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该意见强调,“一把手”被赋予重要权力,担负着管党治党重要政治责任,必须以强有力的监督促使其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纪检机关、党的工作机关将“一把手”作为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等的重点,让“一把手”时刻感受到用权受监督。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新时代新阶段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必须做表率、打头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把手”身居关键岗位,手握重权,肩负重任,时间长了,个别人会习惯性地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和集体之上,“一把手”蜕变成了“一霸手”,形成权力任性;一旦被“围猎”,则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可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重要而紧迫。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盯紧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让主动监督成为常态、接受监督成为自觉。要加强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多了解下级“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多注意干部群眾对下级“一把手”问题的反映,多听取下级领导班子成员对“一把手”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以“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完善体制机制,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最大限度压缩权力任性的空间。要通过巡视巡察、信访举报、述责述廉等渠道,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反映。
“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身硬”意味着自身廉、自身清、自身正。身为“一把手”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带头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当好表率。要牢固树立“监督是福,约束是爱,不管不问酿大害”的思想,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动向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增强接受监督和纪律约束的自觉。
“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各级要通过有效监督管住“关键少数”,进而带动“绝大多数”,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表率引领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东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山东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必须做表率、打头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把手”身居关键岗位,手握重权,肩负重任,时间长了,个别人会习惯性地把自己凌驾于组织和集体之上,“一把手”蜕变成了“一霸手”,形成权力任性;一旦被“围猎”,则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可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重要而紧迫。
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盯紧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让主动监督成为常态、接受监督成为自觉。要加强党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上级党组织要多了解下级“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多注意干部群眾对下级“一把手”问题的反映,多听取下级领导班子成员对“一把手”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以“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完善体制机制,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最大限度压缩权力任性的空间。要通过巡视巡察、信访举报、述责述廉等渠道,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群众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反映。
“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身硬”意味着自身廉、自身清、自身正。身为“一把手”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带头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当好表率。要牢固树立“监督是福,约束是爱,不管不问酿大害”的思想,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动向党组织请示报告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增强接受监督和纪律约束的自觉。
“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各级要通过有效监督管住“关键少数”,进而带动“绝大多数”,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表率引领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东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山东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