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人的指纹特征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纹学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研究,但对传染病例应用颇少。在麻风方面相继有一些报导:Balina等报导在145名麻风病人及其家属中发现瘤型麻风病人及其亲属与健康对照相比,手指的嵴数和手掌的远端三角明显增加。Enna等在50名瘤型麻风病人发现桡箕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和在Ⅰ、Ⅱ、Ⅴ手指斗型纹明显增加。作者的早期报告也指出阿斯特拉罕地区的瘤型麻风病人与健康居民相比手指斗型纹和嵴数增加。继之,Eswaraiah等确定麻风病人掌皮纹的某些特征。但以往的这些研究病例较少.有时难下确实的结论。

其他文献
人们担心PUVA会引起皮肤变性或皮肤癌.有报告高度光敏者及有皮肤癌史,电离辐射或砷剂治疗史者,用PUVA治疗后,其皮肤肿瘤(非黑素瘤)之发病率增高.
期刊
作者应用无环鸟苷治疗带状疱疹,并随机以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法对其效果进行了研究.所选对象均为18岁以上成人,皮损出现72小时以内的患者.无环鸟苷静注500mg/m2,每日3次,共5天,或注射5%葡萄糖溶液作为安慰剂.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2~5天,每天进行临床观察及病毒分离.治疗前后作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后1周和1月分别作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膜抗原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滴度的测定.
局灶性真皮发育不全(FDH)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皮肤病,通常伴有严重的间质缺陷。80%以上为女性。本文报告了发生于父女的两例。
期刊
作者报告一例少见的紫癜性苔藓(LP).患者男性,19岁,1978年11月14日就诊.左手4年前出现皮疹,2年后消退,不久,又出现一些类似皮损,持续不退.体检:左手第4、5掌骨背面,尤其是掌面皮肤上可见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丘疹与斑点,直径3~7mm,暗红色,压片检查不退色,皮损共有6个,不融合,有几个皮损周围有同样色泽的点状损害,无自觉症状.
期刊
环化核苷酸代谢异常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上可能是重要的.1972年Voorhees等报告了银屑病皮损处cAMP的含量降低;1976年Halprin认为cGMP的含量在调节表皮细胞分裂似乎是更为重要.
丙亚胺约在12年前首先由英国肿瘤研究基金实验室发现,因此它代号为ICRF159,化学名双二氧化吡嗪(bis-dioxopiperazine),来源于EDT-A,但是它的治疗作用几乎肯定不是整合功能。它在细胞抑制剂中是独特的,仅中止细胞周期中有丝分裂前期(G2)的晚期,和有丝分裂期(M)的早期。它阻断细胞有丝分裂和使细胞停止于前期和早中期。因此,DNA合成后细胞分裂终止,以致理论上产生突变达最低限度
期刊
炎症和纤维增生是两种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可共同作为生物对创伤、感染及新生物生成(如创伤愈合、形成脓肿及包围肿瘤)正常应答的一部分而出现。但在另一些场合,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或)疾病的表现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少观察报告支持免疫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在许多疾病中有功能上的联系的见解。首先,很多所谓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特发性肺纤维变性和银屑病)均有多种免疫功能异常。
白癜风的发炳占世界人口的0.14~3%.白癜风皮肤内是否存在黑素细胞仍有争论.过去检查黑素细胞是否存在用电镜或组织化学的方法,但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测定白癜风表皮内的酪氨酸酶.
随着免疫荧光技术的进展,能更精确地将大疱性类天疱疮与其他表皮下水疱性疾病相区别。现今,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的重要标准,包括沿表皮基底膜区(EBMZ)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的线状沉积,和常出现血清抗基底膜区(anti-BMZ)的循环抗体。作者首次报告1例少见的类似结节性痒疹的大疱性类天疱疮,并命名为结节性类天疱疮。病人为59岁女性,病程14年。开始在足部出现瘙痒性水疱,几周后水疱增多,广泛分布,但粘膜未
期刊
新近发表的一些资料表明,瘤型麻风患者的指(趾)背皮肤是麻风杆菌的重要部位。低温有益于麻风杆菌的定居和生长,这一概念事实上导致1971年Kirchheimer等发明九带犰狳作为实验瘤型麻风的一高度成功的模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