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味的纯度\浓度和效度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shuang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堂有语文味的课,需要教师、学生、文本等相关元素的参与作用。众所周知,越是本色的语文课堂,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就越高。可是,语文味并不像佳肴美味,靠感官直觉就能知道,如何感知和评价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呢?这里,不妨以《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想法。
  语文味的纯度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教学一篇课文,起于何处,归于何方,会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有语文味的,哪些是属于非语文的活动,皆由语文老师根据这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来决定。因此,教学目标具体明晰的程度可决定语文味的纯度。
  教学《爱如茉莉》,可能会制定山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典型的是这样两种:
  一是简单、粗略、形同虚设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领会“爱如茉莉”的深刻含义。
  二是具体、细化、统领课堂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且能根据文中的细节描写,想象情景,读出人物的感情和自己的感受。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掏”、“咽”、“钻”的意思,体会“直奔”、“爱如茉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借助课文配画,感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真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又芬芳怡人,从而领悟到主题的深刻含义。4.围绕“爱如……”写一段话,学习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表达真情。
  显而易见,具体、细化、能统领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成了语文老师精心打造课堂,高度提炼语文味的标尺所在。有了如此清晰的教学目标,各项语言实践活动就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非语文类的活动也就统统地被排斥在外。
  语文昧的浓度
  新课程标准下的听、说、读、写训练,自然会使语文课堂弘散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自然、和谐、酣畅、深刻的对话,自然会使教师、学生浸润于浓浓的“语文味”。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能够显示“语文味”的浓度。
  所谓“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指的是“体现‘语文学科’(而不是其他学科)的本质,体现语文学科的主要或核心特色(吴永军《再谈语文教学的‘语文味’》)”的教学。请看《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设计(部分):
  设计1读课文,思考:茉莉花“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花呢?你从课文的哪些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画出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解读这一设计的预期是:①学生品读语言文字,想象出作者所描写的情景;②学生人情入境,从极其简单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感受爸爸妈妈之间的爱;③学生体验作者的感受: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又芬芳怡人。
  设计2围绕上述思考题,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
  解读这一设计的预期是:让学生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读课文、读批注,分享异彩纷呈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的激励、点拨,可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正确、合理,更具个性,从而加深对文中细节描写的认识和对真爱的理解、感受。
  设计3课文里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特别优美的句子,作者是如何表达真情的呢?
  解读这一设计的预期是:引领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观察、体验生活的,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真情的方法。
  设计4爸爸妈妈之间的爱都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中,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分牵挂……无不渗透着他们浓浓的爱。你从平常的生活里发现真爱了吗?以“爱如……”为题写下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
  解读这一设计的预期是:用浸润童心的情感,点燃学生表达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带着对真情的美感去回放,去体验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分牵挂……尝试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表达无痕的真爱、无声的至爱,写下生动感人的片段。
  当下有些语文课堂还在满堂问、逐段讲,要么纠缠于故事情节,就文而教;要么抓住应知应会的字词、句型,应付考试;要么就是过多地播放课件,花里胡哨……这与语文学科的“主要或核心特色”是相违背的。让课堂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性(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充盈浓浓的语文味。
  语文味的效度
  在40分钟的语文课上,学生在探求未知、形成能力、受到熏陶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目标达成度需要通过具体的反馈形式来评估,目标达成度越高,语文味所产生的效益也就自然越高。可以这样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包括语文味对学生的浸润程度就是语文味的效度。
  直接影响语文味效度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关丁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可以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这里,仅就《爱的茉莉》一课的读写训练,谈几点增效的做法。
  1.文本解读要深。《爱如茉莉》作者映子用清新、纯朴的语言记叙了爸爸去医院照顾、陪伴妈妈这件小事,表现了夫妻之间平淡而纯真的爱,犹如茉莉花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作者在文中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的是真爱无痕、至爱无声。无疑,这是引导学生感受细节描写、学会细节描写的好例文。
  2.教学目标要明。目标所指的是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情感,体会“爱如茉莉”的含义,领悟细节描写的写法。
  3.课堂训练要实。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向,教学《爱如茉莉》既要承载阅读的指导,又要渗透写作的教学,落实读与写的训练,促使学生把读中所体察、领悟、吸纳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教学评价要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沈大安《让语文教学更有效》),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善待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对形象的感受,对真爱的表达,“既不要简单肯定,也不要一概否定,更不要不置可否”。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学习评价,做到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善于欣赏别人优点,肯定正确的、并指出问题,大胆争论、且提出异议,让学生在评价中同样受到语文味的浸润。
  告别单调、平淡、浮躁、低效的语文课堂,建构有语文味的高效课堂,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关注语文味的纯度、浓度、效度,并使“三度”保持在理想的高度,将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有效、高效。
其他文献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也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双基”变“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
期刊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地球上十几亿人将在互联网的平台上生活、学习、工作,一场伟大的时代变革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渗入教育的领域,教育正在发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历史性转变,知识的传播方式、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的劳动方式等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许多学校、地区率先建起了校园网、局域网,“网络教室”、“课件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大串新型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写字有明确要求:“能正确、端正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和审美价值。”实践证明,通过写字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魅力  在历代的书法教育中,人们都把写字作为修心养性的一种手段,把鉴赏书法作品与赏赞书法家人格精神结合起来,即“每观其书,想其人德”。书法家朱守道也认为:“在今天的学校里,应重视写字教育,因为书法艺术具
期刊
教学中时常听到教师这样埋怨学生:“讲了多少遍还是学不会,只会拿笔作记录。”其实,学生因为缺乏自主的学习活动,在语文学习中难以产生“能学好”的积极情感,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啊!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中如果不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的自信心,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原动力,而学生“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只能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在了解了有关人类起源的历史,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之后,让儿童了解我国的主要名胜古迹。这样编排,让学生初步地、多方面地认识和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主要名胜古迹介绍”,第二部分是“名胜古迹知多少”,第三部分是“我来做导游”。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历史悠久,
期刊
教师要有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情感。  一、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  有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
期刊
“灯光教育”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敬义老师提出的教育理念,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要求。用“稻草”塞满房间,稻草有限,毫无生气;用“灯光”映照空间,灯光无限,明亮耀目。阅读教学期待美丽的转身,那就是——“灯光教育”,真正去“教孩子”追求智慧的启迪。语文教师如何践行“灯光教育”,实现从“教课文”到“教孩子”的美丽转身呢?  一、聆听高端
期刊
一、模式的建立与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要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同时,新课标还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
期刊
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的理论丰富多彩,不同的理论对早期教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指导着当今早期教育实践的课程理论主要有三种:一是成熟一社会化的理论,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二是教育一训练的理论,强调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把准备学习的技能、知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三是认知一发展的理论,要求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不同的理论指导,产生不一样的课程模式和各具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特别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体现上述课标新理念,我在阅读教学中,着重抓好了阅读教学的“读”、“仿”、“挖”、“疑”四步骤。  一、读  ‘读”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