),松手,小磁针静止后指向如何?
学生回答:小磁针静止后仍保持原来的指向
换一个小磁针在该点重复实验
学生观察、思考
该点小磁针N极总是指向一个方向,说明小磁针在该点受力方向不变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想知道磁体周围整个磁场的分布,要怎样做?
学生回答:在磁体周围放很多小磁针
学生实验1.将几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的不同地方(如图课本20.1—5)磁针所指的方向相同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不相同,磁场具有方向性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磁场具有方向性(即磁场的每个点方向是一定的,不同的点方向又是不同的)
3.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磁场对小磁针作用力的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板书)
演示实验3.在装有铁屑的有机玻璃板上面放一块条形磁体,轻敲玻璃,观察。
磁化后的铁屑就像一个个小磁针,在磁场的作用下,形象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
[设计意图]为画磁感线打基础
二、磁感线
1.概念: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排列情况,用一根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与光线对比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进一步理解理想模型法
师生共同总结2.磁感线的特征
(1)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方法,并不存在。(2)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3)磁感线是闭合曲线,且任意两条磁感线不相交(4)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内部从S指向N)。(5)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場的强弱程度,靠近磁极处磁场强,磁感线密。
学生实验2.有两块磁体,磁极分别为N极与N极;S极与S极;S极与N极,放在有机玻璃板上面,轻敲玻璃,观察并画出磁感线。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
三、地磁场
教师提问: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指南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练习画出地磁场的分布及其方向
1.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做地磁场。2.研究表明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3.地磁场特点。
地磁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相反,且并不完全重合。
这一现象最早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记述。沈括的这一发现比西方早了四百多年。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八、深化拓展
随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巡天,华夏儿女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关于月球上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猜想.有关月球周围的磁场问题,洋洋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和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
(1)取一个小磁针用细线悬挂在月球表面附近,如果它静止时指向某一方向,则可表明月球周围存在磁场;(2)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月磁”的北极。
你认为,洋洋为检验猜想所拟定的实验方案中应该改进或改正的是什么.
学生作答:(1)应该多实验几次,观察小磁针静止时是否总是指向一个方向。(2)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极所指的方向是“月磁”的南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
磁场和磁感线概念都比较抽象,所以这节课讲起来并不容易,对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多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相应的直观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储存必要的具体形象。
1.小实验要多做,采用演示的方式并通过实物投影,让所有学生看得见,感受得真。为学生画图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自己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多让学生动笔画,光看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知识必须落实到每个图上所以要多让学生画,在画中感受知识的微妙关联,感受美的熏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二十章电与磁的第一节,是本章知识学习的预备阶段,为后面学生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等提供铺垫。由于本节概念较多且抽象,所以我把本节课分为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是磁现象,第二课时是磁场和地磁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2.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三、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逐渐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但对学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设计的几个实验,并设置好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分析、归纳、完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设计好实验,做好实验,并设置好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体验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有方向性及不同磁体间的磁感线分布。充分体现“做中学”的学科教学理念。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分组实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七、教具与媒体
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回答: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教师提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磁体和磁针没有接触,为什么会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思考、师生得出结论:这说明磁体与磁针间存在着某种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磁场的存在
2、新课教学
教师总结:一、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我们把它叫做磁场。(板书)
教师提问: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是如何感知到它的存在?
学生回答:转换法
教师总结:可以通过它的一些性质来感知它的存在(转换法)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也为学生找到一个研究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的方法即转换法。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板书)
演示实验2.重复拨动静止在磁体旁边的小磁针(小磁针位置不动),松手,小磁针静止后指向如何?
学生回答:小磁针静止后仍保持原来的指向
换一个小磁针在该点重复实验
学生观察、思考
该点小磁针N极总是指向一个方向,说明小磁针在该点受力方向不变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想知道磁体周围整个磁场的分布,要怎样做?
学生回答:在磁体周围放很多小磁针
学生实验1.将几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的不同地方(如图课本20.1—5)磁针所指的方向相同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不相同,磁场具有方向性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磁场具有方向性(即磁场的每个点方向是一定的,不同的点方向又是不同的)
3.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磁场对小磁针作用力的方向,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板书)
演示实验3.在装有铁屑的有机玻璃板上面放一块条形磁体,轻敲玻璃,观察。
磁化后的铁屑就像一个个小磁针,在磁场的作用下,形象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
[设计意图]为画磁感线打基础
二、磁感线
1.概念: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排列情况,用一根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与光线对比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进一步理解理想模型法
师生共同总结2.磁感线的特征
(1)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方法,并不存在。(2)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3)磁感线是闭合曲线,且任意两条磁感线不相交(4)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内部从S指向N)。(5)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場的强弱程度,靠近磁极处磁场强,磁感线密。
学生实验2.有两块磁体,磁极分别为N极与N极;S极与S极;S极与N极,放在有机玻璃板上面,轻敲玻璃,观察并画出磁感线。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
三、地磁场
教师提问: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指南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练习画出地磁场的分布及其方向
1.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做地磁场。2.研究表明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3.地磁场特点。
地磁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相反,且并不完全重合。
这一现象最早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记述。沈括的这一发现比西方早了四百多年。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八、深化拓展
随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巡天,华夏儿女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关于月球上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猜想.有关月球周围的磁场问题,洋洋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和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
(1)取一个小磁针用细线悬挂在月球表面附近,如果它静止时指向某一方向,则可表明月球周围存在磁场;(2)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月磁”的北极。
你认为,洋洋为检验猜想所拟定的实验方案中应该改进或改正的是什么.
学生作答:(1)应该多实验几次,观察小磁针静止时是否总是指向一个方向。(2)小磁针静止时,它的N极所指的方向是“月磁”的南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
磁场和磁感线概念都比较抽象,所以这节课讲起来并不容易,对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要多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相应的直观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储存必要的具体形象。
1.小实验要多做,采用演示的方式并通过实物投影,让所有学生看得见,感受得真。为学生画图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自己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多让学生动笔画,光看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知识必须落实到每个图上所以要多让学生画,在画中感受知识的微妙关联,感受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