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红的“时代印记”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善红,江苏万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全国贫困村结对帮扶行动工作组副组长,福建省寿宁县下党村荣誉村长、富平县漫町村荣誉村长,兼任扬州市丁沟镇丁西村党支部副书记、扬州市郭村镇张倪村党总支副书记(结队帮扶无偿挂职);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业之星、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20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记者走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深入了解了他从贫困户到扶贫人的“时代印记”。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吹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是共产党的执政决心。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战场上,一直活跃着人大代表们的身影,其中不乏一批先富不忘后富、带领群众脱贫的企业家,他们饮水思源用拳拳之心的赤子情怀书写着责任担当,周善红就是其中一位。
  在攻坚扶贫的道路上,周善红致力创新扶贫模式,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从扶贫济困式向开发式、产业式扶贫转移,从一次性扶贫向可持续的扶贫模式转移。作为白手起家民营企业家的缩影,周善红一路走来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民营企业家的“时代标杆”,在他创业路上充满荡气回肠、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凝聚着一股坚韧不拔、奋斗不止的澎湃动力,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风尘,走进时光深处,共同见证那段辉煌岁月和奋斗传奇。
  筚路蓝缕创基业,情系故土创新业
  20世纪60 年代,周善红出生于江苏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周善红的兄弟姐妹多,父母省吃俭用,成年累月、起早贪黑地在田间劳作,生活条件的艰苦,深深刻在了他成长的记忆里。周善红说:“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是我儿时的奋斗目标。那个年代,农村青年要改变命运,只有两条路,要么考上大学吃国家饭,要么出去打工混碗饱饭。”
  1986年深秋,父亲推着独轮车为18岁的周善红送行,从江都丁沟镇走向车站的路,秋雨如丝,道路泥泞。他的行李里,有一双母亲新纳的布鞋。那一年,周善红刚刚高中毕业,家中的贫困不足以支撑他继续求学,为此他决定随同乡伙伴外去山东潍坊打工。
  1989年,适逢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造的关键阶段。周善红在潍坊拉起一个有十几个人的团队,自己当起了小厂长。1990年,他的团队已经接近500人,八成工人都是和他一起从江都丁沟镇出来的老乡。周善红和他的丁沟青年军,以诚信为本,凭借过硬的业务在潍坊打响了“江都钣金”的名头。此时,潍坊拖拉机厂、潍柴、巨力等不少知名厂家,都把焊装、涂装任务交给周善红的工厂来做。
  1992年,他的工厂年产值已突破千万元。接着,北汽福田、上汽集团、潍柴重工、长安汽车、南宁拖拉机厂 、五菱汽车等国内著名汽车企业都成了他的合作伙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96年,周善红成功收购潍坊一家做汽车轮毂的台湾企业。自此,周善红完成了从汽车劳务输出向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关键性升级。他感觉,这一次,自己当上了真“老板”。
  10年风雨,他实现了从打工仔到包工头再到民营企业家的人生逆袭。
  1999年,扬州市出台政策,吸引扬州籍在外興业的乡贤“凤还巢”,鼓励他们回报家乡、投资家乡、建设家乡,周善红毫不犹豫的返回家乡。很快扬州市首家省级民营企业江苏万顺集团落户,万顺集团投资上亿元,上马空调及汽车配件生产,厂房占地70亩,成为江都首家投资过亿元的“凤还巢”企业,“创新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企业精神坎坎坷坷一路走来。
  从2004年开始,周善红的企业重新步入平稳上升期。如今,江苏万顺集团已经是一家跨地区经营的企业,业务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石化制造装备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在北京、苏州、河北等地拥有十余家下属公司,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在汽车技术劳务模块,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万余人,自2006年开始,连续13年获得当地政府纳税重点企业表彰,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工业百强企业、江苏省民营企业就业先进单位、江苏儿童慈善突出贡献奖等荣誉。2017年,万顺集团荣获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饮水思源,助力脱贫
  2013年,周善红荣幸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响当当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周善红说。
  2014 年 3 月,周善红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结识了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李振生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也是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年过六旬,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在扶贫一线。周善红说:“受他的精神感染,我觉得,过去那么多年,虽然自己在公益慈善事业上也作出了贡献,捐资捐物数额可观,但只是解决了部分人的生活困难,与精准扶贫事业比起来还有差距。只有积极投身国家的精准扶贫事业,帮助一方百姓永远摆脱贫困,意义才更加深远。”
  周善红在与李振生交谈中了解到一些贫困地区的真实现状,其中身处革命老区的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村地处群山深处,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百姓生活十分困难,全村人口309户,1341人,村民依靠种植少量的脐橙、锥栗、茶叶等维持基本生活,2014年,全村贫困户31户,133人,村集体负债八万多元。
  2014年,周善红跋山涉水,亲自来寿宁县考察,他发现下党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湿润,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但由于交通、销路等因素制约,当地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
  周善红以企业家特有的眼光分析认为,茶叶种植是下党村的传统产业,也是富民产业,下党村要实现脱贫,就必须放大茶叶种植优势。于是他提出了“种植先行、项目引领,商贸推进、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从梳理恢复茶园入手,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成片“爱心茶园”基地,另一方面牵线搭桥让下党村与爱心人士签订茶园认租合同,由村里将认租茶园的茶“定制”给他们。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传统产业”的模式打响了“下乡的味道”茶园品牌。慢慢地,“定制爱心茶园”规模达600亩,每亩效益由过去的2400元提高到6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纯收入200万元。2017年底,下党村最后一批47个贫困户全部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83元。   通过模式创新和品牌引领实现产业造血,下党村的“扶贫定制茶园”被国务院扶贫办收集整理为全国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2018年,周善红再次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下党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民宿、农家乐、10多家民宿,现在的下党村年接待游客已达15万人次。周善红还大力培养脱贫致富“领路人”,目前,下党村有100多名青年人返乡创业。截止201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5元。
  2019年8月下党村村民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村民纷纷说:“身为下党村的一份子,感到十分的光荣自豪。”下党村脱贫工作的成功让周善红对脱贫攻坚工作增长了信心,开始投入更大力度。
  自2014年起,周善红带头示范,结合企业的运作模式,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继续在一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探索发展产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三业”联动、精准扶贫模式,万顺集团先后在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村、陕西省富平县、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等贫困地区创办了“爱心茶园”出租、“创业致富带头人”万顺培训基地、花椒农业专业合作社、红色旅游开发、空中草莓种植、千亩生态农业等扶贫项目。目前,这些扶贫项目收效明显,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户走向了致富路。
  甘于奉献,砥砺前行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周善红努力开拓了一条民营企业党组织率先帮扶、直接帮扶、精准帮扶的抗疫路径,勾画书写了扛起民企抗疫担当的“万顺方案”。
  面对疫情,当时最缺的是符合防疫标准的物资,最难是能否找到抗疫物资的购买通道。万顺集团作为在市场大潮中成长起來的民营企业,从多年产品“卖全球”的经验中感悟到,要迅速把更多精力投放到海外“找货”上,通过“全球买”提升国内防控物资“增量”,尽可能不占用各地“存量”,才能切实有效破解抗疫中存在的物资购买难问题。企业迅速动员海外销售渠道寻找防疫物资,先后从土耳其、韩国、日本、德国、越南等国筹买了400多万元防疫物资运至扬州,又从万顺集团总部发往全国各地。
  武汉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点,万顺集团党委向百步亭社区和江欣苑社区捐赠医用防护服400套、医用口罩4000只、医用手套20000只、红外线测温仪12只、食品200箱;城乡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万顺集团党委累计向社区、环卫系统、公安系统等最需要物资的相关部门,捐赠口罩15万只、防护服3600套、N95口罩6000只、消毒液6吨,贫困村由于缺钱少物,很可能成为疫情防控的短板,万顺集团党委先后向湖北省杨柳沟村、福建省下党村、陕西省漫町村等46个贫困村捐赠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购买了贫困村当下最难卖的草莓3900斤,不仅在平时帮助脱去经济发展之“贫”,更在关键时刻帮助解决了疫情防控之“困”。
  周善红说:“企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致富思源更思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民营企业不能只顾自家‘顺’,尽所能、出全力,让整个社会都顺起来,才是‘万顺’。”
  征程未已,奋斗不止,三十余年筚路蓝缕书写辉煌创业,三十余年风雨沧桑绘就壮美画卷,这段属于周善红“时代记忆”依旧在延续。
其他文献
本发明属于肿瘤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G蛋白偶联受体GPR84抑制剂及其应用。该抑制剂化学名称为:6[(4乙基苯基)氨磺酰基]N(2甲基环己基)4氧代1H喹啉3羧酰胺,与GPR84可有效结合,通过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作用來发挥肿瘤抑制、肿瘤预防或治疗效果。发明人通过对GPR84蛋白结构分析,对可以与GPR84结合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初步验证结果表明,筛选所得小分子抑制剂ZINC09
期刊
本书紧紧围绕中国两型农业的理论构建和模式创新这一核心主旨,从资源环境压力、基本内涵、发展价值取向、结构与功能、社会期待及政府職能等角度阐释发展两型农业的必要性,从农业发展中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两型农业建设的紧迫性,分析两型农业建设的制约因素,构建出一套评价两型农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为案例,对两型农业发展状态进行评估和监测。在探索两型农业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集成和创新研究,从经济增长理
期刊
金沙水拍云崖暖,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巧渡金沙江的渡口皎平渡,就位于现在乌东德水电站库区内。这里曾见证过先辈们可歌可泣的跨江壮举,薪火相传,这里又一次见证历史,我国第四座、世界第七座跨入千万千瓦级行列的超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正在这里拔地而起。2020年6月29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2台85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四川省会东县和云南省禄劝县交界处的金沙江河道上,是金沙江下游四
期刊
一路走来风雨随行,踏着甲子轮回的节拍,时光悄悄走进了2020年,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长岭催化剂)迎来了绚丽的50华诞。  50年前,长岭催化剂承载着历史的期望,在岳阳洞庭湖畔一片荒无人烟的山坳中拔地而起,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奋斗,发展成今日亚洲最大、品种最全的炼油化工催化剂生产基地,成为了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行业的标杆企业。  50年前,第一代长岭催化剂人,肩负“为中国石油工业造争气剂
期刊
“仿如处身密林,每一次呼吸,都是愉悦的感觉。”这是耐奥金悦呼吸V1车载空气净化器(以下简称“悦呼吸车载净化器”)功能的外显,更是耐奥金产品人文关怀的体现,让你的每一趟旅程都赏心悦目,让每一辆车都像一个温暖清新的“家”。  耐奥金全名为深圳市耐奥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耐奥金”),创立于2014年,是全球知名3C配件“耐尔金NILLKIN”旗下品牌,专注于解决出行领域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成立以来,耐
期刊
因为有了桥,世界才四通八达,紧密相连。  因为有了桥,人们才跨越山水,彼此相知。  有这样一群行者,他们与梦为邻,丈量未知。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沟通天堑,连通人心。  他们用作品打造城市地标,他们以实力塑造自身形象,他们就是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设计研究院”)。  梦中的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世界最长跨海公铁两用大桥、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施工难度
期刊
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装备”)始建于1954年,隶属于世界500强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由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成立,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年生产能力达到300标准台套,年大修能力100标准台套,年产值可达50亿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制造商,也是中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  多年来,铁建装备始终致
期刊
5G的到来开创了人与万物的交互新时代。作为底层技术,5G网络快速辐射到各行各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逐渐形成了全新的市场形态。在诸多行业应用中,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显然已经成为5G的成功应用之一。  5G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核心在于如何让5G高带宽、低延迟接入能力在机器人领域快速释放。达闼科技带来了自己的成果——5G云端智能机器人。  达闼科技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云端智能机
期刊
目前,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依靠院士专家工作站帮助,连续几年来开展科技创新智力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走入院内,一座硕大的石碑赫然在目,上面是袁隆平题写的“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  近年来,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积极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依靠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邹学校院士为学科带头人,开展用科技创新智力农业帮扶工作。2017年9月,“农业部园艺作物学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湖南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衡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目标,是促进云南省食品工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云南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云南本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云南中翼鼎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南中翼鼎东公司”)紧紧围绕国家污染防治、煤炭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食品安全等战略,竭力开发拥有工业固体废弃物和低阶煤提质分级分质利用核心技术;解决固体废弃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