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边远地区学生,特别是长期在山里长大的孩子,性格豪放,思想单纯,家族荣誉感强烈,渴求公平公正和氛围活泼的环境。但是因为这部分学生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交通、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制约,造成与外界沟通较少,进入陌生环境后与他人沟通困难。在没有建立相互信任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封闭自我、情绪波动大且不善于自我调节等性格特点。针对他们的这些性格特点,对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融入高校的学习和生活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定向班学生;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45-01
我院民族医士定向班是由乐山市政府牵头,乐山市教育局、卫计局、民委、人社局作为成员单位,与我院合作开设的。面向两边、一川、一区招生,定向培养边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医师。旨在加快乐山市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缓解边远地区村级卫生人才缺乏的现状,提高村级卫生服务水平。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选送的学员在年龄上跨度大,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同学来到我院后能基本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但是部分同学因为在生活和學习上与其他同学的习惯差异等诸多因素,尤其因受边远地区人文环境影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对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索: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主要性格特点是:
1.对陌生环境胆子小,不主动去认识学友,与辅导员之外的老师形同路人。
1.1表现形式:很多同学都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老乡圈子里,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和认识。与老师只有上下课的关系,甚至有些同学读了一年的书,连任课老师姓什么都不知道。
1.2形成原因:这部分同学存在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是山里来的,见识少,穿着不时尚,语言交流不流畅,思维跟不上节奏,怕说错话被人取笑。
对于这类孩子呢,带领班委,建立友谊的桥梁,使同学们能在各种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认同。让他们懂得用关爱和宽广的心胸去接触同学,从而抛开语言表达能力给他们带来的交往困扰。应对方法:辅导员应对全班同学的个性、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作一个详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通过不断的接触去发现他们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长处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并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融入到这个班集体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对学习能力差的同学不抱偏见,注重品行培养,了解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世界,不以学习能力差作为评价的标尺。
2.习惯了宽松自主的环境,常常把自由散漫错误的理解为个性。
2.1表现形式:面对老师的教导很不耐烦。无视教学生活纪律,对违纪处理结果不以为是,感觉老师是在找茬。
2.2形成原因:第一种:有些同学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就在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为家庭挑大梁,吃了很多苦,甚至有些在家里是他在安排家长。第二种:部分同学在以前读初中的时候已经是被大家公认为“让家长无望,学校绝望”的类型,更糟糕的甚至被同学也排斥,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在内心滋生。第三种:部分留守儿童,从小被隔代教育,长辈沟通方法老套,管理精力有限,以至于孩子出现沟通障碍,自我管理能力差的情况。到学校后,言行、作息时间、服饰、请销假等各种制度对他们的约束让他们无所适从。
这一类孩子,我们应该将他的心理成长重责,自觉自愿的揽到自己身上,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可控制范围内,尽量不寻求孩子监护人的协助。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赞扬,被认同。如果辅导员和学生沟通效果一不好就向家长反映,家长感觉丢脸,就算配合老师对子女进行教育,大部分方法都是采用责骂。孩子经常被家长骂,将这种情绪带在身上,又反馈到与辅导员的交往中,就此恶性循环成为了“敌人”。如果没有通过监护人就能体现沟通的效果,而且将学生的改变情况及时向其家长通报,家长的认可和老师的鼓励双管齐下,学生自觉自愿的改变是比较显著的。
2.不能突出自己的集体活动,没有太大积极性。
2.1表现形式:对于参加人数多、影响力不大、不能突出个人的集体活动,表现出拖沓或没兴趣,这种情况在学生干部执行力上犹为突出。
2.2形成原因:边远地区孩子大多能歌善舞,天性有表现的欲望,荣誉感强,喜欢热闹的氛围,喜欢被人关注,很多人是带着家族的期盼而来,非常渴望展示自己载誉而归。心目中对个人能力的展示非常渴望,而忽略人生更重要的一种能力的锻炼:组织能力。对创造集体荣誉没有足够的自信和价值观。
应对方法:讲清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组织类似活动对他们未来的深远影响,提高他们对公益事业的关注,调动起他们青春的热血和改变世界的渴望。多鼓励,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任务的方法让他们施展特长。我们主动参与指导细节,当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分享到“领头羊”带来的荣誉和成就感后,面对下一次组织者角色,他们就会有条不紊,充满信心的工作。
3.以自己的习俗习惯为大,常常忽视其他民族同学的习惯和感受。由此容易引起与其他同学摩擦。
3.1表现形式:有些同学高兴和不高兴的时候总喜欢用民族特色腔调来上一嗓子,有时上课都不能克制自己;个别男生晚上喜欢赤裸全身在宿舍走来走去;看到稀奇兴奋的事,不分场合起哄,容易被人误解为挑衅;集体环境脏乱差,人人看得惯,都认为不该自己做;喜欢扎堆喝酒聚会,无节制,喝醉以后失态等。
3.2形成原因:长期在人际关系简单的环境成长,没有明白“入乡随俗”的含义,认为外面的世界为人处事和行为习惯应该按照他们的方式来。边远地区,生活环境普遍恶劣,对脏、乱现象见怪不怪。聚会喝酒的时候只想到自己高兴,忘记了学生的身份和失态后会给集体形象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经常适时的利用案例引导他们作换位思考:比如“你需要被人尊重,别人需要你的尊重吗?”,“你有自己的民俗和习惯,别人没有自己的民俗习惯吗?”,首先尊重他们的习俗,理解他们正常的社交需要。但是要反复强调他的学生身份、任何事需要点到为止和具备自我控制能力。从长期喝酒形成痛风承受的生理痛苦;以及劝酒给别人造成伤害被告上法庭等,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案例,从关爱的角度去引导而不是单单用校规去惩戒。 关于环境卫生的改变,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干净的环境对于我们的身体是多么重要,要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值班秩序,对不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寝室进行及时谈话和督改,向他们灌输“不能只讲权利而不尽义务”的劳动观念,让同学们感觉到公平公正,坚持做到无论谁值周都能给大家创造干净的环境。让他们爱上整洁的生活环境,看到有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就会有人主动干涉相关学生进行打扫。使他们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爱卫生,讲卫生的舆论氛围。
4.受环境氛围影响,缺乏单独理性解决矛盾的能力。特别是和自己不熟悉的人,容易情绪化、听得顺风语,进不得逆耳话。
4.1表现形式:有些同学我行我素,目中无人,感觉自己可以肆意妄为,别人的态度稍不顺自己的意就要发彪,如不及时化解,容易由单人情绪迅速扩散成群体性情绪,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后果。
4.2形成原因:边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非常团结,和外族人发生摩擦的时候部分,有些家长通常都是站在自己族人的利益而不是公正客观的角度去评判对错,经常出现帮亲不帮礼的现象。长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长此以往有些学生就形成了“人多就是道理”,“惹了事有家族撑腰帮他闹平”的思想。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有针对性的法制题材视频,以生动的案例向他们讲述“法”是什么,以及冲动做事违反法律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主动和问题学生家长联系,将我们想要帮助他孩子改掉某些坏习惯的愿望与之沟通,和监护人思想上形成统一战线。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被监护人盲目宠爱的情况发生,也便于辅导员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6.缺乏感恩的心态。
6.1表现形式:有些同学受到帮助后,特别是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帮助,觉得是理所应当。不但没有感恩之心,而且还挑三拣四,觉得你帮的不够彻底。
6.2形成原因:政府长期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惠民政策以及各种帮扶活动,使有些人从小就养成了事事找政府的依赖思想,通过自行沟通调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退化”。
对于这类现象,我们定期为同学们播放一些遭遇家庭变故依然坚强和身残志坚的正能量视频,很多同学在看之前甚至还不相信有这样坚强而且乐观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通过组织他们一次次的认真观看,这些坚强的人给他们在心灵上带来了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的震撼。让他们渐渐明白,自己不是最不幸的人,尊严永远属于自强的人,明白了别人的帮助不能靠一辈子,别人的帮助原来是需要感谢的,明白了当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是不能放弃自我的,而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小病可下猛药,大病还须先調养,将学生思想工作细化,适时把握学生情感变化的敏锐点,通过我们两年的努力,虽然现在的他们和同专业大专同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在我们的信任和鼓励下,他们正在一步步为蜕变成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着。
(作者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爱卿. 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陈丹辉.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关键词:民族定向班学生;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45-01
我院民族医士定向班是由乐山市政府牵头,乐山市教育局、卫计局、民委、人社局作为成员单位,与我院合作开设的。面向两边、一川、一区招生,定向培养边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医师。旨在加快乐山市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缓解边远地区村级卫生人才缺乏的现状,提高村级卫生服务水平。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选送的学员在年龄上跨度大,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同学来到我院后能基本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但是部分同学因为在生活和學习上与其他同学的习惯差异等诸多因素,尤其因受边远地区人文环境影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对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索:
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主要性格特点是:
1.对陌生环境胆子小,不主动去认识学友,与辅导员之外的老师形同路人。
1.1表现形式:很多同学都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老乡圈子里,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和认识。与老师只有上下课的关系,甚至有些同学读了一年的书,连任课老师姓什么都不知道。
1.2形成原因:这部分同学存在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是山里来的,见识少,穿着不时尚,语言交流不流畅,思维跟不上节奏,怕说错话被人取笑。
对于这类孩子呢,带领班委,建立友谊的桥梁,使同学们能在各种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认同。让他们懂得用关爱和宽广的心胸去接触同学,从而抛开语言表达能力给他们带来的交往困扰。应对方法:辅导员应对全班同学的个性、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作一个详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通过不断的接触去发现他们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长处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并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融入到这个班集体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对学习能力差的同学不抱偏见,注重品行培养,了解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世界,不以学习能力差作为评价的标尺。
2.习惯了宽松自主的环境,常常把自由散漫错误的理解为个性。
2.1表现形式:面对老师的教导很不耐烦。无视教学生活纪律,对违纪处理结果不以为是,感觉老师是在找茬。
2.2形成原因:第一种:有些同学因为家庭原因,从小就在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为家庭挑大梁,吃了很多苦,甚至有些在家里是他在安排家长。第二种:部分同学在以前读初中的时候已经是被大家公认为“让家长无望,学校绝望”的类型,更糟糕的甚至被同学也排斥,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在内心滋生。第三种:部分留守儿童,从小被隔代教育,长辈沟通方法老套,管理精力有限,以至于孩子出现沟通障碍,自我管理能力差的情况。到学校后,言行、作息时间、服饰、请销假等各种制度对他们的约束让他们无所适从。
这一类孩子,我们应该将他的心理成长重责,自觉自愿的揽到自己身上,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可控制范围内,尽量不寻求孩子监护人的协助。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赞扬,被认同。如果辅导员和学生沟通效果一不好就向家长反映,家长感觉丢脸,就算配合老师对子女进行教育,大部分方法都是采用责骂。孩子经常被家长骂,将这种情绪带在身上,又反馈到与辅导员的交往中,就此恶性循环成为了“敌人”。如果没有通过监护人就能体现沟通的效果,而且将学生的改变情况及时向其家长通报,家长的认可和老师的鼓励双管齐下,学生自觉自愿的改变是比较显著的。
2.不能突出自己的集体活动,没有太大积极性。
2.1表现形式:对于参加人数多、影响力不大、不能突出个人的集体活动,表现出拖沓或没兴趣,这种情况在学生干部执行力上犹为突出。
2.2形成原因:边远地区孩子大多能歌善舞,天性有表现的欲望,荣誉感强,喜欢热闹的氛围,喜欢被人关注,很多人是带着家族的期盼而来,非常渴望展示自己载誉而归。心目中对个人能力的展示非常渴望,而忽略人生更重要的一种能力的锻炼:组织能力。对创造集体荣誉没有足够的自信和价值观。
应对方法:讲清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组织类似活动对他们未来的深远影响,提高他们对公益事业的关注,调动起他们青春的热血和改变世界的渴望。多鼓励,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任务的方法让他们施展特长。我们主动参与指导细节,当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分享到“领头羊”带来的荣誉和成就感后,面对下一次组织者角色,他们就会有条不紊,充满信心的工作。
3.以自己的习俗习惯为大,常常忽视其他民族同学的习惯和感受。由此容易引起与其他同学摩擦。
3.1表现形式:有些同学高兴和不高兴的时候总喜欢用民族特色腔调来上一嗓子,有时上课都不能克制自己;个别男生晚上喜欢赤裸全身在宿舍走来走去;看到稀奇兴奋的事,不分场合起哄,容易被人误解为挑衅;集体环境脏乱差,人人看得惯,都认为不该自己做;喜欢扎堆喝酒聚会,无节制,喝醉以后失态等。
3.2形成原因:长期在人际关系简单的环境成长,没有明白“入乡随俗”的含义,认为外面的世界为人处事和行为习惯应该按照他们的方式来。边远地区,生活环境普遍恶劣,对脏、乱现象见怪不怪。聚会喝酒的时候只想到自己高兴,忘记了学生的身份和失态后会给集体形象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经常适时的利用案例引导他们作换位思考:比如“你需要被人尊重,别人需要你的尊重吗?”,“你有自己的民俗和习惯,别人没有自己的民俗习惯吗?”,首先尊重他们的习俗,理解他们正常的社交需要。但是要反复强调他的学生身份、任何事需要点到为止和具备自我控制能力。从长期喝酒形成痛风承受的生理痛苦;以及劝酒给别人造成伤害被告上法庭等,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案例,从关爱的角度去引导而不是单单用校规去惩戒。 关于环境卫生的改变,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干净的环境对于我们的身体是多么重要,要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值班秩序,对不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寝室进行及时谈话和督改,向他们灌输“不能只讲权利而不尽义务”的劳动观念,让同学们感觉到公平公正,坚持做到无论谁值周都能给大家创造干净的环境。让他们爱上整洁的生活环境,看到有垃圾没有及时清理就会有人主动干涉相关学生进行打扫。使他们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爱卫生,讲卫生的舆论氛围。
4.受环境氛围影响,缺乏单独理性解决矛盾的能力。特别是和自己不熟悉的人,容易情绪化、听得顺风语,进不得逆耳话。
4.1表现形式:有些同学我行我素,目中无人,感觉自己可以肆意妄为,别人的态度稍不顺自己的意就要发彪,如不及时化解,容易由单人情绪迅速扩散成群体性情绪,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后果。
4.2形成原因:边远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非常团结,和外族人发生摩擦的时候部分,有些家长通常都是站在自己族人的利益而不是公正客观的角度去评判对错,经常出现帮亲不帮礼的现象。长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长此以往有些学生就形成了“人多就是道理”,“惹了事有家族撑腰帮他闹平”的思想。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有针对性的法制题材视频,以生动的案例向他们讲述“法”是什么,以及冲动做事违反法律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主动和问题学生家长联系,将我们想要帮助他孩子改掉某些坏习惯的愿望与之沟通,和监护人思想上形成统一战线。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被监护人盲目宠爱的情况发生,也便于辅导员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6.缺乏感恩的心态。
6.1表现形式:有些同学受到帮助后,特别是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帮助,觉得是理所应当。不但没有感恩之心,而且还挑三拣四,觉得你帮的不够彻底。
6.2形成原因:政府长期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惠民政策以及各种帮扶活动,使有些人从小就养成了事事找政府的依赖思想,通过自行沟通调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步“退化”。
对于这类现象,我们定期为同学们播放一些遭遇家庭变故依然坚强和身残志坚的正能量视频,很多同学在看之前甚至还不相信有这样坚强而且乐观的人存在于这个世界。通过组织他们一次次的认真观看,这些坚强的人给他们在心灵上带来了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的震撼。让他们渐渐明白,自己不是最不幸的人,尊严永远属于自强的人,明白了别人的帮助不能靠一辈子,别人的帮助原来是需要感谢的,明白了当他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是不能放弃自我的,而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小病可下猛药,大病还须先調养,将学生思想工作细化,适时把握学生情感变化的敏锐点,通过我们两年的努力,虽然现在的他们和同专业大专同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在我们的信任和鼓励下,他们正在一步步为蜕变成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着。
(作者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爱卿. 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陈丹辉.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