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辟阐述了三个问题:马克思是谁,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他干什么。《讲话》概括起来是两句话:马克思主义是对的!高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旗帜奋勇前进!怎么落实《讲话》?不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是对马克思的最好致敬!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皇冠上的珍珠。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史,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成功的实践和最鲜亮的底色。截至目前,只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践了一个国家持续的崛起与奋进、一个政党持续的光荣与梦想,而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人民这个同心圆越大,凝聚力越强,發展越充分,人民获得感越大,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今天,学习《讲话》,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做到“三个始终”必须坚守。
纪念马克思,要始终严格遵循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规律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毛泽东多次讲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讲话》再次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原理作出了重要发展。一是更加坚定了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认识,视之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二是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进一步强化了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三是把它充分运用于历史发展之中,密切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纪念马克思,要始终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是我党最早也是最为系统论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从1939年2月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到1944年发表《为人民服务》,再到1945年《论联合政府》一文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成为全党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对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说到底,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让人民过上最美好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地强调这一点,“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决不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讲话》再次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观,对为人民服务思想作出了重要发展。一是把它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崇高性;二是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没有任何私利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纯洁性;三是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它的全面性和现实性。
纪念马克思,要始终坚定恪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法宝
1928年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1929年9月,《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处提到了“群众路线”,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全民族抗战时期,我们党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逐渐成熟。1943年,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在《实践论》中系统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要通过加强监督和建立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以使党不脱离群众。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更加明确的概括:“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放在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党的十三大把群众路线的内容进一步发展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群众路线。他鲜明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讲话》又一次强调,“要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重要发展。一是突出了它的实践性,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二是突出了它的极端重要性,把它明确定位为“党的生命线”和“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三是突出了它的长期性,“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要内容,并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
今天,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的他的这句名言依然熠熠生辉:“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用马克思的独特品格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正是我们努力要做的事情。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章 立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皇冠上的珍珠。一部中国共产党史,就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史,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成功的实践和最鲜亮的底色。截至目前,只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功地实践了一个国家持续的崛起与奋进、一个政党持续的光荣与梦想,而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人民这个同心圆越大,凝聚力越强,發展越充分,人民获得感越大,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今天,学习《讲话》,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做到“三个始终”必须坚守。
纪念马克思,要始终严格遵循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规律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毛泽东多次讲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讲话》再次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原理作出了重要发展。一是更加坚定了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认识,视之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二是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进一步强化了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心;三是把它充分运用于历史发展之中,密切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纪念马克思,要始终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是我党最早也是最为系统论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从1939年2月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到1944年发表《为人民服务》,再到1945年《论联合政府》一文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党的七大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成为全党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对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谋利益的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说到底,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让人民过上最美好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地强调这一点,“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决不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讲话》再次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观,对为人民服务思想作出了重要发展。一是把它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崇高性;二是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没有任何私利联系起来,强调了它的纯洁性;三是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它的全面性和现实性。
纪念马克思,要始终坚定恪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法宝
1928年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1929年9月,《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处提到了“群众路线”,同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全民族抗战时期,我们党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逐渐成熟。1943年,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在《实践论》中系统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要通过加强监督和建立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以使党不脱离群众。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更加明确的概括:“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放在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党的十三大把群众路线的内容进一步发展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群众路线。他鲜明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话中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讲话》又一次强调,“要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重要发展。一是突出了它的实践性,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二是突出了它的极端重要性,把它明确定位为“党的生命线”和“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三是突出了它的长期性,“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要内容,并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
今天,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的他的这句名言依然熠熠生辉:“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用马克思的独特品格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正是我们努力要做的事情。
(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