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群体或多或少地存在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缺乏、意志不坚定、诚信缺失现象。实现大学生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变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全方位的指导。而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的建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学生拥有宽广的知识面、足够的能力、全面的素质提供了可能。
2.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自身需要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各类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使其发展势头迅猛。但过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除此之外,各院校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面对这样的形势,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探索转变,才能不被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淘汰。而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在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望的同时,也提高了高职院校自身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当前学科交叉、知识不断融合的情形下,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培养的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快速更新的现实。现今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够在多变的市场上根据需要做到随机应变的具有创造性精神和高素质的人才。通识教育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批判、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得高职院校和学生能够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的学制较短,为2~3年,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接受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还要进行一段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的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的完成。如果再专门开设新的通识课程,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想要更好地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其拥有正确的“三观”以及一定的储备知识和能力,就得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部出发,改革教学方式。不仅仅停留在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具体的内容上,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深厚的通识文化基础、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教学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人格素养和丰富的学识对学生的人格形成、素质的提高有直接的积极影响。首先,学校在招聘过程中,既注重教师专业知识的高度,又要重视教师的视野的开阔程度和素质的高低。其次,学校应该推动教师树立通识教育理念,鼓励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最后,积极组织在校教师到全国各地去学习通识教育的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另一有效途径。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渲染,将通识教育的知识贯穿其中,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提高综合素质有一定帮助。首先,在校内举办各类科学与人文知识的讲座,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见识。其次,鼓励各类校园社团的创建,活跃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管理等能力。最后,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历史事件、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团结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品德修养。
通识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大学生学习一些专业以外的知识,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获得某种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能拥有面对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而积极应对的能力,成为一个健康合格的人。
参考文献:
[1]穆永强,张水菊.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通识教育的使命[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4):22-23.
[2]裴宇星.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