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节苷酯钠;高压氧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73-02 中图分类号:R 722.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5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部分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引起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2006年1月~2009年8月我院NICU收治HIE患儿92例, 其中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GM1)加高压氧治疗的49例,疗效优于同期进行常规治疗的43例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92例,均符合中华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1997年10月制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1],其中出生时Apgar评分0~3分为23例,4~7分为6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易激惹、囟门紧张或饱满、瞳孔改变、肌张力改变、惊厥、反应差、昏迷等。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4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头颅CT检查 所有的病例均常规做头颅CT检查。临床与CT分度如下,轻度:CT表现为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于1~2个脑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分界尚清,灰白质分界清楚,最常见于双侧额叶。中度:CT表现为脑实质内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以上脑叶,灰白质分界部分不清。重度:CT表现为脑实质呈弥漫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消失。中重度常合并颅内出血。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吸氧、纠酸、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及使用胞二磷胆碱、ATP等促进脑细胞恢复。待病情稳定后,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剂量按20 mg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 中,静滴,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d,高压氧舱为婴儿单人氧舱。上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加高压氧治疗10 d 为1疗程,共1个疗程。两组疗程相同。
4.疗效判定标准 ①以意识转清、惊厥已控制、呼吸平稳,前囟及张力正常、瞳孔对光反应灵敏、原始反射恢复正常等临床症状,5 d内恢复者为显效,10 d内恢复者为有效,>10 d仍未恢复者为无效。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②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测评,于出生后7d、14d、30d进行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判断标准:NBNA基本项目评分<35分,提示有脑损伤的可能性。于生后6个月进行测定精神运动发育商(DQ)。并对两组患儿进行了随访至2周岁[2]。
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49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43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42,P<0.01),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2.NBNA评分 92例患儿中评分>35分有83例,其中治疗组46例(93.88%),对照组37例(86.05%),其中有7例三次评分均<35分。在92例患儿随访过程中,9例发育落后或可疑脑性瘫疾。
3.DQ测定 治疗组患儿平均精神运动发育商评分为(95.84±3.42)分,对照组精神运动发育商评分为(85.48±2.80)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5.76,P<0.01),治疗组的DQ显著高于对照组。
4.随访 两组患儿均从生后42天开始,一年内每3个月一次,1~3岁每半年一次进行随访,发现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脑瘫、癫痫和小头畸形。治疗组中43例正常,死亡1例,5例有后遗症,预后不良率为12.24%(6/49);对照组中正常29例,死亡4例,10例有后遗症,预后不良率为32.56%(14/43)。两组预后不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55,P<0.05),治疗组预后不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讨论
HIE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脑水肿,脑血流灌注下降,脑质坏死及缺氧性颅内出血。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轻度预后较好,重度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3]。人体吸入超过一个大气压的高压氧可增加动脉血氧溶解量,提高血氧张力,改善组织供氧,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损伤修复,有利于缺血区脑组织代谢恢复正常。神经节苷脂钠可以减少聚合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的重构,增加受损脑组织的血流量,激活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能通过血脑屏障,嵌入细胞膜,保护神经胞膜Na+K+ATP及Ca2+ATP酶的活性,纠正离子失衡,继而减轻神经细胞水肿。早期应用可以减低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脑组织损伤,减轻脑水肿,减少病灶周围组织细胞坏死,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4]。本组观察表明,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静脉滴注,同时予高压氧治疗,结果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神经节苷脂钠与高压氧合用从不同途径发挥协同作用,是目前治疗HIE较为理想的措施。我们建议有条件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应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钠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1.
[2]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50-453.
[3]金汉珍, 黄德民, 官希吉, 等. 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35.
[4]张 红,肖 波,马延斌,等.神经节苷脂GM11对脑外伤后大鼠行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2003,11(3):302-304.
(收稿日期:2010-05-10 修回日期:2010-08-06)
(编辑:梁明佩)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73-02 中图分类号:R 722.1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5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部分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是引起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2006年1月~2009年8月我院NICU收治HIE患儿92例, 其中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GM1)加高压氧治疗的49例,疗效优于同期进行常规治疗的43例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92例,均符合中华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1997年10月制订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1],其中出生时Apgar评分0~3分为23例,4~7分为6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易激惹、囟门紧张或饱满、瞳孔改变、肌张力改变、惊厥、反应差、昏迷等。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对照组4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头颅CT检查 所有的病例均常规做头颅CT检查。临床与CT分度如下,轻度:CT表现为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于1~2个脑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分界尚清,灰白质分界清楚,最常见于双侧额叶。中度:CT表现为脑实质内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以上脑叶,灰白质分界部分不清。重度:CT表现为脑实质呈弥漫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消失。中重度常合并颅内出血。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吸氧、纠酸、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及使用胞二磷胆碱、ATP等促进脑细胞恢复。待病情稳定后,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剂量按20 mg加入到10%葡萄糖注射液50 ml 中,静滴,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d,高压氧舱为婴儿单人氧舱。上述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加高压氧治疗10 d 为1疗程,共1个疗程。两组疗程相同。
4.疗效判定标准 ①以意识转清、惊厥已控制、呼吸平稳,前囟及张力正常、瞳孔对光反应灵敏、原始反射恢复正常等临床症状,5 d内恢复者为显效,10 d内恢复者为有效,>10 d仍未恢复者为无效。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②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测评,于出生后7d、14d、30d进行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判断标准:NBNA基本项目评分<35分,提示有脑损伤的可能性。于生后6个月进行测定精神运动发育商(DQ)。并对两组患儿进行了随访至2周岁[2]。
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49例,显效4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43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42,P<0.01),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2.NBNA评分 92例患儿中评分>35分有83例,其中治疗组46例(93.88%),对照组37例(86.05%),其中有7例三次评分均<35分。在92例患儿随访过程中,9例发育落后或可疑脑性瘫疾。
3.DQ测定 治疗组患儿平均精神运动发育商评分为(95.84±3.42)分,对照组精神运动发育商评分为(85.48±2.80)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5.76,P<0.01),治疗组的DQ显著高于对照组。
4.随访 两组患儿均从生后42天开始,一年内每3个月一次,1~3岁每半年一次进行随访,发现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脑瘫、癫痫和小头畸形。治疗组中43例正常,死亡1例,5例有后遗症,预后不良率为12.24%(6/49);对照组中正常29例,死亡4例,10例有后遗症,预后不良率为32.56%(14/43)。两组预后不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55,P<0.05),治疗组预后不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讨论
HIE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脑水肿,脑血流灌注下降,脑质坏死及缺氧性颅内出血。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轻度预后较好,重度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痫等[3]。人体吸入超过一个大气压的高压氧可增加动脉血氧溶解量,提高血氧张力,改善组织供氧,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损伤修复,有利于缺血区脑组织代谢恢复正常。神经节苷脂钠可以减少聚合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的重构,增加受损脑组织的血流量,激活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能通过血脑屏障,嵌入细胞膜,保护神经胞膜Na+K+ATP及Ca2+ATP酶的活性,纠正离子失衡,继而减轻神经细胞水肿。早期应用可以减低原发性和继发性的脑组织损伤,减轻脑水肿,减少病灶周围组织细胞坏死,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4]。本组观察表明,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静脉滴注,同时予高压氧治疗,结果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提示神经节苷脂钠与高压氧合用从不同途径发挥协同作用,是目前治疗HIE较为理想的措施。我们建议有条件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应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钠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101.
[2]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50-453.
[3]金汉珍, 黄德民, 官希吉, 等. 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35.
[4]张 红,肖 波,马延斌,等.神经节苷脂GM11对脑外伤后大鼠行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2003,11(3):302-304.
(收稿日期:2010-05-10 修回日期:2010-08-06)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