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PI被当成了管理的控制手段
KPI变得越来越多,但企业的绩效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
穆胜:
平衡积分卡后面又发展出了针对员工成长层面的“员工积分卡”,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人力资源积分卡”,这三张卡形成了“三部曲”,似乎是要量化出从组织能力到财务绩效的全过程。于是,KPI变得越来越多,但企业的绩效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
张瑞敏:
在科层制内,基于复杂的战略框架形成了若干的KPI,而后KPI被当成了管理的控制手段。但是,当我们考核KPI时就会发现,下面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即使完成了一堆数字,也没有办法真正提升企业为用户创造的价值。
穆胜:
一来是因为这些KPI不是基于用户需求产生的,相对僵化,而用户需求相对变化;二来是因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级总有办法对付你,要么就是不给上报关键的KPI,要么就是KPI正确但数据有问题,要么就是KPI和数据都没问题,说客观条件不好。即使KPI指向用户需求,考核也落实不下去。
张瑞敏:
KPI不是不好,而是只适应大量生产时代(Mass Production),如IBM在大型机和PC时代,他们需要尽快生产出货品,推到销售终端。这个时候,市场需求是相当旺盛的,厂家异常强势。
所以,这时的KPI是很好的模式,能够确保大家步伐一致,尽快实现收款和分配。出货量大,而且利润丰厚,企业也没有了危机感,大家都活得很舒适,没有人会去思考这种组织有什么问题。
于是,挣钱多的时候,大家一起乐,不挣钱的时候,谁都没有责任。现在是大规模定制的时代,必须以用户为中心,KPI考核不能确保找到市场,更不能确保定制实现,就开始失去了意义。
穆胜:
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已经是长尾分布、千人千面、快速迭代、无限极致……再也没有一块能够用标准品满足的大市场,只有细分市场内部才有高毛利,才能确保高需求。不能持续迭代的KPI显然会制约企业的灵活性。
张瑞敏:
对,如果逃不出这个逻辑,就依然是科层制。我们看到很多的知名企业,敢于打破科层制的还是不多。通用公司的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提出的“无边界组织”其实是一个尝试。这个理念源于他某一次在和太太度假时的灵光一现,回到企业里,他请来了戴维·尤里奇作为高参,开始实施自己的构想。
但现在看来,他的无边界组织依然是科层制。我曾经也与他交流过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他认为非常大胆。
“三化”破立实验的真相
海尔改革的“破立实验”也在不断扛住内外部压力,坚决推进。自2013年,海尔启动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
穆胜:
韦尔奇与尤里奇在实践的,也许可以被称为是“健康的科层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边界组织。
张瑞敏:
有意思的是,很多专家的观点似乎也还是有很强的科层制基因。他们到海尔去访问时会有个典型的问题,“要让所有员工成为创业者不可能,有人天生不是创业者,那怎么办?”我说不是要让所有员工去创业,而是要让所有创业者到我平台上面来。
穆胜:
当组织是科层,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选用育留;但当组织是平台,就需要做孵化机制、激励机制、收割机制、风控机制。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是挖坑(设计岗位)、填萝卜(选人和用人)、养萝卜(育人)、留住萝卜(留人)。但在海尔这类平台组织上,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HR的职能也会改变。
海尔现在在集团顶层已经不存在类似专家中心(COE)一样的人力资源总部,HR作为“三自”(由战略、财务、人力、法务、IT等若干机构组成的“机构化的业务伙伴”,从原来的“顶层控制”到现在的“融入业务”)的一部分,已经融入了小微生态圈。海尔HR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投资评估和投后管理。这让人不可思议!
张瑞敏:
我们的人力资源部不是科层制里下规定、下命令的,而是提供资源的,融入业务是对他们的要求。我们不想让他们躲在后台,他们也需要和其他价值创造的主体“并联”起来,一起面对用户,创造价值。
穆胜:
其实,要分辨某个企业的组织转型,完全可以看看他们对于员工的绩效计量方式。
从考核载体来看,绩效考核用于科层控制,是用KPI评价绩效,而绩效工资基数×KPI得分构成了员工与业绩相联系的可变收入,先不说KPI的评价是否准确,这部分可变收入的数量相当有限。这和海尔将员工变成经营者,将其收入完全与其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是不一样的。
从考核主体来看,绩效考核的主体是上级,而人单合一的考核是用户。前者来自科层内部,后者来自市场,又是不一样的逻辑。
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上,KPI考核在科层制里,被称为“弱激励”;而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在科层制外,是市场机制里的“强激励”。这不仅说明了激励的强度不同,也说明了激励的灵敏度不同,更说明了激励的动力源不同,究竟是领导作为动力源,还是用户作为动力源。
张瑞敏:
听用户的而不是听领导的,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我们希望打破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很小以至于为零,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任何人,市场最终的均衡结果都是有效的),让企业内部也有市场交易,用市场交易的方式来激活员工。
从另一个方向上说,我们也希望企业变得更加开放,没有边界,能够引入更多的创客。乔伊定理说:“最好的人永远在为其他人工作。”拿研发来说,如果我们整合全球的研发资源,那比我们自己在本地埋头做要好多了,世界都是我们的研发中心。
穆胜:
互联网时代,资源都在云端,都是可以连接上的。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思考,如果引入太多的外部创客,会不会让内部的人被淘汰呢? 当然,任何一个生产力的迭代更新,都伴随着淘汰一些落后生产要素,人也是生产要素,也会面临着这种淘汰。说起来很残酷,但实际上这就是这样。
张瑞敏:
现在不是由我们来决定淘汰谁,海尔变成自组织了,到底用谁,由平台自由选择,由用户来决定。我们现在是用户付薪,个人能够获得收入,在于他能否为用户创造出价值。当然,这对于员工来说肯定是个挑战。
基于原来企业文化,他们执行力很强,现在一下子变成创业文化,的确有很多人不适应。本来你说叫我攻上山头,死了也要攻上去,现在这么多山头让我自己决定攻哪个,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穆胜:
市场规则清晰,你也可以转型为创客。虽然会淘汰一部分员工,但从另一个方向上说,开放的组织也成就了很多创客。不然,我们不会看到雷神游戏本、有柱网、小帅影院等互联网的产品或项目在海尔的平台上长出来。这些小伙子们,也许还在朝九晚五地过着“混单位”的日子。
现在海尔要做的就是要把中层管理者的“隔热墙”去掉,让企业和用户连在一块,资源利用的目的是为用户创造最佳需求,让企业内部进而也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事实上,这也是海尔组织转型的关键,即企业组织由原来的“串联式”改为“并联式”,最终让海尔转型为可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利益共同体里面,各种资源可以无障碍进入,同时能够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KPI变得越来越多,但企业的绩效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
穆胜:
平衡积分卡后面又发展出了针对员工成长层面的“员工积分卡”,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人力资源积分卡”,这三张卡形成了“三部曲”,似乎是要量化出从组织能力到财务绩效的全过程。于是,KPI变得越来越多,但企业的绩效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
张瑞敏:
在科层制内,基于复杂的战略框架形成了若干的KPI,而后KPI被当成了管理的控制手段。但是,当我们考核KPI时就会发现,下面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即使完成了一堆数字,也没有办法真正提升企业为用户创造的价值。
穆胜:
一来是因为这些KPI不是基于用户需求产生的,相对僵化,而用户需求相对变化;二来是因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下级总有办法对付你,要么就是不给上报关键的KPI,要么就是KPI正确但数据有问题,要么就是KPI和数据都没问题,说客观条件不好。即使KPI指向用户需求,考核也落实不下去。
张瑞敏:
KPI不是不好,而是只适应大量生产时代(Mass Production),如IBM在大型机和PC时代,他们需要尽快生产出货品,推到销售终端。这个时候,市场需求是相当旺盛的,厂家异常强势。
所以,这时的KPI是很好的模式,能够确保大家步伐一致,尽快实现收款和分配。出货量大,而且利润丰厚,企业也没有了危机感,大家都活得很舒适,没有人会去思考这种组织有什么问题。
于是,挣钱多的时候,大家一起乐,不挣钱的时候,谁都没有责任。现在是大规模定制的时代,必须以用户为中心,KPI考核不能确保找到市场,更不能确保定制实现,就开始失去了意义。
穆胜:
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已经是长尾分布、千人千面、快速迭代、无限极致……再也没有一块能够用标准品满足的大市场,只有细分市场内部才有高毛利,才能确保高需求。不能持续迭代的KPI显然会制约企业的灵活性。
张瑞敏:
对,如果逃不出这个逻辑,就依然是科层制。我们看到很多的知名企业,敢于打破科层制的还是不多。通用公司的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提出的“无边界组织”其实是一个尝试。这个理念源于他某一次在和太太度假时的灵光一现,回到企业里,他请来了戴维·尤里奇作为高参,开始实施自己的构想。
但现在看来,他的无边界组织依然是科层制。我曾经也与他交流过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他认为非常大胆。
“三化”破立实验的真相
海尔改革的“破立实验”也在不断扛住内外部压力,坚决推进。自2013年,海尔启动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
穆胜:
韦尔奇与尤里奇在实践的,也许可以被称为是“健康的科层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边界组织。
张瑞敏:
有意思的是,很多专家的观点似乎也还是有很强的科层制基因。他们到海尔去访问时会有个典型的问题,“要让所有员工成为创业者不可能,有人天生不是创业者,那怎么办?”我说不是要让所有员工去创业,而是要让所有创业者到我平台上面来。
穆胜:
当组织是科层,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选用育留;但当组织是平台,就需要做孵化机制、激励机制、收割机制、风控机制。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是挖坑(设计岗位)、填萝卜(选人和用人)、养萝卜(育人)、留住萝卜(留人)。但在海尔这类平台组织上,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HR的职能也会改变。
海尔现在在集团顶层已经不存在类似专家中心(COE)一样的人力资源总部,HR作为“三自”(由战略、财务、人力、法务、IT等若干机构组成的“机构化的业务伙伴”,从原来的“顶层控制”到现在的“融入业务”)的一部分,已经融入了小微生态圈。海尔HR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投资评估和投后管理。这让人不可思议!
张瑞敏:
我们的人力资源部不是科层制里下规定、下命令的,而是提供资源的,融入业务是对他们的要求。我们不想让他们躲在后台,他们也需要和其他价值创造的主体“并联”起来,一起面对用户,创造价值。
穆胜:
其实,要分辨某个企业的组织转型,完全可以看看他们对于员工的绩效计量方式。
从考核载体来看,绩效考核用于科层控制,是用KPI评价绩效,而绩效工资基数×KPI得分构成了员工与业绩相联系的可变收入,先不说KPI的评价是否准确,这部分可变收入的数量相当有限。这和海尔将员工变成经营者,将其收入完全与其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是不一样的。
从考核主体来看,绩效考核的主体是上级,而人单合一的考核是用户。前者来自科层内部,后者来自市场,又是不一样的逻辑。
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上,KPI考核在科层制里,被称为“弱激励”;而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在科层制外,是市场机制里的“强激励”。这不仅说明了激励的强度不同,也说明了激励的灵敏度不同,更说明了激励的动力源不同,究竟是领导作为动力源,还是用户作为动力源。
张瑞敏:
听用户的而不是听领导的,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我们希望打破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晰的,并且交易成本很小以至于为零,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任何人,市场最终的均衡结果都是有效的),让企业内部也有市场交易,用市场交易的方式来激活员工。
从另一个方向上说,我们也希望企业变得更加开放,没有边界,能够引入更多的创客。乔伊定理说:“最好的人永远在为其他人工作。”拿研发来说,如果我们整合全球的研发资源,那比我们自己在本地埋头做要好多了,世界都是我们的研发中心。
穆胜:
互联网时代,资源都在云端,都是可以连接上的。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上思考,如果引入太多的外部创客,会不会让内部的人被淘汰呢? 当然,任何一个生产力的迭代更新,都伴随着淘汰一些落后生产要素,人也是生产要素,也会面临着这种淘汰。说起来很残酷,但实际上这就是这样。
张瑞敏:
现在不是由我们来决定淘汰谁,海尔变成自组织了,到底用谁,由平台自由选择,由用户来决定。我们现在是用户付薪,个人能够获得收入,在于他能否为用户创造出价值。当然,这对于员工来说肯定是个挑战。
基于原来企业文化,他们执行力很强,现在一下子变成创业文化,的确有很多人不适应。本来你说叫我攻上山头,死了也要攻上去,现在这么多山头让我自己决定攻哪个,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穆胜:
市场规则清晰,你也可以转型为创客。虽然会淘汰一部分员工,但从另一个方向上说,开放的组织也成就了很多创客。不然,我们不会看到雷神游戏本、有柱网、小帅影院等互联网的产品或项目在海尔的平台上长出来。这些小伙子们,也许还在朝九晚五地过着“混单位”的日子。
现在海尔要做的就是要把中层管理者的“隔热墙”去掉,让企业和用户连在一块,资源利用的目的是为用户创造最佳需求,让企业内部进而也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事实上,这也是海尔组织转型的关键,即企业组织由原来的“串联式”改为“并联式”,最终让海尔转型为可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利益共同体里面,各种资源可以无障碍进入,同时能够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