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發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能够切实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较,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比较淡薄,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商业银行发展的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认识不够充分;二是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与信用风险管理的关系认识不够充分;三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员工中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得不够充分。
2 银行风险管理工具十分有限。我国商业银行从事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十分有限,特别是缺乏衍生金融工具,作为目前西方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它的缺乏是我国金融体系不成熟和银行风险管理落后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大大制约了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
3 基础数据库不完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之间冗余,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差。基础数据不统一和准确性不足,这使得即便是简单的分析工具也由于数据的质量问题,导致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从而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型,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去。
4 评级对象不全面,风险揭示不充分。一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评级时基本方法采用的是简单的打分法,缺乏客观依据。二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客户评级的时间较短,只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未对贷款进行评级。三是与先进的外国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
5 监管机构不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信息化工具与手段,无法实现对被监管对象进行持续、全面、有效监管。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品种与交易量大增,交易信息电子化、无纸化,业务的复杂性、风险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单靠手工方式,以有限的人力资源按照传统方式翻阅账本、传票等,难以有效识别金融机构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信用秩序混乱造成的,信用风险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企业或个人失信现象不仅普遍,而且相当严重。
1 社会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风险文化环境。由于我国信用经济发育较晚,社会主体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守信意识和信用风险道德理念,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文化环境并未真正形成,整个社会没有真正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风险道德评价标准和约束机制。
2 缺乏信用风险信息的社会共享机制。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一方面,信用风险信息数据的市场开放程度低,对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可以公开的企业、个人资讯没有合法开放,增加了企业和征信机构获取信息的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1 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风控制度,改进组织体系。审贷分离制度的构建对银行信用风险控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现实中基层行客户经理部、信用管理部、复核部由于内部组织架构以及人事任免程序的设计尚不能完全在体制上达到客观的相互制衡与监督,上级机构或其他的人为干扰仍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施行。
2 学习和借鉴国际性银行内部评级法,充分揭示风险。由于内部评级体系主要应用在贷款决策、资产质量管理、风险准备金管理等方面,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评级方法是充分揭示风险的基本前提。发达国家国际性银行在长期的内部评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先进、成熟的评级方法。
3 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在建设数据仓库时,对于过去保留下来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和清洗,尽量提高其可用性,对于新业务数据,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进行收集和整理,数据库应包括所有客户(包括违约客户)的信贷记录、财务报表、基本面信息等信息。为保证数据的质量,还应在客户提交财务报表时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
4 完善外部监管体系。监管部门通过采用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商业银行的工作进行检查,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其防范风险,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监管工作的整体水平。。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必须进行彻底地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转换经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建设先进的、优秀的风险管掣文化,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管理经验与管理技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逐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较,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 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比较淡薄,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比较陈旧,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商业银行发展的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认识不够充分;二是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与信用风险管理的关系认识不够充分;三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员工中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贯彻得不够充分。
2 银行风险管理工具十分有限。我国商业银行从事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十分有限,特别是缺乏衍生金融工具,作为目前西方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它的缺乏是我国金融体系不成熟和银行风险管理落后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大大制约了银行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
3 基础数据库不完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之间冗余,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差。基础数据不统一和准确性不足,这使得即便是简单的分析工具也由于数据的质量问题,导致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从而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的管理模型,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去。
4 评级对象不全面,风险揭示不充分。一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内部评级时基本方法采用的是简单的打分法,缺乏客观依据。二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客户评级的时间较短,只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未对贷款进行评级。三是与先进的外国商业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
5 监管机构不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信息化工具与手段,无法实现对被监管对象进行持续、全面、有效监管。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品种与交易量大增,交易信息电子化、无纸化,业务的复杂性、风险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单靠手工方式,以有限的人力资源按照传统方式翻阅账本、传票等,难以有效识别金融机构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信用秩序混乱造成的,信用风险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企业或个人失信现象不仅普遍,而且相当严重。
1 社会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风险文化环境。由于我国信用经济发育较晚,社会主体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守信意识和信用风险道德理念,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文化环境并未真正形成,整个社会没有真正树立起以讲信用为荣、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风险道德评价标准和约束机制。
2 缺乏信用风险信息的社会共享机制。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一方面,信用风险信息数据的市场开放程度低,对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可以公开的企业、个人资讯没有合法开放,增加了企业和征信机构获取信息的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1 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风控制度,改进组织体系。审贷分离制度的构建对银行信用风险控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现实中基层行客户经理部、信用管理部、复核部由于内部组织架构以及人事任免程序的设计尚不能完全在体制上达到客观的相互制衡与监督,上级机构或其他的人为干扰仍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施行。
2 学习和借鉴国际性银行内部评级法,充分揭示风险。由于内部评级体系主要应用在贷款决策、资产质量管理、风险准备金管理等方面,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评级方法是充分揭示风险的基本前提。发达国家国际性银行在长期的内部评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先进、成熟的评级方法。
3 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在建设数据仓库时,对于过去保留下来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和清洗,尽量提高其可用性,对于新业务数据,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标准和原则进行收集和整理,数据库应包括所有客户(包括违约客户)的信贷记录、财务报表、基本面信息等信息。为保证数据的质量,还应在客户提交财务报表时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
4 完善外部监管体系。监管部门通过采用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商业银行的工作进行检查,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其防范风险,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监管工作的整体水平。。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必须进行彻底地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转换经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建设先进的、优秀的风险管掣文化,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管理经验与管理技术,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